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勸退」三部曲熱映,原來年輕人早已開始恐婚

2020-10-20 知趣FunClub

臨近年底,各種年度數據相繼出爐。

據民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03年起,我國離婚率連續15年上漲,由1987年的0.55‰上升為2017年的3.2‰。2018年離婚率繼續保持3.2‰。

2019年全國離婚登記人數延續上升的趨勢,三季度全國登記離婚人數310.4萬對,同比增長7.1%。

繼2018結婚數據創新低後,#2019離婚數據創新高#,12月24日民法草案建議設立#離婚冷靜期#引發網友熱議。

感情訴求,婚姻大事,是每個成年人即將經歷或正在經歷的事情。

文化知識的豐富,以及接受各類信息渠道的多樣性,使我們對婚姻的認識不再像從前那麼單一。

挑選伴侶,不再是簡簡單單的能夠「搭夥過日子」就行,更在意是否與對方「三觀相似」。

時代變遷發展、新舊思想碰撞、生存壓力過大.....經濟獨立、思想獨立後,更多人不願意將就。

一個群體正慢慢壯大。

恐婚族。

無獨有偶,近期熱映的三部影片仿佛表達同一個主題——恐婚。

《被光抓走的人》、《82年生的金智英》、《婚姻故事》被戲稱為2019年「婚姻」勸退三部曲。

愛情是我們心心念念的一種期待,但真正走進婚姻中卻發現生活並不是瑪麗蘇小說。

大多數影視劇總是講述單身男女甜甜的戀愛,結婚以後淋漓的現實卻閉口不談。

這三部影片開頭也像極了純愛小說的橋段。

金智英在外人看來有著令人羨慕的生活:丈夫溫柔體貼、孩子乖巧漂亮,她也不必外出工作。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婚姻故事》的開篇則是男女主角寫信互相告白,描述喜歡對方的細節。

她會給我支持;她會很耐心地聽別人說話;她很會送禮物,很會陪孩子玩。

他呢?

非常喜歡整潔,我要靠他才能把事情弄得井井有條;喜歡隨手關燈,節能主義者……

兩人是戲劇上的搭檔,休戚與共,互相成就。

(電影《婚姻故事》)

《被光抓走的人》中黃渤飾演的武文學和譚卓飾演的張燕,語文教師和銀行職員的搭配,中年模範夫妻的典範。

(電影《被光抓走的人》)

然而,幸福大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人卻各有各的不幸。

放棄理想全心做全職太太的金智英好像病了。

她有了個可愛的女兒,卻失去了朋友、工作、同事、夢想....甚至她自己。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她帶著孩子迷茫的走在大街上,買杯咖啡都會被年輕女孩子嘲諷:「我也想喝著老公賺的錢買的咖啡,到處閒逛。

斯嘉麗飾演的妮可,早期演員生涯風生水起,和查理結婚後的她,仿佛變了一個人。

妮可像是查理的某種附庸,查理敷衍著她做導演的要求,妻子的存在感越來越低。

兩個人試圖冷靜下來,但最終原本相愛的兩人卻像失去了理智一般互相咒罵。

電影《婚姻故事》)

武文學和張燕,十幾年柴米油鹽的生活,他們的生活逐漸被歲月磨滅了激情。

電影《被光抓走的人》設定很有趣,一道光閃過,現實世界裡消逝了一些人。

那些被帶走的,都是彼此深愛的人。

留下來的武文學和張燕,開始了猜忌和懷疑:我們怎麼沒有被帶走?我們之間還有愛情嗎?

(電影《被光抓走的人》)

「兩個人都留下來那就是有問題啊。

「沒被帶走」成為這段婚姻中的芥蒂,信任不再,愛情變得虛無縹緲。

同學聚會那場戲,中年男人的油膩感仿佛溢出屏外。

武文學面對同學們的冷嘲熱諷,他假借照片之名奪回「面子」,將一個中年男人生活的滿目瘡痍展露無遺;

聚會現場的張燕,眉頭緊鎖,眼神中充滿憤怒。愛情消散但仍要硬撐面子,這兩個人誰也不願意放過誰。

(電影《被光抓走的人》)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不見得。

即使金智英在社會處處碰壁、被婆婆百般刁難,但她有一個深愛自己的老公:

下班後會幫她給女兒洗澡;回老家後怕她太累會主動洗碗筷;聽到同事說風涼話會潑茶報復......

看到妻子有些抑鬱,他考慮自己請育兒假,分擔壓力。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在《婚姻生活》裡,查理在讀著妻子當年給他寫的信時,遲到了一年之後的告白,讓他的悲傷都隱藏在不停地顫抖的嘴唇裡。

這一邊,妮可倚著門框,也哭了。

電影《婚姻故事》)

武文學那句追問:

帶走的都是真愛,也不代表沒有走的這些人,就沒感情了

別人如何定義不重要,兩個人用最舒服的樣子生活,就夠了。

片尾的長鏡頭,他摟著哭泣的老婆,讓她趕緊收拾收拾情緒,跟她一起繼續做飯。

這是他的愛情,溶於柴米油鹽間,滲透在生活雞毛蒜皮裡。

(電影《被光抓走的人》)

愛情不是公式,沒法隨意套用進每段感情。

如果非要描述愛情的樣子,大概是《老友記》中錢德勒和莫妮卡的婚禮告白:

我一直以為這是我必須做的最困難的一件事,但當我看你走過紅地毯,我發現這並不難。我愛你,無論發生什麼樣的驚喜都沒有關係,因為我永遠愛你。這註定要跟你共度餘生。

(美劇《老友記》)

正是這種讓人動容的愛情,才使我們更加憧憬婚姻。

《生活大爆炸》中陪我們走過十二季的謝耳朵終於和艾米結婚。平日裡滔滔不絕的他竟然第一次「失語」:

(美劇《生活大爆炸》)

我通常都明確知道自己要說什麼,但此刻,我無以言表,我猜,我是被你嚇壞了,是最好的那種嚇壞,即使現在我無法描述內心的感受,我會窮盡一生讓你知道,我有多愛你。

而那句「我願意」,大概是故事最完美的結局。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戀愛多年,一直恐婚,如果有瓶去除恐婚水,你會喝嗎?

如今恐婚人群太多,辯手們的言語直戳內心。

恐婚到底是在恐懼什麼呢?

反方殷瑋的最後一段話讓人動容:

「這個恐懼很珍貴,因為恐懼的背後,是你對束縛的掙扎,以及對自由的渴望,而那一個人在世間行走,自由自在,敢愛敢恨的你,不就是我一開始愛上的你嗎?

正是這種恐懼,從另一方面體現對愛情的敬畏。

電影《婚姻故事》)

什麼是愛情?

這個問題,不存在標準答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情模式,自然每個人都有關於自己的解答。

婚姻本就是基於愛情而存在。

好的婚姻、更高維度的婚姻,是一種互相的成全,是互相的成長。是我們一起攜手重新再次經歷、再次認清什麼是情、什麼是愛,乃至什麼是人生。

能一起攜手走進婚姻殿堂,需要莫大勇氣。

一起開始婚後生活,讓幸福落地,需要互相成全。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看過許多悲歡離合,但仍希望你能相信愛情。

距離2019年結束,還有24小時。

新的一年,幾多期許。

願你去年有人溫暖,願你來年有人陪伴。

相關焦點

  • 年輕人的現狀之一:恐婚
    你恐婚嗎?這個問題困擾著現代的年輕人,無論你現在是處在戀愛狀態還是單身狀態,最終都要面臨一個問題,要不要結婚?當面臨關於未來的選擇時,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會有所恐懼,不知如何面對。只是對於恐婚情緒,沒有人願意幫我們解決恐婚的問題,卻只問我們能不能消化自己的情緒。恐婚情緒不是不結婚的根源,造成恐婚的問題才應該是社會去解決的根源。國家統計局和民政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結婚率僅為7.2%,創下近十年新低;截至2016年底,我國單身成年人的數量已經超過2億,至少有5800萬人過著獨居生活,「空巢青年」開始成為一個社會現象。
  • 你「恐婚」嗎?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恐婚?
    你恐婚嗎?「恐婚」二字,屢屢出現在熱門新聞裡,日常恐婚也成了不少年輕人的口頭禪。今日新浪微博上關於此話題的討論竟有1.4萬條,閱讀量高達1.4億,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自己或主動或被動地進入了「恐婚大軍」。
  • 當代年輕人婚姻觀,為何從恐婚現象演變為恐婚症?
    ,可用於發展婚戀關係的時間在壓縮,且物價飛漲也影響了他們的婚戀想法;三是受就業壓力影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繼續接受高等教育,結婚一事被隨之後移;四是當代年輕人工作之餘,更喜愛簡單明了、不拖泥帶水的生活,不願意捲入複雜的婚姻關係。
  • 周迅高聖遠離婚,年輕人恐婚+1?什麼樣才是好的婚姻(恐婚必看)
    一大早周迅和高聖遠離婚的消息登上各大頭條熱搜,在外界看來事業愛情雙豐收的周公子竟然早已離婚!各位靚男俊女們還沒從好丈夫王櫟鑫的一句:「親愛的室友,這次我先下車了。」
  • 看完《三十而已》90%的女性直呼開始恐婚了
    看完《三十而已》90%的女性開始恐婚了!看完《三十而已》90%的女性開始恐婚了!在上海獨自打拼,遭遇各種同事嫉妒陷害,房租坐地起價的磨難,「錢不夠花」「精緻窮」成了她的標籤,也幾乎是現在所有在外打拼的年輕人的標籤。
  • 恐婚是不是渣?《還沒愛夠》從愛情到婚姻,恐婚到底在恐什麼?
    最近開播的《還沒愛夠》隨著韓庚和盧靖姍的婚禮,很是大熱了一番,現實中浪漫的婚禮與劇中狼狽的恐婚也形成鮮明對比,也令紛亂現實中的每個觀眾都在思考,從愛情到婚姻,有什麼令人恐懼之處?而一個恐婚的人,又該如何與愛情相處?
  • 《婚姻故事》:就是一本婚姻勸退指南
    離婚的現場,沒有最難看,只有更難看,而電影呈現的,不過是婚姻最不堪的一個側面。《魷魚與鯨》,一部從兒子的視角出發,去看父母離婚的一部電影《婚姻故事》被網友們提及最多的一個評論是:這就是一本婚姻勸退指南但是不是一部婚姻勸退指南全由觀眾說了算。如果你看完了依然對婚姻充滿希望,那就不是。如果你因此若有所思,產生恐婚情緒,那他就是一部婚姻勸退指南。
  • 你恐婚嗎?
    你恐婚嗎?「恐婚」二字,屢屢出現在熱門新聞裡,日常恐婚也成了不少年輕人的口頭禪。
  • 為什麼年輕人只想談戀愛,不想結婚,是沒玩夠還是恐婚?
    現在好多的年輕人,都只想談戀愛,不想邁入婚姻的殿堂,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現狀呢?是恐婚?還是沒玩夠不想負責任?婚姻可以說是放大鏡,戀愛時的缺點都可能覺得無所謂,但是結婚就不一樣了,生活的細節,兩個人生活習慣的不同,連微笑的細節都會被放大數倍。一個結婚問卷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早晨刷牙,擠牙膏,是從牙膏的中間擠,還是從尾部擠?
  • 《還沒愛夠》展現「恐婚一族」,葉祖新稱生活中嚮往婚姻
    新京報訊(記者 劉瑋)展現都市「恐婚一族」的情感劇《還沒愛夠》正在江蘇、浙江衛視黃金檔播出,葉祖新在該劇中飾演溫暖體貼的汪聰。1月7日,葉祖新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生活中他並不「恐婚」,「能組成一個自己的家庭,一起去做很多之前沒做過的事,共同前進,婚姻是很美好的。」
  • 《奇葩說》辯題「恐婚,需要喝去除恐婚水嗎?」我們如何看待恐婚
    01昨天《奇葩說》的辯題是「相愛過年我卻恐婚,現在面前有一瓶去除恐婚水,我要喝嗎?」羅振宇老師帶領的正方和李誕老師帶領的反方就這個問題討論得很激烈。正方閻如晶說恐懼是一種病,就應該喝下這個水。反方邱晨說恐婚是一種情緒,為什麼只讓我們消滅情緒喝下恐婚水而不是問問情緒背後產生的原因。
  • 當「恐婚」男韓庚遇到「逃婚」女王曉晨,《還沒愛夠》探討恐婚問題...
    當「恐婚」男韓庚遇到「逃婚」女王曉晨,《還沒愛夠》探討恐婚問題引共鳴! 由王迎執導,韓庚、王曉晨主演的都市情感劇《還沒愛夠》正在各大衛視熱播中,該劇講述了「恐婚」男青年陳炯與「逃婚」女青年姜小汐相互理解,相互鼓勵最終成功克服了恐婚症而邁入婚姻殿堂的故事。
  • 《婚姻故事》:這部奧斯卡大熱門電影,讓我患上了恐婚症
    所以不少觀眾將《被光抓走的人》、《82年的金智英》和《婚姻故事》稱之為「婚姻勸退三部曲」。不過,前兩部電影好歹給出了婚姻問題的診斷,並對症下藥,關鍵是,結局都還不錯,夫妻兩人最終走在一起。美國的《婚姻故事》絕對實打實地「勸退結婚」,可以劇透的是,男女主角全程就是在鬧離婚,絲毫沒有挽回的餘地。但在這三部曲中,我最喜歡的卻是這部。一方面,它展現了婚姻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摩擦甚至爆發,另一方面,影片用綿密的對話信息,讓觀眾發現這種矛盾的根源。 影片一開始,是丈夫查理的獨白,一段在他眼中妻子妮可的模樣。伴隨獨白的,是妮可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 造成「恐婚症」的三個原因
    其實,有果必有因,恐婚也必然有來源。了解自己恐婚的原因,才能不被這種情緒所困擾。一、不幸婚姻的負面影響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圍的環境對一個的人影響是巨大的。從那開始,她就害怕婚姻,厭惡婚姻。其實,如今的局面,在很久之前就種下了惡果。家庭的不和睦,身邊不幸婚姻的大量報導,都潛移默化地在心裡給婚姻加了一層恐怖的濾鏡。
  • 《還沒愛夠》聚焦「恐婚」戳中當下年輕人痛點
    由王迎執導,霍昕擔任編劇,韓庚、王曉晨、葉祖新、張曉晨等聯袂主演的都市情感劇《還沒愛夠》已於本周開始登陸江蘇衛視幸福劇場,這是一部聚焦「恐婚」、「逃婚」的都市情感劇。有意思的是,男主角韓庚剛剛經歷全網關注的新婚,新劇中大概可以看看他如何克服「恐婚」的哦!
  • 恐婚、拒絕相親、不領證,我的婚姻與你無關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加劇,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婚姻或者愛情望而止步。而渴望愛情和家庭的年輕人中,也有很多人的結婚心態和交友目的在發生改變,他們的愛情故事和婚姻狀態,也變得更加多樣。兩頭婚的主人公,也是期望能做到「既能滿足雙方父母的期待,同時又不被婚姻所束縛」。
  • 電影《斐濟愛情》療愈恐婚 姚星彤解決情感雜症
    該片圍繞「恐婚」與「逼婚」兩大時下熱點問題,著力描述幾位年輕人的婚戀問題來引導都市青年男女掃除「恐婚」障礙。女主角姚星彤則搖身一變,在片中扮演起了療愈恐婚的「反恐專家」,為觀眾傳遞正能量婚戀觀。《斐濟99℃愛情》中,以姚星彤和張佑赫為首的三對情侶均有不同的恐婚難題,但在前往斐濟的婚前旅行中,他們以用不同的方式跨越了各自的困難,或溫情或浪漫或詼諧,種種形式都體現了勇敢追愛的一面。
  • DR鑽戒治癒「恐婚」愛情
    當代年輕人對婚姻的恐懼,已成燎原之勢蔓延。《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61.2%受訪者存在恐婚傾向,8%的人坦言自己的恐婚情緒極度嚴重。或許我們從未認真思考過,當我們恐懼時,究竟是在恐懼什麼?最近由韓庚、王曉晨、馮雷、葉祖新等主演的開年大戲《還沒愛夠》已完美收官。
  • 年輕人的恐婚症是怎麼來的?
    這時候會想,誰誰誰比我都大呢,他都沒結我著啥急第二個原因: 家庭原因、經濟問題這也是當下社會現狀的一個共同點現在大多數年輕人生活開銷都是自給自足結了婚之後,責任就會越來越大,結婚對象的責任,雙方父母的責任,將來孩子的責任這些都是成為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恐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