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四時盡也。從仌、從夂。
至,鳥飛從高下至地也。從一,一猶地也。
——(漢)許慎《說文解字》
今天的18點02分,我們將迎來2020年的最後一個節氣,冬至。冬至之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迎來了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古人認為,冬至是個值得慶祝的節氣,從這一天起白天漸長、陽氣回升,新的循環又要開啟。萬物復來是大吉,所以冬至的「至」,是終結,是極致,更是新的起點與希望。
冬至已到,呼嘯的風雪述說著寒冬的蕭然,但卻也在冰冷的表面下悉心的孕育著春天的希望,和人們對「人間小團圓」的期待。在流傳千年的文字中,靜靜地流淌著冬日特有的清歡浪漫。
《小至》
唐·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吟》
宋·邵雍
何者謂之幾,天根理極微。
今年初盡處,明日未來時。
此際易得意,其間難下辭。
人能知此意,何事不能知。
△《冬至吟》全詩
《伊川擊壤集》卷之十八
明刻本
(中華古籍資源庫)
《冬至日獨遊吉祥寺》
宋·蘇軾
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溼枯荄。
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
短短二十八個字淋漓盡致的展示了蘇軾平生灑脫之氣。他在詩詞、散文、書法領域都有其獨到成就,讓我們一起通過視頻了解國家圖書館藏元刻本《東坡樂府》背後的故事吧。
△《東坡樂府》
(國圖公開課-典籍鑑賞)
感興趣的小夥伴如果想要深度了解這部珍貴典籍幾百年中的曲折命運、滄桑傳奇,可以點擊這篇文章查看:館藏品鑑丨元刻本《東坡樂府》。
古人認為,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此對於冬至的重視僅次於新年,民間更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的習俗,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東京夢華錄》中便記載了人們冬至時節添衣添物、走親訪友的熱鬧場面。大吉的冬至之日,北方的人們會吃餃子、餛飩、羊肉湯等慶祝「冬節」,而南方則會吃意味著團圓美滿的湯圓。用一縷炊煙一桌美食靜待家人歸,讓寒冷的冬日也變得有滋有味。
人們從冬至這天起,用數九、畫九、寫九來記錄著日子,細細品味時光的流逝,慢慢的將日子數暖。華北地區的「九九歌」,描述著81天的冬去春來,迎接著春風拂柳、燕來河開。古時文人墨客更是文雅:或是相約九人飲酒,以九碟九碗取「九九消寒」之意;或是冬至之日畫素梅一枝,待染盡梅瓣,天便真的暖了;或是取九畫九字,每天寫上一筆,在墨香中靜待春暖花開。
還有十幾天,這個註定不平凡的2020年就要過去了。在這個暮冬的夜裡,一碗餃子一碗湯圓仿佛就能驅散整個冬日的寒冷,讓人從舌尖暖上心頭。在川流不息的時光裡,團團圓圓便是冬至最美好的期許。冬至已至,春天慢慢來吧。
參考資料
1.(漢)許慎.說文解字[M] .江蘇:鳳凰出版社,2012.(館藏中文圖書數位化資源庫)
2.(宋)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卷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中國基本古籍庫)
3.(明)劉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明崇禎刻本(中國基本古籍庫)
4.(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三十八.清十萬卷樓叢書本(中國基本古籍庫)
5.鄧沂. 冬至大如年 養生不可缺[J]. 中醫健康養生,2017(12):29-30.(中國知網學術期刊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