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悟道:冬至陽生春又來,物極必反新輪迴

2020-12-25 昀嘉文化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浮灰。

——杜甫《小至》

又是一年冬至時,陽氣起,年關近。

在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冬至為首。

南朝《三禮義宗》載:「(冬至)有三義: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冬至也。」

冬至的含義有三個層面:

陰極之至,天氣陰寒至極,大地寒徹;

陽氣始至,陰極轉陽,陽氣開始回升;

日行南至,當日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

《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冬至過後,白晝漸長,

陽光愈發和煦,

下一個循環開始,

乃大吉之日。

冬至簡介

冬至為古時的四時八節之一,

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故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民諺有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入伏,冬至後第一個壬日開始數九。

民間歌謠「數九歌」唱到:「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中文名:冬至

·外文名:Winter Solstice

·別名:冬節、亞歲、小年、日短至

·代表寓意: 陰陽交割,白晝逐日增長

·所屬季節:冬季

·時間: 每年公曆12月21或22或23日

·氣候特點: 低溫

·風俗活動:吃水餃

冬至的起源

春秋時期,中國已通過「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時間,

故「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節氣。

在商、周、秦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

而把冬至這天設為「歲首」,冬至在當時相當於春節。

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新的循環開始,為大吉之日。

因此,如今春節期間的祭祖、聚餐等習俗,源於最早的冬至節俗。

後來實施夏曆,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節氣之首,稱為「亞歲」。

到了漢代,冬至上升為節日,稱為「冬節」,之後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三候

中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侯:

「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 一候:蚯蚓結

古人認為,蚯蚓為陰曲陽伸的生物,

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依然強盛,

故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 二候:麋角解

麋與鹿雖屬同科,但陰陽不同。

麋的角朝後生,古人視其為陰,

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 三候:水泉動

因陽氣初生,山中的泉水開始流動且為溫熱狀態。

冬至民俗

冬至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其節日習俗傳承已近3000年。

1、冬至祭祀祈福

《荀子·禮論》:「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

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蘊含著祗敬感德、禮樂文明的深邃文化內涵。

古代皇帝在冬至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

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

2、冬至賀冬

《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

同時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

冬至日,古代朝廷規定放假休息,親朋相互拜訪,度過一個歡樂的「冬至節」。

3、冬至美食

(1)冬至吃餃子

俗語有云:「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這個習俗,據說源於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而流傳下來的。

而冬至吃餃子,也是來自整個北方的靈魂呼喚。

(2)冬至吃湯圓

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吃湯圓盛行於南方地區,「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的湯圓又叫「冬至團」。

(3)冬釀酒

姑蘇地區有俗語云:「冬至如大年」。

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

冬至的人生啟示

杜甫有詩云:「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天時人事,每天變化得很快,轉眼又到冬至了,

過了冬至,白日漸長,日漸回暖,春天即將回來了。

四季有春夏秋冬,月有陰晴圓缺,

人生有春風得意,亦有顛沛流離,

這便是世間變化之「道」。

冬至日,歲寒至極,

正如人生的低谷期。

「物極必反」「陰陽互易」,

大劫難,亦是大因緣,

在最為艱難困苦的人生低谷,

我們反而能更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人生使命,

本心與初心也日益澄明。

一陽初動,萬物化生。

與天道相應的正是人的本心。

順應天道而不失初心,

蓄力至厚積而最終薄發。

正如潛龍在淵,而後方能飛龍在天。

時光匆匆,四季時節不停流轉,

一如人生的榮辱盛衰,往復循環。

大地寒徹,但新陽又已經到來,

春生冬至時,新的輪迴與希望再度開啟。

冬至陽生春又來,物極必反新輪迴!

相關焦點

  • 早安,冬至快樂!冬至陽生春又來
    早安,冬至快樂!冬至陽生春又來1、早上好,天冷了多穿點衣服,注意保暖;身體健康幸福快樂最重要。2、早上好!人生是條河,歲月是首歌,偶然是風雨,自然是生活。忘記年齡和煩惱,尋找健康和快樂!6、早安,冬至快樂!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7、冬至早安!從工作裡愛了生命,就是通徹了生命最深的秘密。8、早安,送去溫馨的問候,帶去幸福愉快的一天。9、早安,開心每一秒,快樂每一天,幸福每一年,健康到永遠。
  • 冬至|天時人事日向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天時人事日向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 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 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 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 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
  • 【科普周周講】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
    【科普周周講】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養生小貼士 2020-12-21 1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今日18時02分我們迎來冬至節氣「至」有極致的意思冰益壯,地始坼隆冬時節到了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是一年裡黑夜最長的一天「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今日以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北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會逐漸升高北半球的白天也將慢慢變長自冬至開始我們正式進入「數九」天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各地有不同版本的「九九歌」
  • 今日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今日18時02分我們將迎來「冬至」節氣從這一天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民間俗稱「進九」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冬至節氣,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冬至是一年裡黑夜最長的一天,此後,白天慢慢變長。
  • 「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已至,春天還會遠嗎,冬至詩句你了解多少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冬至的來臨,標誌著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白晝時間最短。冬至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這一天民間會各種活動,來慶祝冬至。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時年八節是指中國比較傳統比較重要的八個節日,分別是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元節、中秋節、冬至和除夕),在古代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這一天在我國南方沿海的部分地區至今仍然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而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 今日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今天的18點02分,我們將迎來2020年的最後一個節氣,冬至。冬至之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迎來了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古人認為,冬至是個值得慶祝的節氣,從這一天起白天漸長、陽氣回升,新的循環又要開啟。萬物復來是大吉,所以冬至的「至」,是終結,是極致,更是新的起點與希望。
  • 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今日18時02分 我們迎來冬至節氣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今日18時02分我們迎來冬至節氣冬至,不僅是最早被確立的節氣,最古老的節氣,也曾經是最隆重的節日,甚至「冬至大如年」,唐宋時期放假七天(過年也是七天),也算是一個「黃金周」了。
  • 「冬至一陽生」裡的人生哲學,離不開陰陽消長,物極必反的原理!
    地雷復結構是上坤下震,在此卦中可以看到一個比較特殊的點:六個爻中只有一個陽爻,其它五個全部是陰爻;而唯一的一個陽爻還是原本六個陰爻「陰極變陽」的輪迴中誕生出來的,所以我們就稱之為「六陰至,一陽生」。它們的排列就是根據《易經》中物極必反的原理來排列的。
  • 冬至冬至,願幸福如約而至!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 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 故曰「冬至」 冬至又名冬節、長至節、亞歲 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十二個節氣
  •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而冬至,像個歲月驚嘆號,一年裡黑夜最長的今天,把冷暖、枯榮、得失,都斂在日曆將盡未盡之時,化為一聲短促有力的提醒:自今日始,大地發動陽氣,春天已潛行在很近的遠方。當時間的單元以十年為記憶軸閃逝的時候,2020以一種殘酷的方式開場。我們還沒有來得及把憧憬變為現實,把規劃徐徐打開,就迎來了山河失色、以冰封箋的時光。
  • 「冬至已至」陽生春又來,待你緩緩歸
    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23日之間,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 【今日冬至】冬至大如年,數九過寒冬!
    歲月穿梭 四季輪迴 轉眼我們來到了 2020年最後一個節氣 ——冬至 冬至,又稱冬節
  • 冬至真的是「陰極陽生」?No!寒冬過後才是春天
    《冬至》·杜甫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而冬至後,白晝就一天比一天長了,所以說「陽氣始生」。陰陽交接,此消彼長。古人的哲學與大自然的變化融合的如此美妙。冬至的到來,意味著進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階段但只要心中存著對未來的期待,就會在越來越短的黑夜中安然自若。
  • 悅讀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網信河北今天,我們迎來了冬天的第四個節氣——冬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逐漸變長,夜間則漸漸變短。
  • 尊老是道,冬至暖心丨沌陽街冬至節裡的「永久溫度」
    尊老是道,冬至暖心丨沌陽街冬至節裡的「永久溫度」 2020-12-22 17: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冬至到而葭灰飛
    在中國的古代,出什麼來感知冬至的到來呢?就是在冬至前的三天,在一個布縵密封的小房間內,擺上12根律管,也就是音樂的笛管,並在每根管內填上葭灰,就是用蘆葦的膜燒成的灰燼。如果哪一根律管,飄出了葭灰,就證明冬至節氣到了。在唐宋詩詞裡經常可以看到寫冬至的詩和葭灰聯繫在一起。
  • 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
    文|程潔冬至時節有什麼呢?天地之間所有歡騰著的生命,仿佛約好了似的,在冬至前後沉寂蕭條了,安靜地蟄伏在季節的懷抱中,注視著袒露黃色肌膚的大地。樹瘦了,花枯了,連泥土裡的昆蟲都不知道去了哪裡,悄然無聲地消失了。
  • 冬至已至,暖春可期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庚子鼠年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已經悄然而至。 小至 (唐) 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 24節氣冬至丨陽氣初動春又來
    2019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 張悅朗讀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