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中小學生的歷史讀物。全部來自專業正史,絕不戲說。每周二四六,來聽經典作品《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吧。
↑↑↑ 點擊播放聲音
【上集回顧】71、免罪符(有人揭穿了這個把戲,基督教再次分裂)
【全部目錄】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下集預告】73、無敵艦隊
你見過大人用的名片嗎?上面通常會寫著那人的姓名、住址和頭銜。
十六世紀的歐洲,人們還沒有用名片的習慣,不過我的意思是說,假使當時有名片的話,那麼有一個人的名片會這麼寫道:
西班牙國王
德意志皇帝
查理五世
一個人有這樣顯赫的頭銜,實在是了不得的事,可是對查理五世而言,就不算什麼了。因為他的外公是西班牙國王,所以他就繼承了王位,成為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又因為他的祖父是德意志皇帝,所以德國的諸候也選他做了皇帝查理五世。
照說,查理五世應該很得意快活才是,然而他卻有不少的煩惱。原因是,他管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尤其是關於馬丁·路德以及那些新教徒的事情。
你已經知道,馬丁·路德和新教徒們使得羅馬教會頭痛萬分,他們不停地批評羅馬教會,可是教皇卻一點兒也不想改變自己的想法,他斬釘截鐵地認為:「天上不能有兩個太陽,地下不能有兩個大王,所有的教派,都必須統一在羅馬教會之下。」
於是他開始設立「異端裁判所」。
「異端」這兩個字,可以指「很不一樣的想法」;也可以拿來指「違背真理」,或是「跟魔鬼一樣壞的想法」。不幸,教皇用的正是後面那個意思,他命令裁判官殺掉教區內的新教徒,並且焚燒他們的教堂、修道院,一點兒都不要饒恕。
在這些事上,查理五世幫了教皇不少忙,許多教皇幹涉、懲罰新教徒的決議,都是由他出面代勞的。可是,查理五世畢竟不是教皇,他有時為了獲取更多的領土、利益,也會利用新教徒去對付舊教。這令人們不曉得他到底是站在哪一邊了。
結果後來,當新教徒一天天多起來的時候,查理五世很想好好地重新處理宗教的問題。但是舊教徒卻不理會這位大國王,新教徒也說查理五世事事都偏向舊教徒,他們要反抗查理五世,甚至不惜以武力和舊教徒搏死一戰。
最後,查理五世不再去想哪一個宗教才是最好的問題了,他覺得宗教讓他厭倦、不耐煩,他什麼都不想要了。於是他做了一個很特別的決定,這是很少統治者願意自動做的一件事,他辭職不幹了,他把王位讓給兒子腓力普二世。
你會不會覺得奇怪,怎麼有人把國君的寶座,像一隻破鞋那樣,毫不猶豫地丟棄了呢?不過當時新教徒卻很高興,你們覺得那是一項勝利。人們也越來越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個「異端」,會不會遭到逮捕或殺害了。
當新教傳到歐洲的許多地方時,英國的國王是亨利八世,他生在一個舊教的國家,而且是個堅定的舊教徒,因此也非常反對新教。他覺得路德的說法根本就是異端,不但不準英國人信仰它,而且還自己寫書批評路德的不是。
亨利八世的做法,讓教會深深覺得感動,教皇因而賜給他「信仰維護者」這樣的稱號,仿佛他是一個最值得敬佩的人。
但是十年後,這位可敬的「信仰維護者」,卻和教皇吵了起來。原因是這樣的:亨利八世想要離婚,因為他的太太沒有為他生下一個兒子,不過真正的理由可能是,他和宮中的女待發生了戀情。他請求教皇批准他離婚,因為當時這種事情非經過教皇的同意不可。
但是教皇做了簡單的答覆:不準。這個回答讓亨利八世氣壞了,他一輩子也許從來沒有那麼生氣過。他覺得他是一個國王,國王在自己國內做的事情,為什麼要國外的教皇來批准呢?
他決定和羅馬教會脫離關係。於是,亨利八世做了一項非常驚人的宣布:他要當英國全體基督教徒的領袖。這樣的一項宣布,後來也沒有任何國家的國王敢做。
亨利八世說,只要羅馬教皇可以對教徒做的事,他就可以對英國的教徒做。於是他批准自己離婚,而且還命令英國的主教,不可以再聽從羅馬教皇的話。從此以後,主教們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都得由國王來告訴他們。
結果,為了亨利八世的離婚,小小的英格蘭,有了自己的新教會。因為這個教會只屬於英國,而羅馬教皇管不著,所以我們稱它為「英國國教」。一直到現在,它仍然是大部分的英國人所加入的教會。
當新教派一個又一個成立的時候,人們發現,羅馬教會悄悄地改變了。他們雖然還是一樣地迫害新教徒,可是從前街道上,每天可以看到的免罪符,一下子不見了;而且很多教士,常常天一亮,就起來傳福音、照顧病人、安慰死者的家屬等等。他們和過去那些只會打呵欠、伸懶腰的教士,的確是大不相同了。
不久後,人們又發現,鎮上有了新的學校。學校裡的老師,都是會講希臘文、拉丁文的傳教士,他們碰到人的時候,總是溫文有禮,而且比誰都客氣。經過一打聽才知道,他們都是從一個叫做「耶穌會」的修道院出來的。
原來這個「耶穌會」,是由一個叫羅耀拉的人創立的。
羅耀拉的想法很特別,他要傳教士個個成為最好的,而且不再做出賭博、醉酒的壞事情。羅耀拉的做法是:設立修道院,而且像訓練軍人一樣地訓練新教士。所有的教士必須讀最難的書、遵守最嚴格的戒律,而且還要把意志力鍛鍊得像鋼鐵一樣。
結果,通過這個考驗的,都是有錢、有教養人家的孩子。這些耶穌會的教士,後來都成了最好的傳教士。他們常常漂洋過海,四處傳教、辦學校,贏得很多人的尊敬。由於耶穌會屬於羅馬教會,於是,有許多人又回頭改信了羅馬教會。
不過從那時起,歐洲人雖然信仰的大多仍然是基督教,可是他們卻分屬於不同的教派,並且都認為自己的教會才是最好的。
至於那位擁有兩個國君頭銜的查理五世,後來到底如何了呢?讓我告訴你,自從辭去王位以後,他不再為宗教的問題暈頭轉向了。他搬到一個修道院,開始玩弄他一直很喜愛的鐘表。
有一回,他很想把所有的鐘表都調成一模一樣的時間,結果失敗了。他很感嘆地說:「這麼精確的鐘表,都無法讓它們每一個的時間分毫不差,那麼千千萬萬的人,怎麼可能叫他們都信仰同一種宗教呢?」這是查理五世活了一輩子以後,留給人們最後的話。
註:本文內容來自臺灣陳衛平的《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音頻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點擊「閱讀原文」,收聽更多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