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歷史權鬥劇《錦繡南歌》,目前已播出大半,主演李沁、秦昊、谷嘉誠等等,前期在劇中的表現深受大家的喜愛,但隨著劇情的推進和發展,這種情況似乎被劇情的設計給敗的差不多了。
話說再好的演員,也救不了三流的劇本,遺憾的是,這一句話竟在《錦繡南歌》中又出現了,實在為幾位主演感到惋惜。
細心的觀眾可能早已發現,在《錦繡南歌》三十多集的劇情中,最大的槽點其實早已顯現,那就是劇中權鬥的人物太年輕,他們根本撐不起、也演不出權力鬥爭的味道來。
還沒看出來的觀眾,您不妨回想一下《錦繡南歌》已播出的劇情,想一想劇中有沒有什麼令你印象深刻的權臣、謀臣、老臣,是不是一個老謀深算的都沒有?
劇中除了一個無謀略、處處被人牽著鼻子走的沈老將軍,壓根就沒有其它老臣,雖然他打仗是很行,但在權術上對劉義康沒有任何幫助,甚至一定程度上還成了劉義康的「麻煩」。
有的就會說了,劇中還有一個孫太妃,的確她也算是宮裡的老人,但是她在劇中,卻同樣毫無謀略和手段,基本上都是受陸遠的主導,配合陸遠行動,嚴格意義上來講,「孫大妃身上也沒有權力鬥爭和味兒」。
除了沈老將軍和孫太妃,《錦繡南歌》中,剩下的基本上就全是些小年輕了;一部宮廷劇中有小王爺、官二代,本來也很正常,畢竟權力鬥爭,很多時候就是圍繞著下一任皇位繼承者展開。
但這部劇的問題,就在於它只有小年輕和官二代,沒有老謀深算的老謀臣參與、相輔,整個劇情中幾乎全是年輕人在搞宮廷鬥爭,如此設計顯然不符合實際。
特別劇中的反派,中護軍陸遠,年紀輕輕的,又沒有什麼軍功和政績,卻身兼眾多要職,還多次硬剛劉義康倆兄弟,合理嗎?
顯然不合理,他又沒軍功和政績,還如此年輕,是怎麼獲得這些要職的?就算他父親再有權勢,也不能讓如此年輕的兒子,就升到五部尚書和中護軍吧(權力僅次於皇帝)?
另外,劇中的劉義康,好歹是個監政,劉宋國目前是他說了算,而劉義宣也是一個小王爺,陸遠卻在劇情中多次和他們進行硬剛,甚至要挾(後來降職了還同樣如此),這合適,合理嗎?完全就跟過家家的劇情!
一部優秀的古裝歷史宮廷權力鬥爭的劇,可以有感情線,可以有鬥爭,可以有年輕人,但也一定不能缺了老謀深算的老謀臣參與和相輔,不然根本就站不住腳,也演出來那個「味兒」。
遠的不說,咱們看看前段時間播出的古裝言情兼權鬥劇《慶餘年》和《鶴唳華亭》,看看人家是怎麼設定人物和劇情的。
《慶餘年》中的慶帝和陳平平,他們在劇中將宮廷權力鬥爭中的狠、辣、奸、滑形象,可謂發揮到了極致,劇中的小年輕們基本都是被他們帶著走,引導著推演劇情,並且一步步地獲得成長,這樣劇情才顯得真實,同時也不失精彩。
《鶴唳華亭》中的蕭定權和蕭定棠也是權鬥,但在劇情裡面,他們有盧世瑜和李柏舟相輔、相謀,兩位老臣調動自己多年積攢下來的人脈,為自己輔助的皇子爭奪皇位,把權力鬥爭的艱辛和殘酷,很好地呈現在了大家面前,單從權力鬥爭方面講,《鶴唳華亭》的劇情同樣十分真實和精彩。
再回過頭來看看《錦繡南歌》,這部劇又不是現代言情劇,同樣是宮廷權力鬥爭劇,劇中卻沒一個老謀深算的老臣,全是一幫小年輕整天在相愛相殺,打來打去,鬥來鬥去,劇情老套不說,權力鬥爭還像過家家一樣,它和《慶餘年》、《鶴唳華亭》的劇情差別、高下,在明白人的眼中,一看便知。
所以說,《錦繡南歌》這部劇,最大的槽點,就是劇情裡沒有權謀老臣,讓人看一出一點宮廷權鬥的感覺,不知道這點你發現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