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宮二十天皇帝駕崩 14歲才女被迫殉葬 臨終絕筆讓世人感動

2021-01-12 騰訊網

封建社會有一種極其殘忍的制度,那就是皇帝去世後,妃子要跟著一起殉葬。因為這種制度去世的女子不計其數,背後也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心酸故事。

當然了並不是所有妃子都需要殉葬,如果是貴妃以及貴妃以上的,而且生育過孩子的是不用陪葬的。如果妃子的家族為國立過功,也是不用殉葬的。

但這畢竟是少部分人,大多數妃子是沒有地位的,皇帝去世後,她們也要跟著一起入土。因為這種制度迫害的女子不計其數,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才女,她入宮20多天,就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此人就是一代才女郭愛,郭愛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妃子。朱瞻基是朱棣的孫子,他曾經跟隨祖父討伐蒙古,在位期間施行仁政,人才輩出,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朱瞻基與其父親的統治加在一起雖短短十一年,但卻被史學家們稱之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

如果光從皇帝角度來說,明宣宗的確是一個好皇帝。但是他再怎麼出色,也無法改變郭愛的命運。宣德十年,年僅36歲的明宣宗駕崩。

此時的郭愛年僅14歲,入宮也僅僅只有20多天,連皇帝的面都沒見上,就被迫殉葬。這對於一個女人來說,無疑是最大的不幸。

根據史料記載,郭愛出身書香門第,她不僅姿態貌美,而且富有才華,14歲就能作詩。也正因為如此,她被選秀官員看中,送入了皇宮。

不久之後,明宣宗朱瞻基就駕崩了。按照規定,郭愛要為自己的夫君殉葬。臨終前,她吃了最後一頓安樂飯,郭愛並沒有哭泣,內心十分平靜。

她咬破自己的手指寫下了血書《絕命詞》,郭愛去世後,眾人才在她的手中發現了這首詞,裡面寫著:

修短有數兮,不足較也。

生而如夢兮,死者覺也。

先吾親而歸兮,慚予之失孝也。

心悽悽而不能已兮,是則可悼也。

才華橫溢的郭愛臨終前給世人留下了這首楚辭,字字血淚,嗟嘆命運的捉弄,更聲討了吃人的殉葬制度,揭下了封建帝王偽善的面具。郭愛悽慘的一生,恰恰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悲哀,她的故事怎能不讓人感動呢?

相關焦點

  • 14歲入宮當上皇后,20歲懷上龍種,皇帝卻火冒三丈,怒踹其肚致死
    嘉靖皇帝一生可算是奇人,一味醉心於修道煉丹,當政的四十五年期間竟然有二十多年不上朝,任由奸相嚴嵩父子作威作福魚肉百姓。嘉靖皇帝脾氣暴虐,喜怒無常,對待朝臣刻薄寡恩,對待自己後宮的女子就更如同閻王般殘忍,致使三位皇后慘死在他的手下,宮女們也一度忍受不了他的暴虐而拼死造反。
  • 同治皇帝19歲就駕崩了,他的一位皇后,四位皇貴妃下場如何?
    就像光緒皇帝喜歡珍妃,而慈禧太后又趁機把珍妃扔到井裡活活摔死,自古婆媳矛盾都是難以磨合的。  同治的皇后阿魯特氏19歲入宮,她的父親是清朝唯一的旗人狀元,阿魯特氏可以說是一位飽讀詩書、知書達理的名門閨秀。她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激烈鬥爭,才終於得到了皇后的寶座,被封為嘉順皇后,也成為了清朝唯一的蒙古族皇后。
  • 古代皇帝駕崩後,三千佳麗歸誰所有?
    至孝宣皇帝時,陛下(元帝)惡有所言,群臣亦隨故事,甚可痛也。「此處置於園陵可作兩意解,有人說是令其守陵,有人說是直接殉葬。前者的證據更多一些。如在成帝死後,班婕妤就到陵園守陵至死,死後葬入陵園。《漢書》卷97下《外戚傳》:「至成帝崩,婕妤充奉園陵。」傳中還錄有班婕妤的一篇賦,其中寫到:「永終死以為期,願歸骨於山足兮,依松柏之餘休。」
  • 【讀史】皇帝駕崩後,後宮三千佳麗歸何處?
    在唐朝,高級別的妃嬪在皇帝死後,都居住於崇聖宮養老。「一入宮門深似海」。妙齡女子進入宮中,往往就在宮中消磨青春年華,一輩子難以見天日。皇帝死後,能夠出宮,回歸平常生活,倒也不失為一種不錯的結局。在漢朝,後宮妃嬪如果生育皇子,在皇帝死後,她便可以到兒子的封國安享晚年。漢高祖劉邦的嬪妃薄姬,在劉邦死後,跟隨兒子代王劉恆到其封地代地,作代王的太后。 在南北朝時期的南朝,由於妃嬪一般出自高門大族,皇帝死後,妃嬪多數能夠出宮,回到自己家庭生活。在三國時期,國君死後,妃嬪甚至可在遣散後改嫁他人。
  • 古代宮女的一生,從你進宮的那一刻就註定了,真是一入宮門深似海
    古代宮女的一生,從你進宮的那一刻就註定了,真是一入宮門深似海在中國歷代王朝,只要建立了政權,就會對宮女進行採選,如在東漢時期,每到一定時節,更是要士大夫到民間查閱,凡是十三歲以上,二十歲以下,面容秀麗,符合相法者,統統要送入宮中,然後再從中進行擇優,以備皇帝的「登御」,有些面容姣好的民間女子,甚至為了逃避採選,會「敗衣瘁貌」,以免被入選。
  • 她二度進宮,皇帝專為她空設六宮,臨終卻說:她是災禍,陪葬吧
    她是馮妙蓮,長相妖豔,身姿絕妙,夫君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拓跋宏年幼即位,由馮太后掌權,等到皇帝適婚年齡,馮太后為保障自己母家的地位,便做主將自己哥哥的2個女兒引入宮,其一便是馮妙蓮。她由於在家是庶出,並不受重視,馮妙蓮明白,入宮是她改變命運的時刻,因此她格外想得到皇帝的寵愛。
  • 朱元璋死後用活人殉葬,嬪妃只有一個倖免,他為何開歷史倒車?
    朱元璋死後用活人殉葬,嬪妃只有一個倖免,他為何開歷史倒車?文/張秀陽殉葬是指以器物、牲畜或人同死者一起葬入墓穴,以保證死者亡魂的冥福。
  • 古代皇帝駕崩之後,後宮佳麗三千將如何處置?
    皇帝死後,後宮佳麗3000將何去何從?封建王朝,皇權至高無上,皇帝去世後舉國哀悼,那麼多後宮的妃嬪去了哪裡?在很多影視劇中,如果劇中的女主角是皇后或是嬪妃,劇中她們經常一路開掛成為皇太后,其他的嬪妃的結局一般不會被提及,所以今天我就來談談皇帝死後這些嬪妃將何去何從。
  • 朱元璋遺詔:總計四條,未生育的嬪妃全部殉葬,這條難以理解!
    在鄱陽湖大戰後,朱元璋掃清了走上權力巔峰的障礙,陳友諒一死,張士誠也不久滅亡,朱元璋1368年稱帝,1398年去世,享年70歲。在位三十年,朱元璋勵精圖治,開創了洪武盛世,在古代帝王中,他也是較為長壽的一位開國皇帝。自從夏啟開始,世襲罔替,天下之土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歷代君王,對於為何維護自己的江山社稷穩固,子孫福澤延年,推行了不少政令。
  • 15歲嫁55歲皇帝,入宮9月,貴人降常在,2年後迷倒皇帝,8年生5子
    公元1837年,年僅15歲的烏雅氏通過選秀入宮,被封為秀貴人,入宮僅僅17天,烏雅氏便被送往圓明園居住,並被改為琳貴人。從入宮到進圓明園的速度,可見道光帝對這位烏雅氏,有多喜愛,雖然當時的道光帝已經55歲,但清朝人的壽命,已有顯著提高,若烏雅氏願意使把勁兒,級別再往上升一升,也不是不可能。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進宮僅僅9個月時間,烏雅氏便「失寵」了,被道光帝從貴人降到了常在。
  • 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和妃嬪,皆出自清朝,他們都活了多少歲
    歷史上正統王朝出了數百位皇帝,能夠活到60歲以上的,僅僅只有30位。能夠活到70歲以上的,僅僅只有11位。而活到80歲以上的,就只有5位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和妃嬪,看看他們都活了多少歲,一生有怎樣的經歷。巧的是,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和妃嬪,皆出自清朝。那麼他們是誰呢?
  • 正位中宮、母儀天下——清代皇后們的故事
    1913年2月22日(民國二年正月十七),天寒地凍的北京城內,從遜清皇宮紫禁城中傳來了一個驚天消息:剛剛以宣統帝名義發布退位詔書不過一年的隆裕皇太后葉赫那拉氏因為被迫宣布清室退位後心氣鬱結、不能釋懷、久之成疾而染病,在度過2月3日的萬壽節(生日)後不到二十日,就因病重而「不豫」,於當日在紫禁城長春宮寢殿內薨逝,年四十六歲。
  • 皇帝駕崩,大臣逼迫皇后殉葬,沒想到皇后卻自斷一臂,放入了棺材
    耶律阿保機那年20歲,他是14歲的述律平。不像別的女人,述律平自小就受過良好的教育,在與耶律阿保機成親後,更是為他出謀劃策,渡過許多難關。後來,耶律阿保機與契丹部落結盟,登基後,首先要做的就是封述律平為皇后。11年後,耶律阿保機因抱病去世,契丹人的風俗和中國不同,在中國,皇帝死後由所有妃嬪殉葬,皇后卻能獨善其身。
  • 她比皇帝小45歲,入宮被狂翻牌,1年後卻失寵降級,獨守清宮33年
    清朝時期,一般女子在13歲左右就會結婚生子,當時的皇宮也會召集適齡的八旗女子入宮參加選秀。有一位女子,她比皇帝小了整整45歲,卻有幸入宮為妃,還被皇帝狂翻牌子,但她僅僅1年後就失寵降級,餘生獨守清宮33年之久。這位女子就是道光皇帝的貴人李氏,李氏生於道光7年,與皇帝年紀相差45歲。道光20年,年僅13歲的李氏奉命參加皇宮選秀。
  • 16歲入宮,18歲成皇貴妃,寵冠後宮,卻在19歲不幸慘死
    明朝天順半年(1564年),明英宗壽終正寢,這位因為「土木堡之變」在歷史上丟盡臉面的皇帝,臨死之前倒是做了一件好事。他廢除了明朝自朱元璋以來,延續了近百年的嬪妃殉葬制度,總算是為自己挽回了一點名聲。
  • 乾隆皇帝逝世後,遺留下50多位小媽,兒子嘉慶帝如何對待她們的?
    1799年正月,嘉慶四年,自稱「十全十美」的乾隆皇帝死在龍床上。今年39歲的嘉慶皇位繼任者嘉慶心中是五味俱全,傷心的是父親過世了,高興的是總有一天會成為真正的皇帝。那麼嘉慶皇帝是怎麼對待這位活生生的小母親的呢?遠古時代,宮女們之所以對生兒育女如此熱切,不僅是因為她們希望通過母憑子貴,在後宮獲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權力,也是因為她們不想在以後落得一個孤獨無助的悲慘結局。
  • 古代「最」憋屈皇帝,苦熬14年坐上龍椅,結果第四天就激動得駕崩
    世人都知曉神仙的好處,但是擺在眼前的誘惑誰能無動於衷?也許於他們而言,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所以只要生前登上高位,死後便任人臧否了,所以後人讀史時才會感嘆一句「甚荒唐」吧! 01 說起先秦時期,無論春秋還是戰國中,人們都能看到秦國的身影,許多歷史事件中秦國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方勢力。
  • 一入宮門深似海:後宮的日子不好過
    明史太祖本紀記載朱元璋七十一歲駕崩,皇太孫朱允文繼位,這就是建文帝。建文帝根據太祖遺詔,把沒有生育過的嬪妃全部賜死。後來明成祖朱棣死了之後殉葬的嬪妃也有三十多個。朝鮮的李朝實錄詳細描繪了當時的場景,三十多個被挑選出來殉葬的嬪妃,梳妝打扮用過餐之後,集體被引入這個殿內,大殿之中放了三十多張小木床。
  • 老皇帝駕崩,糊塗宰相呂端為何遲遲不肯跪拜新皇帝
    北宋至道三年 (997年)三月,宋太宗趙光義駕崩,繼位者應當是兩年前被冊立為太子的皇三子趙恆。
  • 順治帝24歲駕崩,除了獨寵董鄂妃誰也不愛,為何還會有14個孩子?
    在這些帝王中,入關後第一位皇帝順治雖然在24歲時就駕崩了,但他和董鄂妃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卻讓人感到惋惜。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寵冠後宮。順治十三年八月,立為賢妃。十二月,進皇貴妃,行冊立禮,頒赦。順治十三年(1656年),年僅18歲的董鄂妃入宮,同年8月25日被冊封為賢妃,12月6日被冊封為皇貴妃,同時還頒詔大赦天下,這在大清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董鄂妃的升遷速度在清朝歷史乃至所有歷史中都是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