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冬至的來臨,標誌著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白晝時間最短。冬至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這一天民間會各種活動,來慶祝冬至。
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時年八節是指中國比較傳統比較重要的八個節日,分別是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元節、中秋節、冬至和除夕),在古代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這一天在我國南方沿海的部分地區至今仍然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而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特色,正是這樣的特色產生了一定的文化差異,但這樣的文化差異不會影響我們對節日的嚮往,以及紀念。關於冬至的詩句你還記得幾句?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小至·杜甫(唐)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這句詩出自詩聖杜甫的《小至》,他流浪在夔州時,閒來無事,寫下的詩句。詩人感嘆時間消逝之快,轉眼間就到了冬至,冬至到了,那春天還會遠嗎?春天快到了,而作者還異處他鄉,不免泛出思念之情啊。如今無論我們身處何處,都會感慨一番,時間過去太快來不及說聲謝謝,來不及感恩,來不及回想曾經的一切。那就不要想了,好好珍惜現在,做想做的事,見想見的人,不要拖時間,你越拖你失去的就會更多。
三峽南賓城最遠,一年冬至夜偏長。
冬至夜·白居易(唐) 老去襟懷常濩落,病來須鬢轉蒼浪。心灰不及爐中火,鬢雪多於砌下霜。三峽南賓城最遠,一年冬至夜偏長。今宵始覺房櫳冷,坐索寒衣託孟光。
該詩是白居易在邯鄲所寫,當時作者異處他鄉。原本唐朝的冬至日,在長安的官員是有假期的,民間更是熱鬧非凡,而如今作者一人在邯鄲的旅社過冬至日,不免有些傷感。該詩表達了詩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孤獨之感。思念家人思念長安,一人獨自在外,無人與說,太過孤獨。
如今,我們的交通工具更加發達了,從自行車道摩託車到大氣包到綠皮火車再到四輪私家車,再到如今的C919、和諧號、復興號,無疑就是一個歷史性的變化。正是這樣的變化,能夠讓異處他鄉的百姓能夠回家與家人團聚。冬至到了,春天就不遠了,除夕、春節就更近了,遠在異鄉的你,買到回家的票了嗎?
都城開博路,佳節一陽生。喜見兒童色,歡傳市井聲。
冬至·王安石(宋) 都城開博路,佳節一陽生。喜見兒童色,歡傳市井聲。幽閒亦聚集,珍麗各攜擎。卻憶他年事,關商閉不行。
相比之前兩位詩人寫冬至,王安石的更為貼近當時的市井現象。杜甫感慨時間過去得快,白居易表達思念與孤獨,而王安石給我們呈現了冬至這一天百姓的安居樂業。百姓安居樂業不就是每個人在位君臣所希望看到的人嗎?「喜見兒童色,歡傳市井聲」,兒童歡樂地嬉戲,市場傳來歡樂地笑聲,每個人無不為冬至的來臨而感到喜悅。
如今,我們年輕一代或許沒多少人記得冬至,不記得這一天要幹什麼或者會幹什麼。如果你不在父母身邊,不要忘了,給他們打個電話,是給予他們最大的問候了。如果離他們不遠,不要忘了和他們一起吃一頓飯吃餃子吃湯圓。
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節日是我們祖先留下的智慧產物,我們要繼承和傳承它。祖先留給我們的東西太多太多了,理性傳承是我們的責任,每過一個節日變會想起哪位詩人寫了什麼詩,他當時為什麼寫這個詩,想要表達什麼?此時的我似乎也和他一樣。
今天是冬至日,祝大家冬至快樂!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知曉便刪,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