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0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凍筆新詩懶寫
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
恍疑雪滿前村
冬至是天文意義上冬天的開始,冬至一到表示寒冬到來,冬至當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從冬至之後白天一天比一天變長。
冬至,又稱「冬節」、「賀冬」、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
·
古時物候
一候|蚯蚓結
冬至之日「蚯蚓結」,蚯蚓感陰氣蜷曲,感陽氣舒展,六陰寒極時,糾如繩結。
二候|麋角解
冬至後五日「麋角解」,鹿屬陽,山獸,感陰氣而在夏至解角。麋屬陰,澤獸,感陽氣而在冬至解角。
三候|水泉動
再五日「水泉動」,水乃天一之陽所生,現在一陽初生,所以,水泉已經暗暗流動。
冬至·
人間煙火
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
| 北京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都吃餛飩。
| 餃子
關於冬至吃餃子的說法有很多,得到普遍認同的有兩個,其一為紀念「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其二為民俗專家認為冬至是陰陽「交子之時」,所以這一天吃餃子有「順從天意」的意思。在過去的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冬至這一天好好團聚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
| 湯圓
在南方一些地區,則比較盛行吃冬至團(冬至丸),取其團圓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戶磨糯米粉,並用糖、肉、菜、果、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實際上,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
冬至·
日常養生
| 起居
晝短夜長逐漸明顯,天氣逐漸轉冷。此時起居方面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以利於陽氣的潛藏,陰精的蓄積。
睡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腳不僅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還是足三陽經的終止處,且五臟六腑的功能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因此,在睡前用熱水泡腳可以達到安神活血祛瘀的功效。
| 運動
冬季時運動應以靜態運動為主,蘊養陽氣,使陽氣潛藏,可選擇散步、做操,練八段錦、十六段錦、太極拳等,不適宜進行劇烈運動,同時運動強度以微微出汗為宜。
運動時,要選擇在向陽的地方進行,另外早晨要在見到陽光後才能運動,以防陰氣太重損傷陽氣。
| 情志
冬至前後,宜溫養神氣,以養陽氣。《黃帝內經》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
可常與家人好友聊天、練習書畫、讀書看報等,以求心境平靜,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含而不露,避免煩擾,要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
| 飲食
冬至時節,心肺氣弱,腎氣強盛,飲食宜減辛、苦,以養腎氣,此時飲食當少食生冷之食,不宜進大溫大補之品,應以清補甘溫之味為宜,如魚類、芝麻、核桃、花生、黑木耳等,同時配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如梨、冬棗、柑橘等。
冬至·
那些詩詞
《萬年春·冬至陽生》
馬珏
冬至陽生
迎春撥雪黃芽好
人驚早
香如芝草
玉碾勝磨搗
神水烹煎
自是除陰耗
金童報
絕品珍寶
啜罷遊蓬島
《小至》
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
吹葭六管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
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
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
王安石
都城開博路
佳節一陽生
喜見兒童色
歡傳市井聲
幽閒亦聚集
珍麗各攜擎
卻憶他年事
關商閉不行
願你在每一個雪舞的日子
感受身邊的溫暖
積聚內心的力量
懷揣希望,堅定向前
寒冬已至,春將不遠
圖片來源:網絡
湖裡權威新聞
原標題:《今日冬至|祝眉目舒展,順問冬安》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