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電影《八佰》的討論,上升到有沒有篡改歷史,是可笑而荒誕的

2020-09-05 戰臺烽

不僅是現在,在等待《八佰》上映的漫長的時間裡,有關《八佰》有沒有篡改歷史的消息,就不停在閃現,也看到有些內容煞有介事的將這部影片與史實不符的地方拎出來挨個批鬥,仿佛不把這部影片批爛批臭,批到永世不得翻身,就難解心頭之恨。

當然,作為一名評論人,戰臺烽是支持任何建立在作品層面的爭辯與議論,但向來對上升到人身攻擊的輿論嗤之以鼻,據說有關《八佰》有沒有篡改歷史的話題,也都上升到了人格、人性、人種之上,實在令人汗顏。而今,《八佰》正式上映,成了疫情之後的救市之作,屢破票房紀錄,甚至成為了全球票房榜的多項冠軍,影片所呈現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也由此被更多國家更多人知曉,從這個層面說,《八佰》無論是對於重振本土的電影市場,還是對於傳遞以戰止戰的理念,都有其值得點讚之處。

同時,將一部電影的評論,上升到是否&34;的高度,這也無疑是一個非常滑稽而可笑的事情,「篡改」這個詞,真的很重,能夠上升到「篡改」這個高度的,影響力和破壞力是巨大的。眾所周知,電影是藝術作品,不是紀錄片,本身就沒有承載對歷史分毫不差的還原,又怎能在這個話題上,給電影扣上&34;的帽子呢?如果說影視作品有對史實的藝術塑造和加工就是「篡改」,那中槍的作品估計要血流成河、滿坑滿溝了。


但這個問題既然出現了,戰臺烽覺得也確實有必要來審視一下與其相關的兩個角度,其一:歷史很容易被篡改嗎?其二,《八佰》有歪曲歷史的事實嗎?

其一,說到篡改,我們感受最多的,是有那麼一段時間所發生的,日本篡改教科書中有關日本侵略歷史的內容,引發了世界範圍的抗議,事實也並沒有因為教科書被篡改而改變。所以,有關近現代史,因為有著大量的歷史資料和研究成果,妄圖通過各種方式進行篡改和歪曲,都是很徒勞的事情。

其二,再《八佰》,我們必須先了解一點,這是一部電影,是一個藝術片,不是記錄歷史真相的紀錄片,也不是影像重現的&34;,《八佰》有其對歷史事件的題材選取和藝術加工,但是,只要是在遵守基本史實,沒有刻意美化或者醜化人物,沒有刻意改變戰局的藝術創作,沒有不分是非的顛倒黑白,都不能稱其為&34;吧。

《八佰》作為一部電影,是有著自己的藝術創作和藝術創造的,正如我們在影片中所看到的一次次擊退敵軍的細節,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等等,如果沒有創作者的虛構,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或許不過是幾個乾巴巴的字,幾張模糊泛黃的照片,電影藝術的魅力就在於此,來源於生活,提煉於生活,讓公眾得以更加真切的走進那段歷史,感受一段往事,並由此收穫更高的精神層面的感悟與震動。

所以,在《八佰》這部影片中,創作者以歷史為內核,以真實事件為基準,為我們重現了蘇州河兩岸&34;般的強烈對比,將四天四夜的戰鬥濃縮於兩個多小時的影像之中,性格、形象更鮮明的人物,衝突、對峙更激烈的矛盾,以及國軍高層以四行倉庫保衛戰為棋子的卑鄙與無能,守衛將士們向生而死的壯烈與無畏……

曾經的過往,就這樣更加鮮活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有關&34;的話題,還需要討論麼?當然,特別建議對《八佰》不滿的朋友們,更加發奮讀書學習,努力工作求索,將更多熱情都投身到對這段歷史的研究中,也希望在未來,能有更多的有關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文獻乃至影視作品出現、出版,讓我們得以更全面和客觀的,了解真正的歷史,努力起來吧。

相關焦點

  • 看完《八佰》淚如雨下,然而有人卻質疑他「篡改歷史」
    最近被電影《八佰》所刷屏,當看完《八佰》時,淚如雨下,然而有人卻質疑他「篡改歷史」。然而總有那幾個愣頭青去質疑電影《八佰》的歷史真實性,將一部電影上升到是否「篡改歷史」的高度,無疑是一個滑稽的事情 電影是藝術作品,不是紀錄片,本身就沒有承載對歷史分毫不差的還原,又怎能在這個話題上,給電影扣上「篡改歷史」的帽子呢?我覺得真的是可笑至極。
  • 電影《八佰》到底有沒有篡改歷史
    《八佰》從8月14日點映到正式上映已經過去一段時間,豆瓣評分也從8.3分跌落到7.8分,估計可能還會再往下跌,評分下周一估計就差不多能穩定了。評分的跌落一方面說明觀眾對這部電影有極高的期待值,8.3分與其說是評價分,不如說更多的是期待分,另一方面也說明電影並沒有特別符合觀眾的期待。
  • 《八佰》到底有沒有篡改歷史?
    不過也有影迷表示,電影並沒有篡改歷史,只不過是藝術效果罷了。所以今天我就來捋一捋,單從歷史角度來看,《八佰》有沒有改動歷史。一 背景《八佰》的背景是在1937年淞滬會戰的末期。當時國民黨的中央軍為保存實力全線西撤,身後的日軍瘋狂追擊。
  • 電影《八佰》篡改歷史?其實是個偽命題
    近日,一部《八佰》引爆了復工後的電影院,在炎炎夏日,為低谷的中國電影界注入了一針強行針。然而,有些人卻拿起了放大鏡、顯微鏡,甚至是用X光機去「透視」。他們聲稱這部電影篡改歷史,有美化國民黨的意圖,在指責中不乏惡意。
  • 八佰到底有沒有篡改歷史
    《八佰》從8月14日點映到正式上映已經過去一段時間,豆瓣評分也從8.3分跌落到7.8分,估計可能還會再往下跌,評分下周一估計就差不多能穩定了。評分的跌落一方面說明觀眾對這部電影有極高的期待值,8.3分與其說是評價分,不如說更多的是期待分,另一方面也說明電影並沒有特別符合觀眾的期待。
  • 《八佰》被質疑篡改歷史?細節忠實還原,電影逃不開藝術加工
    ​而差評的觀眾則直指電影篡改歷史,有美化國民黨的意圖。比如對外聲稱是800人,實際上是400多人,還有堅守四天四夜,電影也有時間軸提供給觀眾,倉庫裡有糧食、彈藥,所以敵軍不敢用重炮電影裡也多次提到,甚至給出了麵粉的元素。當然,這是一場失敗的戰爭,電影沒有改變結局,以守衛倉庫的將士們撤退收尾,至少一些重要細節電影是沒有問題的。
  • 《八佰》真有篡改歷史嗎?由管虎拜訪秦漢,引發的口碑破滅
    簡單之處在於,電影就在那裡,歷史就在那裡,每個人都可以去看去了解;複雜之處在於目前的網際網路上關於《八佰》的議論嚴重分化,甚至開始劃分站隊;心痛之處在於,熱評中,每個人在為自己的觀點辯護時,不惜惡語相向。
  • 《八佰》不僅篡改了歷史,還落入國產戰爭片「神化」軍人的俗套?
    電影沒有擺脫手撕鬼子思維!槍打飛機、以少勝多?我們不排斥愛國主義,但也需尊重事實。最近《八佰》火了。火的不僅僅是電影本身,更多的是人們對其是否篡改歷史的爭論。在我看來《八佰》不僅篡改了歷史,還落入國產戰爭片「神化」中國軍人的俗套。
  • 觀電影《八佰》有感
    電影《八佰》已經在全國各大影院正式上映,隨著觀影人次劇增,票房自然也是非常理想,首日就輕鬆破億,佔居榜首,而且口碑也是非常好,貓眼評分9.2,豆瓣評分8.4,相對來說,都是超好評價了!《八佰》的成功,也給日漸式微的華誼兄弟注入了一針強有力的振奮劑!至於說拯救華誼,單靠一部電影的成功,還有點為時過早,得看他們後續的一系列動作了,這裡不作贅言!隨著電影《八佰》的熱映,流量熱度非常之高,但是討論的聲音卻是毀譽參半,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看過眾多網友的發言之後方明白,原來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這部電影是否篡改了歷史?
  • 《八佰》被批篡改歷史,拯救大兵和鋼鋸嶺打高分,誰在雙標戰爭片
    ,甚至是極端的:原本圍繞一部電影應該展開的良性批評,變成了批判,有很多「專家學者」,紛紛翻出「歷史課本」,和電影字斟句酌的比對,一看到書本上沒有的,就開罵。一部艱難出爐的電影,被某些人用放大鏡甚至是顯微鏡、X光機去「透視」,扣上一頂「電影篡改歷史」的帽子,稱其有美化當時的意圖,有人花10多分鐘,用「蠢」和「壞」來罵《八佰》。
  • 豆瓣7.7,票房破13億,有人吐槽《八佰》篡改歷史?
    電影《八佰》上映,成為電影院復工的國產電影開路先鋒,目前票房已破13億。成為2020年首部進入「10億俱樂部」的電影。從2019年7月撤檔到2020年8月重新定檔,管虎終於將他的野心作《八佰》帶進了影院,8月21日正式上映。
  • 上映4天拿下10億票房,電影《八佰》到底有沒有篡改歷史
    管虎導演,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等主演,華誼兄弟投資的電影《八佰》,最近勢頭很猛,看來愛國主義的電影還是很受大家歡迎的,這正是大家骨子裡精忠報國的一種體現,是個好兆頭。華誼兄弟股價也挺厲害,一直在高位運行。《八佰》能不能超過吳京導演,盧靖姍、吳京、弗蘭克 · 格裡羅等主演的《戰狼 2》,票房超過 56 億,讓大家拭目以待啊。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 《八佰》備受爭議:別讓懷疑上升到否定,克制比激烈更高明
    電影獲得一致好評的同時,也在全網引起了巨大的爭議,而且這些爭議五花八門,像一坨理不清的線團。很多影迷在家憋了大半年,一聽《八佰》上線,就迫不及待地奔向了電影院。在巨大的激情和期待之下,關於《八佰》的討論自然就多了。
  • 八佰:被批「歪曲歷史」​,《八佰》到底冤不冤?
    成為疫情後全球票房最高的電影,強力推動國內電影市場回暖。但伴隨票房高漲的同時,對《八佰》的惡評同樣洶湧。早在電影上映之前,網上就有一波抵制的聲音。說它「洗白國民政府」,電影裡明確表示八百壯士孤軍堅守是蔣介石刻意安排的政治表演,是一次註定的犧牲。但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現在,有人又給《八佰》安上了新罪名——篡改歪曲歷史。
  • 割裂的《八佰》,步步下滑的網絡評價,節節上升的電影票房
    截止到2020你那8月26日12時,電影《八佰》的電影票房累計已經突破12億元,呈現節節上升的趨勢,而且後市依然看好。《八佰》明顯在歷史上改編太多,甚至有些劇情還是從臺灣省拍的《八百壯士》裡翻過來的,等於臺灣省虛構了一遍之後又被再虛構了一遍,這當然會讓一些懂歷史的觀眾感到不適。所以,《八佰》雖然取材於歷史真實事件,卻不能稱之為反映歷史的歷史題材電影。何況,該片還有一些虛構到嚴重違反史實的低級錯誤,比如殺俘虜。
  • 《八佰》爭議風波,是幸運還是悲哀?
    ,管虎又交出了一部質量上乘的作品,《八佰》便順理成章地破圈成功,相關的討論已經不再局限於電影本身。也許故事有虛構成分,但只要能引發觀眾有興趣去了解更多,去查閱有關資料,獲取到歷史知識,那就是無比成功的。
  • 電影《八佰》著實引人深思!
    八佰上映之後,在上映前許許多多本來十分期待的軍迷朋友們選擇了沉默,不是因為其他而是因為:圍繞這部電影左派和右派的網絡對罵,實在是太令人心寒與心酸。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原因吧。 這部電影從拍攝手法與藝術創作方面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優良的特效,切入口小,以及悲壯的場面......但從電影內容以及思想上仍有許多的不足。
  • 討論《八佰》的電影手法可以接受,但是批判八百壯士,絕不認可
    《八佰》這個電影取自1937年淞滬會戰的尾聲——四行倉庫保衛戰。主要講述了謝晉元率「八百壯士」(實際上是400多人,為了迷惑敵軍詐稱800人,以下還是叫八百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激戰數日,抵禦日軍侵略的故事。四行倉庫保衛戰可以說是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個戰場,它極大地激勵了中國人民抗戰的士氣。
  • 《八佰》——被遺忘的歷史記憶
    早在去年,《八佰》就已經未映先火,當然也引來了不少爭議,最大的爭議是指責導演管虎拜訪孫元良後人,以及電影歪曲歷史,不尊重人民等等。我不想成為一個純粹的民族主義者,所以我儘量避免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去批評,我只想從社會歷史的角度談談這部《八佰》。
  • 電影《八佰》,如願以償
    但這樣的說法我是不認同的,因為電影終歸只是一個需要渲染自身主題的表達載體,在時間長河裡,任何的歷史故事電影都只能算是一個碎片,無法每個電影都去要求復原全景。何況,影片裡沒有出現的,不等於影片在否認。那些沒現的,可能是事件的另一面,更迷人的另一面,可能是另一部好電影;現在出現的,可能只是最為直觀的一面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