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一年中的第22個節氣,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一年之中,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在古代有「冬至大如年」之說,越往北晝越短、夜越長,時至冬至,標誌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民諺:「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所以說冬至對於傳統的百姓們是極為重要的一天。
冬至,對於它的探討至今從未停歇,北方習俗是吃餃子,代表一年交好運,同時也是為了補充能量應對更加寒冷的氣候。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南方地區有在冬至酬神祭祖的傳統。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酬神祭祖後通常還有宴飲活動朋友。南方朋友吃湯圓多一些,代表一年團圓美滿之意。不論哪種方式來紀念這個節日,都是為了明年更好,時至運轉。在這個濃鬱醇厚的節日裡,和朋友們一起相聚、與家人一起團圓,一人來一碗皮薄餡滿的餃子、或者細膩爽滑的湯圓,熱騰騰的霧氣瀰漫……一張張滿溢幸福的笑臉,這種溫馨的氛圍,這些暖融融的情義,足夠把逼人的寒氣驅散。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過後,時間推移,白天時長一點點變成,代表春天的腳步也即將隨之不久而來。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尚不經事我們也慢慢長大成人,有時身處異地難與家人相聚,不過好在如今通訊設備發達,可以通話視頻通話聊表心意。
常聽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有暖風 在心中
何必畏懼過寒冬
不必說 什麼是擁有
你給我的我懂
有暖風 夢裡頭
呵護純真的執著
愛不休 讓期望的手 從來不落空
古代杜甫《冬至》詩的首聯和頷聯寫眼前之景,言詩人旅居冬至的情形;頸聯和尾聯寫詩人由冬至而回憶起長安的冬至日情形。全詩由詩人一己的漂泊流浪聯想到朝廷,集中體現了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八句皆對,律對嚴整,感情深摯,具有杜詩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不論是古代是是現代,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來紀念節日,懷念節日,慶祝節日。願寒冬以後,春暖花開,草長鶯飛,百鳥爭鳴,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