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盡熱詞的《上海堡壘》沒有成功,AI可以用來挖掘冷門潛力題材嗎?

2021-01-14 鈦媒體APP

文|superkai

《上海堡壘》標誌著「大IP+流量明星+熱門題材」模式的崩塌,影視界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尋找熱點似乎已脫力,但其實可反其道而行之挖掘冷門關鍵詞、發現潛力題材。

一、《上海堡壘》佔盡熱門關鍵詞,為何不能保證成功?

在《上海堡壘》之前其實時勢已經轉變,「大IP+流量明星+熱門題材」的模式已經漸漸不靈。阿里影業曾經迷信這一模式,吃夠了苦頭之後,也已經走出了新的路子,在《上海堡壘》口碑崩塌的當兒,阿里影業投資的《烈火英雄》卻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上海堡壘》的失敗,也不能讓小鮮肉主演鹿晗一個人背鍋,《上海堡壘》為何失敗更是故事講得如何的問題。看到很多人都在批《上海堡壘》的故事爛,要想想《上海堡壘》的投資那麼大,經過了那麼多年的策劃,劇本肯定是經過了層層把關、市場分析。但為什麼最終出來的是這麼一個爛故事呢?

一般人可能不知道,影視公司是有一套看上去頗「成熟」的劇本評估體系的,畢竟,拍影視劇那麼大的投資可不能隨便打水漂。比如說,很多人吐槽《上海堡壘》的三角戀不知所謂,卻不知在影視公司的劇本評估中,有三角戀的劇情評分要比沒三角戀的高。影視公司希望劇中的人物關係不能簡單化,要能呈網狀分布。

如果只有一男一女兩個主角相戀,那麼這兩個人物的關係就是點對點,只有一條直線;理所當然,三角戀的人物關係肯定是比前者複雜。也可看到,影視公司這一套劇本評估方法很公式化,如對任何劇本都用同樣的一套評估體系,會很僵化。憑什麼有三角戀的劇本,在評估時就能多拿分?

讓我們看看,當初影視圈為何那麼看好《上海堡壘》?除了迷信小鮮肉的明星效應,又是怎樣在劇本評估中獲得高分,取得投資方認同的?可以看到,《上海堡壘》的故事確實是佔盡了熱門關鍵詞,投資方心甘情願押注是有原因的。

1、科幻+言情

《上海堡壘》本質是披著科幻外衣的言情故事。影視公司通常會更看好元素豐富的故事,會覺得科幻+言情的故事會比單純的科幻故事更有市場前景,既能吸引科幻迷也能吸引愛看言情的影迷,受眾更廣。更純粹的科幻片《流浪地球》票房都爆了,憑什麼科幻+言情的《上海堡壘》票房不能大賣?

而事實是,現在觀眾似乎偏愛更純粹的故事。有人覺得《烈火英雄》的故事寫得不怎麼樣,但這是以現實事件為原型,關於消防員的一個很純粹的故事,能直擊人心。

元素豐富的故事,能在劇本評估中獲得高分。製作公司也會逼著編劇,在劇本中加入更多的元素。但真的是故事元素越豐富就越能吸引觀眾的嗎?就算是真的如此,各元素結合得如何也是一個問題。

《上海堡壘》是玩脫了,單看宣傳海報就能看出問題,主演鹿晗的扮相,作為一名擔當重任的軍人竟然沒有留軍人的標準短髮,帽子也戴得不端正,看上去是「帥」了,符合言情片的偶像氣質,但不符合本片中需要參加激烈戰鬥的軍人身份。

很多影迷第一眼看到海報就覺得鹿晗來演這部科幻片就是亂扯,覺得這簡直就是挑釁他們的審美底線,網絡上對這部片進行抵制的輿論在不斷發酵,本片口碑崩塌的種子早已埋下,如此海報就是負宣傳,分明是在叫大家別來買票觀看。實際觀影,本已比較弱的科幻成分並沒有加強,言情方面又受到了拖累,結果對科幻迷和愛看言情的影迷都不討好。

2、城市故事

業界相當看好「城市故事」這一模式的故事。豆瓣閱讀徵文大賽也曾專門設立以「城市奇幻」為主題的組別。遙想當年,金庸寫的武俠小說就提高了作品中所提及的地方的知名度,也使作品更有親和力。

《大紅燈籠高高掛》和《喬家大院》等影視作品帶火了喬家大院,推動喬家大院成為著名旅遊景區,但如今喬家大院也因過度商業化的問題太嚴重被摘掉了5A景區的牌子。

參考一下流行歌曲領域,像《成都》、《廣東愛情故事》這樣的網絡歌曲,雖然被不少人批寫得不怎麼樣,但因為歌名跟地方掛鈎,都曾流行一時。《上海堡壘》的名字也是跟地方掛鈎,想來這肯定也是投資方看好這一部片的一大原因。

那麼《上海堡壘》所推的「城市故事」實際反響如何呢,黃浦江中升起的「上海大炮」激起上海人民的自豪感了嗎,激起全國人民對上海的嚮往了嗎,推動了上海旅遊業的發展了嗎?

可見,「城市故事」這一故事模式,還得看作品具體演繹得如何,能否跟地方文化密切結合,調動群眾情感。

二、利用人工智慧挖掘冷門關鍵詞也是一門好生意

「大IP+流量明星+熱門題材」的模式如果是所向無敵的,那麼AI大數據分析研判的助力作用會很大。而事實上是,鹿晗在網上枉有那麼多粉絲,卻不能轉化為線下購票觀看《上海堡壘》的生力軍。

《上海堡壘》能不能得到觀眾認同,還是得看故事講得如何和演員表演得如何。除開主演選角的爭議之後,核心問題就是故事了。就是得看編劇。而在「大IP+流量明星+熱門題材」的模式中,編劇的話語權很小,難以主導故事的走向,爛劇就是這樣產生的。

需要知道,劇本乃一劇之本,編劇才是重要的。在「大IP+流量明星+熱門題材」的模式失靈之後,人工智慧大數據的作用,需要轉向為編劇服務。

一直以來,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更多地被用於發現熱點,但只盯著熱點也不對。確實,這個世界大多數人都在追逐熱點。比如說,數據揭示觀眾愛看懸疑劇,於是乎這些年影視公司炮製了一大堆懸疑劇出來,箇中質量欠佳的爛劇不少,觀眾並不買帳,就算火過的《暗黑者》、《餘罪》之類系列劇口碑也是一路下滑。可見盲目追逐熱點並不是什麼好事。

況且,何謂熱門,又何謂冷門?在《流浪地球》成功前,也沒人認為國產科幻片會是熱門。《流浪地球》在上映前,也是屬於冷門。

如前面的分析,像《上海堡壘》這樣的項目,佔盡熱門關鍵詞,也保證不了成功。冷門題材,就如《流浪地球》,卻有著逆襲的潛力,大有可為。業界熱衷於利用人工智慧發現熱點的時候,其實反其道而行之,挖掘冷門關鍵詞也是一門好生意。特別是在內容創造方面,尤其是文化創意領域。

讓我們來看看人工智慧能怎樣為文化創意內容創造助力。可以看到,各大網絡新聞媒體平臺已經運用人工智慧技術為各位自媒體作者提供幫助。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幫助作者發現新聞熱點,搜集素材,組織文章。問題來了:人工智慧寫新聞已經不是新鮮事,為何人工智慧在故事創作(小說、劇本)方面還是很無能為力呢?需要注意到新聞寫作跟故事寫作有很大的根本區別。

新聞是非虛構文學,故事是虛構文學。新聞寫作作為基於現實事件的非虛構文學有著可控的素材採集渠道,而故事寫作需要作者自行發揮想像力而沒有確定的素材來源。

新聞跟故事還有另外的根本性區別。想一想,人工智慧可以怎樣為媒體作者提供幫助的?首先是迅速發現當前熱點,跟著就是搜集相關的素材。一個新聞熱點事件發生後,各家媒體都會對其進行一連串的跟蹤報導。但這樣的操作在故事創作方面是很難行得通的。

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大家肯定秒懂。比如說,《烈火英雄》這部片是以「大連7·16油爆火災」為原型改編的故事。關於7·16大連輸油管道爆炸事故的新聞報導可以有很多,但以此為原型改編的影視劇可不能也有很多。《烈火英雄》之後,再拍一部以「大連7·16油爆火災」為原型改編的電影,還會不會有人看?

電影拍過了,電視劇倒是可以試試,也許在「大連7·16油爆火災」這一事件的基礎上進行擴展,講述消防員工作生活各方面的電視劇還會有市場。

對於焦點新聞,網友喜歡看各種各樣類似的相關報導,但看小說、刷劇的時候,心理就大不一樣了。小說讀者、影視劇觀眾,總在追求新鮮的沒看過的故事情節,對老套的情節會膩煩。

版權也是一個問題。雖然小說抄襲是一大問題,但跟新聞抄襲相比較,小說抄襲的後果會更嚴重更容易受到懲罰。影視劇抄襲,付出的代價會更大。這方面就不多說了。

運用人工智慧進行數據分析,能夠發現熱點,當然也能發現冷門。並不是熱點才有價值,冷門題材也是有潛力的。熱點可能意味著市場競爭白熱化的「紅海」,而冷門則可能意味著擁有全新發展空間的「藍海」。

有的人很喜歡「跟風」,什麼流行就做什麼,卻不知無腦追逐熱點,很可能陷入「紅海」惡鬥中。應當清晰認識到,在「紅海」的環境下,產品、服務同質化嚴重,企業可見的收入只能是微利甚至會虧本。

結合內容創作,人工智慧可以為新聞作者發現熱點,也可以為故事創作者發現冷門。這兒所說的冷門,就是指別人較少涉及的題材。想寫出跟別人不一樣的新鮮故事,可以在尋找冷門題材上下功夫。

眼下便可見,除了《流浪地球》,《烈火英雄》的成功也是屬於冷門題材的逆襲。消防題材在影視劇中一直比較冷門,除了香港曾拍過評價還不錯的作品,大陸拍的消防題材影視劇幾乎沒什麼反響。《烈火英雄》正是瞄準了這一片空白。從社會角度來看,近年公眾對公共安全問題越來越關心,消防員的人氣也越來越高,成為了當前消防題材影片成功的群眾基礎。

即將上映的《攀登者》也是屬於一部冷門題材的影片,講述登山隊員的故事。正是因為冷門,觀眾沒看過,所以會有所期待。《攀登者》票房會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當然,極端冷門的題材也不行,就算寫出了跟別人不一樣的故事,大眾也不愛看,這樣的情況不是我們想要的。什麼樣的冷門題材才有潛力,有挖掘的價值,這是有竅門的。

藍海與紅海並非風馬牛不相及,藍海並不一定絕對遠離紅海,很可能就誕生在紅海之間。熱門的行業跨越邊界重新組合,也許便能開闢出一片新的藍海。結合內容創作領域,某熱門題材跟另一熱門題材的組合如果是大眾所未見過的,可稱冷門,但這很可能是能熱起來的冷門,大有潛力可挖。

舉例說明。「寵物情緣」一直是大眾所喜愛的故事類型。男女主角因為養寵物而相識,擦出了愛情的火花,是很經典的故事情節。但是養貓養狗的故事都被寫濫了,要想創新,得養別的不一樣的寵物。可以搜索發現,關於松鼠的電影很受大眾喜愛,比如說《鼠來寶》系列、《冰川時代》系列等等。

「寵物情緣」和松鼠這兩個題材的交叉,可以誕生一部叫《松鼠情緣》的影視劇。男女主角因養松鼠而結識,演繹出一出愛情故事。故事可以是這樣,男主角的同事因為有事到外地去了將他的寵物松鼠暫時寄養在男主角處,因為松鼠比較頑皮逃了出來從而遇上了女主角,女主角很喜歡這隻松鼠便向男主角要,但因為松鼠是同事的男主角又做不了主……關於具體故事情節的設計,大家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可以充分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分析各種題材的排列組合,挖掘出鮮為人見的題材組合,給與故事創作者啟發,同時提供相關素材參考,在內容組織上提供框架結構建議。

做大數據分析的會知道,各家大數據的公司技術其實差不多,跟數據的獲取相比較,更重要的是對數據的解讀,對數據的實際運用價值進行挖掘。你不懂如何讓那些數據發揮出應用的價值,那些數據就只是靜靜地躺在那兒發黴。

可以參看一下人工智慧是如何助力新聞業的。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可以幫助作者發現新聞熱點,搜集素材,組織文章。人工智慧甚至可以直接生成新聞文章,但要想寫出高質量的新聞文章,還是得看作者自己的本事。

有深度的文章,需要對新聞事件有獨到見解的解讀,這是人工智慧所做不到的。AI能做的,就是把參考資料整理好放在你的面前,就只能幫你到這了,如何發揮出參考資料的價值,要看各人的本事。

就像對古典名著《紅樓夢》的研究,即所謂的「紅學」,對於《紅樓夢》你可以從文學方面去著手解讀,也可以從哲學、史學、經濟學、心理學、中醫藥學等方面去著手解讀,甚至你還可以只著眼於《紅樓夢》的美食文化方面。人工智慧是作為搜集整理參考資料的助手而存在。人工智慧勘探出地下哪兒有礦藏,你也得能想辦法挖出來才行。

相關焦點

  • 《上海堡壘》倒掉了,中國電影有救了
    雖然《哪吒》已經上映15天,進入生命周期尾聲,但是畢竟是今年的現象級大片,《上海堡壘》略微跑輸它,不算丟人。可是到了8月10日,一切都原形畢露了:截止下午1:45,《上海堡壘》的上座率只有4.1%,票房佔比遠遠低於排片佔比——各大影院肯定會紛紛調低排片場次。貓眼專業版的票房期望值降低到了2.04億,比以前最悲觀的市場預期還悲觀。
  • 從《上海堡壘》到鹿晗,涼是註定,沒有一個人無辜
    他更沒有想到,並不是只有他一個人看中了這塊缺口,還有一些人在為著中國電影努力。於是當遵循舊律的《上海堡壘》碰上不斷嘗新的《流浪地球》,讓觀眾發出「《流浪地球》為中國開了一扇窗,《上海堡壘》一下子又關了回去」的感慨,不足為奇。
  • 噴《上海堡壘》,我們是認真的
    話說,自眾《流浪地球》大火併獲得廣大好評之後,《上海保壘》就悄悄地發一部宣傳片,搭乘了《流浪地球》的春風,蹭了一波熱度,成功引起不少科幻片愛好者的注意,並期待其成為國產科幻片的續起之作。《上海堡壘》上映了。
  • 《上海堡壘》評分低 中國科幻需要道歉嗎?
    《上海堡壘》評分低 中國科幻需要道歉嗎?再誠懇的事後道歉,也不如當初做事時的一點誠意,《上海堡壘》最大的問題不在於「不是所有努力,都有回報」,而是套路太多,誠意太少。  想必導演、編劇、主演們都沒有想到,這個看上去如此有賣相的影片,居然沒有大賣。
  • 科幻片《流浪地球》成為2019年爆款《上海堡壘》你看好嗎?
    當然,像《流浪地球》這樣的科幻片曾經在國產影片中屬於冷門,因為很多人看慣了好萊塢大片,再加上國產特效方面的短板一直不被看好,幾乎沒有哪個導演敢於嘗試這種影片的執導,及時有的導演執導出來的科幻片也細數撲街。
  • 成功毀掉原著的IP改編——《上海堡壘》
    成功的IP改編不少,但是毀節操和原著的則更是不能忍,最近上演的《上海堡壘》就是網文作家江南的短篇小說改編。風口浪尖的《上海堡壘》直接刷新了人們對於IP改編的三觀,惡俗的三角戀情節,高片酬的流量明星和種種無法形容的內幕,看得大家目瞪狗呆。
  • 《上海堡壘》憑什麼蟬聯B站爛片之首?
    難道就沒有比它更爛的片了嗎?至少在臣妾看來特效部分還是可以加分的。那麼咱們就來討論一下《上海堡壘》為什麼能蟬聯爛片榜?為什麼這麼讓人津津樂道的去吐槽。首先介紹一下這部影片。科幻題材因為附帶了科幻兩個字適當的天馬行空其實大家也是能接受的,但是該片不僅是沒有反映出原著的精華還添加很多生硬的煽情部分。
  • 爭鋒 | 《上海堡壘》,是及格的科幻電影嗎?
    那麼問題來了,《上海堡壘》算得上一部及格的科幻電影嗎?聽聽專家怎麼說!特別是在春節檔的《流浪地球》大獲成功之後,我們就把對中國科幻片的期待拉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對同類型的電影評判標準也嚴苛了一些,所以《上海堡壘》是在中等偏下的位置。圖根賓木匠認為,即使不喜歡這個電影,但是作為科幻片來講的話,它仍然是及格的。陳剛也認為《上海堡壘》應當在及格線以上。
  • 《上海堡壘》成為爛片,兩個方面可以說明失敗的原因
    《上海堡壘》因為影院票房慘澹,上映沒幾天就被下架了,魚樂泉沒有去影院支持這部影片,因為本人既不是鹿晗的粉絲,也不是舒淇的粉絲,又見《上海堡壘》在院線上映期間被絕大數的觀眾瘋狂吐槽這是一部爛片,諸如在影院成功催眠;玩著手機,偶爾瞄一眼大熒幕看完的《上海堡壘》之類讓魚樂泉「觸目驚心」的短評,如此「觸目驚心」的短影評成功的勸退了躍躍欲試去影院觀看的想法。
  • 最後,鹿晗並沒有在《上海堡壘》中玩那局《帝國時代2》
    ——《上海堡壘》第五章原本來說,這本小說有充足的理由擁有一部成功的影視改編,可莫名其妙的努力方向和對科幻尺度的錯誤衡量,在不同程度上扼殺了這種成功的可能性。同時,原作中「有缺陷但還算自洽」的科幻設定在魔改後糟點滿滿——原屬於地外科技的堡壘和武器成了「中國創造的科學奇蹟」,角色間的人情味和鬆弛感被緊張的軍事題材風格替換……整個故事被籠罩在了一股奇特而荒誕的狹隘情緒當中。
  • 市場觀察:《上海堡壘》首日票房口碑雙撲,次日排片佔比慘遭腰斬
    》做出市場預判,認為:單純從市場的角度出發,並不看好《上海堡壘》,該片的市場份額只能勉強堅持首日,所以,明天的口碑對於《上海堡壘》來說,至關重要!說得再具體一點,《上海堡壘》的豆瓣電影(《流浪地球》7.9)開分起碼要在7分以上,貓眼電影開分起碼要在9分以上(《流浪地球》9.2),該片的口碑才能立得住,票房還可以堅挺一下,如果口碑不行,次日排片佔比就會跌下來,首周票房自然也會敗下陣來。這就是市場。殘酷且現實。萬萬沒想到,昨日的預判實在太過於保守了!
  • 利奇馬颱風把《上海堡壘》吹成了《上海廢墟》?
    ,本來號稱歷時6年打磨,只是電影前期籌備就超過1300天,三個月的拍攝,一年半的後期製作,其中特效鏡頭超過1600個,佔整個電影鏡頭的90%,又請了號稱擁有6000萬粉絲的鹿晗,連流浪地球導演郭凡都發文宣傳,怎麼會落的如此狼狽,下面十二帶你一一分析。
  • 《上海堡壘》消亡史
    作者 | 小旋來源 | 欣旋諮詢(PMP2010)圖片來源網絡自從《上海堡壘》上映之後,它的消息就一直沒有停過,一句「《流浪地球》打開了中國科幻的一扇門,《上海堡壘》又給關上了」,更是將這部電影掛上了絞刑架。
  • 華視娛樂:石油大亨的影視版圖,《龍族》會是下一個《上海堡壘》嗎?
    2019年1月,華視娛樂再次申請上市輔導,但這次上市申報則從創業板變為了中小板,一般而言中小板在經營情況、利潤指標等各方面的要求均要高於創業板,超過5000萬的年度淨利潤指標可以說是基本條件。不知在被給予寄予厚望的《上海堡壘》血虧之後,華視娛樂是否還具備衝A的能力。
  • 鹿晗毀掉了《上海堡壘》?
    被人們詬病不止的《爵跡》有3.8分,收穫了票房卻得到「劇情狗血、毫無邏輯的流量爛片」評價的小時代系列四部電影,沒有一部評分低於4分。甚至於,全靠情懷硬撐,但逆天陣容也救不了的《澳門風雲3》也有4.1分。票房和口碑雙雙滑鐵盧之下,獲贊和引用最多的,卻是一位網友評價:「華語科幻電影或始於《流浪地球》,止於《上海堡壘》。」
  • 你以為《上海堡壘》後鹿晗無戲可拍了嗎?不,他在憋大招
    虧了3個多億的《上海堡壘》可謂是直接把鹿晗從演藝圈中「淘汰」,觀眾和製片方把大部分責任歸咎於鹿晗的演技上面。確實,在《上海堡壘》慘敗後,就再也沒有鹿晗的作品上映,他更多的是出現在綜藝節目上面,但這並不代表他不拍戲了
  • 鹿晗的《上海堡壘》倒了,《在劫難逃》火了,喜提「演技炸裂」
    鹿晗上一次從大眾眼前忽閃而過的作品是去年的《上海堡壘》。看來即使有鹿晗這樣的流量明星,也帶不起、扶不動《上海堡壘》這塊朽木。鹿晗的《上海堡壘》倒了,不能太衝動、也不能太「佛系」,不能沒有標籤,也不能被貼標籤,必要的時候能說出兩句點題的名言,引發觀眾的思考。演反派不用顧慮這麼多,只要夠壞夠狠,讓觀眾都開始討厭自己就成功了。
  • 《上海堡壘》即將上映,鹿晗當主演,會成為影片最大的敗筆嗎?
    中國觀眾都期待國產科幻電影能再出佳作,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上海堡壘在早些時候,有看過《上海堡壘》點映場的網友吐槽影片「5毛錢特效」。看過影片的預告片,可以肯定的是這樣一對比,是不是瞬間覺得《上海堡壘》是「良心特效」了?其實,《上海堡壘》最讓觀眾擔心的還是飾演江洋的鹿晗。
  • 《上海堡壘》六年飲冰,冷暖誰知
    電影上線的第一時間我因故未曾觀影,電影熱映一周後的某周六才走進片場與它相遇,在熱映的第一周內,《上海堡壘》便一直是各大網站論壇的話題爆點,它熱映的過程不可謂不「小強」,幾乎可以說是伴隨著板磚和唾罵硬挺著。
  • 《上海堡壘》迅速上線視頻平臺,短 「窗口期」趨勢下電影的差異變局
    讀娛 | yiqiduyu文 | 零壹在整個8月電影市場中,《上海堡壘》恐怕是爭議最大的一部電影,關於《上海堡壘》的討論從國產科幻自《流浪地球》後的折戟,到「流量+IP」模式的正式失靈,再到導演的種種說辭,引發了潮水般的各種聲音,討論熱度遠遠超過了其1.2億元票房的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