明宣宗駕崩後,為何不能在朱姓的王爺裡面選擇一個當繼任者呢?

2020-12-21 騰訊網

在古代的朝廷當中,主少國疑可能是最讓人糾結的一件事,尤其是皇家更是無比糾結。而明宣宗在自己駕崩之前,為何不在朱姓的王爺當中選擇一個來當繼任者,以保大明江山安穩呢?

很多時候,兒子就是兒子,不是侄子和外甥可以代替的,哪怕自己的兒子再不成材,或者說自己的兒子就是一個廢物,大家也會選擇讓自己的兒子來當家作主。

當時的朱祁鎮才剛剛九歲,明宣宗自己卻馬上就歸天了,如果站在大家族的位置上來考慮問題,或許從朱姓的王爺當中找一個來當繼任者,可能是大明江山最好的做法。

可是人都是有私心的,明宣宗也不例外,雖說在三國的時候,孫策就把自己的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

但是我們要明白一件事,當時的孫策正好處於三國這樣一個亂世,而明宣宗卻處於一個太平盛世,當然了也許不是什麼盛世。

不過當時的大明總得來說,還是一個平穩的時代,所以說自己的兒子推到皇位上面並沒有什麼不妥。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強勢的人物,就是後宮的張老太太,這可不是一般人,明宣宗的父親能以一個大胖子繼承皇位,就離不開張老太太的功勞。

而到了此時張老太太直接領著朱祁鎮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表示這就是大明的天子,可以說在大明最危難的時刻,給大家吃了一個定心丸。

也正是從這一天開始,大家才真正的認可了朱祁鎮的地位。

其實哪怕張老太太不出面,朱祁鎮其實也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要知道大明是最講究所謂的制度,而朱祁鎮從法理上來講,就是大明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誰也不能拿這件事來搞鬼,當然了明面上是一定不可以的,除非朱祁鎮出現什麼意外,而張老太太親自領著他來到眾臣的面前,就是給大家一個信號,大明的新天子就是自己認可的,以後新天子就是張老太太的人了,誰也不要弄什麼小動作。

當然了以上只是明面上的問題,其實剛剛九歲的朱祁鎮成為大明的天子,相當的符合朝中大臣們的想法。

這麼說吧,在現代的公司當中,你是喜歡在一個英明神武的領導手下幹活呢?還是喜歡自己當這個英明神武的領導呢?

正是因為朱祁鎮才九歲,所以大明的朝中,可以操控的地方就太多了,尤其是張老太太直接表示自己不會參與到朝中的政事上面。

可以說只要朝中的大臣不謀反,整個大明隨便你們怎麼玩。

唯一的要求就是讓朱祁鎮可以順順噹噹的長大成人,在這種優厚的條件下,朝中的大臣們又不是傻子,怎麼可能會不同意呢?

為何到了中後期的時候,大明的臣子們權利會這麼強大,就是因為朱祁鎮的時候給養肥了。

所謂的權勢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在朱祁鎮長大成人之前的這段時間裡,朝中大臣已經初步的完成了架空皇權。

等到萬曆年間的時候,身為大明天子的萬曆想要把自己的太子換一換都做不到,就足以說明了很多問題。

很多事情就是因為長年累月的習慣,慢慢的讓大家誤以為這些事就是應該被朝中的臣子們所管理,就連皇帝的一舉一動都要合乎規矩。

而這個所謂的規矩就是朝中的大臣用了幾十年的時候,慢慢的讓皇帝習慣了這些事就是朝中臣子們應該幹的。

於是大明的後期,天子與朝臣幾乎就成了死敵,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權勢的原因,雙方為了手中的權勢,誰也不肯先放手。

如果說大明的朝臣們以前沒有得到過這些權勢,或許大家也就不惦記了,可是讓一個吃慣山珍海味的人,再去吃糠咽菜,很明顯臣妾做不到呀。

而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明宣宗在自己駕崩後,沒有在朱姓的王爺當中選擇一個繼任者,從而讓皇權流失,最終所有的權勢都控制在了朝中的重臣手中,為大明的滅亡間接造成了影響。

相關焦點

  • 明宣宗駕崩後,為何不能在朱姓的王爺裡選擇一個繼任者?
    宣宗(遺詔):長子皇太子祁鎮,天性純厚,仁明剛正,其嗣皇帝位,在廷文武之臣協心輔佐。張太皇太后:這就是新君,年齡雖小,也是根正苗紅!朱祁鎮(九歲)???眾臣: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為什麼不找個藩王繼任?別說一般的朱姓王爺,就是朱祁鎮的親兄弟,也是不那麼容易當皇帝的。
  • 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的原因是什麼?
    明宣宗朱瞻基是朱高熾的長子,母親是張太后,也是朱棣最喜歡的好聖孫,他28歲繼位,是明朝第五位皇帝。 朱瞻基的能力、素質以及治國才能也是出類拔萃,是臣民共仰的明主,在明代諸多帝王中並不多見,文治武功皆有建樹,是明代少有的賢君,而且身體看起來非常健壯,可是他卻在38歲暴斃,僅僅在位十年。
  • 明宣宗誅殺漢王朱高煦始末
    成祖大帳日常飲食照常進獻,平常如初,皇帝駕崩之事,外人無從知曉。 另一方面,楊榮親自率人疾馳返回京師,密報皇太子朱高熾,以成祖遺詔形式,詔令朱高熾繼位。 成祖次子漢王朱高煦,於「靖難之役」中為成祖出力甚多,立下汗馬功勞。成祖靖難成功後,本來屬意其為皇儲。
  • 明宣宗朱瞻基貴為一代明君,為什麼不顧名聲,執意要殺死親叔叔?
    但是問題來了,明宣宗既然貴為一代明君,卻為何不顧名聲,執意要殺死自己的親叔叔朱高煦?一切,還要從朱高煦的經歷說起。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雖然生性兇悍、言行輕佻,但由於相貌頗肖其父,加之勇武絕倫,因此深受朱棣的喜愛。反觀長子朱高熾,雖然很早便被立為世子,但由於他身患殘疾、肥胖臃腫,因此朱棣並不喜歡他,而是希望冊立朱高煦為儲君。
  • 明宣宗要把他,放在缸裡,用火活活烹死?
    沒有任何無緣無故的被人刺殺或者是被人賜死,只有自己使勁兒作出來的死局,這句話用在明宣宗朱瞻基的二叔——朱高煦身上真的再合適不過了。作為明宣宗的二叔,朱棣曾經最看好的兒子,朱高煦仿佛在用生命去「玩耍」,去不知死活地一次又一次觸碰明宣宗的底線,最終,被自己的侄子——明宣宗,活活烹死在那口銅缸裡。
  • 入宮二十天皇帝駕崩 14歲才女被迫殉葬 臨終絕筆讓世人感動
    但這畢竟是少部分人,大多數妃子是沒有地位的,皇帝去世後,她們也要跟著一起入土。因為這種制度迫害的女子不計其數,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才女,她入宮20多天,就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此人就是一代才女郭愛,郭愛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妃子。朱瞻基是朱棣的孫子,他曾經跟隨祖父討伐蒙古,在位期間施行仁政,人才輩出,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
  • 明宣宗孫皇后,堪稱宮鬥高手,卻被《大明風華》成功洗白!
    最近,電視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這部劇以明宣宗的皇后孫氏為主角,講述了她不平凡的一生。然而,歷史上的宣宗孫皇后卻和劇中有著很大的差別,也可以說電視劇在某種程度上為孫皇后「洗白」。那麼歷史上的孫皇后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其實在歷史上,宣宗孫皇后的名聲不好,甚至可以說很差!據記載,孫皇后是山東鄒平人,父親名叫孫忠,擔任永城縣主簿。孫皇后能夠入宮,說來也是機緣巧合。
  • 朱祁鎮奪門復闢之時,朱祁鈺登基已有八年,為何身邊無人救駕?
    一月後,宮中傳出朱祁鈺逝世的消息。此時此刻,龍椅上的易主屬於反常的更替,但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在位八年的朱祁鈺為何身邊沒有人救駕,朱祁鎮也沒有人阻止他發動政變?所有這些都要從他意外地成為了皇帝開始。在歷史上,朱祁鈺生母吳氏,並非高門貴女,而是漢王府中的小宮女。在漢王造反之後,明宣宗親自出馬將他擒住,並將自己府裡的女眷都帶回皇宮。
  • 關於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歷史上真實的明宣宗的一生
    這部電視劇改編自網絡小說《六朝紀事》(我自己沒看過),講的是明朝的第五任皇帝明宣宗他的孫皇后的故事。-朱瞻基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成租朱棣的孫子,明仁宗的朱高熾的兒子,可以說,朱高熾能夠順利的繼承皇位,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朱棣非常喜歡他的寶貝孫子朱瞻基。
  • 無過被廢、天下憐之——明宣宗原配皇后胡善祥(下)
    在重重危機之下,朱瞻基歷經艱險千裡北返,最終成功回到京師,得以繼位,成為大明第五代皇帝——明宣宗。宣宗登基即位後,為了穩定局面、聚集人心,集中精力對付野心勃勃的兩個叔叔,所以沒有馬上做出廢黜原配的動作,還是按照禮制冊立太子妃胡善祥為皇后,而孫氏也只能暫時冊立為妃。
  • 明宣宗朱瞻基是怎樣的皇帝?
    史書稱讚其統治時期「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可見其賢明和治國能力。他本人也精通書畫,與宋徽宗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書畫天子,《戲猿圖》、《瓜鼠圖》等珍品被收藏於國內各大博物館,和他相比同樣喜愛書畫的乾隆簡直要無地自容。在他引領下,明代的宮廷畫院在宣德年間也達到了鼎盛。除了書畫之外,他對於瓷器、銅器的鑄造也十分上心,甚至親自進行設計、督造,打造了一批絕品國寶。
  • 謙恭恬和、無寵退位——明宣宗髮妻胡善祥
    張太后雖然看在眼裡,但是拘泥於禮法,不能直接幹涉皇帝的親疏,只能平日裡加倍關愛憐惜胡皇后,以安撫其心。宣德元年(1426年)五月,宣宗進一步冊立孫氏為貴妃。明制:皇后冊立,授予金冊金寶,貴妃以下,有金冊而無金寶。宣宗為了顯示對孫貴妃的寵愛,於是向主持後宮的張太后提出,破格為孫貴妃授予金寶。
  • 明宣宗朱瞻基登上皇位後為什麼要將自己的親叔叔朱高煦活活燒死?
    明宣宗朱瞻基和他的父親明仁宗朱高熾一樣是非常仁慈的皇帝,對這位蠻橫無理的親叔叔漢王朱高煦也是仁至義盡,一忍再忍。只是這位親叔叔太不厚道了,把明宣宗的容忍和恩惠當作是軟弱無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把明宣宗朱瞻基當成傻子去對待,終於惹怒了這位仁慈的皇帝。
  • 明宣宗朱瞻基貴為一代明君,為何不顧名聲執意暴力殺死親叔叔?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月九魚亭《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字數:2121,閱讀時間:約6分鐘明宣宗朱瞻基貴為一代明君,為何不顧名聲執意暴力殺死親叔叔?靖難勝利後,朱高煦又為了太子之位,和朱高熾爆發激烈競爭,但終歸因為運氣問題、能力問題等敗下陣來。然而,無論到了什麼時候,朱高煦都沒有放棄對皇位的渴望,等到朱瞻基即位,朱高煦竟然起兵造反,奈何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沒有,還沒有開戰他就直接投降了。最後朱高煦被朱瞻基所殺,那麼為何朱瞻基非要殺掉朱高煦呢?
  • 明朝宮廷疑案:宣宗孫皇后「盜子奪後」,明英宗的生母是誰?
    電視劇《大明風華》講述了宣宗孫皇后的一生,其實在歷史上,還真有一件疑案與孫皇后有關,這就是明英宗的生母問題。明英宗朱祁鎮作為明朝皇帝,他的生母本來不應該成為問題,然而卻因宣宗孫皇后,產生了「盜子奪後」的歷史傳聞,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3度錯失皇位的明朝王爺,歷經7朝高壽而終,生前2項提議很無恥
    文|格瓦拉同志 作為三度錯失皇位的明朝傳奇王爺,朱瞻墡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嫡三子,明宣宗朱瞻基的胞弟,生母為誠孝昭皇后張氏,生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瞻墡作為皇孫,被明成祖冊封為湘王,但直到明宣宗宣德四年(1429年)才就藩於長沙。
  • 閒話明宣宗——朱瞻基
    大明第五位君主,明宣宗——朱瞻基,明成祖朱棣之孫,明仁宗朱高熾之子,年號宣德,26歲登基,在位十年。這是一位締造了「仁宣之治」的帝皇,也是明朝歷史上風評最佳的皇帝。朱瞻基的執政,變成了大明後代君臣的一個評判標準,朝臣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把後來的皇帝,與宣德年去比較,以此隱晦地來讚譽或者批評當時的君主。
  • 胤禵手握重兵為何康熙駕崩後不兵變奪位?
    康熙五十六年準噶爾部的首領策妄阿拉布坦再度對西藏發難,這次康熙因為年齡的原因所以不能再御駕親徵,他選擇了勇猛的老十四胤禵代他徵討策妄阿拉布坦。康熙封胤禵為大將軍王並且其出徵的規格以及其他都是按照皇帝親自出徵的要求操辦的,不僅如此,康熙還對西藏守軍表明見胤禵如見他。
  • 歷史上的宣宗孫皇后:堪稱宮鬥高手,被《大明風華》洗白
    最近,電視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這部劇以明宣宗的皇后孫氏為主角,講述了她不平凡的一生。然而,歷史上的宣宗孫皇后卻和劇中有著很大的差別,也可以說電視劇在某種程度上為孫皇后「洗白」。那麼歷史上的孫皇后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 「大明最牛皇叔」朱瞻墡:三次卷進皇儲風波,為何都沒坐上皇位
    ◆文:剛子聊歷史◆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卷首導語朱瞻墡,明仁宗朱高熾第五個兒子,母親是誠孝張皇后,明宣宗朱瞻基的同母弟弟。這時候的朱瞻墡還沒到就藩的年齡,在京城過著逍遙王爺的日子。可是襄王的位置還沒做穩,在位僅十個月的父皇朱高熾突然駕崩,大哥朱瞻基繼位為帝,是為明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