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島鎮成為全市首個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
其中,東營市河口區孤島鎮榜上有名,是東營市首個獲此殊榮的鄉鎮。 東營市河口區孤島鎮位於東營市北部,黃河入海口北側,為勝利油田孤島採油廠、黃河三角洲綜合訓練基地所在地,總面積159.46平方公裡,總人口5.6萬人。
-
新春走基層|河口區河寧社區「包餃子寫對聯」迎新年
時間:2020年1月16日(農曆臘月二十二)地點:東營市河口區河寧社區記者:劉夢雅 李明珠1月16日,河口區河寧社區開展「包餃子寫對聯」活動。「貼春聯,包餃子」是中國人過年的傳統,為弘揚這一傳統文化,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河口區河寧社區開展了「包餃子寫對聯」活動。上午8時許,河寧社區的部分老人陸續到來,大家聚在一起聊天、拉家常,討論著置辦些什麼年貨。
-
歡歡喜喜迎新年,熱熱鬧鬧大闖關——躍小一年級開展「拼音王國大闖關」活動
歡歡喜喜迎新年,熱熱鬧鬧大闖關——躍小一年級開展「拼音王國大闖關」活動童年,是一幅畫,充滿了想像;童年是一首歌,洋溢著快樂。12月29日下午,躍龍橋小學一年級教室裡熱鬧非凡,這裡正在進行「歡歡喜喜迎新年,拼音王國大闖關」活動。活動之前,語文備課組的四位老師精誠合作,就本次活動進行了多次集體備課。
-
東營市河口區「王玉清星光工作室」成立儀式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4日訊 5月13日上午,東營市河口區舉行「王玉清星光工作室」成立儀式暨2020年第一次城市社區書記論壇。呂國強在講話時指出,近年來,以王玉清同志為代表的河口區老幹部、老黨員堅守信仰、服務社區,盡心竭力地為居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得到了組織和群眾的廣泛認可。王玉清同志於去年榮獲「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
-
河口區:成立「王玉清星光工作室」不斷提升城市社區治理水平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市黨建引領城市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推進會議精神,東營市河口區探索成立「王玉清星光工作室」,進一步總結提煉以王玉清同志為代表的老幹部、老黨員在開展志願服務、深化為民服務方面的工作精神和先進經驗,在全區予以全面推廣,進而總結形成一套成熟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推動全區城市社區治理水平不斷實現新提升
-
東營市河口區李紅景:我的陣地在大牟村
大眾網·海報新聞東營2月7日訊(記者 李夢雨)河口區義和鎮大牟村公選書記李紅景是一名二寶媽媽,疫情發生以來,她顧不上孩子的哭鬧和犯頸椎疼的老人
-
2021年新年交響音樂會排練工作有序進行
由中共平涼市委宣傳部、平涼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平涼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2021年新年交響音樂會,將於12月底在平涼大劇院揮弓引弦。屆時一首首交響樂藝術的經典音符,將向全市觀眾奉獻一臺高水準的演出盛宴,為迎接2021年新年增添亮點。目前,音樂會正在緊張有序的排練之中。
-
「縣區動態」河口區譜好「防抗救」三部曲提升區域防災減災能力
河口區應急管理局成立以來,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區關於防災減災工作決策部署,始終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全力譜好「三部曲」,在「防」上下功夫,在「抗」上做文章,在「救」上求實效,有力提升全區自然災害綜合防範和應急處置能力。
-
閩南文化社區行陪你歡喜過大年~~~
「歡喜過大年」廈門衛視閩南話欄目2017年新春特別節目走進社區,連續八天八場活動來到您的身邊,陪您熱熱鬧鬧迎新春。喜迎銀城春活動時間:1月14日活動地點:同安文體中心3、魅力東孚2017新春聯歡活動時間:1月15日活動地點:海滄東孚商業街4、文明提升我先行 湖裡街道2017新春盛會活動時間:1月16日活動地點:湖裡興華社區居委會
-
金子涵solo彩排,雙手笨拙揮舞彩帶,好似二人轉演員跳東北大秧歌
現在各衛視的跨年晚會都在訓練的排練中,各個衛視的演員陣容也是十分震撼。隨著跨年晚會的到來,他們會在舞臺上展現出自己的真實實力來。在跨年晚會到來之際,很多演員的排練都嗨爆了出來。其中就有浙江衛視的一個排練現場。尤其是金子涵彩排現場,堪稱車禍現場。
-
【關注】謙華木業:加緊生產迎新年
-
苗寨車間趕製服飾迎新年
臨近新年,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各地苗族傳統服飾加工車間加緊生產,積極備貨供應市場。近年來,黔西縣加大苗族傳統服飾產業扶持力度,多渠道扶持苗族服飾生產車間引進縫紉機、電腦繡花機等加工設備,讓傳統技藝與現代工藝相結合,使苗族老工藝煥發新生機。
-
《平調大秧歌》榮獲山東省第三屆優秀廣場舞蹈作品展演優秀展演獎
11月23日,由山東省文聯、省舞蹈家協會主辦的山東省第三屆優秀廣場舞蹈作品展演在青島舉行,聊城市舞蹈家協會、茌平區文聯選送的原創舞蹈《平調大秧歌》獲得優秀展演獎。經過省舞協專家現場評審,《平調大秧歌》《美麗鄉村奔小康》 等8 個作品獲優秀展演獎,《擔經新頌》《盛世舞韻》等8個作品獲得展演獎。舞蹈《平調大秧歌》由聊城市舞蹈家協會劉世鋒老師根據茌平區的民間舞蹈為素材創編,其動作特點剛、柔、艮、韌結合,極大體現了我們魯西人民粗獷、有力、古樸、大氣的風格,其舞蹈音樂選取了魯西當地小調創作而成。
-
河口區司法局遠程視頻會見系統 助力法院遠程庭審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劉東青 通訊員 張翠翠 王豔芳 東營報導12月8日,河口區人民法院使用河口區司法局的遠程會見系統開庭審理一起離婚案件,這是河口區人民法院使用司法局遠程會見系統審理的第一起案件。
-
電視劇《大秧歌》與萊陽的故事
隨著一曲熱血澎湃的《大秧歌序曲》唱響,電視劇《大秧歌》正式登上螢屏。兩句歌詞看似簡單,卻概括了整部劇的故事精髓,也展現了這部64萬字長篇小說的恢弘氣勢。寶劍鋒從磨礪出。夏仁勝說,《大秧歌》電視劇的劇本和小說歷經六年時間才終於敲響「定音錘」,這中間波折不斷、困難重重。
-
非遺「三唱」,一唱藏戲,二唱海陽大秧歌,三唱赫哲背媳婦撮魚
今天,我就帶您欣賞三個讓我心動不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藏戲,西藏千百年來的文化記憶,令人稱奇驚豔的民族藝術夏季,西藏仁布縣的青稞在田野裡茁壯,那些喜愛藏戲的藏族農人,在付出艱辛勞動料理青稞的同時,總會抽出時間,參加仁布縣的藏戲演出團組織的藏戲排練。大家歡聚在一起,按照藏戲的曲目進行排練,一招一式都認真精細。
-
河口區興河大道項目進展順利
大眾網·海報新聞進展 李夢雨 王卉 東營報導10月15日,記者走進河口區興河大道建設項目現場河口區交通運輸局黨組副書記陳瑞堂告訴記者。
-
東北非物質文化遺產~記憶中的東北大秧歌和二人轉
扭秧歌也有領舞的新年過後,各村都會組織秧歌隊。帶著大頭娃娃面具的表演者大秧歌來源於北方農耕活動,是漢族人傳統的娛樂節目,後來融入了一些雜技,戲曲,踩高蹺,跑旱船等,形成了獨特的東北民間藝術形式。傳統的大秧歌大秧歌表演者一般身穿鮮豔的服裝,一手持扇,一手拿著手帕或者絲巾,踩著鼓點扭動著身軀。
-
東營市河口區大學生志願者:以自己的專業幫助群眾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東營市河口區河康小區西門口,每當有車輛進入小區,戴著口罩、身穿志願者服裝的年輕身影總是及時迎上前去,測量來人體溫、詳細詢問外出動向並登記在冊。這就是青年志願者、河口區返鄉大學生張薇薇、劉瑞婕為市民重複做的事情。張薇薇,今年20歲,是濰坊護理職業學院康養護理班大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