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速車王》是詹姆斯·曼高德執導,克裡斯蒂安·貝爾、馬特·達蒙、喬·博恩瑟、凱特芮娜·巴爾夫、諾亞·尤佩、喬什·盧卡斯主演的動作傳記劇情片,於2019年11月15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改編自A·J·貝米的紀實小說《地獄駕駛:福特、法拉利和勒芒耐力賽》,講述了幾個夥伴一起經營福特公司,最終成為第一支勒芒耐力賽冠軍車隊的故事。
亨利·福特二世、天才企業家李·艾柯卡和賽車冠軍肯·邁爾斯、工程師卡羅爾·謝爾比一起經營福特公司 。由汽車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帶領的一隊美國工程師、設計師,以及他旗下的英國車手肯·邁爾斯,亨利·福特二世要求謝爾比打造一輛全新的賽車,希望能在1966年的勒芒世界錦標賽上打敗長期佔主導地位的法拉利。最終他們製造的夢幻跑車福特GT40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成功擊敗法拉利,並蟬聯了1967、1968和1969年的冠軍。
影片執行可圈可點,敘事問題重重,絕大多數時候,《極速車王》呈現給觀眾的,是懷舊與創新、技術與敘事之間的衝突。電影試圖要回歸老派運動勵志電影的框架,呈現一段大鯨魚對抗小蝦米的傳奇故事,但雖然在賽道上電影風馳電擎的拍攝相當過癮,賽場外才是《極速車王》的重心,卻也成為本片的硬傷。
這卡司拍了個又臭又長的流水帳,劇本打磨太差,兩個半小時除了扳手和7000轉,找不到第三個伏筆呼應,花大錢砸的賽車橋段,卻絲毫感不到緊張的較量,為啥,大量篇幅塑造的對手不是法拉利的車手,而是在看臺上的福特西裝朋友,把本身腎上腺素那麼噴張的題材,硬生生搞成和宮鬥劇一樣,家庭線還那麼無聊,老美觀眾純屬雖然失去實體產業但老子曾經勒芒的集體意淫,豆瓣屁民還要跪舔,殊不知現在的對手不是法拉利而是比亞迪,rush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在男人的生命裡,跑車是一個備受喜愛和無法迴避的永恆話題。每一個男人都夢想著擁有一臺跑車,可以開著它馳騁在大地上,感受著迎面撲來的風,體驗腎上腺素飆升的快感。而提到跑車,「紅色躍馬」的法拉利絕對是全世界男人心中當之無愧的跑車王者。但你可知道嗎?有兩個男人曾經打敗過法拉利,甚至從此終結了法拉利冠軍之路。他們就是《極速車王》裡的「卡羅爾·謝爾比」和「肯·邁爾斯」。
在資本家眼裡,賽車運動只是達到賣車目的的一種營銷手段。Ken Miles 不管水平多高,在撞線前都要按照指令降速和其他的福特車一起撞線奪冠。
故事好,剪輯優秀,貝爾表演出彩,再加上讓人腎上腺激素飆升的賽車場面與對官僚主義的滿滿諷刺,是部好片。全片有很多組對抗,有個人對個人的,也有個人對體制的,每組對抗都描寫得深入到位,引人深思。對抗之外,片子裡的角色還有自身的成長和突破,有對熱愛事物的執著追求,有最光芒萬丈的價值綻放。塑人和敘事,結合得很完美。
意外之喜,沒想到這麼商業的題材在滿足娛樂觀賞性的同時還能拍得如此犀利又不乏情感厚度。作為逆襲獲勝方的福特,不僅不是被頌揚的一方,而是被批判的一方,想來導演和編劇也承受了不小的壓力。滿腔熱忱、銳意進取與金錢至上、官僚保守的對抗與整個賽車故事完美結合,保持腎上腺激素的同時,又很好地達成了情感共鳴。貝爾的表演太優秀了,桀驁狂熱又不失細膩溫情。
全文觀點為個人觀點,如有雷同,不勝榮幸,同時感謝您百忙之中閱讀此文,希望您喜歡並訂閱收藏,每日持續更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