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軍犬更是士兵的好夥伴。
軍犬的一生是非常短暫的,它們從出生後就需要接受高強度的訓練,它們經歷了千萬次的訓練才換來執行任務時的勇敢無畏。
軍犬執行的任務也非常雜,長時間高負荷的工作也會縮短它們的壽命,所以正常情況下軍犬在7到8歲就退役了。
軍犬有著戰士一樣的特質,勇敢、無畏,他們默契的一起執行任務,默契的一個眼神就知道彼此的動作和想法,默契到無需多言就能感受對方的喜怒哀樂。
軍犬:「為戰而生,為戰而死!」
可有人竟然只是為了拍電影時的效果,活活的把一條功勳軍犬給炸死了!之後還滿意的高呼:「太好了!」
這個人就是知名導演姚守崗,下面我們就來講講這個導演炸死軍犬的事。
01
姚守崗,1940年出生在河北。
姚守崗從小就對藝術特別感興趣,小小年紀唱歌跳舞就都有涉獵。
11歲時他考入了西北文藝工作團當歌舞演員,但是當了幾年歌舞演員後,姚守崗發現這不是他真正喜歡的工作。
所以姚守崗到了西安電影製片廠工作,在那裡他開始專心研究怎麼做一名合格的導演。
這一研究就是18年,他還專門到北京電影學院研修了兩年。
1978年,姚守崗開始拍攝電影,先後拍了20多部影片,逐漸從一名小場務做到了大導演。
1986年,姚守崗導演的《野媽媽》在第11屆國際電影節上榮獲銀孔雀獎一評委特別獎和印度電影評論家協會的第11屆國際電影節最優秀影片獎。
本來姚守崗拍出來的電影都是不錯的,人們也喜歡看。
但是1993年的一部《犬王》徹底讓姚守崗「翻車」了。
02
《犬王》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一部老電影,導演就是姚守崗。
這部電影播出後還獲得了1993年度廣電部「優秀影片獎」特別獎,以當時的拍攝環境和拍攝條件來說,《犬王》確實是一部優秀的電影。
但《犬王》背後的故事卻讓人氣憤!
《犬王》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抗日戰爭時期,劉二林家裡養了一隻狼犬叫「海龍」。當時日本人想來偷襲村子,就在「海龍」的狗窩放置了炸藥。「海龍」發現炸藥後,為了保護村民,「海龍」叼著炸彈跑離村子,突然一聲巨響,海龍被炸藥炸得粉碎稀爛,「海龍」英勇犧牲。
觀眾看完這個電影都以為犧牲的「海龍」只是一條道具犬,誰也想不到這是一條活生生的軍犬。
這位「敬業」的姚守崗導演,為了電影最後呈現的效果,從部隊借到了一條真正的功勳軍犬。
姚守崗不顧劇組其他人的阻攔,堅持用活軍犬,他說:
"為了劇情的需要,必須得死一條狗,必須是一條屢獲戰功的軍犬!"
拍攝當天姚守崗沒有告訴「海龍」的訓導員,他們會用真炸藥。
「海龍」叼著炸藥包向沒有人的地方跑去,訓導員看見炸藥包開始冒煙了,發現了不對勁。
訓導員詢問姚守崗是怎麼回事,姚守崗才告訴訓導員說他們用的是真炸藥,訓導員非常生氣著急要他們停止拍攝。
但,來不及了。砰地一聲!炸藥包炸了!「海龍」被炸的稀爛粉碎!
訓導員看見「海龍」被炸死,倒在地下泣不成聲,痛哭流涕,直接哭昏了過去,劇組其他人也是沉默無言。
而姚守崗導演還在那裡開懷大笑,滿意的說:
"你看這狗真傻,都不知道甩掉。好,好,太好了,這正是我想要的!"
後來姚守崗接受採訪時還說為了不讓軍犬感受到痛苦,他跟劇組人員說,務必將它一次性炸死。
03
「海龍」犧牲後,部隊對它進行了悲痛的哀悼。
「海龍」的訓導員為了紀念它說了這樣一段話:
它活到現在,經歷了太多的敵人、險境、訓導員。它尊重的,不是哪個人類給它食物,不是對方布置了什麼任務,下達了什麼指令。它尊重的,是它的身份,是它的職業。以及,由此而來的尊嚴與榮耀。它,是軍犬。
軍犬為戰而生,為戰而死!
可「海龍」沒有死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卻死在了一部電影中,荒謬,真是荒謬至極。
人們知道「海龍」是一隻真正的功勳軍犬後,紛紛斥責姚守崗太冷血無情、沒有人性。
評論說:「這位導演要是拍董存瑞炸碉堡,是不是也要找一個活人來炸?」
眾多明星也紛紛發文指責姚守崗,一時間輿論滔天。
迫於輿論的壓力,姚守崗才出面道歉,說自己此舉是:為了藝術。
可道歉又有什麼用呢。「海龍」也聽不到了,「海龍」回不來了啊。
04說在最後
其實像海龍這樣因為拍戲死亡的動物還有很多。
《西遊記》裡的白龍馬最後慘死馬棚,屍骨無存、《三國》裡六馬殞命八馬瘋。
在它們死亡的背後,多得是我們看不見的「惡」。
動物也是生命,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希望這樣的事以後不要再發生了。
你怎麼看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