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花:「我說的自由,從來都是指創作上的自由」 | 人物

2021-02-19 音樂財經

在短短三年時間裡,95後音樂人謝春花迅速發展,成為獨立音樂市場裡的一匹創作型黑馬。

2018年5月20日,謝春花定價為12元的數字專輯《點心》登陸網易雲音樂,迄今已銷售近31萬張,累計銷售額372萬元。隨後,與該專輯同名的謝春花全國巡演「點心」演唱會也於6月20日正式啟動,落地上海、成都、鄭州、寧波、廣州和深圳六城。

2017年4月,謝春花選擇籤約前華誼音樂老總袁濤創立的公司心喜文化,同年5月底發行了第二張創作專輯《知非》。緊接著,夏天繁忙的畢業季來臨,謝春花從浙江工業大學英語翻譯專業畢業,正式成為了一名職業音樂人。

在大學校園裡,謝春花就已發行了她的首張專輯《算雲煙》,其中《借我》、《茶酒伴》、《我從崖邊跌落》、《荒島》等一批代表作迅速在網絡走紅,當年年底在Live house裡舉辦的演出更是擠滿了人,落不下腳。


距離音樂財經上一次採訪謝春花(音樂財經:《忘掉「文青」、「95後」標籤,看2016年成長最快音樂人謝春花的另一面》),已經過去了整整兩年時間。這兩年中,謝春花微博粉絲從十幾萬漲到了如今的一百三十多萬,演出從Livehouse走到了劇場,她也成為了各大音樂節的常客。

在袁濤看來,謝春花並不能被簡單的定義為民謠歌手,或者獨立音樂人,她做的其實是帶有自己特色的流行音樂,毫無疑問的是,「春花具備從小舞臺到大舞臺發展成為大藝人的實力。」(音樂財經:《袁濤創業這半年,頭頭是道投資,籤下謝春花、六大業務開跑……心喜文化如何做「音樂+」?》)

事實上,謝春花這兩年來一直在學習樂器和音樂製作,增加閱歷,嘗試駕馭更多元化的音樂風格。

從清新的歌謠,率性的搖滾,到慵懶的Bossa nova,再到正在製作的第四張專輯中略顯陰鬱的小調,每當外界想對這個95後少女的音樂下定義時,她都會用作品進行駁斥。

「你們想不到她會去這麼創作,一個獨立的音樂人,她對於自己創作的歌詞,她去寫,她可以是無限的。這就是我們大家都喜歡她的地方。」著名音樂製作人董冬冬在網易雲音樂11月22日上線的節目《雲村聽歌會》中這樣評價謝春花的創作。

在節目裡,謝春花作為「替補貝斯手」,七日內「慌忙練琴」,與鼓手、吉他手一起,以一種更為搖滾的配置,演繹了自己2018年新專輯《點心》中的主打歌曲《昨夜夢 今辰你 明日念》。

像這樣對不同音樂風格的探索和嘗試,謝春花已經做了很多次。時間退回到一年之前,她和好朋友陳鴻宇在節目《音樂好朋友》裡,互相改編了對方的一首歌。當時謝春花跟樂隊的吉他手盧山說自己要彈電吉他,盧山表示懷疑,謝春花很堅決,她說自己為了演出可以「每天練習28個小時」。

錄製當天,陳鴻宇才知道謝春花改編的是《理想三旬》,他看著臺上彩排的謝春花,稱讚這次動感的編排,「跟她今天挎著電琴,紅色頭髮,馬丁靴的形象很搭」。

2019年1月,謝春花將在北京展覽館舉辦「花語時」個人演唱會,她選擇用這樣一場演出迎接自己的24歲。一年前,謝春花在心喜的籌劃下,前往北京北展劇場舉辦了首場個人主題「花開時」演唱會,這是她第一次登上大舞臺舉辦專場。

今年在籌備演唱會的過程中,謝春花也沒有上一次那麼緊張,因為上次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而這一次她的姿態從容多了。「去年花開時,今年花語時」,謝春花想延續這個概念,這一次她會在演唱會上彈貝斯,增加一些新的環節和元素,儘自己所能為歌迷展現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謝春花透露,明年上半年她計劃推出第四張個人專輯,隨後也將開始新專輯的新一輪巡演。目前,新專輯歌曲已經完成了大部分製作,編曲也完成了百分之九十。最近一次她來到北京就是為了進錄音棚錄製,順利的話,新專輯春節之前就能全部做好。

這個月,謝春花忙著籌備演唱會、錄製新專輯,空隙時間接受音樂財經時隔兩年後的「跟蹤採訪」,月底還要去國家會議中心去做一個演講。她意氣風發,行程緊湊,要忙壞了。

以下內容根據謝春花專訪資料整理:

相關焦點

  • 謝春花:用音樂抵制偏見
    2017年4月,謝春花籤約了前華誼音樂老總袁濤創立的公司心喜文化,畢業之後直接成為了一名職業音樂人。如果將謝春花這幾年的音樂發展看作是她的「職業成長記」,那麼在職業音樂人這條路上,她除了在創作上獲得了更高的自由度,通過學習樂器、繪畫和語言,在生活與工作的平衡中,也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一種平和狀態。
  • 謝春花的歌迷都知道這首歌
    小編一個中年大叔從來沒有想過,會成為一個95年出生的音樂人的鐵桿粉絲,在很多人固有的印象裡,李宗盛、譚校長、Beyond才是小編這代人的菜,但是當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不得為自己之前的認知感到羞愧,我慶幸自己沒有錯過謝春花,沒有錯過《我從崖邊跌落》,當一個中年大叔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的喜愛是,唯一的表現就是反覆的去聽它。
  • 謝春花:借我殺死庸碌的情懷
    全場大合唱時,謝春花會抿著嘴角,輕聲說「謝謝」。謝春花唱歌時是安靜的,她不會說許多話,也不會有許多身體動作,就用她乾淨清爽的嗓音靜靜帶領聽眾進入屬於謝春花的音樂世界。說到微信,作為一個網癮少女,謝春花很愛在朋友圈分享她的日常,但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謝春花的朋友圈千變萬化。幾乎每一次刷新都有所不同。她經常發了狀態之後很快刪除,或是發了照片之後設為「僅自己可見」,過幾天又解鎖。問其為什麼愛刪愛鎖朋友圈,她答:「因為朋友圈記錄的是當下的情緒。情緒沒了也就刪了。」
  • 專訪謝春花:愛情從不是我的全部,做自己才是
    細數近些年嶄露頭角的年輕一代音樂人,謝春花始終處在「跑得最快」的第一陣營。從我們第一次見面的2016年開始算起,此時「單槍匹馬」的謝春花不久後便籤約了公司,以此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做值得自己專注的事情,比如如何讓音樂更好地記錄所思所想,這些都讓謝春花更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音樂創作上,她保持著出道每年發行一張原創專輯的速度,作品屢見各大熱播榜單。
  • 謝春花:我可愛大方,最大的特質就是美 | 著調專訪
    如果從年齡算,袁濤算是謝春花的父輩,1999年創建音樂廠牌戰國音樂時,謝春花才剛剛4歲,他成功發掘並打造「羽泉」,後來擔任華誼音樂董事總經理帶出了張靚穎、尚雯婕、陳楚生、姚貝娜等知名歌手。袁濤說自己在行業二十年,「我主動籤約的藝人裡,到今天為止都可以特別自豪地說失誤率為零,羽泉是別人都不籤的時候我籤了,後來包括黃徵、高旗和超載樂隊、牛奶咖啡,基本上我的判斷沒有失誤過」。
  • 自由談了很多,自由是什麼?彌爾頓詩歌創作中的「自由」
    即便是在創作史詩《失樂園》時使用無韻體詩而非傳統的格律詩體,詩人也不僅僅是出於美學方面的考慮,而是"樹立了一個樣本,在英語詩中首次擺脫了近代韻腳的枷鎖,而恢復了英雄史詩原本就帶有的自由"。自由就像是天堂樂園,雖然失去但可以重新獲得!在彌爾頓的詩作之中,為爭取自由而鬥爭的主題是用一種反叛與暴力的語言來進行描繪的,這就難怪一些評論家(如威廉·布萊克)說詩人自己無意中認同了撒旦的事業。然而,暴力主要只是隱喻性的:基督徒的人生在傳統上被描述成為一場場的戰鬥,但基督與撒旦之間的戰鬥只是發生在人的心靈深處。
  • 碟訊|謝春花:從創作到專輯名,最漫長的一次
    謝春花 《一棵》謝 春 花2016年,謝春花憑藉《借我》走進大家的視野,並發布了首張個人專輯《算雲煙》。接下來三年的時間裡,謝春花保持著每年發一張專輯的個人創作,分別發行了《知非》、《點心》,《無聲叛逆》三張個人創作專輯。
  • 在抗擊疫情的問題上,從沒有什麼「創作自由」
    這幾天有個名叫《最美逆行者》的電視劇在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本來在電視劇開播之前,這部作品有著「首部抗疫題材電視系列劇」「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間播出」「以『小切口、小人物、大情懷、大主題』為創作思路,以『真實、鮮活、溫暖』的現實主義創作基調」等噱頭,所以很多人都對此給予了比較高的期待。
  • 【愛丁堡筆記-6】空間自由與創作自由
    每次在愛丁堡看戲,都會特別注意他們是如何把一個普通的空間變成「劇場」的,教堂,教室,大樓的中空區域,酒吧,甚至一間普通的會議室,都可以因地制宜地進行改造,由Truss架或流動燈架提供燈、懸掛布景或是音響的需要,而且所有的演出場地都有專業的場務人員提供服務,很少出現因為隔音、場外雜音等因素影響演出的情況。
  • 碟訊 | 謝春花:從創作到專輯名,最漫長的一次
    《一棵》謝 春 花2016年,謝春花憑藉《借我》走進大家的視野接下來三年的時間裡,謝春花保持著每年發一張專輯的個人創作,分別發行了《知非》、《點心》,《無聲叛逆》三張個人創作專輯。,一直都是一件頭疼的事,無論是過去寫完作文想不出題目,還是現在寫完歌想不出歌名,捉襟見肘的模樣,如出一轍。
  • 借我一個好聽的謝春花
    有一次現場中,汙花(謝春花)唱了一句:「這一天我什麼都不想幹。」然後號召大家喊:「除了你……」 「冬天的陽光照地板,杯裡的熱水冒白煙,我發的消息你不回,這一天我什麼都不想幹。」2015年,還在讀大二的謝春花寫了這首《這一天我什麼都不想幹》上傳到網上,清新曲風,接地氣的歌詞,不痛不癢正好說中時下少男少女的日常,招來越來越多的人聆聽圍觀,短短時期內,謝春花已經不再是一個普通的女大學生,而是擁有一票歌迷的新晉偶像。
  • 謝春花做客湖南衛視《天天向上》即興創作唱響「音樂情緣」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
  • 從「雞你太美」到JM帝國,創作自由的界限在哪裡?
    網絡發達以後,很多人開始選擇在網絡平臺上進行創作,發布自己的作品,和同好交流,這種良性的互動激發了創作質量的飛躍和數量的井噴。然而關於創作自由的界限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儘管法律對創作的內容進行了規定,但我們都清楚,法律並沒有辦法去判定一個作品合法性之外的其他正當性。
  • 話題放棄什麼,追求什麼:八位自由攝影師說自由
    想做自由攝影師,最好是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至少不要吃不飽飯吧。原本(大多數情況下)攝影都需要你出門去,不說都跟人打交道,至少也是更廣大世界打交道,而不是關門在家畫畫,所以總是需要一些社交能力,並不僅僅是為了自我經營推廣,也是為了拍攝本身。說到我自己,最大的困難是時間管理。我總感覺自己還有點懶,其實可以做更多。
  • ​班宇:故事給我自由
    我最近一次被影片觸動是看坂本龍一的紀錄片。紀錄片本身拍得太一般了,但是坂本龍一這個人非常有魅力,你就能知道這個人怎樣一步一步形成他自己的。比方說他自己去南極,在冰層上敲個洞,然後把收音機放在裡面聽那些水流動的聲音,事實上這些東西在現代音樂早有人做過,可以歸納到聲音藝術、田野錄音、環境錄音等範疇內,但是他不管這些,都無所謂,他的所有創作都是一種自我的探索的創作,而不遵循音樂史的路徑。
  • 自由 | 愛麗絲·尼爾
    她總是說,「我得畫你」,而不是「你介意嗎?」在數千年的藝術史上,有數不清的裸體藝術作品散落在各地,但沒有一幅像愛麗絲·尼爾(Alice Neel)的作品。作品中的人物從畫布上向外凝視,感到不可思議的真實。談到她的風格,她曾說:「我討厭把一個人、一個房間和一把椅子等同起來。從構圖上看,一個房間,一把椅子,一張桌子,一個人對我來說都是一樣的,但是一個人是人,有心理活動的」。愛麗絲·尼爾:自由(Alice Neel: Freedom)紐約,卓納畫廊。
  • 京東2020謝春花演唱會官宣!讓我們以歌為伴一起「肆意生長」
    心喜文化旗下95後原創音樂人謝春花「京東2020謝春花肆意生長,奔赴前行,謝春花將用歌聲為我們開啟一場秋日裡的音樂盛宴。據悉,演唱會門票也將於近日開啟售票。    一棵衍化出生長 生機無限賦予肆意歌唱    九月剛剛發行全新個人創作專輯《一棵》、十月初開啟2020「一棵謝春花」Live house全國巡演,在創作欲與演出都如此豐滿的此刻,謝春花沒有選擇停下,而是繼續前行。
  • 碟訊 | 謝春花:從創作到專輯名,最漫長的一次
    2016年,謝春花憑藉《借我》走進大家的視野,並發布了首張個人專輯《算雲煙》。
  • 「吐槽」在抗擊疫情的問題上,從沒有什麼「創作自由」
    誰能想到,現在作品已經徹底網絡上翻車,其中大量明顯對於女性抗疫者的歧視性劇情,以及一些做過基本功課都知道不符合一線疫情防控規定的漏洞,讓它走上了風口浪尖。而今天作品導演(也有說藝術總監的)白一驄接受採訪,針對網上的批評聲扔出來了這樣一段話:「如果我想要在你的內容中,找到去攻擊和談論的點,或者和自身價值觀相悖的地方,是個非常容易的事情。
  • 《海上鋼琴師》說:自由,就是永不下船
    《海上鋼琴師》是一個讓我忍不住看了又看的影片,雖然不通音律但不影響我對美妙音樂的欣賞,然而,最讓我動容的依舊是1900為了自由,一次都沒有下船。「琴鍵是有限的,你才是無限的,你在琴鍵上創作的音樂才是無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