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美國種族歧視問題由來已久,隨著黑人群體地位的逐漸提升,近年來湧現出不少以種族歧視為主題的電影,一些佼佼者比如《綠皮書》就得到了奧斯卡等權威獎項的肯定。
此類題材的影視作品,雖然經常會被部分觀眾貼上「政治正確」的標籤,但也不乏優質深刻的佳作。
這些佳作多取材於真實發生的故事,展現黑人群體為爭取平等權利,面臨著怎樣的痛苦與掙扎。
最近,Netflix播出的新劇《有色眼鏡》就改編自真實事件,完整講述那起轟動一時的冤假錯案。
《有色眼鏡》
When They See Us
**********以下劇透預警**********
這部四集限定劇的主角,是生活在紐約哈萊姆區的五位少年:安特羅尼 ·麥克雷、 凱文·理察森、尤瑟夫·薩拉姆、雷蒙德·桑塔納和科裡·懷斯。
被稱為「中央公園五人幫」的他們,年齡在14-16歲之間,均屬於有色人種群體的一員。
他們無意中捲入了中央公園慢跑案,尚未成年就被認定為強姦犯。
故事發生在1989年4月19日,那天晚上有一群年輕人聚集在中央公園玩耍。
接著事態漸漸失控,一些人開始騷擾騎自行車的路人甚至毆打別人。
隨後,趕到現場的警察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採用暴力執法的方式,逮捕了幾位青少年。
警方又發現一位白人成年女性,身受重傷倒在公園的樹林裡。
她是一位在華爾街工作的銀行家,那天下班之後她和往常一樣,來到公園進行慢跑,卻不料被人毆打之後又遭遇性侵。
雖然最終撿回一條命,但由於頭部遭受重創,她完全不記得自己被害的全過程,也就無法指認兇手了。
不知道廣大女性看到這個真實案例之後,還敢不敢在晚上獨自出門?
調查小組的負責人琳達,一聽到這群少年昨晚在案發現場附近撒野,就立刻認定那晚所有在公園出現的年輕黑人男性都有嫌疑。
最終,警方將目標鎖定在了五個無辜的少年。
比較荒誕的是,五人中年級最大的科裡·懷斯其實最初並不在警方的名單上,他只是為了陪好友接受調查,就稀裡糊塗的進了警局變成「罪犯」。
最冤的是,他還是五人之中服刑時間最長的。
五位少年被警方屈打成招,這是最讓觀眾感到壓抑和氣憤的地方。
警方想當然的對這五個少年做出了有罪定論,然後就採用分開審訊的方式,逐個擊破對方的心理防線。
五位少年在長達幾十個小時裡沒有睡覺也沒有吃飯,面對警方的恐嚇、威脅、毆打,他們的精神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
在審訊的過程中,警方對這些孩子為所欲為,甚至肆意剝奪他們應有的權利。
在沒有明確證據和證人的情況下,紐約警察就不斷引導、強迫他們承認沒有犯下的罪行,並且暗示只要他們乖乖聽話就能回家。
為了能夠早點被釋放,這五位少年只能順著警方的引導,撒謊捏造事實,甚至在不認識別人的情況下就出賣對方。
有人被迫錄下認罪視頻,承認對那位受害女性實施暴力侵犯。
刑訊逼供之下的證詞,可謂漏洞百出彼此矛盾,而且並未觸及到最核心的作案細節。
然而,案件調查負責人顯然被偏見和情感衝昏了頭腦,她們想盡一切辦法和手段,將整件事情順利串聯起來,努力讓這個不合理的推測變得無懈可擊。
五位少年都出身普通家庭,他們之前從未被逮捕過。受到驚嚇的他們完全沒意識到他們的證詞將會產生怎樣的後果,他們甚至以為這不過是一個可以讓他們回家的交易罷了。
這無疑揭示了一個問題:底層有色人種群體因為受到的教育不多,才更容易被人擺布誤導。他們對於法律方面的相關知識並不了解,也沒有保護自己權利的意識。
劇中有位家長就在警方的威脅誘導之下,勸說自家孩子乖乖按照警察的話去做。
他的出發點是不想讓孩子和自己一樣,成為有前科的人。他沒有想到此舉卻反而把孩子送進了監獄,也讓他自己的後半生始終陷入愧疚和自責之中。
當然在那種情況下,即便是一個文化程度比較高的人,也很難保持理性的思考。
即使有的家長意識到了事情的不對勁,堅持保護自己的權利,也終究還是胳膊擰不過大腿。
其中一位孩子的母親指責警方的無恥行徑,卻只換來案件負責人一句輕描淡寫的回覆:
「你不能阻止我們審問嫌疑犯,你以為你是誰?」
「你讓一個孩子在沒有監護人或者律師的情況下,跟這些人在這個房間裡待上了好幾個小時,你們應該感到羞恥!」
那位母親用強硬的態度對抗警方的壓迫,她雖然及時阻止兒子做出更加不利的舉動,但還是沒能改變最終的結果。
那位案件負責人身為女性,卻毫無同理心可言。
她對有色人種帶有極其強烈的偏見,堅持認為那五個男孩就是兇手。
所以,基於自己的主觀臆測,她覺得警方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包括刑訊逼供有犯罪嫌疑的未成年人。
為了給像她一樣的白人女性伸張正義,就可以不計一切代價傷害其他群體。
其實,她這種以正義為名夾帶私貨的行為,才是最可怕無恥的存在。
那個年代和她有同樣想法的白人不在少數,這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係。
80年代末期隨著華爾街的崛起,城市的貧富差距逐漸拉大,富裕的白人和貧窮的黑人之間的分歧日益加深。
犯罪行為漸漸在紐約泛濫成災,且兇手多為貧民區的黑人,這使得原本就存在的種族歧視愈加嚴重。
上層人士經常把一切社會不安問題都歸咎於底層窮人,只要發生暴力犯罪案件,執法部門第一時間就會聯想到有色人種群體。
劇中警局裡的標語「全世界最忙碌的警察之家」簡直就是莫大的諷刺,他們確實辛苦又忙碌,忙著嚴刑逼供無辜的未成年人,卻讓真兇逍遙法外。
為首的警探更是用實際行動,玷汙了警察這個神聖的職業。
陪審團和法官更是全程被虛假的證詞蒙蔽,完全忽略了證據不足的問題。僅僅因為這五個孩子看上去像街頭小混混,不是標準的三好學生,有人甚至經常逃課,就想當然的將他們判定為傷害女性的壞人。
冤案誕生的原因,除了紐約警察局和美國司法體系所帶有的強烈種族主義色彩,還有主流權威媒體的推波助瀾。
媒體在案件尚未定論的時候,就隨意採訪嫌疑犯的家屬,並在沒有徵求他們意見的情況之下,公布未成年人及其家屬的隱私,給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當時還不是美國總統的川普,在報紙上刊登廣告並公開發表言論,強烈呼籲相關部門對「中央公園五人組」執行死刑。
他一邊享受著上流階層白人身份的紅利,一邊卻大言不慚的說自己願意做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黑人,因為他們在當下有真正的優勢.像他這種從小就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這輩子怕是都無法真正理解普通底層百姓的疾苦。
因為媒體有失偏頗的報導以及蹭熱度博關注的跳梁小丑,民眾不知不覺被社會輿論誤導,紛紛帶著有色眼鏡,去審視這五位無辜的少年。
他們出獄之後已接近而立之年,卻很難融入社會,有人在找工作時處處碰壁,除了親人沒人相信他們。
如果不是真兇最後主動自首,恐怕五位少年這輩子都要背負強姦犯的罪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央公園慢跑案之後,又發生了多起女性被暴力侵害的案件,警方早已將兇手成功抓獲。
如此相似的作案手段,稍微有點專業知識的警察都會意識到是同一個兇手所為,然而當時辦案的警方卻沒有看到其中的關聯。
如果他們沒有被偏見蒙蔽了雙眼,就能早日結案不至於出現更多的受害女性,也不會讓五位少年白白葬送13年的青春。
從1989年被判有罪,到2002年成功翻案,再到2014年收到經濟賠償,他們的鬥爭跨越了長達25年的時間。
這部美劇真實呈現了冤案發生的前因後果,雖然五位年輕人最終收到了紐約州史上最高的4100萬賠償金額,但當真相大白、沉冤昭雪的那一刻,誰又能真正賠償他們那些年遭受的屈辱和迫害呢?畢竟那段被殘忍剝奪的青春歲月再也回不來了。
即便是現在,美國社會也依然存在司法不公和種族歧視問題。雖然黑人群體近年來漸漸有了話語權,但其他有色人種的處境依舊不容樂觀。距離真正的種族平等和社會公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可下載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