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幫騰訊音樂打了一個翻身仗?音樂行業的競爭「空前激烈」

2021-01-10 藍鯨財經

投稿來源:麻辣娛投

從閱文集團,虎牙,鬥魚,B站,再到快手,映客,以及騰訊音樂和貓眼,翻看2018年整個上市的圖譜,可以看出,騰訊是最大的贏家——這些企業不是鵝廠的子公司,控股資產,就是騰訊投資過的企業。

騰訊的戰略是建立一套完整強大的上市集團體系,讓有實力的旗下公司都獨立上市,自給自足,做大做強。

從現在來看,騰訊音樂的這個子公司已經經歷了一系列蛻變,逐漸走向了「自給自足」。

11月13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公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19年第三季度未經審計財報。財報顯示,其第三季度總營收為人民幣65.1億元,和去年同期的人民幣49.7億元相比增長人民幣15.4億元,同比增幅為31.0%。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人民幣10.3億元,和去年同期的人民幣9.64億元相比增長6.4%。

這樣的成績可謂是打了一個翻身仗,因為此前的8月13日,騰訊音樂發布了第二季度的財報,當時在營收上同比增長了31%,第二季度營收59億元人民幣,但低於市場預估59.4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為人民幣9.27億元,同比增長僅為2.5%。受財報發布後的影響,騰訊音樂盤後股價一度大跌11%。

從增長2.5%,到增長6.4%,騰訊音樂的利潤三個月幾乎翻了一倍還多,一個季度就實現了利潤增長率的成倍增長,騰訊音樂究竟做到了什麼呢?在如此高速成長的營收和利潤數字背後,透露著又是怎樣的行業新態勢呢?

周杰倫引領騰訊音樂成長?

如果要說到騰訊音樂三季度業績最大的亮點,無疑就是三個字:周杰倫。

周杰倫新歌《說好不哭》於9月16日晚上11:00在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QQ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三個音樂平臺上線,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裡,銷售額突破了2000萬元。

周杰倫的新歌也是QQ音樂平台歷史銷售額最高的數字單曲、首個突破殿堂金鑽唱片等級認證的數字單曲。不僅如此,周杰倫新歌發布還帶動了騰訊音樂旗下K歌軟體用戶活躍度的提高,騰訊音樂方面表示,「該歌曲發行後的10天內有超過1200萬個WeSing K歌用戶進行K歌。」

和周杰倫的效應類似,美國歌星Taylor Swift的新專輯《Lover》同名主打歌和為TFBOYS六周年演唱會提供現場直播等明星光環爆點事件也為騰訊音樂的加速提供了動力。

當然,明星效應不可能是高速增長背後的全部,騰訊音樂的業績逆襲背後也有其他原因。

首當其衝就是騰訊集團的重視以及市場大環境的影響。音樂領域,可以說是騰訊布局大文娛戰略當中的重要城池。通過音樂連結文娛產業,騰訊的多平臺戰略,優勢會更勝一籌。特別是圍繞「粉絲經濟」和「綜藝滲透」,加上版權意識的增強和在線音樂的普及,更多的粉絲經濟圍繞著數字專輯銷售展開,騰訊在影視綜藝領域變得更有作為。

CNNIC的統計數據顯示,單是2018年,我國在線音樂用戶數達到5.76億人,滲透率為69.5%。到了2019年,這一數據仍在持續增長。

除了大環境的影響,騰訊音樂的另外一大特殊優勢就是在於社交屬性。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服務收入方面,2019年Q3騰訊音樂的收入為46.6億元,同比增長32.9%,去年同期為35.1億元,主要為在線卡拉OK和直播服務增長所推動。該部分的付費人數增長了23.2%,ARPPU增加了7.4%。

該部分收入仍是騰訊音樂的主要營收支柱,本季度騰訊音樂也在該部分業務方面持續發力,騰訊在K歌社交娛樂程序中添加了新的社交和遊戲化功能,以促進用戶之間的聯繫。該部分收入與在線音樂服務收入差距仍在擴大。

另外,本季度騰訊音樂的成長還來自於其營收多元化的發展。為開闢多元化音樂內容,自去年起,騰訊音樂推出「影音+」聯盟,為眾多影視劇發行原聲歌曲,製作高品質內容。目前,「影音+」已經為20多部影視劇發行了超過100首歌曲,其中不乏張藝謀電影《影》的主題曲《傀》及熱播影視劇《古董局中局》中的音樂。

除了在影視方面發力,騰訊音樂還跨界遊戲,為騰訊遊戲旗下《王者榮耀》的虛擬男團,打造和宣發單曲《Wake Me Up》,歌曲一經發布就登上QQ音樂人氣榜和新歌榜前五。此外,騰訊音樂還為遊戲裡的角色創作歌曲,產出單曲《莊周》。騰訊音樂此舉也是希望用更年輕化的方式豐富玩家音樂遊戲體驗,在不同領域、不同場景滿足用戶的音樂需求。

綜合這些因素,2019年第三季度,騰訊音樂交出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在線音樂付費用戶達到3540萬,同比增長42.2%;環比淨增長440萬,高於同年第二季度的260萬和第一季度的140萬,這是自2016年以來最大的淨增長數據,延續了近期一貫的加速增長趨勢。

在線音樂很美麗,但問題是能否持續賺錢?

「數字不會騙人」,從數據來看,騰訊音樂的表現確實不錯,但是高速成長的背後也有著「隱憂」,呈現了非常明顯的「兩面性」,而這樣的問題顯然並不是騰訊一家的問題,而是整個在線音樂發展現狀的真實寫照。

一方面,騰訊音樂的活躍用戶數以及付費用戶數都在大規模增長中。

在活躍用戶方面:2019年第二季度騰訊移動端月活數為2.39億人,去年同期為2.28億人。2019年第二季度在線音樂的移動端月活數為6.52億人,去年同期為6.44億人。規模驚人,而且都在持續增長。

在付費用戶方面:本季度中,騰訊音樂的在線音樂付費人數持續增加,達3540萬,同比增長42.2%,比上個季度淨增440萬,均高於同年第二季度的260萬和第一季度的140萬,淨增數在本季度又創新高。

在線付費人數的增加體現在收入上,其歸屬的在線音樂服務收入由去年的14.6億元增至18.5億元,同比增長26.2%。其中,音樂訂閱收入為9.42億元,同比增長48.3%,這主要是由於付費用戶留存率提高和付費用戶數量增加所致。

另一方面,如此龐大的消費群體卻並沒有帶來太多的實質「金錢」收益,高昂的成本依舊是一大問題。

成本方面,2019年Q3為43.0億元,同比增加42.9%,去年同期為30.1億元。騰訊音樂表示,「主要是由於內容費和收入分成費的增加。內容費用的增加主要是由於從唱片公司和其他內容公司獲得的授權音樂內容市場價格在上漲,此外原創音樂數量的不斷增多也增加了內容費用的支出。」

2019年第二季度,騰訊音樂總營收同比增長31%至人民幣59億元(8.59億美元),營業利潤為人民幣10.9億元(1.58億美元),歸屬於公司股東淨利潤為人民幣9.27億元(1.35億美元)。這幾項數字都是增長的,但是增長的幅度卻不如預期,甚至不如前幾個季度。

回顧騰訊上市到現在四個季度的表現,其營收一直是在穩定增長,算是比較穩健,只不過同比增速卻有放緩的趨勢。

2018年第四季度,騰訊音樂總營收為54億元,同比增長幅度為50.5%。之後到2019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幅為39.4%。現在,則進一步收窄。

騰訊音樂的利潤增長也不穩定。在2018年第四季度,騰訊音樂淨虧損為8.76億元,主要由於計入了一筆人民幣15.2億元的一次性基於股權的會計費用,而到今年第一季度,其盈利為9.87億元,同比增長17.4%。今年第二季度,淨利的同比增長幅度大跌。

這與營收成本的擴張相關。在第二季度,騰訊音樂營收成本為人民幣39.6億元,與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7.1億元相比增長46.1%,而成本的擴張,正是由於內容費用和收入分成費用的增長。

版權爭奪,用戶競爭:在線音樂的下半場在何方?

有心人可以注意到,今年8月,網易對外公布了網易雲音樂總用戶數已突破8億,同比增長50%的消息。與此同時,網易雲音樂付費有效會員數同比增長135%。這個用戶增速對於騰訊音樂來其實不算好消息——對手的步伐在跟進,之前網易雲音樂的體量跟騰訊音樂存在明顯的差距,但是這種差距正在縮小。

QuestMobile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網易雲音樂的活躍用戶規模達到了1.39億,同比增速為20.6%。相比之下,騰訊系音樂App的活躍用戶規模雖然更大,達到了5.69億,但是同比增速只有9%,遠遜於網易。

顯然,網易憑藉個性化推薦和社交屬性等方式,已經一路超越多米音樂、百度音樂、蝦米音樂等對手——在目前的音樂App市場中,網易已然成為唯一可以與騰訊系競爭的對手。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截止到目前,雖然競爭的優勢在減少,但也只是相對的,騰訊還是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上。

騰訊音樂旗下覆蓋的應用產品包括:酷狗、QQ音樂、酷我、全民K歌。從產品內容來看,它滿足了用戶不同層面的聽歌、唱歌需求,同時最為重要的是騰訊音樂有一個海量音樂曲庫,這點也是其他音樂應用產品跟它存在的巨大鴻溝。

版權庫方面的優勢在音樂行業可謂至關重要,今年第一季度,騰訊音樂的音樂庫裡已經收錄了來自國內外音樂唱片公司的超過3500萬首歌曲。QuestMobileb的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6月,騰訊系音樂App獨佔用戶佔比85.8%,而網易雲音樂的的獨佔用戶佔比為41.6%,基本騰訊還是網易用戶數的兩倍還多。

今年8月,外媒報導稱,法國媒體集團維旺迪(Vivendi)確認了出售10%的環球音樂集團(UMG)股權一事,據悉此次收購估計33.6億美金(約合人民幣254億)。這麼大手筆的音樂版權投入一方面說明騰訊音樂背靠大樹,依然財大氣粗,但另一方面也說明它仍然需要在音樂版權上投入更多來維持它在這方面的競爭優勢。

公開信息顯示,騰訊此前其實已和環球音樂有所合作。2014年和2016年,騰訊音樂分別獲得華納和索尼的版權合作;2017年5月,騰訊音樂與環球音樂籤訂了在華的數字版權分銷戰略性合作協議。

在業績電話會上,騰訊音樂表示,「關於收購環球音樂股權,騰訊目前仍在討論,還處於早期階段,未作出最後決定。對於戰略合作態度開放,例如我們和索尼以及華納的合作,會持續評估和探索合作機會。」

根據國金證券分析,如果此次收購股權事項落地,騰訊音樂與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皆有深度合作關係,可能加強歐美音樂單曲和專輯的採購與合作。

當然,版權庫是一柄雙刃劍,看似穩定,其實背後有著隱憂。海量的曲庫讓騰訊音樂能吸引到更多用戶選擇它的應用,但巨額投入卻還是面臨一個尷尬的問題,那就是支出跟回報在短期內難以維持好平衡。一方面這些版權音樂的購買並不是永久性的,一般是有幾年合約限制,因此騰訊音樂後續仍然要花錢買版權——這也意味著騰訊音樂的財報可能將會一直低於預期。

另一方面,國內消費者雖然付費習慣一直在提高,但要想在短期內大規模的實現付費用戶增長還是不容易。在國內所謂「消費升級」流量紅利逐步消失殆盡的今天,用戶增長將會很快遇到瓶頸,對於騰訊音樂來說,未來仍然會面臨付費轉化率低、付費率增速緩慢這一大難題。

話說回來,競爭也好,版權成本太大也好,這所有的一切並不是騰訊音樂獨家面對的,包括網易,百度在內的其他公司也要共同面對,而且基於騰訊明顯的領先優勢,行業固有的問題對於騰訊來說相對還是輕鬆一些。

相關焦點

  • 周杰倫音樂版權大變天,為什麼說壟斷是行業「毒瘤」?
    日前,網易雲音樂因版權到期下架周杰倫歌曲一事引發行業內外熱議,作為杰威爾公司的獨家代理方,騰訊音樂突發下架通知,網易雲音樂慌亂中出錯,結果又是聲明又是道歉。本來已看似風平浪靜的在線音樂行業,似乎又在暗中湧動著什麼力量。版權壟斷的惡果,是行業創新與用戶體驗的雙輸國內在線音樂市場的大部分市場份額由騰訊音樂、阿里音樂和網易雲音樂三家佔據。
  • 騰訊音樂二次上市,蝦米音樂黯然關停,音樂APP背後的十年變遷
    1月13日,騰訊音樂被傳即將在香港二次上市,計劃籌集35億美元。對此,騰訊音樂向經濟觀察網回應:不予置評。騰訊音樂當前市值354億美元,是國內在線音樂第一名。而在1月5日, 另一個在線音樂公司蝦米音樂,宣布播放器業務將於2021年2月5日停止服務。
  • 音樂版權方不再騰訊網易「二選一」了
    這背後,版權方在打什麼算盤?國內在線音樂市場的競爭格局會因此改變麼?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版權獨家並不是競爭的目的,而是競爭的一種結果。「如果我是版權方的話,肯定不會一直跟一個平臺(獨家合作),因為我需要平衡,」一名長期觀察音樂行業的人士向品玩說道,「如果有一個平臺一直特別強勢,它越來越厲害、跟第二名差距越來越大的話,對我來說不是什麼好事,因為它議價能力就強了,我肯定希望有多個平臺同時競爭。」
  • 騰訊就周杰倫音樂侵權起訴網易 還原事件始末緣由
    騰訊旗下的QQ音樂和網易旗下的網易雲音樂是目前兩款最受歡迎的音樂APP,當然兩者也一直處於激烈的競爭關係。根據國內多家權威媒體報導稱,騰訊就周杰倫音樂侵權訴網易,最終法院原告騰訊音樂勝訴。這則消息一經傳出,瞬息間成為民眾們熱議的話題。
  • 騰訊音樂「持久戰」
    對於推動正版化戰略的初衷,吳偉林在2012年QQ音樂的一次內部會議中表示,「「我要打擊盜版,等到很多平臺都不敢把沒有授權的內容上線的時候,內容就會變得有價值,就可以推動音樂行業付費模式的發展。」推動內容正版化,實現音樂付費模式,吳偉林決心要變革中國音樂市場的知識版權現狀,雖然經歷了早期的各種痛苦,但這也為騰訊音樂最終奠定市場地位埋下註腳。
  • 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周杰倫版權糾紛案暫時「落幕」
    每經記者:許戀戀 每經編輯:杜毅還記得前段時間周杰倫新歌《說好不哭》刷屏,沒想到這麼快,因為周杰倫歌曲版權糾紛,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又被推到臺前。11月4日晚,一份關於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的民事判決書流傳開來。
  • 中國音樂行業迎來洗牌,昔日巨頭即將關停,騰訊只剩下一個對手
    雖然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應該讓新聞「飛一會兒」,但鍾愛蝦米音樂的蝦米用戶們難免擔憂,部分用戶甚至跑到蝦米音樂官方微博下尋求「否認關停」的安慰。昔日巨頭即將關停可往往事與願違,雖說當時蝦米音樂官方沒有回應,但在新年伊始,蝦米音樂殘忍地發表官方聲明。1月5日上午,蝦米音樂官方宣布,由於業務調整,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將於2021年2月5日停止服務。
  • 騰訊VS「網易+」:在線音樂雙雄局
    攤開牌面看,騰訊音樂坐擁國內數位音樂版權的半壁江山,且相當穩固;但網易雲音樂也不甘示弱,以社區屬性打出差異化長板,再攜阿里之力衝擊騰訊的「老大哥」地位。中國數位音樂走過20年的風風雨雨,到今天騰訊與網易兩家依然劍拔弩張,對版權的爭奪依舊是現在進行時,但戰火燃起之際,兩家平臺又將去向何方?
  • 在線音樂三國殺:騰訊阿里版權合作,暗殺網易雲音樂?
    9月12日一早,讓網易雲音樂淚如雨下的事真的發生了,騰訊音樂與阿里音樂正式宣布,達成版權曲庫轉授權合作協議。從11日晚上開始,騰訊與阿里就已經在微博上進行了劇透。朋友圈裡也不時地刷出幾首來自蝦米音樂的周杰倫,預示著雙方的合作。
  • 騰訊音樂2019年三季報:粉絲閉環深化,音樂付費加速
    以周杰倫最新單曲《說好不哭》為例,其不僅直接帶來數字專輯銷售額收益,更重要的是吸引了龐大的周杰倫粉絲群體,疊加公司與杰威爾版權深度合作,加強了QQ音樂從用戶定位上與網易雲音樂的抗衡實力。《說好不哭》首發10日內全民K歌新增1200萬翻唱作品。從聽歌到K歌,歌曲的生命周期也有了自然延長。
  • 騰訊音樂(TME.US):不僅僅是音樂,也不僅僅是社交;開創三位一體的全...
    騰訊音樂的數字專輯和單曲是一門非常賺錢的生意,其賺錢效率遠超傳統唱片行業,也超過了許多其他內容行業。以QQ音樂為例,歷史上最賣座的數字專輯是張藝興的《夢不落雨林》,銷售額高達2567萬元;李宇春的《流行》、周杰倫的《周杰倫的床邊故事》、火箭少女101的《撞》銷售額均突破2000萬人民幣。
  • 「頂流」周杰倫,在線音樂的「破壁人」
    周杰倫,在線音樂產業「摸石過河」的那顆石行業內和大眾都在說,如今的音樂行業,天王巨星的時代已經遠去。而周杰倫正是時代留給我們的不多的巨星之一。很長時間,對周杰倫來說,並不靠在網上賣唱片賺錢。他曾對粉絲說,「聽聽我的專輯聽就好,不用買的。」周杰倫的商業價值更多是從廣告代言、綜藝邀約、線下巡演、IP授權、商業投資等方面體現。在一個多月前福布斯發布的2019年中國名人榜中,周杰倫位列第五。
  • 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雙雙與環球音樂籤訂合作,用戶的選擇更多了
    環球音樂此番與網易雲音樂、騰訊音樂分別展開合作,打破了環球過去在中國大陸僅與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獨家合作的境況,也意味著網易雲音樂不用再向騰訊額外支付許可費用獲取環球音樂旗下的版權資源。
  • 周杰倫與神秘的咪咕音樂
    近幾天,最火莫過周杰倫。截至18日上午,其新歌《說好不哭》銷售額已突破2000萬元。因擁有其音樂版權,騰訊音樂在美股盤中水漲船高。 這也意味著,「買」被提上一個重要位置——多年以來,國內的數位音樂市場幾乎處在一片荒蠻之中,一方面音樂媒體平臺們在過去十年間忙於爭奪用戶,版權庫不過是一個強力的競爭工具;另一方面,早期搜索平臺對盜版MP3資源的放縱,使無版權歌曲資源泛濫於中文網際網路,首批網民養成了免費聽歌的習慣,下載收入可以忽略。
  • 免費聽歌時代已經過去,QQ音樂周杰倫歌曲開始收費,你怎麼看?
    對於一款音樂APP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呢?當然就是版權。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中,要想收割足夠多的用戶,當然還是要在版權歌曲的數量上壓倒對手才能形成競爭者,騰訊憑藉著其家大業大的QQ音樂,可謂是佔據了很大一部分版權的市場份額了。
  • 與環球音樂「合資建廠」,騰訊音樂邁向下一個時代
    而於音樂行業而言,不太一樣的是「轉授權」的出現,2018年,在國家版權局的推動下,騰訊音樂與阿里音樂、網易雲等音樂平臺達成版權轉授權合作,將平臺內99%的優質版權轉授權給其他音樂平臺。彼時,業內猜測,失去了獨有內容的加持,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弱騰訊音樂的競爭優勢。然而,兩年的發展已經給出了答案,騰訊音樂依然是行業領航者的姿態。
  • 音樂平臺:得版權者得天下
    這是不少棄用蝦米音樂的用戶心聲。然而版權問題曠日持久,從網頁下載盜版歌曲到數位音樂的全面正版化,這幾乎是以騰訊音娛、網易雲音樂為代表的音樂平臺相爭的核心問題,正所謂「得版權者得天下」。最強者騰訊音娛坐擁世界三大唱片版權曾經,聽歌是一件成本非常低的事,打開任何一個音樂網站,搜索歌名,可聽可下載。
  • 在線音樂行業變局 酷狗酷我合併,與騰訊、阿里「三足鼎立」
    第一波是2014年騰訊大舉收購音樂版權,並對多個音樂播放器、app發起「維權風暴」;第二波是幾天前,一度與騰訊合作的華研音樂宣布「擁抱阿里」;而今天,又傳出第三波重磅消息——曾收購大量版權的海洋音樂將酷狗、酷我納入麾下。這意味著,在線音樂市場將呈現騰訊、阿里、海洋「三足鼎立」的局面。這也是網際網路巨頭新一輪「版權大戰」的開始。
  • 從周杰倫的《說好不哭》,看國內音樂平臺的風起雲湧
    儘管已出道多年,沉寂已久,但周杰倫的一首單曲仍能掀起其他歌手難以匹及的銷量和影響力,同時也憑一己之力,將騰訊音樂的股價推向了高潮。周杰倫的公司杰威爾與騰訊音樂有多年音樂版權的戰略合作,此次周杰倫的新歌大火,使得擁有獨播權的騰訊音樂股價也一路飛升,連續兩日上漲,後恢復至14美元附近,市值約229億美元,兩天市值最高飆升12億美元。
  • 騰訊投資環球音樂 網易雲音樂牽手滾石 在線音樂平臺暗戰繼續
    一位行業人士告訴每經記者,音樂產業的競爭已經升級,內容層面絕對的護城河和優勢已經不復存在,未來行業應該更加關注的是內容本身價值的釋放,「最終還是要做內容付費,要讓商業模式更加健康。」巨頭加注音樂上遊公司細數近日平臺下注的對象,均是行業頂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