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八佰》淚如雨下,然而有人卻質疑他「篡改歷史」

2020-09-05 鐵哥論娛樂

最近被電影《八佰》所刷屏,當看完《八佰》時,淚如雨下,然而有人卻質疑他「篡改歷史」。

2020年8月21日上映的電影《八佰》是導演管虎籌備十年之久的抗戰大片,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

由於今年的疫情影響,電影院封閉長達大半年之久,《八佰》在這個時候挑大梁上映,如今票房已經過幾億。對於影片中那些熱血沸騰,置生死於外的抗戰士兵,感動了無數觀眾,走到電影院門口,每個看完《八佰》的人似乎眼睛都流著淚出來,所有的觀眾,被我們誓死保衛祖國的那一腔熱血和實際行動所感動。

然而總有那幾個愣頭青去質疑電影《八佰》的歷史真實性,將一部電影上升到是否「篡改歷史」的高度,無疑是一個滑稽的事情。 電影是藝術作品,不是紀錄片,本身就沒有承載對歷史分毫不差的還原,又怎能在這個話題上,給電影扣上「篡改歷史」的帽子呢?我覺得真的是可笑至極。

其實人們質疑它的地方無非是在四行倉庫保衛戰時,這邊槍林彈雨的打著。旁邊卻安然無事的喝著咖啡,看電影的時候總感覺有點不對勁,了解歷史的都知道,那個時候上海大部分都是西方人的租界,是小日本不敢動的地方,剛好,那個時候除了四行倉庫,周邊都是西方人的租界,在進行四行倉庫保衛戰時,讓租界的西方人大為吃驚,他們對中國士兵的勇敢和堅決感到驚訝。

那麼《八佰》真的篡改歷史了嗎?

說到篡改歷史,小日本可是一套一套的,日本篡改教科書中有關日本侵略歷史的內容,引發了世界範圍的抗議,那才是真正的篡改,然而事實也並沒有因為教科書被篡改而改變。日本刻意篡改侵略戰爭這一殘酷歷史,他們不承認對中國南京大屠殺,他們不承認慰安婦事件,然而歷史就是歷史,它不會因為你的篡改和不承認它就會被人所遺忘,有關近現代史,因為有著大量的歷史資料和研究成果,妄圖通過各種方式進行篡改和歪曲,都是很徒勞的事情。

都說藝術源於生活,生活來與藝術,再說《八佰》,它只是一部電影,是一個藝術片,不是記錄歷史真相的紀錄片,也不是影像重現的「見證實錄」,《八佰》有其對歷史事件的題材選取和藝術加工,但是,只要是在遵守基本史實,沒有刻意美化或者醜化人物,沒有刻意改變戰局的藝術創作,沒有不分是非的顛倒黑白,都不能稱其為「篡改」吧。

並且《八佰》裡每一位人物,每一個細節都刻畫的栩栩如生,裡面的每一位演員也都演繹的淋漓盡致。電影終歸是電影,任何東西它都不可能一模一樣的還原出來,就跟你寫文章一樣,中心思想沒變,不跑題,那都不算錯。

我們沒有經歷過那個場景,我們也無法體會當時的狀況,看著劇中每一位演員真實的刻畫演繹著,他們的一句話,或者是一個動作似乎都是催淚彈。想想他們其實和我現在的歲數差不多,甚至比我還小,他們為了祖國,為了大家的未來,誓死保衛大好河山的每一寸土地,他們的功績怎能有人詆毀呢?

每一部電影總有著自己的藝術創作和感知,在電影《八佰》中正如我們在影片中所看到的一次次擊退敵軍的細節,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等等,

其實電影藝術的魅力就在於此,來源於生活,提煉於生活,讓公眾得以更加真切的走進那段歷史,感受一段往事,並由此收穫更高的精神層面的感悟與震動。每一部歷史劇它都不可能能百分百還原每一個歷史片段,電影也只是呈現出核心,突出背景而已。

在電影《八佰》中,導演管虎為了重現蘇州河兩岸「天堂、地獄」般的強烈對比,他花數年,花大量金錢全劇組投身建築,在20多萬平的空地上,搭造四行倉庫,挖蘇州河來儘可能的百分百還原當時的場景。管虎導演將四天四夜的戰鬥濃縮於兩個多小時的影像之中,而劇中每個人的性格、形象都千姿百態的呈現出來,那些守衛將士們向生而死的壯烈與無畏,每一個細節都刻畫的栩栩如生,歷史遠比電影更慘烈,電影也只是歷史的冰山一角而已。

導演之所以用大寫的佰就是導演為了就是旁邊的人,這部戲裡沒有所謂的主角,每一位抗戰歷史人物都值得被歌頌,被記起,面對外敵中華民族團結一心,誓死抵抗,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

電影和歷史我們要正確看待,還是那句話,只要是在遵守基本史實,沒有刻意美化或者醜化對方,沒有不分是非的顛倒黑白,圍繞基本史實,像寫文章一樣適當的增添一些修辭手法,我覺得這都不能稱其為「篡改」吧。電影《八佰》我看出來的是我們中華民族至死不渝的精神。

看完電影《八佰》的你有什麼想法?

相關焦點

  • 電影《八佰》篡改歷史?其實是個偽命題
    近日,一部《八佰》引爆了復工後的電影院,在炎炎夏日,為低谷的中國電影界注入了一針強行針。然而,有些人卻拿起了放大鏡、顯微鏡,甚至是用X光機去「透視」。他們聲稱這部電影篡改歷史,有美化國民黨的意圖,在指責中不乏惡意。
  • 《八佰》被質疑篡改歷史?細節忠實還原,電影逃不開藝術加工
    管虎執導的《八佰》經過幾天的點映之後,口碑有些兩極分化,好評的觀眾認為電影確實拍的很紮實,無論是人物塑造還是大場面的營造都非常到位;​而差評的觀眾則直指電影篡改歷史,有美化國民黨的意圖。第二個需要討論的,是如何區別篡改歷史和藝術加工。我覺得前者是有刻意的更改、扭曲歷史事實,誤導觀眾以達到某種目的,就如前面所說,《八佰》忠於歷史,拍出來的沒問題,沒有辦法拍的就放棄;而藝術加工,是一部電影必須的。試問哪部戰爭片沒有藝術加工?
  • 八佰到底有沒有篡改歷史
    《八佰》從8月14日點映到正式上映已經過去一段時間,豆瓣評分也從8.3分跌落到7.8分,估計可能還會再往下跌,評分下周一估計就差不多能穩定了。評分的跌落一方面說明觀眾對這部電影有極高的期待值,8.3分與其說是評價分,不如說更多的是期待分,另一方面也說明電影並沒有特別符合觀眾的期待。
  • 對電影《八佰》的討論,上升到有沒有篡改歷史,是可笑而荒誕的
    不僅是現在,在等待《八佰》上映的漫長的時間裡,有關《八佰》有沒有篡改歷史的消息,就不停在閃現,也看到有些內容煞有介事的將這部影片與史實不符的地方拎出來挨個批鬥,仿佛不把這部影片批爛批臭,批到永世不得翻身,就難解心頭之恨。
  • 《八佰》到底有沒有篡改歷史?
    但是卻有影迷觀看後表示,沒能看到真實的歷史。不過也有影迷表示,電影並沒有篡改歷史,只不過是藝術效果罷了。所以今天我就來捋一捋,單從歷史角度來看,《八佰》有沒有改動歷史。一 背景《八佰》的背景是在1937年淞滬會戰的末期。當時國民黨的中央軍為保存實力全線西撤,身後的日軍瘋狂追擊。
  • 電影《八佰》到底有沒有篡改歷史
    《八佰》從8月14日點映到正式上映已經過去一段時間,豆瓣評分也從8.3分跌落到7.8分,估計可能還會再往下跌,評分下周一估計就差不多能穩定了。評分的跌落一方面說明觀眾對這部電影有極高的期待值,8.3分與其說是評價分,不如說更多的是期待分,另一方面也說明電影並沒有特別符合觀眾的期待。
  • 豆瓣7.7,票房破13億,有人吐槽《八佰》篡改歷史?
    電影《八佰》上映,成為電影院復工的國產電影開路先鋒,目前票房已破13億。成為2020年首部進入「10億俱樂部」的電影。從2019年7月撤檔到2020年8月重新定檔,管虎終於將他的野心作《八佰》帶進了影院,8月21日正式上映。
  • 《八佰》看哭觀眾,卻被質疑靠煽情博票房,5.5億拍了個偽歷史
    在看完《八佰》這部電影之後,許多人表示都被這部劇的給感動了,看戰士們抱著手榴彈挨個從樓上跳下來的時候,要類型的不知不覺掉下來,簡單來講,這部電影許多情節真的非常感人,劇中戰士從保衛倉庫到護衛國旗再到撤離倉庫
  • 《八佰》真有篡改歷史嗎?由管虎拜訪秦漢,引發的口碑破滅
    簡單之處在於,電影就在那裡,歷史就在那裡,每個人都可以去看去了解;複雜之處在於目前的網際網路上關於《八佰》的議論嚴重分化,甚至開始劃分站隊;心痛之處在於,熱評中,每個人在為自己的觀點辯護時,不惜惡語相向。
  • 《八佰》不僅篡改了歷史,還落入國產戰爭片「神化」軍人的俗套?
    最近《八佰》火了。火的不僅僅是電影本身,更多的是人們對其是否篡改歷史的爭論。在我看來《八佰》不僅篡改了歷史,還落入國產戰爭片「神化」中國軍人的俗套。電影中說戰士們沒糧食吃,歷史卻是「謝晉元一通廣播,租界裡的百姓就把吃得送過來了」!真的沒必要把戰士們寫的那麼慘!
  • 《八佰》被批篡改歷史,拯救大兵和鋼鋸嶺打高分,誰在雙標戰爭片
    一部艱難出爐的電影,被某些人用放大鏡甚至是顯微鏡、X光機去「透視」,扣上一頂「電影篡改歷史」的帽子,稱其有美化當時的意圖,有人花10多分鐘,用「蠢」和「壞」來罵《八佰》。這樣的局面,實在是像極了《八佰》裡所展現的蘇州河對岸:同樣都是民眾,有人身先士卒,有人隔岸觀火,仿佛與自己無關,甚至早就在心裡打好了批判的草稿,想要看這部電影的笑話。
  • 那些掰扯《八佰》是否符合史實的人在質疑什麼?
    抗日題材大劇《八佰》的上映引發了不少爭議,爭議的焦點之一就是這部電影展示的情節是否符合歷史真相。《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的一個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掩護主力撤退的故事。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中國全面抗日戰爭初期中日雙方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會戰,中國方面先後投入兵力70餘萬,其中包括全國大部分精銳部隊。
  • 《八佰》中國版斯巴達300勇士 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
    蔣介石一方面是為了保存實力,另一方面寄希望於即將開始的布魯塞爾會談中歐美諸國能從中斡旋,給日本施加壓力從而將雙方拖回談判桌上,然而這一切註定是一廂情願。而孫元良在接到命令後卻說服了顧祝同,提議只留守一個五二四團加強營即可,謝晉元主動請纓擔起了留守的重任,五二四團對外號稱八佰人,實則只有414人,而駐守之地便是四行倉庫。
  • 觀電影《八佰》有感
    現如今更是票房破7億,有人預測總票房可能超20億,那將會打破戰爭片很難破10億的桎梏!《八佰》的成功,也給日漸式微的華誼兄弟注入了一針強有力的振奮劑!隨著電影《八佰》的熱映,流量熱度非常之高,但是討論的聲音卻是毀譽參半,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看過眾多網友的發言之後方明白,原來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這部電影是否篡改了歷史?
  • 《八佰》:所有的等待都不負期待
    現實中,《八佰》以一己之力,使在寒冬中的電影市場回暖,看到了春的曙光。而這份曙光,正是源於電影本身的過硬品質與實力,然而在影片上映後卻莫名出現了一些質疑其篡改歷史、美化國軍的聲音。在我看來,這簡直是無稽之談。篡改歷史?並沒有,有的只是藝術化的加工與合理的再合作,同樣有原型故事藍本的《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單》《1917》哪個沒有改編?美化國軍?
  • 八佰:被批「歪曲歷史」​,《八佰》到底冤不冤?
    現在,有人又給《八佰》安上了新罪名——篡改歪曲歷史。8月23日,知名自媒體人發布一期視頻節目,稱「《八佰》劇組明顯歪曲歷史,講一個缺乏邏輯的神話,我只能說他們不是蠢就是壞,或者兩者兼有」。視頻隨即引發軒然大波,關於「《八佰》歪曲歷史」的說法,最近幾天頻頻出現在各類自媒體上。
  • 還在糾結《八佰》?個人強而民族弱,惟願八佰之後再無「八佰」
    然而當看過影片之後,觀眾魚貫而出、走出劇院之後,不知道《八佰》給大家留下了什麼?許多人看過影片後趕緊對那段歷史惡補了一下,發現影片和真實的歷史描述相去甚遠,轉而批評電影篡改歷史,哄騙國人眼淚。其實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糾結這些,歷史,真實的歷史,又有誰能完整地復原?即使復原後被拍成影像,大家看後一樣會覺得詫異,因為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 《八佰》懂得那段歷史的覺得不真實,不懂那段歷史的看得不過癮
    本來計劃昨天去影院看電影《八佰》,結果瀋陽下了今年夏天以來最大的一場暴雨,只好改在今天去看。今天是「七夕」,小情侶們扎堆來影院,《八佰》和《我在時間盡頭等你》都是滿場狀態。剛到影院附近,消毒水味就傳了過來,隔座賣票讓人十分安心,冷氣開得大,戴口罩也不會覺得悶熱。
  • 《八佰》篡改歷史?管虎只給它打6分,卻稱其為自己最滿意的片子
    隨著《八佰》的熱映,對於《八佰》這片子好還是不好的爭議也一直都沒停止。從目前的評論來看,大家對這部片子缺點和優點的評價都很集中,給出差評的人大多是對軍事知識和歷史知識比較精通的人。》的硬傷,特別是「電影未尊重歷史」,成為《八佰》被「狙」的最大理由。
  • 《八佰》背後真實的歷史,比電影更讓人動容
    周末和朋友一起去看了《八佰》這部電影,說實話,很感動,特別是戰士排隊綁炸藥跳樓阻擊日軍和護國旗這兩段(很可惜都是影視創作),偵探君差點哭出來,整部電影看完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但等回到家刷網上一些評論的時候,發現網上有很多對《八佰》的惡評,比如歪曲歷史、美化國軍、抹黑上海市民等等,更有甚者質疑"八百壯士"只不過是一場表演,根本談不上什麼民族英雄之類,看到這裡我很為"八百壯士"的犧牲感到寒心,真應了電影裡黃曉明飾演的特派員說的那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