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現在,在等待《八佰》上映的漫長的時間裡,有關《八佰》有沒有篡改歷史的消息,就不停在閃現,也看到有些內容煞有介事的將這部影片與史實不符的地方拎出來挨個批鬥,仿佛不把這部影片批爛批臭,批到永世不得翻身,就難解心頭之恨。
當然,作為一名評論人,戰臺烽是支持任何建立在作品層面的爭辯與議論,但向來對上升到人身攻擊的輿論嗤之以鼻,據說有關《八佰》有沒有篡改歷史的話題,也都上升到了人格、人性、人種之上,實在令人汗顏。而今,《八佰》正式上映,成了疫情之後的救市之作,屢破票房紀錄,甚至成為了全球票房榜的多項冠軍,影片所呈現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也由此被更多國家更多人知曉,從這個層面說,《八佰》無論是對於重振本土的電影市場,還是對於傳遞以戰止戰的理念,都有其值得點讚之處。
同時,將一部電影的評論,上升到是否&34;的高度,這也無疑是一個非常滑稽而可笑的事情,「篡改」這個詞,真的很重,能夠上升到「篡改」這個高度的,影響力和破壞力是巨大的。眾所周知,電影是藝術作品,不是紀錄片,本身就沒有承載對歷史分毫不差的還原,又怎能在這個話題上,給電影扣上&34;的帽子呢?如果說影視作品有對史實的藝術塑造和加工就是「篡改」,那中槍的作品估計要血流成河、滿坑滿溝了。
但這個問題既然出現了,戰臺烽覺得也確實有必要來審視一下與其相關的兩個角度,其一:歷史很容易被篡改嗎?其二,《八佰》有歪曲歷史的事實嗎?
其一,說到篡改,我們感受最多的,是有那麼一段時間所發生的,日本篡改教科書中有關日本侵略歷史的內容,引發了世界範圍的抗議,事實也並沒有因為教科書被篡改而改變。所以,有關近現代史,因為有著大量的歷史資料和研究成果,妄圖通過各種方式進行篡改和歪曲,都是很徒勞的事情。
其二,再《八佰》,我們必須先了解一點,這是一部電影,是一個藝術片,不是記錄歷史真相的紀錄片,也不是影像重現的&34;,《八佰》有其對歷史事件的題材選取和藝術加工,但是,只要是在遵守基本史實,沒有刻意美化或者醜化人物,沒有刻意改變戰局的藝術創作,沒有不分是非的顛倒黑白,都不能稱其為&34;吧。
《八佰》作為一部電影,是有著自己的藝術創作和藝術創造的,正如我們在影片中所看到的一次次擊退敵軍的細節,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等等,如果沒有創作者的虛構,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或許不過是幾個乾巴巴的字,幾張模糊泛黃的照片,電影藝術的魅力就在於此,來源於生活,提煉於生活,讓公眾得以更加真切的走進那段歷史,感受一段往事,並由此收穫更高的精神層面的感悟與震動。
所以,在《八佰》這部影片中,創作者以歷史為內核,以真實事件為基準,為我們重現了蘇州河兩岸&34;般的強烈對比,將四天四夜的戰鬥濃縮於兩個多小時的影像之中,性格、形象更鮮明的人物,衝突、對峙更激烈的矛盾,以及國軍高層以四行倉庫保衛戰為棋子的卑鄙與無能,守衛將士們向生而死的壯烈與無畏……
曾經的過往,就這樣更加鮮活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有關&34;的話題,還需要討論麼?當然,特別建議對《八佰》不滿的朋友們,更加發奮讀書學習,努力工作求索,將更多熱情都投身到對這段歷史的研究中,也希望在未來,能有更多的有關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文獻乃至影視作品出現、出版,讓我們得以更全面和客觀的,了解真正的歷史,努力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