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與歷史,人物與敘事,從《急速車王》探索傳記電影的未來新路

2020-10-04 影視后街

《急速車王》的英文原名為《 Ford v Ferrari 》(譯為福特VS法拉利),雖然中文翻譯的電影名透露出一股濃濃的山寨味道,給人一種「爛片」的感覺,但說實話,小街看完這部電影後只想大讚:又是一部被名字耽誤的好電影,可以說這部《極速車王》真的稱得上是2019年最為精彩的傳記電影之一。


《極速車王》海報


電影以上個世紀60年代世界兩大汽車品牌福特和法拉利在勒芒世界錦標賽進行速度競賽為背景,通過福特賽車車隊中的俱樂部老闆卡羅爾·謝爾比(馬特·達蒙 飾)和賽車手肯·邁爾斯(克裡斯蒂安·貝爾 飾)兩個賽車界傳奇人物的視角帶觀眾見識了賽車界的生長環境和「血雨腥風」,同時也非常真實的還原了曾經那場打破法拉利勒芒霸主傳奇的世紀速度之戰。


1966年勒芒賽三輛福特同時過線


該片憑藉優秀的表現一舉獲得多項國際大獎,榮獲2020年92屆最佳影片提名,斬獲了最佳剪輯和最佳音效剪輯獎。《急速車王》算是該屆奧斯卡的小黑馬選手。

影片的英文譯名為福特VS法拉利,很直白的將故事的背景展現在觀眾的面前,而且作為一部傳記電影,《急速車王》擁有其獨有的創作規律和審美特徵,尤其是該作品對傳記型電影的真實和虛構間的平衡保持更是極為出彩,讓觀眾沒有感受絲毫傳統傳記電影給人的枯燥無聊的感覺,甚至給人一種類似於動作爽片的激情熱血的觀影體驗。


卡羅爾·謝爾比(馬特·達蒙 飾)和肯·邁爾斯(克裡斯蒂安·貝爾 飾)


下面本文將從電影歷史的真實還原、人物的立體多維塑造以及敘事的多角度構成三個方面從電影《急速車王》中探索傳記電影的虛與實。

電影歷史的真實還原

其實說到傳記型電影,觀眾第一想到的便是電影的真實與否,尤其是為其中哪些充滿傳奇色彩和「不可能」的事件都會讓觀眾感到震驚,因此就會有許多觀眾開始好奇這些故事是真實存在,還是虛構編撰。


1966年勒芒賽三輛福特同時過線


而回看本片故事中的人和事,存在許多讓人感覺有點「誇張」的橋段,但經過小街的翻閱查詢發現電影中的大多數故事情節是真實發生過的,並完全依照歷史真實人物故事改編。

就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中期,福特確實是在法拉利遭到經濟危機的時候提出過收購,然後因為福特想要完全掌控法拉利的賽車經營權以此實現壟斷所有賽車比賽冠軍的野心,最終被恩佐·法拉利(法拉利公司的老闆)拒絕,隨之而來的便是恩佐·法拉利對亨利·福特(福特公司當時的老闆)的侮辱,由此展開了這場福特跑車和法拉利跑車的賽車對決。


福特和法拉利之爭


經過90天,就在1966年,福特完成了對勒芒賽車錦標賽的統治,包攬了勒芒比賽的前三名。而電影中的主角肯·邁爾斯在比賽中也按照老闆的要求降下了速度,最終失去了冠軍,要知道在1966年的勒芒比賽中獲得冠軍的為邁凱倫和Chris Amon,同時出線的三人中唯獨降速等「隊友」的肯沒有獲得冠軍,這樣的故事情節是真的超級「悲劇」,同時也充滿了離奇和無奈。


肯·邁爾斯發現自己不是冠軍


要知道就在當年,肯·邁爾斯已經獲得了賽百靈和戴通納兩大重量級比賽的冠軍,只要拿下勒芒賽冠軍,他將會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同年獲得三項大賽冠軍的賽車手,這樣的殊榮可以說比奧斯卡和諾貝爾還要難以達成,要知道從1966年至今,過了50 多年都還未有人達成,可見其含金量的重、難度之大。


肯·邁爾斯


除此之外,電影中的另一個主角謝爾比也是充滿傳奇的人物,七歲就患有心臟病,長大後依舊選擇成為專業賽車手,不僅僅獲得了電影中的勒芒賽冠軍,更是贏取了F1大賽,刷新了多達16項美國和世界的賽車速度記錄,可以說謝爾比這個人就是傳奇。(PS:期待謝爾比單人傳記電影!)


卡羅爾·謝爾比


而這樣的兩個人最終組合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團隊,創造出電影中90天時間趕超老牌賽車品牌法拉利的傳奇故事。兩個人一臺車,《急速車王》就是這樣真實故事。

人物的立體多維塑造:兩個「賽車手」的自我形象構建

對於傳記電影來說,人物的塑造算是整部電影最重要的部分,而尊重歷史、表現真實也是其中的必要規範,所以對於電影傳主的人物塑造的要求要比一般電影高且嚴,所以如何通過電影的形式將歷史知名人物展現的真實立體成為傳記電影的一個巨大難點。


劇照


《極速車王》很好的掌控了真實和電影之間的平衡和融合,通過挖掘兩位主角和的人物性格和內心思世界,以及借用配角的烘託,為觀眾塑造了謝爾比和肯兩位傳奇的人物的電影形象。

真實與虛構的平衡:無法更改杜撰,但卻可以進行合理解釋

著名傳記作家、小說家莫洛亞曾經說過傳記家沒有權利去更改杜撰歷史事實,但卻可以憑藉其傳記作者的身份去行使解釋歷史事實的權力和義務。


莫洛亞


傳記電影作為描述歷史知名人物的影像作品,在進行藝術化處理時受到極大的約束,所以如何平衡傳記電影中藝術性和真實性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要點。而本片對於藝術性和真實性的平衡保持也成為其最吸引人的優點之一。

電影中的肯·邁爾斯飾演者貝爾可以說真的做到了對人物的真實還原,有「橡皮人」之稱的他,在剛增重拍完《副總統》後,立馬就開始了極限減肥31.5公斤,就為了貼合傳主肯·邁爾斯的人物形象。(PS:蝙蝠俠真的敬業!)


《副總統》和《急速車王》


人物與故事的融合:性格的立體塑造

除此之外,電影中的也進行了一定的人物性格塑造,謝爾比作為一個前賽車手和現車場老闆,兩個處在不同位置的身份讓他在電影中始終處於一種掙扎和徘徊的狀態,既想要讓同為賽車手的肯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榮耀,又因為福特公司上級的命令而不得不妥協服從。這樣的一個在賽場和商場上掙扎的謝爾比複雜形象瞬間就在觀眾腦海中變得立體。


卡羅爾·謝爾比


而另一個主角肯·邁爾斯與謝爾比是完全相反的一面,天才車手兼職修車匠讓他對於賽車了解深厚,和大多數天才一樣,肯也擁有自己最為天才車手的不近人情和執著堅持,與賽事主辦方因為賽車不合規範而爭執,不願聽從老闆的建議和要求我行我素·····,直到電影最後的比賽,肯選擇了妥協輸掉了比賽,讓觀眾對於這個天才車手有了更多了解,最後的因為試車死亡,又給肯增加了「天才早夭」的悲情屬性,這樣的一個傳奇人物給觀眾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肯·邁爾斯


敘事的多角度構成:雙線交織敘事法的創新

傳記電影的敘事方法一般會採用圍繞主角單線時間和現實邏輯進行故事展開,主要是從傳主的生平事跡作為主線敘事線,讓觀眾能夠較為輕鬆跟著故事邏輯進行觀賞。

而本片卻走出了與傳統傳記電影不同的路,採用雙傳主雙主線相互交織的敘事方法,再穿插一些支線故事進行對兩條主線的內容填充,創新式的將這場傳奇賽車之戰完整的展現這觀眾面前,並突顯了兩位傳主在賽車世界的成就和貢獻。


劇照


電影中的第一條主線便是謝爾比的人生,從獲得過勒芒世錦賽的專業賽車手到賣車行老闆再到福特車隊負責人,可以說謝爾比的一生都在為車而奮鬥,只不過是不停的轉換戰場罷了,賽場到商場,這樣的轉變並沒有讓他變得市儈,反而增添了他的人生閱歷讓他更加沉穩。

在電影中的他成為車隊和老闆的橋梁,電影中沒有去著重描述他的賽車手經歷,而是為觀眾展現了一個商人謝爾比,賣車時的奸詐、與贊助商交談的圓滑妥協等行為構成了謝爾比的商人形象,與好友肯的草坪打架、反駁福特公司上司的命令讓肯自由發揮構成了謝爾比的天才賽車手形象。


劇照


兩種差異極大甚至相背而馳的謝爾比形容構成了電影中的第一條人物主線。

而第二條主線便是肯·邁爾斯的人生,從電影開頭反駁客戶不懂跑車到與賽事工作人員起爭執再到一意孤行在賽道上將速度提到七千轉,肯為我們詮釋了什麼叫天才車手。

而且肯這一角色還承擔這本片唯一的感情戲劇情,無論是與謝爾比的兄弟情,還是與妻子兒子的親情都通過肯來進行展現,起到了豐富電影整體情感構架的作用。


劇照


《急速車王》通過這樣的雙線交織敘事方式,讓整部電影劇情更加連貫和圓滿,在不違背歷史真實的基礎上實現了電影中每個角色的完美作用,在滿足傳記電影基本要求的同時實現了跨越式的創新。

寫在最後:突破傳統模式走出傳記電影新路

傳記類電影因為題材的原因在創作中會受到一定限制,而且隨著傳統傳記電影的不斷增加導致傳記類電影極為容易受到傳統影響,形成模式化和套路化,最終讓傳記類電影無法實現真正的突破和進步。


海報


而《急速車王》的出現可以算是一種對傳記類電影的創新突破,在尊重歷史真實和傳記人物的情況下,更多的去挖掘人物內心世界實現電影的人物形象深度塑造,同時採用雙線敘述的方式,將「兩兄弟一臺車」的傳奇故事的前因後果展現在觀眾面前。

可以說《急速車王》無論從哪一方面看都是佳片中的佳片,是一部值得大家收藏的電影作品。

最後想說:「當轉速達到七千時,這將是一個新的起點。」

相關焦點

  • 電影《劍》聚焦真實歷史漢文題材「新敘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電影《劍》聚焦真實歷史漢文題材新敘事 電影《劍》自主創團隊成立己來便收穫高度關注和熱議,2020年4月15日主創團隊舉行的該劇研討會上,專家認為其對於歷史題材的新的敘事類型的探索頗具價值。
  • 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人物高光」+「天鵝之歌」可否一直通行?
    ,不僅斬獲奧斯卡、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等多項國際重量級大獎,更以超越8.5億美元的票房創下了「史上全球票房最高音樂傳記電影」的歷史紀錄。編劇安東尼·麥卡滕和皮特·摩根是慣於創作傳記電影的成熟編劇,他們秉承經典好萊塢傳記電影一貫的「為大眾塑造的英雄人物不斷突破挑戰並最終凱旋」的敘事傳統,在「皇后」樂隊在世成員布萊恩·梅、羅傑·泰勒以及主唱弗雷迪家人朋友的嚴格限制之下,選取弗雷迪生命歷程中與樂隊及成名曲有關的幾個「高光時刻」進行排列組合,再敘了傳奇搖滾音樂家弗雷迪的一生。
  • 《急速車王》《好萊塢往事》《寄生蟲》奧斯卡最佳影片點評
    作者:魯德莫寧來源:紐約Gnome看世界《急速車王》《好萊塢往事》《寄生蟲》這三部最佳影片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一部是基於真實歷史事件、一部是把真實事件進行藝術誇張、一部是誇張的虛構針砭現實。急速車王相信在超長的鋪墊,人物塑造之後,觀眾們此時的心情已經隨著賽事的進行、賽車的轟鳴、角色的取捨,有著坐過山車般的起起落落,當我在懷疑麥可·舒馬赫是否是當年車王附體時福特汽車已經率先越過終點線。到故事結束時,不由得為這一段令人驚嘆又唏噓的歷史擊節感慨。
  • 《極速車王》,今年你最值得看的一部傳記片
    不知從何時起,傳記片慢慢退出了好萊塢電影的風雲際會,往往只有待到頒獎季或是奧斯卡舞臺上,才會贏得關注的目光。但是,如果你體會好萊塢電影經典敘事以及人物塑造的魅力與美感的話,那麼,傳記片將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 影視理論研究||中國傳記電影發展的歷史、現狀及反思
    中國傳記故事片創作最早可追溯到《閆瑞生》(1921),該片在劇作上「追求電影故事與生活實事的酷似」,[3]使用形似原型人物的非職業演員扮演,人物造型和表演力求顯得真實可信。影片致力於追求真實性的意識使其與傳記電影「紀實傳真」的精神相通,初具傳記電影的形態。在20世紀20年代中後期,古裝電影拍攝潮流興盛,激烈的商業競爭又催生了一些歷史電影的出現。
  • 中國的傳記電影路在何方?_有數_澎湃新聞-The Paper
    為什麼歐美觀眾如此偏愛傳記電影?傳記影片在電影內容市場並不是一種新類型。實際上,自電影誕生以來,那些各個領域的歷史名人的故事、事跡就對電影創作者們有著極大的吸引力。細數歐美影史,在19世紀90年代,第一批由多個鏡頭組成的連續敘事電影就包括對耶穌基督生平的描繪,以及對希臘、土耳其戰爭的再現。
  • 新片上線|《極速車王》2020年奧斯卡雙料大獎 傳奇傳記電影來襲!
    奧斯卡雙料大獎年度佳作 《極速車王》 重磅上線福建廣電網絡高清互動雲電視-電影 精彩演繹世界賽車史上 最具傳奇色彩的真實故事
  • 這部激情片內地不上映,簡直是所有男人的遺憾《急速車王》
    《極速車王》是詹姆斯·曼高德執導,克裡斯蒂安·貝爾、馬特·達蒙、喬·博恩瑟、凱特芮娜·巴爾夫、諾亞·尤佩、喬什·盧卡斯主演的動作傳記劇情片,於2019年11月15日在美國上映。影片執行可圈可點,敘事問題重重,絕大多數時候,《極速車王》呈現給觀眾的,是懷舊與創新、技術與敘事之間的衝突。電影試圖要回歸老派運動勵志電影的框架,呈現一段大鯨魚對抗小蝦米的傳奇故事,但雖然在賽道上電影風馳電擎的拍攝相當過癮,賽場外才是《極速車王》的重心,卻也成為本片的硬傷。
  • 傳記電影推薦 高分人物傳記名人傳記電影好看影片排行榜
    傳記電影顧名思義就是根據真實人物事跡改編的電影,通常是因為這個人本身有比較值得紀念的價值,有哪些好看的傳記電影呢?下面就來了解下吧!  傳記電影推薦  1.《林肯》  2.《漢娜·阿倫特》  3.《萬物理論》  4.《辛德勒的名單》  5.《鋼琴家》  6.
  • 《當代電影》| 「電影的過去與未來:數位技術、視聽敘事與影像文化」學術會議綜述
    上海大學教授金丹元在題為《「電影美學」概念的紊亂與「泛美學化」現象盛行之必然》中指出探索電影美學的多種途徑以及從「泛美學化」現象中轉化出新電影美學的重要性。北京電影學院教授王海洲在《中國電影:文化傳統與民族風格》的發言中表示,中國電影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到的應是剛勁有力的中國人物、和諧共生的自然理念以及韻味與意境共生的創作目標。
  • 除了極盡描摹友情和賽車精神,《極速車王》還講了什麼?
    奧斯卡「最佳剪輯」和「最佳音效」的雙重認可不僅鞏固了這部帶有傳記性質的體育賽車電影在棋逢對手的年度博弈中佔有的席位,還在各式激烈的極限競速下極盡描摹友情和賽車精神,折射了60年代福特公司的官僚主義、襯託了以法拉利為代表的對於汽車賽事的熱愛與尊重。傳記元素融入到賽車類電影傳統的觀念基礎之中,使影片體現有關「賽車」主題的一切以外增加更多的歷史性和戲劇性。
  • 周末經典電影必看推薦片單《極速車王 Ford v Ferrari》 | 白領財富匯
    第24屆美國藝術指導工會獎(2020)  電影獎 最佳歷史電影藝術指導(提名) 弗朗索瓦·奧杜伊  第67屆美國音效剪輯協會獎(2020)  金捲軸獎 最佳電影音效剪輯(提名)  金捲軸獎 最佳電影對白剪輯(提名)  第56屆美國聲音效果協會獎(2020)  真人電影最佳音效(提名)  第91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
  • 探索銀幕敘事的新空間
    唐豆:2020年,《我和我的家鄉》《奪冠》《金剛川》《一點就到家》《除暴》《緊急救援》等電影在秋冬檔期集中湧現,佔據了全年五成以上的電影票房,其中多部票房超過10億元。有業內人士認為稱之為「新主流電影」,指在題材上紮根當下社會現實或深耕中華民族歷史,在內容上反映我國主流價值觀念、展現民族精神和弘揚中國文化,在形式上追求高質量的視聽表現力和藝術吸引力的一種新的商業電影類型。此前,《湄公河行動》《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都屬於這個類型。
  • 豆瓣電影日曆 2021 年 1 月 17 日《極速車王》
    ◎譯  名 極速車王/極速傳奇:褔特決戰法拉利(港)/賽道狂人(臺)◎片  名 Ford v.
  • 電影《極速車王》劇本評估報告
    ·D·威廉斯的故事的道德前提理論,對電影《極速車王》的劇作進行全面分析,藉以剖析工業化編劇方法的規律與法則。在他⼼裡,事業並不是最重要的,未來看起來還很遙遠。他的⽣活充滿各種各樣的冒險,他樂此不疲。這段人物原型的特徵完美契合了影片中肯的人物形象。肯的賽車職業,表現了他渴望肢體活動,喜愛冒險的特徵:扔扳手,砸後備箱,與謝爾比打架,都表現出他可以因為⼀點⼩事大動⼲戈,這顆定時炸彈可能隨時爆炸的人物性格。
  • Michael Jackson傳記電影能否再激活傳記電影市場?
    傳記電影不好拍,撲街的不少人物紀傳類電影向來都是吃力不討好而又不得不拍的類型電影。在拍攝《賈伯斯》前,其作《社交網絡》已經獲得第83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對科技人物的把握爐火垂青。在《賈伯斯》劇本的處理上,艾倫·索金聚焦賈伯斯生前三件關鍵性產品的發布時刻——1984年第一臺Mac電腦的問世、賈伯斯離開蘋果後創立的NeXT電腦公司和1998年蘋果首次推出的iMac。以點帶面同時符合劇作法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尾,不服不行。真人改編OR原創劇本,傳記電影路在何方?
  • 《愛的帕斯卡》:探析傳記電影 | 名家
    在2018年春季檔的國產電影中,由劉海執導,許還山、杜海濤、奚美娟等人主演的電影《愛的帕斯卡》為觀眾奉獻了一次與以往不同的中國主旋律傳記電影的觀影體驗。 影片以新中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侯伯宇的生平事跡為原型進行改編,講述了戴景林教授與其家人、學生們感人至深的故事,塑造了戴景林這麼一個較有血肉的愛國知識分子形象。
  • 高希希電影《八子》:面向「新新人類」的「初心」敘事
    楊家八子的故事能夠體現這樣的主題和意義,一方面是由瑞金沙洲壩的楊榮顯一家在蘇區革命中真實犧牲的事實保障的,另一方面是由文藝創作者不斷地用各種藝術樣式講述楊家八子的故事來重構的,這種講述,賦予了歷史人物與歷史真實在當下存在的形式與意義。
  • 三大現象背後:特殊年份的中國電影 探索銀幕敘事的新空間與新語法
    技術的演進是必然的趨勢,院線雖具有不可替代性,但網絡平臺以及網絡電影的發展已成為觀眾的「剛需」,因此在觀念的碰撞中,傳統與當代應該消解對立,探索更多合作甚至互補的可能,以使我國電影更好地發展。新主流電影指在題材上紮根當下社會現實或深耕中華民族歷史,在內容上反映我國主流價值觀念、展現民族精神和弘揚中國文化,在形式上追求高質量的視聽表現力和藝術吸引力的一種新的商業電影類型。
  • 以梵谷之筆繪畫梵谷 ——傳記電影《至愛梵谷·星空之謎》評析
    在電影史的漫漫長河中,尤其是傳記電影中,這種多元立體的視角也時常可以見到。《至愛梵谷·星空之謎》通過阿爾芒·魯林(片中的黃衣男子)角色對梵谷之死的探索為全片的敘事主線,他走訪的奧維爾小鎮居民充當著「視點人物」的角色。梵谷一生曾畫過大量的人物畫,其中就包括奧維爾當地的居民,因為要創作一部百分百的梵谷繪畫風格的電影,這些人物畫成為有待開掘的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