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養生熱丨莎普愛思帶你探索冬日養生小妙招!

2020-12-24 實況網

「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該注意什麼呢?小編現在為您分解!

冬至後養生原則就是要儘量減少陽氣的消耗,保養精氣,做到養精蓄銳,有益於防治疾病。冬季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患得患失,還可以通過午飯後適當打盹、多曬太陽、泡腳、天灸、膏方等方式,更好地養生。食補也是可以的,但是食補需要對症冬補哦!

再者大家忽略眼部的護理,一年四季,眼部護理是不分季節的。

不良的用眼習慣會影響到眼睛的健康以及視力。因為長時間盯著屏幕,導致眼睛的眨動次數減少,使得屏幕產生的藍光對眼睛造成刺激,就導致很多成年人患上了眼疲勞的症狀。

多數人會感覺到眼睛非常的疼痛,有部分人還會出現眼睛紅腫的症狀,用眼過度的情況有很多,比如說有些人在玩完手機之後,會感覺到自己的眼睛有明顯的疼痛感,摸上去非常的癢,這些人會不小心觸碰到自己的眼角膜,從而使得眼睛的痛感加重,這種情況是屬於比較常見的。不僅如此過度用眼會引起黑眼圈,不僅影響美觀還會讓整個人看起來沒精神。那該如何緩解呢?

莎普愛思提醒大家保持正常生活習慣,多休息,避免眼睛過度疲勞,與此同時,可以試試莎普愛思的蒸汽眼罩。

對於經常熬夜,眼睛疲勞,眼部紅血絲黑眼圈,常敷可以改善緩解這些問題。重點是很舒服,並且可以在一分鐘的時間達到41℃,並持續30分鐘的恆溫釋放熱力蒸汽。41℃溫度既能緩解疲勞,又不至於讓眼睛因高溫而感到不適。敷上去熱熱乎乎的,還有淡淡的清香,大面積無紡布一體成型,立體精緻的造型,只為眼部服帖,使用更加舒適,能適合不同臉型的夥伴們。莎普愛思蒸汽眼罩不僅可以有效緩解眼疲勞,淡化黑眼圈消除浮腫,滋潤眼部皮膚,還有安神助眠的效果。經常感覺眼睛累?莎普愛思護眼系類來幫你!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冬至大過年,這些節氣養生小課堂你會了嗎?
    幸福人生是靠「養」出來的,今天是2020年的冬至,小編為您分享時令養生的小妙招,幫您養生固本,擁抱健康人生。深冬已至,陰極陽生。12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古人就極其重視冬至,賦予了這一天很多說法和習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了。餃子、湯圓美味,但是想吃得健康卻有大講究。古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北方人碰上大小節日,一頓餃子總是免不了的。不過,選擇什麼餡的餃子,就有些門道了。
  • 24節氣養生家常菜丨冬至養生第一米——玉米
    並在每個節氣當天,推薦一道節氣養生菜品及其製作方法。今天,就從冬至講起!2020年12月21日,是冬至。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因此,冬至養生在飲食上要多吃一些溫補、滋補腎氣、脾胃的食物。比如羊肉、牛肉。
  • 冬至養生大全!這樣做,讓你健康過冬
    今天是冬至,它是我國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等,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俗話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上一碗餃子,那麼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你們吃餃子了嗎?來!小編教你怎麼做一道美味的餃子。
  • 冬至安康丨數九寒天宜來堯山泡溫泉
    冬至宜泡溫泉冬至者,冬之極也歲至此時,數九寒天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第22個節氣它是北半球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因此,冬至也是儀式感滿滿的一個節日
  • 今日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已到,呼嘯的風雪述說著寒冬的蕭然,但卻也在冰冷的表面下悉心的孕育著春天的希望,和人們對「人間小團圓」的期待。在流傳千年的文字中,靜靜地流淌著冬日特有的清歡浪漫。
  • 冬至祝福語簡單溫馨 2020最新冬至微信簡訊祝福問候語冬至快樂
    13、冬至到,養生有妙招,冰糖雪梨熬湯,去火又暖胃;紅棗雪蓮熬湯,補血又養顏;薑片蘿蔔熬湯,健胃又驅寒;米飯紅薯熬湯,增加身體營養,祝你擁抱健康,幸福滋味獨享。  14、春分最美是亭亭玉立的玉蘭,夏至最美是鬱鬱蔥蔥的林木,秋分最美是絢爛多姿的紅葉,冬至最美是熱氣騰騰的水餃。祝你冬至"餃"上好運,"至"樂無邊。
  • 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陽氣|養生|食補|節氣|張...
    「冬至大如年」  一是說年關將近,餘日不多  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僅次於過年      各地在冬至有不同的風俗,而在煙臺,冬至這天必吃的就是餃子,有句諺語:「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相傳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 冬至到,雪花飄~
    冬至到,雪花飄~ 2020-12-21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冬至,聽一曲《冬日溫情》,願你冬日安康!
    依門賞雪冬至到,片片雪花似鵝毛。一杯熱茗暖心肺,詩情畫意身邊繞。冬至聽一曲《冬日溫情》▼日子越長,情誼越深,距離雖遠,心有彼此。今日冬至,親愛的朋友,你吃餃子了嗎?冬至,是一個思念的節氣,想問候一聲遠方的朋友,送去一份深藏已久的關心。
  • 冬至養生吃什麼食物養生比較好 今日冬至養生小常識
    冬至養生吃什麼食物養生比較好 今日冬至養生小常識1.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羊肉味甘性溫,有補腎壯陽的作用,歷來作為補陽佳品,是冬至進補的重要食物之一。
  • 冬至|是時候來武功山賞冰雪奇觀,泡養生溫泉啦!
    冬至|是時候來武功山賞冰雪奇觀,泡養生溫泉啦!冬至,一年之中僅此於春節的一天從今天開始人們一邊欣賞著「數九寒天」的冬日景象一邊耐心等候春天的到來所以,這個時候你也應該給自己一個犒賞,對自己好點,盡情享受這冬日時光。
  • 冬至女生經期該如何養生護理?優月季給小仙女們做出全面方案!
    伴隨著瑟瑟寒風,冬至馬上就要來臨了。作為一名精緻的小仙女,怎麼能在這麼重要的一天還沒有享受到優月季帶來的冬日「溫暖」呢?冬至是重要的一個養生好時機,自古便有著「氣始於冬至」的說法,所以優月季為大家帶來更好的冬季呵護!
  • 冬至到!最好的養生時間到了,關鍵就3個字
    冬至日,北方有宰羊、吃餃子的習俗;南方有吃冬至米糰、長線面的習慣。冬至後,陽氣緩緩回升,白天慢慢變長,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時機。冬至同時意味著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到來,是「數九寒天」開始,從冬至到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
  • 節氣養生:冬至養生小常識
    冬至以後「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充分說明在這一天前後進補最為適宜。進補也有講究,那麼冬至節令該如何進補養生呢?  冬至如何養生  冬至進補因人而異陰陽氣交易進補,『冬至』是一年中冷時節的開始,冬至有個交替性,以陰陽觀點來論,冬至前陰氣盛,冬至後陽氣回,如何才能提昇陽氣?答案就是進補。
  • 冬至傳統飲食及養生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古人喜賀冬至,今人雖多不以為節,但冬節是「年時八節」之一,衢州地方還有「有的吃吃一夜,沒的吃凍一夜」的俗語。
  • 二十四節氣丨冬至到,慢病患者也可適當禦寒鍛鍊
    資料圖片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北京海澱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王穎表示,冬至意味著最冷時節的到來,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壓病等慢性病患者可能會加重病情,中風患者也會增多。冬至前後,調護陽氣為養生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對慢性疾病患者及年老體弱者來說,及時添衣,注意防寒保暖;適當進補、合理安排起居,可以減少外邪侵襲。
  • 節氣養生:冬至的養生要訣
    從冬至12月22日起,就進入了數九寒天,一年中最冷的時候。而此時開始也是陽氣初生之時,護好陽氣,人體陽氣充足,才能祛病延年。民諺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易經》中就有冬至養生的說法,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那麼在冬至節氣養生,需要掌握哪些要訣呢?
  • 1月補陽,3月護肝,5月養心……20年的養生月曆來了,每月學一個
    因此1月的養生重點是補陽。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向太陽借借陽氣,養護自身陽氣。養生妙招:向太陽借「陽氣」1月溫度低,建議上午10點~12點曬,此時太陽高照相對溫暖,每次曬15~20分鐘,以感覺身體溫暖舒適、微微出汗為宜。
  • 「節氣養生」冬至養生知多少
    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冬至2020.12.21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外邊冰天雪地,寒涼肅殺之氣到了極點。冬至是冬季寒氣最重的時候,屬於最需要封藏陽氣的時刻,另外又是陰極生陽的時間點,所以冬至養生護陰防寒的同時需昇陽。今天我們特別邀請到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裴文麗給您講講冬至養生的那些事。
  • 中國南北方冬至習俗,從8個地方的習俗了解冬至習俗
    冬至●習俗     冬至從古至今在節氣裡算是大節,民間俗語「冬至大似年」,說明人們對冬至的重視程度.冬至有很多習俗,早的可以追溯到漢代,晚的也見於唐宋,除了祭祀活動、獻履貢襪、數九消寒等舊俗,人們對冬至的重視主要表現在飲食方面,比如吃餃子、湯圓、餛飩、年糕、釀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