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對過去所發生事情的記敘,在時間和空間上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但紀錄片像是時空膠囊,以其特有的真實與魔力,帶我們走進特定的歷史年代,那些無法理解的事、無法親歷的事件、無法體會的轉折,或許能在紀錄片中尋到真實的感知。
分享48部關於描述中國不同時期的紀錄片,透過這些紀錄片,讓你重新認識華夏文明史。
1895年的冬天,在天津塘沽地區小站鎮,出現了一支新式軍隊,它標誌著中國軍隊從冷兵器年代正式向近代化軍事過渡,這支軍隊被稱為北洋軍。後來它參與了推翻帝制,走向共和的艱難歷程……
紀錄中日甲午戰爭,央視新聞頻道5集紀錄片。經遠號1894年戰沉;致遠號1894年戰沉;鎮遠號1895年被俘;定遠號1895年自行炸毀……距今兩個甲子前的甲午戰爭,徹底改變了中日兩個國家近代的命運。
主演: 杜旭東 / 王強 / 鄭衛莉 / 林春放 / 陳鳳波 /更多...
1894,農曆甲午年,中國北洋海軍與日本聯合艦隊展開了飲血搏殺,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回眸感傷,那是怎樣的過去,它將如何告訴未來……
千百年來,泱泱華夏恬然自安,1840年的一聲炮響,驚醒了中華大地,撕開了被視為天塹的海疆,西洋人炮聲隆隆,東洋人虎視眈眈,中國——怎麼辦?
向西洋購艦購炮,問洋求學,裝備一流的鐵甲巨艦來了,官兵勤學苦練英姿勃發,大清王朝苦心經營的期望,一支龍旗飄揚的艦隊正式成軍,這開天闢地的新軍究竟是支怎樣的艦隊呢?
1934年5月至1945年8月,日本關東軍在中蘇、中蒙邊界5000餘公裡的國境地帶修築了17處要塞。被日軍稱為牢不可破的「東方馬其諾防線」。本片系統表現了要塞從修建到最終瓦解的全過程。
淞滬會戰,是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後的第一場大規模戰役,也是中日第一場海、陸、空全方位的決戰。雙方投入兵力之多,對決之慘烈,絕無僅有。這一戰的背後,是中國作為落後的農業國,在工業剛剛起步的情況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去抵抗軍工實力雄厚的日本侵略者的。
本片以整個戰役的發展過程為線索,講述國民革命軍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作義,為了配合全國的冬季反攻從最初進襲包頭開始,到最後勝利收復五原的過程中發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同時以客觀的視角讓觀眾去認識真實的日軍,了解當時中國在對抗實力遠強於自己的日本時戰爭的慘烈,從而真正體會到勝利與和平的來之不易。
淮軍是中國近代史上繼湘軍之後又一支著名的地方武裝。淮軍(1862~1900)自成立到消亡的近40年間,正值中華民族內憂外患頻發的苦難歲月,從淮軍演繹到後來的淮系集團,涵蓋並極大地影響了晚清的政治、軍事、經濟、外交、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有專家稱,淮軍史幾乎就是一部晚清史,一部完整的晚清軍事史。
《臺兒莊1938》攝製組秘訪東瀛上下,幾度探抵臺灣核心地帶,深挖中國大陸戰場舊地的蛛絲馬跡,為您還原蒙在歷史表象上的戰爭內幕,再現中國抗戰勇士的俠骨劍膽。
揭秘國恨家仇背後的諸多歷史細節,再現華夏兒女痛擊日軍的酣暢淋漓。這可能是一部最接近真實歷史的抗戰紀錄片。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4、11縱隊等部在遼瀋戰役中,為保障主力奪取錦州,於遼寧省錦州西南塔山地區對增援錦州的國民黨軍,進行防禦作戰。塔山阻擊戰鏖戰6晝夜,我軍先後打退國民黨軍幾十次集團衝鋒,共殲國民黨軍6000多人。塔山阻擊戰的勝利對保障攻打錦州部隊的側後安全,奪取錦州,進而取得遼瀋戰役全勝起到了重大作用。
肖家璧,又名肖圭如,人稱「肖屠夫」,遂川大坑鄉人。早在20 世紀20年代,肖家璧便成為遂川一霸。他歷任大坑鄉保衛團團總、遂川縣靖衛團團總、清黨委員會主席、縣參議長、井岡綏靖聯防辦事處主任、井岡綏靖區遂川反共第一縱隊少將司令等職,與永新的尹道一等人並稱為井岡山區的「四大屠夫」。
1937年是國民政府定都南京的第十個年頭,在這十年間,國民政府按照西方的先進理念進行了系統建設,打造成了全國政治文化中心。然而這一切都戛然而止在了1937年的秋天。上海淪陷後,南京岌岌可危。蔣介石面臨著首都將何去何從的難題。中國軍民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刻。
作為第一部全面講述中國共產黨建黨(1921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949年),二十八年奮鬥歷程的紀錄片。這二十八年裡風雲變幻, 時代的命運和時代中人物的命運都足夠可歌可泣。因此,我們選擇了故事化的講述而非道理式的論述,這也是我們與之前黨史類紀錄片最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