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各種年度數據相繼出爐。
據民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03年起,我國離婚率連續15年上漲,由1987年的0.55‰上升為2017年的3.2‰。2018年離婚率繼續保持3.2‰。
2019年全國離婚登記人數延續上升的趨勢,三季度全國登記離婚人數310.4萬對,同比增長7.1%。
繼2018結婚數據創新低後,#2019離婚數據創新高#,12月24日民法草案建議設立#離婚冷靜期#引發網友熱議。
感情訴求,婚姻大事,是每個成年人即將經歷或正在經歷的事情。
文化知識的豐富,以及接受各類信息渠道的多樣性,使我們對婚姻的認識不再像從前那麼單一。
挑選伴侶,不再是簡簡單單的能夠「搭夥過日子」就行,更在意是否與對方「三觀相似」。
時代變遷發展、新舊思想碰撞、生存壓力過大.....經濟獨立、思想獨立後,更多人不願意將就。
一個群體正慢慢壯大。
恐婚族。
無獨有偶,近期熱映的三部影片仿佛表達同一個主題——恐婚。
《被光抓走的人》、《82年生的金智英》、《婚姻故事》被戲稱為2019年「婚姻」勸退三部曲。
愛情是我們心心念念的一種期待,但真正走進婚姻中卻發現生活並不是瑪麗蘇小說。
大多數影視劇總是講述單身男女甜甜的戀愛,結婚以後淋漓的現實卻閉口不談。
這三部影片開頭也像極了純愛小說的橋段。
金智英在外人看來有著令人羨慕的生活:丈夫溫柔體貼、孩子乖巧漂亮,她也不必外出工作。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婚姻故事》的開篇則是男女主角寫信互相告白,描述喜歡對方的細節。
她會給我支持;她會很耐心地聽別人說話;她很會送禮物,很會陪孩子玩。
他呢?
非常喜歡整潔,我要靠他才能把事情弄得井井有條;喜歡隨手關燈,節能主義者……
兩人是戲劇上的搭檔,休戚與共,互相成就。
(電影《婚姻故事》)
《被光抓走的人》中黃渤飾演的武文學和譚卓飾演的張燕,語文教師和銀行職員的搭配,中年模範夫妻的典範。
(電影《被光抓走的人》)
然而,幸福大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人卻各有各的不幸。
放棄理想全心做全職太太的金智英好像病了。
她有了個可愛的女兒,卻失去了朋友、工作、同事、夢想....甚至她自己。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她帶著孩子迷茫的走在大街上,買杯咖啡都會被年輕女孩子嘲諷:「我也想喝著老公賺的錢買的咖啡,到處閒逛。」
斯嘉麗飾演的妮可,早期演員生涯風生水起,和查理結婚後的她,仿佛變了一個人。
妮可像是查理的某種附庸,查理敷衍著她做導演的要求,妻子的存在感越來越低。
兩個人試圖冷靜下來,但最終原本相愛的兩人卻像失去了理智一般互相咒罵。
(電影《婚姻故事》)
武文學和張燕,十幾年柴米油鹽的生活,他們的生活逐漸被歲月磨滅了激情。
電影《被光抓走的人》設定很有趣,一道光閃過,現實世界裡消逝了一些人。
那些被帶走的,都是彼此深愛的人。
留下來的武文學和張燕,開始了猜忌和懷疑:我們怎麼沒有被帶走?我們之間還有愛情嗎?
(電影《被光抓走的人》)
「兩個人都留下來那就是有問題啊。」
「沒被帶走」成為這段婚姻中的芥蒂,信任不再,愛情變得虛無縹緲。
同學聚會那場戲,中年男人的油膩感仿佛溢出屏外。
武文學面對同學們的冷嘲熱諷,他假借照片之名奪回「面子」,將一個中年男人生活的滿目瘡痍展露無遺;
聚會現場的張燕,眉頭緊鎖,眼神中充滿憤怒。愛情消散但仍要硬撐面子,這兩個人誰也不願意放過誰。
(電影《被光抓走的人》)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不見得。
即使金智英在社會處處碰壁、被婆婆百般刁難,但她有一個深愛自己的老公:
下班後會幫她給女兒洗澡;回老家後怕她太累會主動洗碗筷;聽到同事說風涼話會潑茶報復......
看到妻子有些抑鬱,他考慮自己請育兒假,分擔壓力。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在《婚姻生活》裡,查理在讀著妻子當年給他寫的信時,遲到了一年之後的告白,讓他的悲傷都隱藏在不停地顫抖的嘴唇裡。
這一邊,妮可倚著門框,也哭了。
(電影《婚姻故事》)
武文學那句追問:
帶走的都是真愛,也不代表沒有走的這些人,就沒感情了。
別人如何定義不重要,兩個人用最舒服的樣子生活,就夠了。
片尾的長鏡頭,他摟著哭泣的老婆,讓她趕緊收拾收拾情緒,跟她一起繼續做飯。
這是他的愛情,溶於柴米油鹽間,滲透在生活雞毛蒜皮裡。
(電影《被光抓走的人》)
愛情不是公式,沒法隨意套用進每段感情。
如果非要描述愛情的樣子,大概是《老友記》中錢德勒和莫妮卡的婚禮告白:
我一直以為這是我必須做的最困難的一件事,但當我看你走過紅地毯,我發現這並不難。我愛你,無論發生什麼樣的驚喜都沒有關係,因為我永遠愛你。這註定要跟你共度餘生。
(美劇《老友記》)
正是這種讓人動容的愛情,才使我們更加憧憬婚姻。
《生活大爆炸》中陪我們走過十二季的謝耳朵終於和艾米結婚。平日裡滔滔不絕的他竟然第一次「失語」:
(美劇《生活大爆炸》)
我通常都明確知道自己要說什麼,但此刻,我無以言表,我猜,我是被你嚇壞了,是最好的那種嚇壞,即使現在我無法描述內心的感受,我會窮盡一生讓你知道,我有多愛你。
而那句「我願意」,大概是故事最完美的結局。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戀愛多年,一直恐婚,如果有瓶去除恐婚水,你會喝嗎?」
如今恐婚人群太多,辯手們的言語直戳內心。
恐婚到底是在恐懼什麼呢?
反方殷瑋的最後一段話讓人動容:
「這個恐懼很珍貴,因為恐懼的背後,是你對束縛的掙扎,以及對自由的渴望,而那一個人在世間行走,自由自在,敢愛敢恨的你,不就是我一開始愛上的你嗎?」
正是這種恐懼,從另一方面體現對愛情的敬畏。
(電影《婚姻故事》)
什麼是愛情?
這個問題,不存在標準答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情模式,自然每個人都有關於自己的解答。
婚姻本就是基於愛情而存在。
好的婚姻、更高維度的婚姻,是一種互相的成全,是互相的成長。是我們一起攜手重新再次經歷、再次認清什麼是情、什麼是愛,乃至什麼是人生。
能一起攜手走進婚姻殿堂,需要莫大勇氣。
一起開始婚後生活,讓幸福落地,需要互相成全。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看過許多悲歡離合,但仍希望你能相信愛情。
距離2019年結束,還有24小時。
新的一年,幾多期許。
願你去年有人溫暖,願你來年有人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