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愛加倍關愛家庭"↑免費訂閱
林肯、甘地、曼德拉、邱吉爾、莫扎特、喬治六世……這些響噹噹的名字,他們曾經做過什麼,讓他們被歷史銘記。今天,我們特別為大家挑選了10部偉大人物傳記電影,讓我們跟孩子一起對他們有更多的了解,也從他們的經歷中,獲得鼓舞。
1.林肯傳
林肯的童年是「一部貧窮的簡明編年史」,這個不幸的孩子靠著勤奮,博覽群書,又通過自學法律成為了律師,後來轉向政治。關於他,最廣為人知的就是他的廢奴主張,和為此經歷的南北戰爭。林肯被稱作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1865年,持續四年的美國內戰進入了尾聲,亞伯拉罕•林肯總統也迎來了他的第二個任期。在生命和任期的最後四個月,林肯一直在致力於一場比內戰還艱苦的戰役:推動憲法第13修正案在國會的通過。該法案將從法理上永久廢除奴隸制在美國的存在。然而修正案提出的時機異常糟糕:廢奴思想缺少人民的響應;國會為保守勢力把持;支持廢奴的激進派也不滿林肯的作風。當分裂出去的南部州表達了重回談判桌和終結內戰的意願後,林肯發現他面臨一個兩難的痛苦決定:是獲得妥協的和平,還是堅守內心的道德?是結束奴隸制,還是結束戰爭?
2.國王的演講
喬治六世,全名艾伯特•弗雷德裡克•亞瑟•喬治•溫莎,英國國王,喬治五世次子,退位的愛德華八世之弟。他的女兒伊莉莎白二世是現任英國女王,外孫是現任威爾斯親王查爾斯。
《國王的演講》這部影片主要圍繞英王次子伯特臨危授命登位成喬治六世,不過這位優雅國王自小口吃,卻經常要面對公眾公開講話,為讓口吃的伯特重振聲威,王后伊莉莎白遍尋名醫,終遇上搞鬼多計古惑醫生萊昂納爾。這位流氓醫生以離經叛道的療法,修補伯特的心靈傷口,二人經歷一次妙趣橫生的神奇治療,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二戰即將爆發,伯特要靠把演講挽救全國的信心危機,在萊昂及王后扶持下,喬治六世衝破心理障礙,一開金口,他的演講震撼所有人……
3.鐵娘子:堅固柔情
耄耋之年的柴契爾夫人罹患老年痴呆症,時常在幻覺和回憶中切換。她感覺深愛的丈夫一直在身邊陪伴,其實後者早已亡故。她作為雜貨店的女兒,因為出身貧寒,時常飽受世人的白眼。然而,在聆聽了保守黨的演講後,她堅定了自己的政治信仰,並以優異成績考入牛津大學,雖然在一次議員選舉中落敗,但是她卻收穫了真摯的愛情與他相伴,堅定了自己從政的人生道路。從此,她逐漸走到了保守黨魁的位置。終於,保守黨在選舉中大勝,而她也成為了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組建了自己的內閣政府。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局勢,她力主的自由市場政策也飽受非議,但是她用過人的智慧和超強的忍耐力,戰勝了左輔右弼眾叛親離的局面,憑一己之力拯救了英國經濟,捍衛了領土主權,被世人稱作鐵娘子……
影片重點聚焦1982年馬島戰爭期間柴契爾夫人度過的17天,這17天也是她整個政治生涯的轉捩點。馬島戰爭全稱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Malvinas War)或福克蘭群島戰爭(FalklandsWar),是1982年4月到6月間,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福克蘭群島(阿根廷稱「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主權而爆發的一場局部戰爭。這場戰爭以英國獲勝而告終,柴契爾夫人的支持率也成倍增加,並在來年成功贏得了連任。
4.不懼風暴
電影講述了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在二戰中的工作與生活。
邱吉爾是一位在多個領域取得傑出成就的人,他是政治家、歷史學家、畫家、演說家、作家和記者。他曾兩度出任英國首相,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領導英國人民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雅爾達會議三巨頭」之一,戰後發表《鐵幕演說》,揭開了冷戰的序幕。他寫的《不需要的戰爭》獲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邱吉爾是歷史上掌握英語單詞數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萬多),被美國雜誌《人物》列為近百年來世界最有說服力的一大演說家之一,曾榮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從1929年到1965年,連續36年擔任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校長。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邱吉爾獲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
5.巴頓將軍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George SmithPatton, Jr.是美國陸軍四星上將,二戰期間,他因在歐洲戰場先後指揮美國陸軍第7集團軍和第3集團軍而聞名。他曾參加1912年夏季奧運會,也是巴頓軍刀的設計者。二戰期間,他曾指揮過的著名戰役有:在北非戰場通過入侵卡薩布蘭卡進入地中海戰場,西西里島戰役以及最著名的諾曼第戰役。
1943年3月,巴頓率美軍在法屬摩洛哥登陸後臨危受命,擔任美軍在北非的第二軍團長,性格強勢、鍾情古典文化又熟稔戰史,相信靈魂轉世的巴頓很快用鐵血律令扭轉了北非部隊的散漫風格,連番激戰後與蒙哥馬利統率的英軍合力將「沙漠之狐」隆美爾趕出了北非。隨後升任第7集團軍司令的巴頓籌劃佔領西西里,戰鬥中巴頓搶在蒙哥馬利之前連下軍事重鎮,立下赫赫戰功的同時飽受非議,部下指責他用士兵的生命換取榮耀,在成功佔領西西里後,巴頓因嚴厲訓斥一位士兵遭到媒體的譴責,鐵血將軍只得公開道歉……然而長於戰爭的巴頓又迎來了新的重任……
6.莫扎特傳
獲第5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獎。莫扎特4歲時創作了第一首協作曲,7歲時又寫出第一首交響樂,12歲創作了第一出歌劇的人。本片從一個宮廷樂師薩裡埃利的角度,為我們呈現了音樂天才莫扎特的一生。薩裡埃利是維也納音樂界裡有名的人物,自視甚高的他自從遇到了莫扎特,心裡的妒嫉之火便熊熊燃燒不能平息。莫扎特總能以他超乎常人的音樂作品贏得全場驚嘆,他的《費加羅的婚禮》等歌劇,都成了傳頌千古的經典。
薩裡埃利對莫扎特又羨慕又嫉恨的心理已經發展到幾乎扭曲的地步。他在莫扎特的事業上一次次的從中作梗——故意縮短歌劇的上演周期,惡意刪改莫扎特的作品,在莫扎特承受著喪父之痛時給他無情的精神折磨。貧窮虛弱的莫扎特在生命最後的幾年裡,寫就遺作《安魂曲》,一代大師35歲就與世長辭,留下不朽作品。而薩裡埃利,早有等待他的宿命般的結局。
7.甘地傳
獲1982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原創劇本等八項大獎。本片記錄了印度聖雄甘地史詩般傳奇偉大的一生。1893年,24歲的甘地受邀前往南非任律師職,決心在當地帶領印度移民開展非暴力不合作的抗議活動,並因此入獄。
出獄後甘地回到祖國,在三八朗地區建立了高僧修行所,加入了國大黨領導的印度獨立運動,宣傳非暴力不合作的鬥爭理念。運動中甘地曾四次入獄;在其不懈努力及國大黨的帶領下,印度獨立終於提上議事日程,甘地也於1931年赴倫敦參加商討獨立的圓桌會議。然而隨著獨立的臨近,印度國內穆斯林與印度教人民之間的宗教矛盾日益突出,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念又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新挑戰……
8.再見巴法納
與《曼德拉傳:漫漫自由路》一樣,這是又一部講述曼德拉的傳記電影。關於前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的故事,人們耳熟能詳:他是個赤腳通山走的鄉村男孩;他是個高呼自由萬歲的熱血青年律師;他是反政府的武裝革命領袖;他是個被監禁、放逐及勞役27年的政治犯;他是南非史上首個民主選舉中當選的第一位黑人總統,他的名字叫曼德拉。
故事發生在1968年的南非,嚴格殘酷的種族隔離制度讓在那裡生活著的兩千五百萬黑人面臨著悲慘的命運。為了維護種族的權利,一部分黑人們奮起反抗,但等待著他們的結局不是驅逐出境,就是被關押在羅賓島監獄之中。
片中的第一主角並非曼德拉,而是獄警詹姆斯•格雷戈裡,通過他的所見所聞,扼要地再現了曼德拉累年的牢獄生涯和他品格的力量,影片又藉助格雷戈裡的所思所想,深刻表述了人類之間從仇視漠然到相互理解再到友誼彌篤的過程,而這個心靈溝通達到和解狀態的歷程顯然是該片的主旨,同時影片也勾勒出了南非彼時那段不堪回首的種族隔離歷史。
9.鐵拳男人
布洛克除了是一名過氣的拳擊手,還是三個孩子的父親。當他的拳擊生涯走下坡路後,緊接著而來的是生活的拮据和入不敷出的家庭狀況。幸好有賢惠美麗的妻子梅理解支持,她的從不埋怨和勤勞持家,令這個家庭不至於毫無生機。布洛克放下自尊去排隊領取救濟金,卻擋不住嚴冬的即將來臨,家裡食物短缺,生存問題迫在眉睫。
布洛克終於決定重上拳擊臺,這是他可以挽救家人的唯一辦法。他的復出引來了民眾的關注,成為了人們心中的平民英雄。他在比賽中英勇揮拳,為了男人的尊嚴,為了家人的生存。
10.六福客棧
這部電影發生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根據真實故事改編。20多歲的英國女傭葛拉蒂因為資格問題被拒絕參與來中國的宣教團,各種打擊也沒有是她放棄,她靠做清潔工作自己積攢路費,從英國坐火車長途跋涉,終於來華在六福客棧做助手。
她從中國老百姓害怕和驅趕的「洋鬼子」,到自願成為中國公民,收養因戰爭失去雙親的孤兒,救治傷員,成為當地婦女的禁止纏足督察。她的六福客棧當時成為收容孤兒和傷員的重要場所。她和上尉的真摯愛情,以及她奉命轉移100多個孤兒到西安,期間翻山越嶺並且躲避日軍的搜索,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該片獲得了16屆美國電影金球獎。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根基成長教育rootedu)
掃二維碼
公眾微信號:
ajbgajt(愛加倍關愛家庭拼音的第一個字母)
官方微信:
愛加倍關愛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