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之前在樓下小區遛娃的時候,看到在中央公園裡,有一位寶媽拿著飯碗追著自己四五歲的兒子,想要給孩子餵飯。
可是她的兒子卻和媽媽玩起了躲貓貓,就是不吃飯。孩子好不容易被寶媽抓到了,拿起勺子舀了一口飯,送到兒子到嘴邊,兒子卻嫌棄的用手推開。
相比之下,我家和這個小男孩同樣年紀的女兒,已經能夠自己吃飯了,從來不需要大人追在屁股後面餵飯。
每次看到孩子自己拿著勺子舀起碗裡的飯,放在嘴裡津津有味的咀嚼,就不由自主地感嘆:上天真是賜給了我一個聽話懂事的乖女兒,其他父母想羨慕都羨慕不來呢。
其實,像那位追著孩子餵飯的寶媽一樣,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吃飯的時候,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背後的原因值得父母深思。
為什麼很多大孩子吃飯了還要家長喂?
·父母過於溺愛
有的父母自從孩子出生之後,就恨不得把世界上一切最好的東西都捧到孩子的面前,對待孩子的一切事物都用大包大攬的心態去對待,包括餵孩子吃飯。
這種愛逐漸發展成為了溺愛,讓父母不管孩子的大小事務都要插上一腳。而追孩子餵飯更是成為了生活中的常態。
這讓孩子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吃飯的時候必須要父母餵才行。
·飯菜味道不好
有的父母在做飯這一方面的天賦不夠好,每次做出來的飯菜味道都不是很好,所以很讓小孩抗拒。
有可能是因為父母做的飯菜裡有孩子討厭的蔬菜,或者是其它食物,這讓孩子不願意吃飯。所以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能夠好好吃飯,所以才會追到孩子的屁股後面餵他吃飯。
·父母比較趕時間
當過父母的人都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習獨自吃飯的時候,花費在吃飯的時間比父母餵飯要長得多。
很多父母因為工作亦或是是其他方面的原因,比較趕時間,不能夠等待孩子慢吞吞的把飯吃完,所以才會餵孩子吃飯。
父母追著孩子餵飯的不良影響
·影響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
父母追著孩子餵飯,其實其實是破壞孩子獨立能力的行為,這影響到了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
如果孩子連飯都不會自己吃,還要怎麼能夠在其他方面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完成目標呢?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從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開始,如果孩子永遠都需要父母餵飯,這就意味著他永遠無法脫離別人的照顧,不能夠自己獨立。
·讓孩子養成懶惰的壞習慣
父母追著孩子餵飯,容易讓孩子養成懶惰的壞習慣。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一句話並不是說說而已。還記得中國第一懶人——楊鎖嗎?
他從小就受到父母的悉心照顧,不僅不用幫忙父母幹農活,還能夠每天躺在床上等待著父母置伺候自己。
從小到大吃飯這件事情都是父母把飯端到他的面前,一口一口餵給他才吃。等到她的父母離世之後,因為實在太懶惰了,楊鎖連自己吃飯都不願意,最後活活餓死在家中。
所以說父母追著孩子餵飯,是放任孩子懶惰的行為,對孩子的未來沒有任何好處可言。
·對孩子的胃口有不良影響
有的父母追著孩子餵飯,不考慮孩子胃口大小以及身體發育的需要,只要把碗裡的食物全都餵進孩子的肚子裡,就算完成了任務。
這種餵飯的方式對孩子的胃口有不良的影響,孩子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影響孩子身體的正常發育。
這樣還不如讓孩子自己吃飯,吃到孩子覺得合適為止。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自主吃飯的能力呢?
·飯前拒絕給孩子提供零食、甜品
很多孩子在吃飯之前,有的父母會給孩子一些零食或者甜品,讓他墊墊肚子。這種行為其實並不好,容易影響孩子接下來吃飯的胃口。很多孩子在吃零食的時候就已經把肚子吃撐了,不願意繼續吃飯。
所以說父母在飯前一定不要給孩子提供零食或是甜品,讓孩子餓上幾分鐘是沒有關係的,手,這樣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才不會左挑右撿,不樂意吃飯。
·給孩子使用自己的專屬餐具
想要培養孩子自主吃飯的能力,父母可以購買一些孩子喜歡的專屬餐具,比如說可愛的碗、勺子和筷子。
那孩子擁有自己的專屬餐具之後就會對吃飯提起興趣,而且喜歡自己動手,不用巨父母再追著屁股餵飯了。
·讓孩子學會正確使用餐具
有的孩子在學習,自主吃飯的時候,因為缺乏正確使用餐具的方法,導致吃飯變得異常折磨,所以有的孩子就不願意吃飯。
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使用正確的餐具的方法,讓孩子輕鬆掌握使用餐具吃飯,這樣也有助於孩子自主吃飯哦。
·孩子學習自主吃飯的時不要批評孩子
孩子學習自主吃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並不能一蹴而就。父母在培養孩子自主吃飯時要有耐心、有毅力、態度要溫和,包容孩子學習自主吃飯過程中發生的錯誤。
父母不能夠大聲的批評孩子,反而應該多鼓勵孩子,這樣才能增加孩子自己吃飯的興趣和動力。
和你說句貼心話
讓孩子學會自主吃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父母絕不能忽視其中對孩子的影響。如果父母不重視孩子一直吃飯的這個問題,導致孩子養成懶惰的惡習,在日常生活中只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到最後受苦的還是父母自己。
每日一問:你是怎樣培養孩子自己吃飯的呢?
————————————
圖|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