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音樂 PK 網易雲音樂,解決版權問題也免不了的戰爭

2021-03-02 36氪

點擊關注36氪,置頂公眾號

專業的行業新聞及深度報導,不容錯過

━━━━━━


音樂產業必須要有情懷,因為它需要平衡藝術和市場,用審美來保證收益,用文化來塑造娛樂。

文 | 韓洪剛

熱愛聽歌的你終於可以不用在兩個音樂播放器來回切換了。網易和騰訊近日在國家版權局的調解下,就版權合作達成一致,雙方將互相授權音樂作品,數量達各自獨家音樂的99% 以上,並開放音樂版權給其他網絡音樂平臺。

儘管還有一些餘波未了——如蝦米手中依然存有五月天、李宗盛等人的獨家版權未曾授權給網易——但可以說,在線音樂平臺的版權競爭已經告一段落。

這是一件多贏的事情。網易雲音樂終於解決了版權問題,而騰訊音樂也應該藉此獲得了一筆不菲的收入,為上市添了一把柴火。對在線音樂戰爭來說,這究竟是個結束,還是個開始?答案反正已經不在版權庫裡了。

版權大戰停息後,音樂平臺的下一步

根據騰訊音樂方面的說法,在此之前,騰訊音樂對網易雲音樂的獨家授權已經達到96%。這次的轉授合作,只是在原有基礎上再增加4%左右。但就是這4%的音樂版權在網易雲音樂下架,就已經引來用戶的劇烈反彈。

能聽什麼樣的歌,對用戶來說永遠是痛點,也是音樂平臺在競爭階段最稱手的武器。這也是為什麼2017年8月,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之間的風波一度演變成「諸神之戰」,先是兩家隔空喊話,再是太合音樂、阿里音樂參與站隊。

在國家隊的調停下,版權大戰止息,意味著 TME 和網易雲音樂都開始想下一階段的事情了,這一階段的關鍵詞是影響力和商業化。

數位音樂平臺的影響力體現在兩方面,影響用戶和影響行業。

看起來,影響用戶是網易雲音樂的強項。在版權處於弱勢的情況下,網易雲音樂依然能夠保持增長,這便得益於網易雲音樂的產品運營和品牌營銷。即便在版權危機爆發 5 個月後,網易的年度聽歌盤點依然能像當時的地鐵活動一樣,在朋友圈刷屏。

不過騰訊音樂也有自己的長處。它以最直接的方式來拉攏用戶——歌多、歌星多——同時與數檔綜藝節目合作,持續曝光品牌。在用戶數據上,QQ 音樂、酷狗、酷我一直穩居第一梯隊。

雙方都在爭奪用戶,但雙方的用戶已經出現分化。未來,這種分化可能進一步拉大,喜歡社區氛圍、喜歡獨立音樂的人可能會更多前往網易,而普通聽眾則會傾向使用騰訊音樂的產品。

用戶的分化也會影響他們在產業上的策略。不久前,騰訊音樂和索尼音樂合作推出電子舞曲(EDM)音樂廠牌 Liquid State,直接進入內容製作領域;而網易雲音樂則繼續加大在獨立音樂人上的投入,意圖在原創音樂上獲得領先優勢。

商業化則是一個更難的問題。

網易雲音樂副總裁丁博對 36 氪承認,目前一切的商業化手段都只是嘗試,沒有公認有效的方式。

目前來看,在廣告和會員費之外,付費專輯也已經獲得了用戶認可,規模在不斷擴大。騰訊音樂的全民 K 歌也已經在行業裡佔據了領先位置,是重要的變現手段。而網易雲音樂則通過獨立音樂人在逐步進入線下演出市場,同時也在發展音樂視頻、知識付費等領域。

它們將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領域競爭,而競爭本身,也將成為一種探索。

唱片公司該做點正事了

借著手上的版權,唱片公司著實過了幾年好日子,他們也逐步遠離了自己的本職工作,成為「版權管理公司」。

2014 年,太合麥田決定不再籤歌手,不再製作唱片,因為其七成收入來自版權代理以及數字移動音樂,而滾石唱片總經理段鍾潭也表示,「現在唱片產業的不健全,導致唱片公司不肯再去投入新人。」

樂評人王曉峰曾說,唱片業的重要作用是,「它絕對不會錯過一個天才, 盡最大可能向消費者提供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產品,這些產品力求在市場和審美之間尋求平衡」,唱片公司可以「營造一種文化氛圍,形成文化潮流。」

唱片公司不再推新,不再造星,不再從事藝人經紀和音樂營銷,新的好音樂越來越難被發現、推廣。如今的中國樂壇,大部分時候依靠出道 10 年以上的老人撐著,依靠老藝術家煥發第三春第四春來吸引已經是 00 後的觀眾。

當所有人都去翻唱老歌曲,都依靠旋律單調的舞曲來吸引流量,中國音樂不但沒希望趕上世界水準,甚至趕不上十年之前。

去年 9 月,騰訊訊音樂 CEO 彭迦信在一個論壇上說:未來十年,是中國音樂在全球音樂市場立足的十年。

依靠什麼立足?靠《我們不一樣》?

現在是改變的時候了。

唱片公司依然能依靠版權賺錢,但無法以此坐吃山空,出於經營的考慮,他們需要重新找回製造流行的能力。流行不是流量數據,而是能切實製造文化氛圍,並在這種文化中推動產業向前。

數位音樂平臺在做這些事情,它們正加大原創音樂人的培養;演出公司在做,每一場 Live 都是一次宣傳路演;直播平臺、綜藝節目也在做,他們以粉絲的意見和「導師」幾分鐘內的好惡,來評判一個人的音樂前途,為收視率做著貢獻。

但最應該做這些事情的唱片公司不能缺席了。

粉絲經濟時代正在過去,各大音樂平臺、短視頻平臺和選秀節目貢獻的「音樂明星」,未來需要依靠持續的音樂生產能力才能維持熱度,這也需要唱片公司的參與。

唱片公司手頭最寶貴的資產不是版權,而是創造力,這是可以下金蛋的雞。只有保證歌曲的應用和流傳,才能讓音樂產生更多收入,由此儘可能多地從版權中獲取收益。

他們必須適應這個時代,之後參與時代。

版權的故事還沒結束

當大家都在討論「網易雲音樂和 QQ 音樂要卸載哪個」的時候,國家版權局和音著協卻被忽略了。

近年來音樂產業的發展節點,幾乎都與版權局有關。

2015 年的淨網行動,讓百度音樂徹底掉隊,形成了如今的格局。版權更為完善的 QQ 音樂則趁勢崛起,並依靠版權優勢與擁有酷我、酷狗的海洋音樂合併,也在 去年 9 月將網易雲音樂逼入牆角,不論在產品競爭還是談判桌上都獲得了巨大優勢。

此時又是國家版權局發布通告,明確說「哄抬版權授權費用、搶奪獨家版權、未經許可侵權使用音樂作品」都是不良現象,並說版權管理要符合國際慣例,「不得以任何形式從事音樂版權集體管理活動」。

在中國,版權集體管理活動,理論上只能由版權局下設的音著協開展,但唱片公司往往繞過音著協,直接私下達成授權協議。騰訊音樂也憑藉手上的版權,成為中國實際意義上的音樂版權管理組織,兼任了運動員與裁判員。

十年前音樂在中國依靠彩鈴養活,這些年依靠被哄抬的版權價格養活,其實都不是健康的模式,只是畸形版權狀態下的不得已行為。

如今,在清理盜版和推動轉授權之後,音著協終於開始樹立自己的權威,慢慢成為真正的版權管理者,發揮應有的作用。

當然,需要音著協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在線音樂平臺版權基本規範,但在影視作品和綜藝作品中,侵權現象依然比比皆是。例如去年大熱的《中國有嘻哈》,使用的包括大熱歌曲《See you again》、熱門美劇《絕命毒師》主題曲在內的配樂,都未能拿到許可——而這些本應成為音樂人和唱片公司收入的一部分。

國家版權局的公告將這次轉授權的推動與 2015 年版權清理行動聯繫起來,而版權的故事,只是中場,沒到結局。隨著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的火爆,直播平臺唱歌的人越來越多,這部分版權使用費用如何界定、分配,都是未來行政管理上的考驗。

版權管理完善,是音樂產業能夠發展的基礎。在一些事情上,管理機構已經做了太多,但在一些事情上,做得卻遠遠不到位。

很難說這是不是音樂產業的好時候。

音樂在綜藝、直播、短視頻中的作用越來越大,騰訊音樂的上市也是整個行業的好消息;但另一方面,中國音樂創意枯竭的問題愈發嚴重,「歌手」只是一些流量明星給自己的標籤,粉絲也並非因為音樂而喜歡他們,從這個層面來說,中國音樂正在輸掉未來。

但無疑,中國音樂到了最需要努力的時候。

唱片公司很快無法只依靠版權授權費坐吃山空,音樂平臺也無需再因為版權頭疼,而二級市場和投資人也將給它們更充足的支持,這可能是重塑音樂產業最好的時機。

音樂產業當然是生意,需要賺錢,但也必須要有情懷,它需要平衡藝術和市場,用審美來保證收益,用文化來塑造娛樂,這才是一個合理的未來。


推薦閱讀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閱讀


相關焦點

  • 在線音樂三國殺:騰訊阿里版權合作,暗殺網易雲音樂?
    雖然對推薦算法、產品設計以及評論互動的打磨為網易雲音樂贏得了用戶,但在國家版權局的版權令下,網易雲音樂一度面臨幾乎無歌可播的窘境,好在版權互授為網易打開了一個缺口。15年10月,網易雲音樂與QQ音樂達成版權合作,網易雲音樂曲庫告急的窘境後得到緩解,解決了版權的後顧之憂後,網易雲音樂的發展速度也隨之加快。
  • 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周杰倫版權糾紛案暫時「落幕」
    每經記者:許戀戀 每經編輯:杜毅還記得前段時間周杰倫新歌《說好不哭》刷屏,沒想到這麼快,因為周杰倫歌曲版權糾紛,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又被推到臺前。11月4日晚,一份關於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的民事判決書流傳開來。
  • 阿里音樂、騰訊音樂宣布達成互相轉授版權合作 網易雲音樂面臨版權尷尬
    到二季度,前6位次序不變,酷狗音樂活躍用戶規模略下降至2.834億,QQ音樂增長至2.539億,酷我音樂增長至1.126億,網易雲音樂增速最快至7401.1萬,蝦米音樂基本持平為2113.59萬。從整個市場佔有率來看,在線音樂市場的前三名已被騰訊包攬,網易雲音樂增速最快,縮小了與騰訊系產品的差距,但差距依舊不小,重點是這種高速趕超發生在網易雲音樂下架眾多歌曲之前。
  • 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互授99%的版權,你的歌單就要回來了
    作為音樂界的兩個大哥,網易雲和騰訊音樂也是一山不容二虎,對於音樂的版權爭鬥也是由來已久,QQ音樂背靠著騰訊公司,更是花費了27億美元收購酷狗+酷我,收購大量的歌曲用來對抗網易雲。一時之間網易雲的音樂版權大量的流失,大量用戶的歌單也是全程灰掉,聽不了歌。弄的「民生哀怨」。
  • 網易雲音樂奮起直追加碼版權採購 騰訊音樂承壓
    騰訊音樂手握國內最大的音樂版權庫,在國內在線音樂平臺競爭中佔據著絕佳優勢」,有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不過隨著今年部分獨家版權合約的到期,各平臺重新獲取版權或將迎來新的轉機。  5月20日,網易披露財報顯示,一季度網易雲音樂淨收入保持同比增長,付費會員數不斷增加,帶動創新及其他業務板塊淨收入同比增加28%。
  • 網易雲音樂拿下華研版權,音樂版圖仍會變化?
    而2017年8月初開始,網易雲音樂因為版權問題,諸多歌曲開始變為灰色。同年9月,騰訊與阿里在音樂方面牽手,彼時蝦米音樂的官微在晚7點左右時發布了一條微博:「既然都有了,就選個有格調的吧。」這一系列的變化中,網易雲音樂可謂是走得最艱難的一個,雖然其在外口碑良好,但是感性過後,不少用戶實是選擇了騰訊音樂。這般音樂版權市場野蠻爭奪的後果是,今年2月中旬時候版權局出面,促使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在音樂版權合作商達成一致,相互授權音樂作品,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99%以上,並商定進行音樂版權長期合作,同時積極向其他網絡音樂平臺開放音樂作品授權。
  • 音樂平臺版權爭奪:騰訊音樂版權到期前夕 網易阿里備糧草
    實際上,今年騰訊音樂與環球音樂的版權合作即將到期,與騰訊音樂同處於第一梯隊的網易雲音樂和蝦米音樂也開始了版權合作動作。3月13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與吉卜力工作室達成版權合作,獲得其旗下動畫音樂全面授權;近期,蝦米音樂也宣布與太合音樂達成數位音樂內容合作。平靜之下暗潮湧動。
  • 網易雲音樂版權問題顯現 騰訊阿里旗下音樂app和版權有哪些
    ­  9月11日日下午朋友圈的好友紛紛刷器周杰倫的老歌,分享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重點是這些歌曲的分享來源顯示是蝦米音樂。­  阿里音樂與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今早共同宣布,雙方將達成版權轉授權合作。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將獨家代理的環球、華納、索尼全球三大唱片公司與YG娛樂、杰威爾音樂、LOEN等音樂版權資源轉授至阿里音樂。
  • 酷狗音樂在國外不能用怎麼辦 海外版權限制網易雲音樂怎麼解決
    很多朋友都在討論,酷狗在國外怎麼用,網易雲音樂海外用不了不能聽歌該如何解決,這是一個很頭痛的問題,但是到國外生活或者旅遊,不能沒有國內音樂的聆聽,所以看這個這個問題,就寫下了這篇文章,主要是如何解決地域版權限制問題。
  • 網易雲音樂獲騰訊音樂99%授權:變灰的歌單要回來了?!
    或許不久後,網易雲音樂的灰色歌單就要恢復了!昨日下午,國家版權局宣布,在其積極的協調下,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已經就網絡音樂版權合作達成了一致,今後雙方將相互授權音樂作品,授權範圍將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99%以上。
  • 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達成版權...
    2月9日,國家版權局宣布,在其積極協調推動下,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就網絡音樂版權合作事宜達成一致,相互授權音樂作品,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99%以上。
  • 網易雲音樂做好了一切,除了版權
    版權是網易雲音樂繞不開的心結,分析人士稱,版權費貴是一方面原因,因為巨頭壟斷、有錢也買不到版權是另一方面原因。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騰訊音樂付出3.5億美元外加1億美元股權的代價才籤下環球音樂版權。網易雲音樂雖未披露版權費用,但在2017年4月的A輪融資中,雲音樂獲7.5億融資。這個金額,投入到版權大戰中,稍顯渺小。
  • 版權之爭後,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的「戰火」燒到獨立音樂人、直播...
    (數據來源:財報)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戰火」擴延多個領域在線音樂市場對版權的強烈需求,騰訊音樂在版權方面擁有絕對優勢。2019年四季度,騰訊音樂通過與更多國內外音樂唱片公司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內容上的領導地位。
  • 補齊版權短板 網易雲音樂搶下華研版權
    有業內人士認為,從阿里手中搶下華研版權,將有助於網易雲音樂補齊版權短板,同時也意味著數位音樂平臺的版權競爭還未結束,網易雲音樂或將進行反撲。   網易雲音樂「反攻」:補齊版權短板   2017年9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與阿里音樂宣布達成版權轉授權合作,此次合作後實現了雙方旗下版權的共享,曲庫數量達百萬級以上。雙方合作所涉及的娛樂唱片公司包括環球、華納、索尼全球、YG娛樂、杰威爾音樂、滾石、華研、相信、寰亞等,幾乎佔據了內地音樂三分之二的版權份額。
  • 網易雲音樂搶下華研獨家版權 蝦米音樂失去一大批歌曲
    儘管華研在公告中沒透露新的合作對象,但網易雲音樂已經等不及了:3月1日凌晨,以「網易雲音樂與華研國際達成戰略合作!」為題的H5頁面開始流傳。據網易雲音樂的人說,今夜無眠。有樂評人打趣:大概阿里音樂也是今夜無眠了。阿里音樂為何沒能續約?阿里音樂與華研不再續約,在業內早已非秘密,這與雙方的利益訴求分歧、阿里音樂的人事、業務變動有直接關係。
  • 網易雲音樂獲環球音樂海量曲庫授權 騰訊音樂與其續籤版權授權戰略...
    IT商業新聞網8月11日訊,昨日,網易雲音樂與環球音樂集團聯合宣布達成數年期全新戰略合作,獲其海量曲庫授權。今日早間,騰訊同樣宣布與環球音樂集團續籤版權授權戰略合作協議,深化合作夥伴關係。  據了解,8月10日,網易雲音樂與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 簡稱 UMG)聯合宣布達成數年期全新戰略合作,在此合作框架下,網易雲音樂不僅將獲得環球音樂的曲庫授權,雙方還將共同探索在音樂產品、服務和宣發層面更多創新領域開展更深入廣泛的合作。
  • 騰訊和網易雲音樂99%的版權互授之後,我依然無法聽到五月天
    年關將至,在音樂版權問題上焦慮近一年的網易雲音樂,最近終於和騰訊有了握手言和的苗頭。2月9日,國家版權局官方微信平臺推送信息稱,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已經就網絡音樂版權合作達成了一致,今後雙方將相互授權音樂作品,授權範圍將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 99% 以上。
  • 騰訊雲發布「版權音樂助手」 著眼短視頻創作音樂版權問題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葉心冉 11月20日,騰訊雲在「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海峰會」發布「版權音樂助手」。據介紹,「版權音樂助手」 背後是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的海量曲庫,其中包括Vlog、二次元、懷舊等熱門曲庫,所有素材均有明確版權,內容創作者和平臺方可一鍵調用正版音樂,且按使用量進行付費,無需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與版權方籤約。近年來,國家政策對於音樂版權市場的關注趨嚴。
  • 騰訊音樂先上市,你們愛的網易雲音樂還好嗎?
    ▍版權仍然至關重要,1%是博弈的關鍵在線音樂江湖的風雲變幻,繞不開老生常談的版權問題。大家應該還記得,2017年8月開始,網易雲音樂的歌單大片變灰,愛聽歌的小夥伴們不得不同時下載好幾個APP。後來,在國家版權局的協調推動下,2018年2月,網易雲音樂和騰訊音樂互相授權對方99%以上的獨家音樂作品。但這並不意味著版權之爭就此結束。按照騰訊音樂招股書的說法,截至2018年6月,騰訊音樂的曲庫數量超過2000萬首。如果按照1%的保留比例,騰訊音樂能保留的曲庫數量最多能達到20餘萬首——具備核心競爭力的歌曲很容易被留下來。
  • 網易雲音樂的版權新爭-虎嗅網
    不過若是再進一步考察這輪版權競爭的背景,一方面是騰訊音樂集團(TME)發現版權寡頭做二次授權的生意不好做,一方面是音樂平臺盈利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後獨家版權時代,網易雲音樂正在尋求商業模式上的突破,這也與國際同行不謀而合。但這些「加法」也讓網易雲音樂開始變得龐雜,被很多用戶批評失去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