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獎·中國(南京)大學生設計展是全國大學生設計創意作品集中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平臺,常熟理工學院紡織服裝與設計學院正在緊鑼密鼓地備賽。今年,學院力求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資源,突出地域產業特色,呈現精彩的創意設計作品。
在去年11月舉行的紫金獎·首屆中國(南京)大學生設計展上,常熟理工學院帶來的鬥拱系列作品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鬥拱是中國建築特有的構件,是較大建築物的柱子與屋頂之間的過渡部分,給人一種神秘莫測的奇妙感覺。無論是藝術還是技術,鬥拱都足以象徵和代表中華古典的建築精神和氣質。
在廣泛吸納評委和觀眾意見的基礎上,今年,常熟理工學院將推出"鬥拱系列作品2.0版"備戰設計展。
常熟理工學院紡織服裝與設計學院副教授楊豔石介紹:「去年我們作品的設計定位,主要是在收藏和展示方面,所以它的個頭都比較大。今年我們在此基礎上,向設計教育方向進行發展、定位。所以我們今年的作品開發,主要是傾向於能夠用於設計教學,作為一個基礎性的教學工具,也就是用古人的這種造物智慧,來啟迪現代設計。」
這件微縮沙盤景觀是由產品設計專業的8名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共同完成的。它的原型是常熟古代興學重教的標誌性建築——常熟文廟。
經過組裝、布景和上漆,與實體建築幾無區別。在今年的紫金獎·中國(南京)大學生設計展上,這件作品極有可能站上常熟理工學院展區的C位。
常熟理工學院紡織服裝與設計學院學生陸庚介紹:「與傳統沙盤景觀不同的是,我們這次採用了3D列印技術。讓孩子在拼接玩具的同時,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常熟理工學院紡織服裝與設計學院產品設計系主任郭玉良坦言:「常熟是江南的福地,我們希望把它深厚的文化底蘊呈現出來。後續我們也希望不只停留在作品這個層次上,會尋求市場的轉化,把它變成一個商品,甚至是收藏的藝術品。」
此外,服裝設計類作品均以市場審美、市場需求為標準,學生走進校企合作的服裝企業,真題真做,屆時,將把最受消費者認可的作品帶到設計展的現場。
常熟理工學院紡織服裝與設計學院副院長徐子淇介紹,今年學院服裝類參賽作品以中式風格甚至是江南的這種風格為主:「把我們學院的專業性、科技性,包括與行業聯合培養的特點都能夠充分地展示出來。」
常熟理工學院紡織服裝與設計學院學生王雅賢介紹:「這款旗袍的設計靈感來自校企合作的項目,在面料上選擇了白色的面料,配上高級灰的顏色,再加以低飽和度的淺咖色作為點綴色,使這款旗袍的整體風格顯得非常地淡雅。我們選擇了具有中國畫風格的水彩植物,通過機繡的方式呈現出來。」
目前,常熟理工學院紡織服裝與設計學院已形成"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教學氛圍,將紫金獎·中國(南京)大學生設計展等品牌賽事融入專業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科交叉、專業融合的優勢,通過指導學生團隊參賽交流與作品展示,激發創意、開拓眼界,切實培養學生設計的創意創新和創業能力。
據了解,學院還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共建常熟紡織服裝行業協同創新公共服務平臺、中國蘇作家居產業工業設計服務平臺、服裝造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等多個產學研用平臺,為第二屆紫金獎·中國(南京)大學生設計展備賽提供了有利的技術支持和品質保障。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姜堅 吳紅鯨 編輯/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