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已至」陽生春又來,待你緩緩歸

2020-12-27 瀟湘名醫

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23日之間,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今天,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

民俗專家表示,冬至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日,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其節日習俗傳承已近3000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冬至日是「數九」的第一天。關於「數九」,民間流傳著的歌謠是這樣說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習俗

祭天祭祖

許多老一輩人至今依然將冬至祭祖看作這一天最重要的習俗,要在這一天向逝去的先人表達感激之情,感謝他們在過去一年的庇護。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數九

冬至一到,開始數「九」。在古代,入九以後,文人墨客喜歡搞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古語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可見冬至吃餃子已經是必不可少的風俗。"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辭官回鄉後,看到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因而命其弟子搭臺築灶,把羊肉和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吃。人們吃後,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便叫"餃子"。

冬至團

在南方一些地區,則比較盛行吃冬至團(冬至丸),取其團圓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戶磨糯米粉,並用糖、肉、菜、果、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實際上,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

冬至養生

一忌暴飲暴食:冬至正值歲末年初,期間多有聚會,切記不要暴飲暴食。

二忌受寒:冬至時節,身體的抵抗力較差,外出時一定要戴圍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風寒的侵襲,才能不感冒生病。

三忌大汗:中醫認為,大量排汗同時也會耗費大量精氣。冬季應順應天時,注意養藏,安靜休養,不宜劇烈運動,大量出汗。

四忌是非: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儘量保持心態平和,不要招惹是非,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

三九「補冬」,小心上火

常言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冬令時節是給身體「進補」的大好時節,大家稱之為「補冬」。專家認為,正確的「補冬」能使身體強壯而又保持窈窕。因為進入秋冬季節後,體內代謝下降,體力消耗減少,此時進補,藥物易被吸收和蘊蓄,從而發揮較大的功效。

冬季進補可食用羊肉、牛肉等溫熱的食物防三九寒冷。還適宜進補阿膠、膏方等,效果幾乎是平時進補的兩倍。

然而,冬季養生飲食不宜過鹹,過鹹會傷腎,損傷陽氣。此外,飲食上還要注意不可過食辛辣刺激之物,容易上火。

此外,冬至時節,天氣寒冷乾燥,導致鼻咽乾燥、皮膚缺水,易上火,別忘補充津液,可食用荸薺、藕、蘿蔔、白菜、獼猴桃、柚子、橘子等滋陰去燥的食物。

來源:綜合網絡整理

編輯:張慶芳

【來源:諸城人民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已至,春天還會遠嗎,冬至詩句你了解多少
    冬至日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特色,正是這樣的特色產生了一定的文化差異,但這樣的文化差異不會影響我們對節日的嚮往,以及紀念。關於冬至的詩句你還記得幾句?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小至·杜甫(唐)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這句詩出自詩聖杜甫的《小至》,他流浪在夔州時,閒來無事,寫下的詩句。詩人感嘆時間消逝之快,轉眼間就到了冬至,冬至到了,那春天還會遠嗎?
  • 冬至|天時人事日向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天時人事日向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 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 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 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 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
  • 早安,冬至快樂!冬至陽生春又來
    早安,冬至快樂!冬至陽生春又來1、早上好,天冷了多穿點衣服,注意保暖;身體健康幸福快樂最重要。2、早上好!人生是條河,歲月是首歌,偶然是風雨,自然是生活。忘記年齡和煩惱,尋找健康和快樂!6、早安,冬至快樂!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7、冬至早安!從工作裡愛了生命,就是通徹了生命最深的秘密。8、早安,送去溫馨的問候,帶去幸福愉快的一天。9、早安,開心每一秒,快樂每一天,幸福每一年,健康到永遠。
  • 冬至悟道:冬至陽生春又來,物極必反新輪迴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浮灰。——杜甫《小至》又是一年冬至時,陽氣起,年關近。春秋時期,中國已通過「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時間,故「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節氣。
  • 今日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古人認為,冬至是個值得慶祝的節氣,從這一天起白天漸長、陽氣回升,新的循環又要開啟。萬物復來是大吉,所以冬至的「至」,是終結,是極致,更是新的起點與希望。
  • 今日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今日18時02分我們將迎來「冬至」節氣從這一天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民間俗稱「進九」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冬至節氣,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冬至是一年裡黑夜最長的一天,此後,白天慢慢變長。
  • 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今日18時02分我們迎來冬至節氣「至」有極致的意思冰益壯,地始坼隆冬時節到了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是一年裡黑夜最長的一天「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心中裝著對春的期盼不疾不徐,就這樣日日數到暖靜候春日來除了天文和氣候上的重要意義冬至對中國人來說還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冬至是古人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人們在這一天祭祖、賀冬所以又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北方,餃子是冬至的「
  • 【科普周周講】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
    【科普周周講】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養生小貼士 2020-12-21 1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冬至已至,暖春可期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庚子鼠年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已經悄然而至。 《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冬至至,日至短,冬至以後晝漸長夜漸短。因此古人認為此時陽氣回升,是一個吉日,應當慶賀,故被稱為「亞歲」的冬至既是四時八節之一又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在我國南方更有「冬至大如年」之稱。 冬至是「數九」嚴寒天氣的第一天,標誌著寒冷時節的真正到來。從冬至算起,每九日一記。
  • 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今日18時02分 我們迎來冬至節氣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今日18時02分我們迎來冬至節氣冬至,不僅是最早被確立的節氣,最古老的節氣,也曾經是最隆重的節日,甚至「冬至大如年」,唐宋時期放假七天(過年也是七天),也算是一個「黃金周」了。
  •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而冬至,像個歲月驚嘆號,一年裡黑夜最長的今天,把冷暖、枯榮、得失,都斂在日曆將盡未盡之時,化為一聲短促有力的提醒:自今日始,大地發動陽氣,春天已潛行在很近的遠方。當時間的單元以十年為記憶軸閃逝的時候,2020以一種殘酷的方式開場。我們還沒有來得及把憧憬變為現實,把規劃徐徐打開,就迎來了山河失色、以冰封箋的時光。
  • 冬似故人緩緩歸
    在我老家,一直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這足以說明人們對冬至的重視。當然,無論什麼節氣,在那少不更事的年紀,喜歡的都是那種儀式感和那個特定的節日裡的美食而已,都不會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和感慨。年齡漸長,好像才開始懷念以前的那些節日的美好。
  • 麗江radio【二十四節氣冬至詩會】冬至已至 春日可期
    > 冬已至,春可期,冬至數九候春來。 歡迎收聽麗江新聞綜合廣播FM106.2, 麗江旅遊交通廣播FM97.7二十四節氣冬至特別節目——  「冬至已至 春日可期」>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已至,讓我們溫暖走過,春日可期,讓我們把晨曦靄霜中一枚枚寒凌的梅花,捻成最虔誠的文字,在寒風雪舞中成揉成一抹醉心的微笑,溫暖冬寒、燦爛你我。感謝收聽麗江新聞綜合廣播FM106.2,麗江旅遊交通廣播FM97.7二十四節氣冬至特別節目——「冬至已至 春日可期」,再會!
  • 悅讀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冬至也意味著一年中最冷的「數九」嚴寒天氣即將到來。古人認為,從冬至起,每數九天算一個「九」,數到九個「九」,共計八十一天後,春天便翩然而至。思念沉沉抱膝燈前影伴身許多文人墨客常在冬至感嘆光陰飛逝,思念親友家人。白居易在《邯鄲冬至夜思家》一詩中寫道:「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 冬至真的是「陰極陽生」?No!寒冬過後才是春天
    《冬至》·杜甫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因此這一日,被稱為冬之至黑夜最長白晝最短所以,冬至的「至」並非到來之意,而是「極致、最高」,開始進入「數九寒天」。
  • 冬至已至,接下來的14天宜「養藏節慾」
    今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1月4日。《二十四節氣集解》:「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至,故曰冬至。」冬至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冬至後北半球的白天漸增,冬至夜是一年中最安靜的長夜。古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代冬至日百官放假,因冬至是一個安靜的節氣,此時陽氣初萌,要注意養「藏」,靜神少慮,節慾保暖,減少精神和體力的消耗。
  • 「節氣」冬至:願美好如期而至
    北方民間甚至已經不再把冬至當做一個節日,冬至的時候吃碗餛飩,已經是冬至習俗唯一的存在感了。但在南方,人們還幾乎像歡度除夕一樣,歡度冬至夜,依然保持著「冬至大如年」的規格。冬至有三層含義,一是陰極之至,陰氣最盛的時候;二是陽氣始至,陽氣萌生的時候;三是日行南至,陽光直射點最南的時候。
  • 今日冬至,冬至何以大如年?
    「冬至陽生春又來」 「六陰消盡一陽生」 「陰伏陽升淑氣回」——古人對冬至的解釋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至夜三更,皇帝換上青袞龍服,頭戴綴有二十四旒的平天寶冠,足踏朱鞋,由兩位內侍扶至祭壇之前。 壇高三層,共七十二級臺階,壇頂方圓三丈,坐北朝南設「昊天上帝」黃褥,一側設「太祖皇帝」黃褥,將祭天與祭祖並置。壇下道士雲集,禮樂歌舞絡繹不絕,壇外百姓數十萬眾頂禮膜拜,山呼萬歲,所有人都在這場儀式中獲得了自我認同。
  • 冬至問候圖片 冬至詩詞句子 2020古代描寫冬至的古詩詞經典
    關於冬至節的詩句1  【冬至夜寄京師諸弟兼懷崔都水唐韋應物】  理郡無異政,所憂在素餐。徒令去京國,羈旅當歲寒。  子月生一氣,陽景極南端。已懷時節感,更抱別離酸。  【小至唐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唐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 冬至冬至,願幸福如約而至!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 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 故曰「冬至」 冬至又名冬節、長至節、亞歲 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十二個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