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音樂三國殺:騰訊阿里版權合作,暗殺網易雲音樂?

2021-03-04 網際網路er的早讀課

9月12日一早,讓網易雲音樂淚如雨下的事真的發生了,騰訊音樂與阿里音樂正式宣布,達成版權曲庫轉授權合作協議。

從11日晚上開始,騰訊與阿里就已經在微博上進行了劇透。朋友圈裡也不時地刷出幾首來自蝦米音樂的周杰倫,預示著雙方的合作。

騰訊與阿里的合作,代表著騰訊獨家代理的華納、環球、索尼、YG 娛樂、杰威爾音樂,與阿里獨家代理的滾石、華研、寰亞唱片、相信音樂、BMG、SM等唱片公司旗下的音樂,百萬級的曲庫將實現互通。

換句粉絲的話,大概就是能在蝦米聽到周杰倫、TFBOYS和Big Bang;在QQ、酷狗、酷我音樂,聽到五月天、李宗盛、劉若英、EXO。

儘管看起來是很普通的版權合作,但是放在騰訊與阿里之間,卻會讓我不經思索一番。

在線音樂主要是用戶通過網際網路(包括移動網際網路)在線音樂平臺上獲取的包括收聽、下載在內的數據音樂服務。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在線音樂市場也隨之擴大。

2014年,中國在線音樂市場規模達491.2億元,佔全年音樂核心層市場規模的75.5%。同比2013年在線音樂音樂市場規模增長了11.5%。艾瑞2016年在線音樂報告中指出2015年全球數位音樂首次超過實體唱片。2015年我國音樂產業市場總規模約為2851.5億元。這一數據中,在線音樂產業所佔比重最高。


(來自艾瑞諮詢2016在線音樂研究報告)

2017年1月以來,在線音樂應用行業月活用戶規模一直保持在5.6億以上,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民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在線音樂應用行業用戶增長放緩。


隨著在線音樂市場的擴展,行業內的競爭也逐漸變大,特別是從15年以後。而17年以來,用戶增長紅利不在,競爭在進一步加劇。


一直以來,在線音樂市場,動蕩不安,跌宕起伏。隨著酷狗、酷我和海洋音樂合併中國音樂集團後,我國在線音樂市場展現KAT市場格局(「K」代表酷我和酷狗所在的中國音樂集團,「A」指阿里集團,「T」指騰訊)。

15年7月,國家版權局出臺了史上最嚴版權令後,音樂版權成為在線音樂平臺得以生存的前提。

版權需要大量資本投入,這加速了行業洗牌。版權令出臺一年後,一批規模較小的在線音樂網站已經關閉,百度通過航母計劃拆分了音樂業務,同時,中國音樂集團(China Music Corporation,簡稱「CMC」)和騰訊集團共同宣布,雙方已經達成共識,對現有的數位音樂業務進行合併。

此次「KT」兩家強強合作,對整個在線音樂市場的整體格局產生重大改變。

CMC旗下擁有酷狗、酷我、海洋、彩虹、源泉等公司,主要業務為在線音樂領域。根據數據顯示,在合併之前,酷狗音樂為中國最大的移動音樂提供商,QQ音樂排名第二,酷我音樂排名第三。合併後,騰訊音樂業務估值為60億美元,並且會單獨為合併之後的公司謀求IPO機會,騰訊擁有自己的付費音樂會員業務,並在近年來發力版權音樂,整合了海洋音樂和騰訊的獨家授權歌曲,合併公司在所有可用音樂版權中的佔比超過 60%。另一半江山則是由收購了蝦米、天天動聽(現已整合為阿里星球)的三巨頭領導下的阿里音樂和網易雲音樂把持。


在QQ音樂與中國音樂集團合併後,網易雲音樂成為填補中國音樂集團空白的新一極力量。

13年的4月,丁磊出現在網易雲音樂的發布會現場,在當時,音樂並非網易核心業務,即使是核心業務遊戲也少見丁磊到場站臺,因此,丁磊親自為網易雲音樂造勢,讓外界頗感驚訝。

丁磊對音樂業務的重視,一方面源於其自身對音樂的喜愛,更重要的是,當時儘管網易遊戲業務蒸蒸日上,但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卻全面落後,打造一款移動端的音樂應用,是網易為自己選定的移動網際網路入場券。

社交是網易雲音樂上線之初著力宣傳的重點,但有丁磊站臺的網易雲音樂在最初的兩年裡發展並不如人意。

但在線音樂產業格局正是從2013年開始發生顯著變化,變化最直接的原因在於網際網路巨頭加大了對版權的投入,平臺、唱片公司、監管方均在合力推動在線音樂向正版化方向發展,網易在版權這一環上沒有佔得先機。

雖然對推薦算法、產品設計以及評論互動的打磨為網易雲音樂贏得了用戶,但在國家版權局的版權令下,網易雲音樂一度面臨幾乎無歌可播的窘境,好在版權互授為網易打開了一個缺口。

15年10月,網易雲音樂與QQ音樂達成版權合作,網易雲音樂曲庫告急的窘境後得到緩解,解決了版權的後顧之憂後,網易雲音樂的發展速度也隨之加快。

15年7月,網易雲音樂宣布用戶過億時,距其上線過去兩年時間。破億一年之後,網易雲音樂在今年7月宣布用戶破兩億,用戶增長速度明顯加快。

不過版權依然是橫在網易雲音樂面前的一道坎:儘管網易雲音樂對外稱曲庫數量超千萬,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與QQ音樂等平臺合作獲得,網易雲音樂在版權上的弱勢為其發展增加了不確定性。

但網易對音樂業務的投入可能超乎外界想像。

網易當時擴充法務團隊,而擴充法務團隊動機之一就是為爭奪音樂版權。儘管當時多數優質音樂版權已被QQ音樂和阿里音樂分食,但平臺與唱片公司的合約畢竟有期限,而在合約到期的檔口,不排除網易雲音樂會伺機捕食的可能。

當時網易雲音樂傳出獨立融資的消息,在團隊與資金上皆有動作的網易雲音樂,已經是一個值得對手警惕的玩家。

不過錢可能已經不再是唱片公司考量合作對象的唯一尺度,無論是為了爭奪優質版權還是提升競爭優勢,對版權的運營、原創的挖掘、數據的開放已經成為更受關注的方向。


2015年7月,國家版權局下發被譽為「史上最嚴版權令」的《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騰訊音樂、阿里音樂、酷狗音樂等各大網絡音樂服務商當時在會上簽署了《網絡音樂版權保護自律宣言》,音樂正版化已經成為行業共識,自此,在線音樂行業也走入了一場與視頻行業類似的版權大戰。

版權之戰中,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已經獲得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索尼、華納音樂、環球音樂的版權,此外還有杰威爾、英皇娛樂、韓國YG娛樂等多家公司的版權資源,曲庫數量達到至少1000萬首。而曾因最嚴版權令一度落寞的百度音樂,在加入太合音樂集團後也開始奮起直追,背靠太合音樂集團旗下多家華語音樂廠牌,並與全球最大的流行音樂曲庫The Orchard等公司合作。當然,BAT中最後一個布局在線音樂市場的阿里音樂也動作不少,將貝塔斯音樂集團、滾石等公司的音樂版權攬入懷中。此外,於2013年才正式上線發布的網易雲音樂也在積極採買音樂版權,尤其是在完成A輪7.5億元融資獲得充裕資金後。

據艾瑞諮詢發布的《2016年中國在線音樂行業報告》顯示,目前國內在線音樂平臺在音樂版權領域已逐漸形成初步格局,並以集合了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3家資源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成為領跑者,覆蓋90%以上音樂版權。

今年以來,網易雲音樂獲得日本最大娛樂集團愛貝克斯的獨家音樂版權、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與環球音樂達成版權戰略合作協議等事件,也證明了自2015年的最嚴版權令頒布開始,直至今年,在線音樂平臺對版權的爭奪一直沒有停歇。

鑑於版權合作期限等多種因素,國內各個在線音樂平臺對版權的爭奪也將在未來持續,而投入重金購買版權的行為,難免讓業內人士擔憂平臺能否盈利。據知情人士透露,國內幾乎沒有在線音樂平臺實現盈利,截至目前只有QQ音樂對外宣布已實現盈利。

大部分在線音樂平臺的商業模式,一方面是通過流量廣告獲得收入,另一方面則是通過用戶付費,比如會員、付費購買單曲、售賣周邊產品等,目前還沒有出現第三種商業模式,其中用戶付費也是在近兩年才逐步發展起來的。

與盈利難以實現伴隨出現的是,用戶整體規模的增長速度已經趨於減緩。據QuestMobile發布的《移動網際網路2017年Q2夏季報告》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國內移動音樂月活用戶規模已達到6.29億,用戶規模也已經趨於穩定,且與今年初移動音樂用戶規模能同比增長約10%不同,6月的同比增長率只為3.3%。

擁有充足的版權資源,是吸引用戶的第一階段,從而讓用戶選擇下載相關平臺的App並在平臺上進行註冊。目前國內主要的在線音樂平臺均已有上億的用戶,但現階段不少用戶往往會同時下載兩個或更多平臺的App,而每天聽歌的時間是有限的,或許只有半個小時,所以在線音樂平臺還要在第二戰場上拼搏,即搶佔用戶的使用時間,提升自身的用戶活躍度並讓用戶選擇付費,此時比拼的則是服務。

根據騰訊公開數據,騰訊音樂旗下QQ音樂、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擁有1500萬訂閱用戶,月活躍用戶達6億。根據艾瑞諮詢《2016年中國在線音樂行業研究報告》,QQ音樂、酷狗和酷我的版權音樂在整體版權音樂中佔比均達到90%以上。騰訊被認為壟斷了行業內大部分的音樂資源。

騰訊與阿里此次在音樂版權上的破冰,主要也是因為「壟斷」而起。音樂行業目前正在走視頻行業的老路,版權的爭奪是必經之路,但在獲得版權後如何攤薄版權成本是關鍵的問題,騰訊掌握了包括三大唱片公司在內的大量版權,成本自然高居不下,此次互相傳授是攤薄成本的一個舉措。一方面有助於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助於進一步擴大自己的曲庫。

在2017年眾音樂公司爭奪環球音樂出版公司的音樂版權時,包括阿里音樂、太合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等公司都是參與者。環球原本開出3、4千萬美元的授權費在各家激烈的爭奪下,上漲至3.5億美元現金+1億美元股權,其中最低的報價也在2億元美元現金左右。

最終,騰訊聯合一個家族財團,向環球音樂母公司——法國維旺迪提出戰略投資的邀約,成功拿下環球音樂作品三年的獨家版權。與此同時,騰訊也需要承擔高額的版權費。

以騰訊音樂目前的會員數量和收費標準,如果單靠會員付費作為收入來源,一年的收入僅夠覆蓋環球這一家的版權支出,經營難度和成本可想而知。目前的音樂版權費用正在不斷上漲,基本每兩年上漲一倍,平臺續籤版權的支出從過去百萬美元左右的量級上升到了近兩年來的上億美元。

騰訊的曲庫是大於阿里音樂的,因此在互相轉授版權中價值超出的部分,阿里音樂還需要向騰訊支付一定數額的版權費,相當於騰訊在分享平臺上的內容。

阿里音樂與騰訊音樂互相傳授版權,對雙方以及整個行業而言這都是有益的。在版權實現共享後,擁有多少獨家內容資源就不再是壁壘,高額搶奪資源的惡性競爭也會有所減緩,對於各家而言如何找到新的商業模式突破口才是需要重點考慮的。

網際網路音樂平臺在短期內還會保持多家並存的格局,但音樂是一個長跑型的業務,當曲庫互通以後,拼的是全鏈條、全場景的競爭,包括內容生產、演出活動、藝人經紀、粉絲社群等。

15年,QQ音樂就與網易雲音樂聯手,達成版權合作。當時在線音樂主要是騰訊音樂、百度音樂、阿里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四巨頭格局,騰訊音樂是四巨頭之首,而網易雲音樂還比較弱小,騰訊選擇網易雲音樂合作,不會有太大的威脅。而合作之後,網易雲音樂曲庫告急的窘境後得到緩解,解決了版權的後顧之憂後,網易雲音樂的發展速度也隨之加快。

而隨著網易雲音樂黑馬似的發展,17年以來,網易雲音樂排第四,前三都是騰訊的(酷狗、QQ音樂、酷我)。結合QuestMobile2017年在線音樂應用行業洞察報告,可以看出:

隨著國內網絡音樂版權環境的不斷完善,差異化的版權資源逐漸成為各大網絡音樂平臺的核心競爭力,整合資源與完善版權布局成為是 2017 年中國網絡音樂市場的主要發展方向。

內部資源的持續整合仍是各家在線音樂平臺的首要工作。經歷連續併購之後,國內在線音樂市場寡頭化趨勢已經比較明顯。2017年上半年,QQ、酷我、酷狗三家品牌音樂正式合併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阿里音樂收購線下演唱會票務平臺大麥網試圖打造「線上音樂 + 線下演唱會票務」的O2O模式;網易雲音樂則宣布拆分為獨立公司,並完成了A 輪融資。

這時候,從用戶量、粘性和活躍度各個方面來看,騰訊音樂都只會有來自網易雲音樂的威脅。而這個時候騰訊合作阿里,意圖不言而喻。從之前騰訊合作網易到現在合作阿里,這就是現實中的商戰,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一直以來,雖然用戶數量不如騰訊,但是網易雲音樂的用戶增長率卻遠遠超過了QQ音樂,用戶忠誠度與口碑都不斷攀升。去年,網易雲音樂平臺的用戶總數突破3億,成為QQ音樂最大的對手。它的數位音樂銷售額,也是QQ音樂的將近兩倍。雖然,購買傳統音樂的版權能力不如騰訊,但是網易雲音樂已經培養除了一大批獨立音樂人,如趙雷、李志、陳粒等歌手,都是從它的平臺上走紅。

也許是嗅到了被超越的危機,8月,網易雲音樂曾經從騰訊音樂那裡轉授來的版權到期,被迫下架了音樂庫中1%、約10萬首的音樂。雖然當時網易就表示,將與對方進行洽談,但是騰訊的態度卻十分強硬,不僅暫停了內容轉授合作,還向法院提起了盜版問題的訴訟。

據了解,由於網易雲音樂始終未購得重量級音樂版權、以及部分歌曲的被迫下架,已經有部分網易雲音樂用戶選擇下載其他音樂App,甚至離開網易雲音樂。而網易雲音樂方面也已經在版權劣勢的情況下開啟了「自救模式」,走起了與音樂相關的另一條道路——付費電臺。9月7日,網易雲音樂首款自製知識付費產品《採銅·好書精讀》正式上線,全年定價99元,每周四次更新,同期上線的還包括《陳立客廳》、《中國古代文化大師課》等產品,而其效果如何,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現在,騰訊音樂又居然說動了此前極為護食的阿里音樂,改換了行業老三作為合作夥伴。至此,騰訊更是徹底地擺了網易雲音樂一道。

其實這一次的「網易雲音樂被霸凌」事件也並不難理解,根據Analysys易觀發布的《中國移動音樂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7年第1季度》,一季度,酷狗以2.995億活躍用戶規模位列第一,QQ音樂以2.183億用戶位列第二,酷我音樂8424.94萬用戶列第三,網易雲音樂以4189.41萬列第四,蝦米音樂以2118.9萬用戶列第六。到二季度,前6位次序不變,酷狗音樂活躍用戶規模略下降至2.834億,QQ音樂增長至2.539億,酷我音樂增長至1.126億,網易雲音樂增速最快至7401.1萬,蝦米音樂基本持平為2113.59萬。從整體的市場佔有率來看,騰訊旗下的酷狗、QQ音樂、。酷我依然佔據著前三名的位置,但網易雲音樂的進步確實明顯的,甚至已經達到了其他廠商無法忽視的地步。 

在線音樂TOP10APP中,用戶逐漸向頭部幾家平臺集中,這與數位音樂行業的正版化正在加速洗牌有一定關係。目前MAU過億級的有三個應用,分別是酷狗音樂,QQ音樂及酷我音樂,同時網易雲音樂也接近7000萬,與其他APP逐步拉大差距。


最近騰訊方面一系列的操作,已經釋放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網易雲音樂,你失寵了!而面對自家曲庫當中的一片「灰色」以及「版權方要求,該資源暫時下架」等字樣,網易雲音樂方面真的是半天說不出一句話。雖然網易雲音樂的情懷、界面、內容,都收到了一大波的追捧,但是音樂往往是用戶最看重的根本,能夠在一個APP上獲得更加完整的音樂體驗,可能消減其他用戶體驗帶來的不適。就連網易雲音樂的用戶都在官微下留言,希望心愛音樂平臺能夠在版權上,做出更大的努力。

所以,我認為此次合作阿里,既是版權互通合作共享,分攤版費,又在暗殺網易雲音樂,至少是一致遏制網易雲繼續壯大的一種有利策略。

當然,如果細細比對兩家如今旗下的音樂陣營,就會發現其實這一次的合作,雙方在「大方、闊綽」的同時還是保留了一絲餘地的。就比如說部分歐美與國內獨立音樂版權仍然與蝦米音樂保持著獨家合作的關係,不作授權以保證內容的獨立性。而像韓國音樂廠牌SM旗下藝人的新專輯也不在轉授之列,當然也有部分網友猜測這是因為需要購買的數字專輯而沒有轉授,估計「過了銷售期可能會給」。 

但從整個行業競爭上看,騰訊與阿里也不可能毫無顧忌的共享。從騰訊音樂來說,既可以分攤高額版權費,又能聯手老三打壓打壓老二,以免撼動我的霸主地位。於阿里音樂來說,可以擴充自己的版權資源,符合阿里音樂最新戰略,還能聯合老大打擊老二,為自己在競爭中贏得有利發展環境。各有所圖,也各留自己的底牌。這場商戰,還在繼續,就看丁兄打什麼技能牌了。


關於阿里音樂與騰訊音樂這兩大陣營的此番合作,其目的就在於進一步從別處吸引目標用戶,而平臺之間的競爭,說到底還是整個行業中各方勢力孰強孰弱的博弈,因此可以斷定的是,有戰爭,就必定意味著成王敗寇,通過一系列的操作,很可能會使得其中的一兩家企業在競爭過程中徹底被淘汰。當然,隨著參與者數量的減少,整個在線音樂播放行業也將由「群雄割據」逐步演變成「幾強爭霸」,雖說最終不太可能產生壟斷局面,但不得不說,這樣看來,平臺的話語權的確在逐漸提高。

而這對於平時只聽歌的小夥伴就會產生一些影響,可以肯定的是如今已經成為趨勢的「付費聽歌」將會在今後繼續發展,而至於後續的資費問題,可能還需要有多方面的考慮。

不過有一點或許小夥伴們也相當疑惑,各家高舉「版權」大旗,難道以後要同時下載多個軟體,辦理多個會員嗎? 

希望在經過無數紛爭之後,能給我們聽歌看戲黨帶來更多優質的音樂服務,更好的音樂使用體驗。

Read More

相關焦點

  • 阿里音樂、騰訊音樂宣布達成互相轉授版權合作 網易雲音樂面臨版權尷尬
    阿里音樂騰訊音樂合作此次阿里音樂和騰訊音樂娛樂版權轉授權合作的達成,在目前行業環境下是大勢所趨,版權轉授權能讓優質的音樂內容得以在更多音樂平臺惠及用戶,以此次阿里音樂與騰訊音樂的轉授權合作為例,這意味著BIGBANG、周杰倫、李宇春、蔡依林、TFBOYS、蘇打綠等歌手的歌曲都能在阿里音樂集團旗下的蝦米音樂同步收聽,而五月天、
  • 網易雲音樂版權問題顯現 騰訊阿里旗下音樂app和版權有哪些
    ­  9月11日日下午朋友圈的好友紛紛刷器周杰倫的老歌,分享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重點是這些歌曲的分享來源顯示是蝦米音樂。­  阿里音樂與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今早共同宣布,雙方將達成版權轉授權合作。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將獨家代理的環球、華納、索尼全球三大唱片公司與YG娛樂、杰威爾音樂、LOEN等音樂版權資源轉授至阿里音樂。
  • 【JMedia】騰訊阿里又開撕了!這一次,是就音樂版權問題
    這引發了在線音樂平臺之間的「合縱連橫」。他們有的走向聯合,也有的開始新一輪「暗戰」,前者的典型案例是網易雲音樂走入騰訊陣營,酷狗酷我也在嘗試跟騰訊版權合作;而後者的代表,則是QQ音樂和阿里音樂的「明爭暗鬥」。
  • 阿里音樂、騰訊音樂宣布達成互相轉授版權合作
    阿里音樂集團與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共同宣布,阿里音樂集團與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雙方達成版權轉授權合作,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將獨家代理的環球、華納、索尼全球三大唱片公司與YG娛樂、杰威爾音樂、LOEN等優質音樂版權資源轉授至阿里音樂,曲庫數量在百萬級以上,同時,阿里音樂獨家代理的滾石、華研、相信、寰亞等音樂版權也轉授給了騰訊音樂娛樂
  • 網易雲音樂奮起直追加碼版權採購 騰訊音樂承壓
    騰訊音樂手握國內最大的音樂版權庫,在國內在線音樂平臺競爭中佔據著絕佳優勢」,有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不過隨著今年部分獨家版權合約的到期,各平臺重新獲取版權或將迎來新的轉機。  5月20日,網易披露財報顯示,一季度網易雲音樂淨收入保持同比增長,付費會員數不斷增加,帶動創新及其他業務板塊淨收入同比增加28%。
  • 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雙雙與環球音樂籤訂合作,用戶的選擇更多了
    音樂版權這塊肥肉,平臺們誰都不會輕易鬆口。8月11日,網易雲音樂、騰訊音樂相繼官宣與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簡稱UMG)達成合作。
  • 音樂平臺版權爭奪:騰訊音樂版權到期前夕 網易阿里備糧草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騰訊音樂版權到期前夕 網易阿里儲備糧草 在線音樂平臺加速版權爭奪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何青漢 北京報導在線音樂市場目前競爭的核心仍是版權。實際上,今年騰訊音樂與環球音樂的版權合作即將到期,與騰訊音樂同處於第一梯隊的網易雲音樂和蝦米音樂也開始了版權合作動作。3月13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與吉卜力工作室達成版權合作,獲得其旗下動畫音樂全面授權;近期,蝦米音樂也宣布與太合音樂達成數位音樂內容合作。平靜之下暗潮湧動。
  • 騰訊VS「網易+」:在線音樂雙雄局
    財報發布當天,騰訊音樂還宣布與環球音樂續籤2017年達成的版權合作協議,同時成立新的音樂廠牌。無獨有偶,騰訊音樂的「老冤家」網易雲音樂也宣布與環球音樂達成非獨家的版權戰略合作。同步放出重要消息,兩家平臺火藥味漸濃。
  • 騰訊投資環球音樂 網易雲音樂牽手滾石 在線音樂平臺暗戰繼續
    就在同一天,網易雲音樂宣布和滾石唱片牽手,達成戰略合作。不久前,阿里宣布與太合音樂集團達成合作,此前,阿里還曾重金投資網易雲音樂。一方面,中國在線音樂平臺的你爭我奪仍在持續,但格局已經趨於固化。另一方面,傳統唱片公司和新興在線音樂平臺正在共同進化,合作不僅限於版權。
  • 補齊版權短板 網易雲音樂搶下華研版權
    此次雙方合作,除了版權方面的合作之外,網易雲音樂還將與華研國際在華語音樂宣傳推廣、原創音樂人扶持培養方面,展開多樣化的合作。據悉,雙方將在線下演出、原創音樂人發掘和推廣等方面攜手合作,在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加豐富的音樂服務的同時,也共同推進優質音樂的廣泛傳播,維護網絡音樂版權秩序,促進網絡音樂產業繁榮健康發展。
  • 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周杰倫版權糾紛案暫時「落幕」
    每經記者:許戀戀 每經編輯:杜毅還記得前段時間周杰倫新歌《說好不哭》刷屏,沒想到這麼快,因為周杰倫歌曲版權糾紛,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又被推到臺前。11月4日晚,一份關於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的民事判決書流傳開來。
  • 騰訊阿里牽手,音樂版權割據的亂象終於要結束了
    >在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就版權問題進行洽談的關鍵時刻,阿里音樂卻搶先出手了。版權割據的背後亂象,合作的好處遠大於競爭與2015年QQ音樂與網易雲音樂轉授的150萬首相比,本次百萬級規模的版權互相轉授有著本質性的差別,對騰訊音娛、阿里音樂乃至整個行業來說,都有著極為特殊意義。如今在線音樂市場最大的問題就是獨家版權導致的版權割據現象。
  • 在線音樂正版化,騰訊阿里「獨家曲庫戰」開打,聽歌步入「雙App時代」?
    他們有的走向聯合,也有的開始新一輪「暗戰」,前者的典型案例是網易雲音樂走入騰訊陣營,酷狗酷我也在嘗試跟騰訊版權合作;而後者的代表,則是QQ音樂和阿里音樂的「明爭暗鬥」。近日,阿里音樂CEO宋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阿里音樂佔據在線音樂市場的「半壁江山」,而騰訊方面則認為,當下在線音樂領域的格局應該是「一超多強」,「一超」自然是指騰訊自己。
  • 騰訊音樂 PK 網易雲音樂,解決版權問題也免不了的戰爭
    文 | 韓洪剛熱愛聽歌的你終於可以不用在兩個音樂播放器來回切換了。網易和騰訊近日在國家版權局的調解下,就版權合作達成一致,雙方將互相授權音樂作品,數量達各自獨家音樂的99% 以上,並開放音樂版權給其他網絡音樂平臺。
  • 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達成版權...
    2月9日,國家版權局宣布,在其積極協調推動下,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就網絡音樂版權合作事宜達成一致,相互授權音樂作品,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99%以上。
  • 蝦米落幕,網易雲音樂激戰酷狗,在線音樂烽火連天不休
    不同於QQ音樂藉助騰訊流量快速崛起的勢頭,被阿里收購的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均未取得被收購之前的成績。在國家版權局「最強版權令」下發,混戰之後的2016年, QQ音樂與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合併,共同組建為騰訊音樂集團,騰訊音樂正式崛起。合併後的騰訊音樂集團擁有國內2000萬音樂版權,版權擁有量躋身國內音樂平臺第一。
  • 獨家版權即將到期,網易阿里抖音強敵環伺,騰訊音樂要往哪裡走
    2020年2月底,在網易財報的電話會議上,丁磊公開表達對中國音樂版權現狀的不滿。矛頭指向的,就是幾家國際頂級音樂公司,以及跟它們合作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騰訊音樂」)。網易並不是一家缺錢的公司,但騰訊明顯更有錢。2019年騰訊在內容成本(音樂、文學和影視)上的支出已經超過480億元,這些資金中的絕大部分都被用於版權採購。
  • 網易雲音樂拿下華研版權,音樂版圖仍會變化?
    去年9月騰訊與阿里在音樂版權上達成合作時,用戶滿意於可以在QQ音樂上聽到田馥甄等,而今天,2018年3月1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與臺灣最大的唱片公司之一的華研國際達成戰略合作,昨晚華研也宣布與阿里的數位音樂授權到期終止。打開網易雲音樂搜索,田馥甄、林宥嘉和《小幸運》已經成了熱搜。
  • 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互授99%的版權,你的歌單就要回來了
    作為音樂界的兩個大哥,網易雲和騰訊音樂也是一山不容二虎,對於音樂的版權爭鬥也是由來已久,QQ音樂背靠著騰訊公司,更是花費了27億美元收購酷狗+酷我,收購大量的歌曲用來對抗網易雲。一時之間網易雲的音樂版權大量的流失,大量用戶的歌單也是全程灰掉,聽不了歌。弄的「民生哀怨」。
  • 網易雲音樂的版權新爭-虎嗅網
    曾經多次抱怨版權之爭不公平的網易雲音樂,今年開始一改臨淵羨魚的作風,大舉布局音樂版權。最近的一次在9月14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與貝塔斯曼音樂集團(以下簡稱BMG)達成戰略合作,將在音樂版權、音樂IP深度開發、音樂演出、在線K歌等音樂上下遊領域開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