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著調邨」,收穫一群愛音樂的朋友
添加微信marcopololo,撩著調君進「著調邨」
聽歌 · 看show · 交朋友
「靜看光陰荏苒,借我喑啞無言」,唱著《借我》的謝春花是近年音樂圈的「小爆款」,本來有個很好的名字「謝知非」,她卻執意叫自己更接地氣的「春花」。
剛剛大學畢業的小女生,《算雲煙》專輯清新簡單,第二張專輯《知非》巡演已經小場地爆滿。90後「佛系」是當前的流行語彙,95年的謝春花,表面看是唱著「不管不顧不問不說也不念」佛系的歌,但這個提筆創作剛剛三年的「佛系」女孩,即將走上大舞臺開唱了,首場個人主題「花開時」演唱會將於12月30日登陸北京北展劇場。她早前更是籤約了前華誼音樂老總、現心喜文化老闆袁濤。「花開有時,莫負韶華」,從花開時到花開不敗,謝春花的未來值得期待。
第二張專輯叫《知非》,是以春花的真名「知非」命名,寓意為「知曉是非」。
日前謝春花和老闆袁濤分別接受著調專訪,前者是正當年的花季俏皮女生,後者是在樂壇混跡二十多年的大叔,一個青春無敵,一個江湖「老炮兒」,這樣的組合本身就很有看點。謝春花直言不諱自己「美麗可愛大方,最大的特質是美」;袁濤則說兩人的籤約過程非常順利,他說:「春花具備從小市場到大市場的實力。」
就如「謝春花」這個名字一樣,《一棵會開花的樹》、《黑夜雖長,請別用來遺忘》、《唱不了一首歡樂的歌》這樣看似文藝的歌曲,實則簡簡單單、乾乾淨淨,旋律也不複雜,唱腔更不花哨。到《茶酒伴》、《荏苒冬春去》以及《俗人言》更顯得詩情畫意,所以從一個人吹拉彈唱,到小舞臺、大舞臺,就這麼火了。
謝春花自己也說,三年就在彈指之間,有的人花三年的時間未必能做成一件事,但她卻不負韶華,「三年可長可短,一千多天,聽起來確實很漫長。但哪怕是現在在舞臺上演出時,我偶爾也會覺得時間是件很神奇的東西,第一次在音樂平臺上申請音樂人好像也沒有過去太久,結果已經發了兩張專輯,去過很多城市巡演,臺下有了這麼多聽眾,馬上還要在北展演出了,真的非常感謝這一路陪伴與幫助過我的每一個人」。
如果從年齡算,袁濤算是謝春花的父輩,1999年創建音樂廠牌戰國音樂時,謝春花才剛剛4歲,他成功發掘並打造「羽泉」,後來擔任華誼音樂董事總經理帶出了張靚穎、尚雯婕、陳楚生、姚貝娜等知名歌手。袁濤說自己在行業二十年,「我主動籤約的藝人裡,到今天為止都可以特別自豪地說失誤率為零,羽泉是別人都不籤的時候我籤了,後來包括黃徵、高旗和超載樂隊、牛奶咖啡,基本上我的判斷沒有失誤過」。
成立心喜文化之後,袁濤籤下了謝春花,因為在他看來,這個孩子雖然小,但她的創作、她的歌詞有超越她年紀的意境。袁濤說是先聯繫上謝春花的朋友,然後自己編輯了一條手機簡訊給她,當天晚上得到回覆,當時謝春花跑去曼谷看槍炮玫瑰的演唱會,回杭州之後兩人相約見面,聊過三次就籤約了。袁濤說相信自己非常專業,而謝春花也需要有一個更專業的團隊提供更專業的服務和平臺資源,所以契合度非常高。袁濤早年供職滾石中國,是一個收藏有4萬張唱片的資深樂迷,他說和謝春花一聊音樂,說起自己對她音樂的分析和未來的想法,就得到她的認可,然後迅速建立起相互信任。
「謝春花是個頭腦特別清晰的小姑娘,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袁濤這樣評價過她。
袁濤之前帶的張靚穎、尚雯婕都算是主流歌手,選秀出道,籤約時已經有高人氣。謝春花卻是能創作的獨立音樂新人,袁濤說自己成立心喜文化之後就確認了方向,一定要走新人,並且不會再去做那些已經成名的「歌壇老人」,「第一個是成本高,我們沒有任何控制力;第二我在行業二十多年,已經過了大牌藝人給我臉上貼金的年紀;真正好的團隊就是把新人變成更成熟的藝人」。
雖然已經小有名氣,但謝春花看起來還是稚氣未脫,她說比起之前在學校的時光,現在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做音樂上面,相對更加自由一些。平時獨處的時候會寫歌,學習樂理知識,也會練習打鼓、吉他,希望自己的專業與技術方面能夠進一步提升,除了做音樂,和其他的女孩子無異,謝春花說這段時間也開始花時間在做飯和健身上,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很重要。
至於為何歌詞裡有相較同齡95後更成熟的意境,謝春花反倒笑說並沒有,「日常生活中我還是可愛的小仙女啊。真要說有什麼區別的話,大概就是我有時會比同齡人想得更多吧」。
《11187》在網易雲一上線,便登上了當周原創音樂熱門榜單的前三。
近期推出了新歌《11187》,她只說這是一首關於別離的歌,至於這一連串數字,她反覆說無需太多解釋,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見解。可以是電話號碼、門牌號、日期,也可以是刻度或者距離,「因此我不想賦予它某種特定的含義,它僅僅是一個代號,不需要定義去劃分。人生在世,總會遇到無數次分離。有時候歸期是已知數,有時這次分別後,再見之日遙遙無期。大多數時候別離的難捨意義往往遠大於其他,但如果能更好地遇見對方,為何不歡欣而積極地接受」。
至於自己的名字,在創作的時候署名知非,演唱時又署名春花,她也說都是自己,名字只是一個代號而已。關於95後現象級、民謠歌手、文藝女青年、詩情畫意這些標籤,她就說自己更喜歡「謝春花」,標籤太過片面,每個人都是豐富而多面的,我願意展現自己的各方各面,也希望大家可以看見不一樣的自己。對於減肥這件事,她也看得很佛系,「最近瘦了,還是挺開心的。至於演出時瘦不瘦這件事我覺得還是隨緣吧,畢竟90斤的時候上鏡也是120斤」。
為何籤約袁濤,謝春花是這樣說的,「我自身比較擅長的領域僅在音樂範疇,但音樂產品的推廣延伸發展並不是我所擅長的。老袁一直提到「音樂+」這個概念,我想他有他的目標與方向。在音樂創作之外的領域他能夠提供我許多幫助,我也可以專注於音樂創作、學習」。袁濤則說,謝春花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她很了解這個行業,對未來的發展有自己的想法,「她能很清晰地判斷出你說的是不是對的,有沒有道理,即便她一開始說的意見我是反對的,她會認真聽和分析,不像有些人上來就是別人是錯的,你就得聽我的,這個特別出乎我的意料」。
袁濤說有和謝春花討論過上電視節目,在討論之前自己心裡有個答案,覺得她一定不願意去,但沒想到謝春花會說只要對未來發展有益,不觸碰底線的、不去做特別不擅長的,都沒問題,「不像一些創作的孩子,特別自我,只有自己是對的,其實那都不叫個性,而是特別『膈』。所以我覺得我帶春花,有這個信心,她對很多事情的理解和接受註定會從小舞臺走向大舞臺」。
謝春花不想把自己局限在民謠音樂的範圍內,她希望在未來嘗試更多元的音樂風格。
袁濤說得很實在,如果謝春花沒有從小舞臺走向大舞臺的機會,自己是不會跟她聊的,「春花是獨立藝人嗎,是民謠歌手嗎,我覺得她這是有自己特色的流行音樂,年輕有個性的音樂人,我說出來之後她都特別認可,她說老袁我也認為我不是民謠。春花喜歡重金屬,要不怎麼跑到曼谷去看槍炮玫瑰,所以她未來的創作還有很多可能。我在西湖音樂節時還特別帶她去見了大哥李宗盛,大哥也是鼓勵她多吸取營養,增加生活的閱歷,多看書多做嘗試」。
至於這次北展個唱,是謝春花和袁濤合作之後的一個大動作,袁濤就說一開始她是有保留的,因為之前只做過幾百人的巡演,「但我說你一定要邁出這一步,你已經有這個基礎。最高票價我定到了880,她也覺得太高,但我說不是貴不貴的問題,要讓人知道你的音樂和演唱是有價值的,整場演唱會從舞美到燈光加在一起是有價值的,我們的成本也一百多萬,把票賣光了成本還不一定收得回來,但是不能為了讓別人喜歡就把自己變得廉價,所以我們要做到有品質的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