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亮登場!王茜華攜資中血橙亮相央視演播廳

2020-11-20 二三裡資訊內江

昨晚20:30,著名演員王茜華做客央視CCTV-3《我的藝術清單》欄目,與朱迅面對面交流,暢談自己的藝術之路。節目中,王茜華拿出了主播帶貨的勁頭,攜資中血橙亮相演播廳。

點擊觀看視頻

王茜華向主持人介紹,血橙是資中農村的支柱產業,電視劇《月是故鄉明》講述的就是依靠這一產業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故事。

除了資中血橙,節目中還特別提到了資中鯰魚。

點擊觀看視頻

《月是故鄉明》主演劉伯勳作為特約嘉賓到場,與王茜華一起講述了拍攝鯰魚豐收場景的背後故事,沒想到,電視劇裡短短幾秒鐘的場景,竟是演員們在大冬天浸在水裡拍攝了整整4個小時完成的。

節目中提到的資中血橙和資中鯰魚均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獨具資中特色。近年來,資中縣致力於資中血橙和資中鯰魚的品質品牌打造和提質升值,有力推動了資中縣農業產業的蓬勃發展。

資中血橙

目前,資中全縣血橙種植面積超過26萬畝,年產量40萬噸以上,全面進入盛果期後,全縣血橙年產量將超過65萬噸以上,面積和產量約佔全省的80%、全國的60%。通過幾十年的不斷選育和更新換代,「資中血橙」品種也由最初的一個品種,逐步培育推出1號、2號、3號、4號、5號、7號、8號、9號等八大成熟的推廣品系,且良種率達100%;資中血橙的銷售也從原來1個月左右時間,從每年的12月底第一批鮮果開始上市,至第二年的5月底最後一個品種的資中血橙銷售結束,整個血橙品系鏈條延長了半年時間以上,其產業的優勢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資中鯰魚

資中縣委、縣政府立足資中鯰魚地理標誌農產品、「中國鯰魚之鄉」和四川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將資中鯰魚作為特色主導產業之一納入現代縣域產業體系,努力擦亮「資中鯰魚」金字招牌。編制資中鯰魚「1112·百億產業」發展規劃,建成資中縣鯰魚品質提升中心,大力推進資中鯰魚原種場、果漁產業帶以及鯰魚特色小鎮建設,打造資中鯰魚全產業鏈;大力推動創新融合發展,與長江所籤訂《資中鯰魚技術依託協議》,南方大口鯰聯合研究中心落戶資中,建設2000畝標準化鯰魚養殖基地,建成中國橙堡魚鄉融合發展示範園5000畝,高位池養魚、玻璃缸養魚、南美白對蝦工廠化養殖等現代高效養殖業形成集群,預計到2020年底,全縣資中鯰魚養殖面積達1萬餘畝、產量7000餘噸,全產業鏈產值達17億元。

來源:甜橙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沱江、血橙、球溪鯰魚,這部央視劇講透了四川的風土人情
    本是生活在城市裡的優秀企業家張錦繡(王茜華《月是故鄉明》全程在內江取景,以資中縣楊柳灘沱江新畫廊為主場景,以資中血橙、資中鯰魚等為特色主導產業,並在內江城區、資中縣文武廟、羅泉古鎮、銀山鎮、孟塘鎮等地取景。
  • 資中這個霸屏央視黃金檔期這麼久!終於
    更帶動了資中的旅遊業發展同時向外宣傳了資中的美景、美食讓更多人知道我們資中這座古城資中的水、資中的景、資中的人文地理資中的血橙、資中的鯰魚等等自開播到大結局《月是故鄉明》的收視率一直穩居前茅這份漂亮的成績單不僅僅要感謝王茜華老師及所有劇組演員們
  • 《月是故鄉明》央視熱播,王茜華無愧收視福將,主演東北腔是槽點
    由王茜華領銜主演的扶貧題材電視劇《月是故鄉明》正在央視一套熱播,收視率開播以來扶搖直上,王茜華再次扮演了「收視福將」的角色。該劇以王茜華飾演的女主角張錦繡回鄉創業為主線,以女主角的親情、友情和愛情為支線進行創作,這樣的題材結合在一起無疑成為央視八套的收視利器。
  • 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將在央視播出 90%場景在四川資中拍攝
    封面新聞記者 昔興琪 以四川資中為主場景的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將於9月19日晚上7點半黃金檔,在CCTV-8播出。據悉,這也是在資中拍攝的首部電視劇。
  • 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將在央視播出 90%場景在四川資中拍攝
    封面新聞記者 昔興琪以四川資中為主場景的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將於9月19日晚上7點半黃金檔,在CCTV-8播出。據悉,這也是在資中拍攝的首部電視劇。該劇90%場景在資中縣拍攝,主要場景有資中楊柳灘、資中文廟、資中縣城、資中鯰魚養殖基地、銀山鎮血橙基地等。
  • 央視新劇準時開播,網友直呼:太熟悉了——
    《月是故鄉明》在央視八臺準時播出。,以資中縣楊柳灘沱江新畫廊為主場景,以資中血橙、資中鯰魚等為特色主導產業,並在內江城區、資中縣文武廟、羅泉古鎮、銀山鎮、孟塘鎮等地取景。現在的資中發展越來越好,把資中拍得太美了。」對於能在央視黃金檔看到這部劇,張玲玉倍感自豪,「全國人民都能在熒幕上看到我們內江,看到資中的美景美食美人,以後向別人介紹內江,更加底氣十足。」
  • 內江人自己的故事,央視熱播的《月是故鄉明》你看了嗎——
    (王茜華飾演)返鄉創業,在縣、鎮有關領導和村第一書記的支持和幫助下,通過種植血橙等,推動家鄉的經濟文化發展,帶領全村人共同邁向全面小康新徵程的故事。該劇90%場景在資中縣拍攝,主要場景有資中楊柳灘、資中文廟、資中縣城、資中鯰魚養殖基地、銀山鎮血橙基地等,劇組還到內江大千酒店、內江飄香園、內江萬達廣場等地取景。該劇拍攝期間,有5000餘人次資中百姓加入群眾演員隊伍。
  • 這部央視新劇全程在內江取景,看看有沒有你熟悉的地方
    本是生活在城市裡的優秀企業家張錦繡(王茜華 飾),因為要照看鄉下生病的母親,並且被初戀男友對家鄉的奉獻精神感動,最終決定留在鄉下帶領村民致富。《月是故鄉明》全程在內江取景,以資中縣楊柳灘沱江新畫廊為主場景,以資中血橙
  • 電視劇《月是故鄉明》9月19日首播 來看看在四川資中哪些地方取景的吧
    作為一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獻禮片,該劇由「黃金夫妻檔」沈行導演,領銜主演王茜華攜手創作,以事業有成的女企業家張錦繡為主要人物展開,講述她放棄大好前程返鄉創業,通過種植血橙帶領家鄉人民共同致富的故事。去年10月,《月是故鄉明》在資中縣楊柳灘村順利開機。
  • 你不認識的王茜華,才是真正的王者
    該劇也榮獲首屆農村電視劇題材獎的一等獎,王茜華本人在當年一舉奪得飛天獎優秀女演員獎,就此走上了鄉村之路。而她的新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已經正式定檔了央視八套黃金檔,於9月19日首播。該劇以全面改革開放,決勝全面小康社會為主題,以主人公回鄉創業,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為主線,以城市沱江新畫廊為主場景,以資中血橙為特色主導產業,講述了女主人公張錦繡返鄉創業,在有關領導和村第一書記的支持和幫助下,通過種植血橙推動家鄉的經濟文化發展,帶領全村人共同邁向全面小康的新徵程。
  • 9月19日CCTV-8 在內江資中拍攝的首部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強勢開播
    四川新聞網消息(劉世彬)9月12日,四川新聞網從內江市資中縣獲悉,在資中拍攝的首部電視連續劇《月是故鄉明》將於9月19日晚19:30登陸CCTV-8黃金強檔!2019年10月18日,農村題材電視連續劇《月是故鄉明》在內江市資中縣楊柳灘村揭幕開機。
  • 王茜華《花漾劇客廳》帶來秘密武器
    今晚7:30由沈行擔任導演和總編劇,紅紅、劉潔妮編劇,王茜華、荊浩、王往、馮國慶、王挺、黃品沅、沈行、劉伯勳、劉晨霞、李奕嫻等演員聯袂主演的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將在山東衛視花漾劇場播出。12月12日(本周六)晚9:20,山東衛視電視劇深度互動綜藝節目《花漾劇客廳》將播出對演員王茜華、李奕嫻、劉晨霞的專訪。
  • 王茜華《花漾劇客廳》帶來秘密武器
    12月12日(本周六)晚9:20,山東衛視電視劇深度互動綜藝節目《花漾劇客廳》將播出對演員王茜華、李奕嫻、劉晨霞的專訪。聚焦脫貧致富一線展示鄉村建設美麗畫卷電視劇《月是故鄉明》以事業有成的女企業家張錦繡為主要人物展開,將鏡頭對準了四川省內江市,講述了事業有成的女企業家張錦繡返鄉創業,在縣、鎮有關領導和村第一書記的支持和幫助下,通過種植血橙等產業
  • 再上央視黃金強檔,王茜華沈行夫妻檔新劇將播,或再掀收視狂潮
    《月是故鄉明》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定檔9月19日央視八套黃金強檔播出,該劇由沈行執導、編劇,演員王茜華領銜主演,講述了女主角張錦繡返鄉創業,在縣、鎮有關領導和村第一書記的支持和幫助下,通過種植血橙等,推動家鄉的經濟文化發展,帶領全村人共同邁向全面小康新徵程的故事。
  • 再上央視黃金強檔,王茜華沈行夫妻檔新劇將播,夫唱婦隨收視穩了
    《月是故鄉明》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定檔9月19日央視八套黃金強檔播出,該劇由沈行執導、編劇,演員王茜華領銜主演,講述了女主角張錦繡返鄉創業,在縣、鎮有關領導和村第一書記的支持和幫助下,通過種植血橙等,推動家鄉的經濟文化發展,帶領全村人共同邁向全面小康新徵程的故事。
  • 內江這個神秘小城因央視熱播劇《月是故鄉明》徹底火了!速度打卡!
    美如畫的公路片,讓我們對風景心之嚮往;甜如蜜的愛情片,讓我們憧憬著丘比特之箭;恢弘宏大的史詩片,讓我們讀懂過去、洗滌心靈…每次遇到心儀的電視劇、電影八卦妹都有一種拾起行囊去拍攝取景地打卡的念頭最近,正在央視熱播的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就是在我們的家鄉——內江資中取景拍攝
  • 在內江拍攝的《月是故鄉明》將於9月19日登陸央視黃金強檔
    在內江資中取景拍攝的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將於9月19日晚19:30登陸CCTV-8黃金強檔啦!該劇以事業有成的女企業家張錦繡為主要人物展開,講述了她返鄉創業,帶領全村人民打響脫貧攻堅戰的故事!據了解,該劇百分之九十場景在資中拍攝,主要場景有資中楊柳灘、資中文廟、資中縣城、銀山血橙基地、資中鯰魚養殖基地等,拍攝期間有近5000餘人次的資中老百姓加入了群眾演員隊伍。同時,因獨特的建築風格和影視明星效應,楊柳灘吸引了大量的縣內外遊客,促進了餐飲、農業產業等發展,大大提升了知名度,推進了資中文旅融合的大發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