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個人說過要將電影知識普及在我的文章中,小編個人覺得電影是一種綜合的藝術,它簡直可以說是多種藝術的綜合體,因此它能夠帶給人更大的衝擊。
你要知道拍攝一個只有兩個大老爺們作為主角的電影能夠讓我哭的一塌糊塗的應該只有法國的電影《觸不可及》。
在這裡就不給大家劇透,的確是一個能夠讓人靜下心去觀看的電影,可以思考生命的意義所在。
這位法國的富豪癱瘓後之所以選擇了一個從監獄剛放出的黑人混混作為看護的原因是因為:「他總是能夠忘記我癱瘓的事實,我要的就是這種人,沒有憐憫、沒有特殊對待也更沒有歧視。」
小編曾經接待過一名法國的鋼琴演奏家,名叫尚·馬龍,按照中國的角度來講,的確是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大爺了,中國有句說法,尊老愛幼,看著老大爺帶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小編忍不住上前去幫助他拿東西,沒想到被他沒有好臉色的拒絕了,他可能有些生氣,覺得我對他有特殊對待,他其實是十分希望能夠正常的和所有人交流,而不希望被其他人認為是老年人。
這也是近些年來日本的電車裡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不讓座的年輕人」被逐漸認可了的原因。
眾所周知,日本的年輕人工作壓力是全世界排名第一的,而日本的許多老年人僅僅是為了買菜能夠方便一點才選擇坐電車的,老年人遇見年輕人會聯想到自己的子女,在日本甚至出現了老年人給年輕人讓座的這種現象。
而且還有一些老年人「人老心不老」,不希望讓年輕人認為自己是「老弱病殘」,他們甚至覺得自己的體力狀況不比一些年輕人差,因此打心底不願讓年輕人來「同情」或者對自己「特殊對待」。
然而怎樣不動聲色的低調關懷,是日本人的看家本領,日本人為他人著想可是出了名的,同樣的,日本也考慮到了如何站在對方的角度最大程度的人性化關懷。
不知道你在喝日本的牛奶時有沒有發現,牛奶盒上有一個奇怪的圓弧形缺口。
這到底是不是生產廠家不小心損壞了呢?
還是說故意而為之?
如果你經過一番仔細的查詢後,你就會恍然大悟。
其實這個小缺口是專門為視覺障礙者設計的,而且只在日本的純牛奶的包裝盒上才有,其他的乳製品,比如說牛奶飲料、高鈣牛奶、草莓牛奶、酸牛奶等等都沒有這樣的標識。
早在小編出生的時候,日本的農林水產省就對全國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顯示,日本的視覺障礙者們普遍認為紙包飲品的包裝識別對於他們來講簡直是地獄的試煉,他們表示自己在沒有服務員的情況下根本不能夠識別牛奶和其他飲料的包裝。
於是政府和民間團體就悄悄的合作,偷偷在五百毫升以上的牛奶開封口的相反處,設計了一個小小的圓弧形缺口,政府並沒有進行任何大張旗鼓的宣傳,用這種「偷偷摸摸的方式」取得了視覺障礙者的普遍認同。
而後政府和民間團體進入了一種良性循環,不光在純牛奶盒上「偷偷摸摸的動手腳」,還在酒精類的飲品的罐頂打上盲文,視覺障礙者僅僅通過盲文就能知道他們自己的喝的是什麼酒和酒精度。
一些洗髮水還專門設計了「條狀紋路」,方便視覺障礙者分辨洗髮精、護髮乳。
在花王公司的官網上,你甚至可以找到關於採用洗髮水瓶身「條狀紋路」方案的詳細記錄。
小編看過一篇文章給我印象十分深刻,叫做「中國沒有殘障人士」,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現象,在中國,你在公眾場合是很難見到殘障人士的,因為他們自身覺得中國的一切人性化設計都是針對「正常人」的,對於殘障人士的設計是十分不友好的,久而久之惡性循環,殘障人士感受到的只有來自社會的「被拋棄感」,也就不願意出門了。
在中國,盲道被佔,盲道被設計的歪七扭八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殘障人士們簡直不能乘坐地鐵。
但是相反的,在日本,殘障人士們都很自信,敢走入公眾場合,敢乘坐地鐵,這也是由於日本社會的極端低調而又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殘障人士能夠和正常人一樣辦事,這才是日本真正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前身為日本戰國歷史文化社區浪人御所「看日大本營」(2006年創欄)與日本視角(JPSOO.COM)旗下APP聯合發行。旨在以文化、歷史、旅遊、教育、匠人等角度,闡述中日之間的差異引發用戶思考,促進中國年青人對日本的全新認知,希望能有態度、有深度地傳遞有用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