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臺灣藝人黃鴻升被發現在家中去世。當時警方猜測死因系在浴室洗澡滑倒撞頭,無人救治不幸去世。
9月20日,黃鴻升的經紀人對外公布,36歲的黃鴻升的死因是主動脈剝離造成的血管阻塞,從而導致離世。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劉震傑介紹,主動脈夾層是一種相對少見但極為兇險的疾病,浙大二院每年都會遇到兩三百例。其中,男性在整體發病人群中佔80%。
如果不及時幹預
急性期死亡率可達50%
主動脈夾層的疼痛經歷過一次往往會終身難忘。有資料顯示,如果不及時幹預,在急性期,主動脈夾層的死亡率可達50%。
劉震傑介紹,主動脈是人體內最大的動脈,其管壁有內膜、中膜和外膜。當內膜和中膜破裂,血液經過裂口進入主動脈壁,就會形成一個新的管腔。血液流入這個管腔只進不出,管腔就會越來越大,最終破裂。
主動脈夾層的高發年齡為50-60歲。而在40歲以下的發病人群中,超過50%是由結締組織病變引起,像埃勒斯—當洛症候群、馬凡氏症候群等。
這些先天基因疾病往往都伴有結締組織薄弱的症狀,這類患者產生主動脈夾層的風險是普通人的十幾倍,如果同時合併高血壓的情況,風險就會更高。
結締組織病變患者的發病年齡雖然低,但總體發病率不高,超過95%的主動脈夾層還是由於血壓控制不當引起。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大急診醫學副教授李建璋指出, 雖然黃鴻升先前檢驗出有三高,但不至於短短一年即惡化為主動脈剝離,他回憶起2016年一名40歲患者的經歷,判斷黃可能與先天性的多囊腎疾病有關,造成急性胸主動脈剝離猝死。
在劉震傑的門診中,超過80%的患者是50-60歲之間、患有高血壓和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的男性。
他建議,這類患者在日常就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體重,同時要注意控制血壓,嚴格按照醫囑口服降壓藥,千萬不要憑個人感覺擅自停藥或拖延用藥。
有高血壓卻一直不當回事
53歲男子胸口突發撕裂劇痛
前些天前來急診的宋先生就沒想到,自己一直忽視的高血壓,會用主動脈夾層破裂的方式給他一個終身難忘的「教訓」。
宋先生今年53歲,是一個商人。平時他的應酬很多,菸酒也是來者不拒。前些年查出了高血壓,但由於沒有什麼明顯症狀,宋先生就沒有在意,降壓藥也是想到吃一下,想不到就不吃。
妻子為此沒少念叨,但宋先生一直不當一回事。「我才50歲出頭,以前還是學校裡的足球隊主力,從沒生過什麼大病,血壓偏高一點而已,沒關係的。」
直到前些天的早晨,宋先生醒來後,剛坐起,突然感到胸口一陣撕裂的劇痛。「他當時的樣子太嚇人了。」妻子回憶,當時宋先生雙手捂著胸口,臉色煞白,疼得滿臉都是冷汗,話也說不出來。
這是心梗了?妻子嚇得立刻撥打了120。
被緊急送往浙大二院的胸痛中心後,急診醫生立即為宋先生進行了檢查,發現導致他胸痛的問題並不是心梗,而是由於長期血壓過高導致的主動脈夾層,需要立即進行手術治療。
幸好,宋先生的情況在經過治療後得到了緩解,現在已經痊癒出院。「我再也不敢小看高血壓了,以後一定每天準時吃藥。」宋先生出院時說。
這種病秋冬季高發突發胸痛
應及時撥打120
杭城目前的天氣溫度變化較大,血管遇冷收縮就容易引起血壓波動。此時如果已經形成了主動脈夾層,血壓又控制不好,就隨時可能發生主動脈夾層破裂。因此,秋冬季節往往是疾病的高發時間段。
那麼,怎麼樣的疼痛是主動脈夾層,和大家熟知的心肌梗死又有什麼區別呢?
劉震傑說,主動脈夾層最常見的表現就是胸痛,前胸和肩胛間區,或背部腹部疼痛,
疼痛劇烈難以忍受,像刀割或撕裂,大部分患者可伴有高血壓。重症主動脈夾層患者可能存在雙手脈搏不一致,或是出現腳上無脈搏等情況。
網絡圖,圖文無關
但由於普通人很難僅憑胸痛的症狀區分心肌梗死或是主動脈夾層,而且心肌梗死是血栓需要抗凝,主動脈夾層是出血需要止血,作用機理不同,相應的對症治療方式也不一樣。所以,在突發胸痛時一般不建議自行服藥。
劉震傑提醒,正確的處理方式為保持安靜的狀態並立即撥打120,送往附近具備開展相應治療能力的醫院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