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國內十大財經新聞
1、中國經濟逆勢正增長
轉正,來之不易!
今年來,受疫情衝擊,國內經濟生活一度按下"暫停鍵",一季度經濟大幅下挫,同比下降6.8%。但是,隨著疫情防控工作顯效,復工復產穩步推進,一攬子超常規政策舉措陸續出臺,二季度我國經濟很快恢復到3.2%的正增長,三季度繼續回升至4.9%。前三季度GDP累計增長0.7%,提前鎖定正增長。經合組織最新報告預測,中國將是2020年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世界主要經濟體,全年經濟增長預計為1.8%,2021年經濟增長預計將達8%,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了樣板。
2、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
10月26日至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京召開。隨後,《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重磅發布。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這一規劃擘畫了中國未來5年乃至15年的發展藍圖。其中,規劃建議從六個"新"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3、雙循環戰略提出
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新發展格局在此後的多次高層會議中被重點提及。
雙循環戰略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需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潛力和優勢,利用我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以及迴旋空間大的特點,把發展的立足點更多放到國內,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通過暢通國內大循環,推動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更好聯通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
4、新《證券法》正式施行
歷時六年,四輪審議,3月1日,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正式施行。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根本大法,《證券法》修訂事關億萬投資者切身利益。原證券法一共240條,此次共修改166條、刪除24條、新增24條,作了較大調整完善。
新《證券法》明確全面推行證券發行註冊制改革,顯著提高證券違法違規成本,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進一步強化信息披露要求,完善證券交易制度,落實"放管服"要求取消相關行政許可,壓實中介機構市場"看門人"法律職責,建立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強化監管執法和風險防控,擴大證券法的適用範圍。
5、金融委出手維護債市穩定
今年四季度以來,中國債券市場動蕩不斷。10月底,青海國投宣布不行使"15青國投MTN002"贖回權,11月永煤控股集團超短期融資券實質性違約,華晨汽車集團構成債務違約,金額合計65億元。違約主體多為國企,導致市場風險厭惡情緒蔓延,信用債大跌。
11月21日,國務院金融委第四十三次會議召開。會議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資本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處理好促發展與防風險的關係,推動債券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6、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正式實施
4月27日,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改革首次將增量與存量市場改革同步推進,是全市場實施註冊制改革承前啟後的關鍵步驟。
119天後,8月24日,伴隨著上市鐘聲的敲響,首批18家創業板註冊制企業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創業板正式邁入註冊制時代。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2月27日,已有72家IPO企業、121家再融資、5家重大資產重組在創業板註冊生效。
7、網際網路平臺反壟斷胎動
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治理即將迎來"強監管"時代。1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指南出臺的最終目的在於"促進平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但需要以"預防和制止網際網路平臺經濟領域壟斷行為"、"加強和改進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監管,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為前提。
徵求意見稿首次明確擬將"二選一"定義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構成限定交易行為,將"大數據殺熟"定義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差別待遇。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均是反壟斷法明令禁止的行為。
8、A股IPO融資額創十年新高
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韌性彰顯,股市發展蹄疾步穩。
註冊制穩步推進下,A股市場對直接融資貢獻度不斷提升。截至12月27日,A股IPO募資金額已超過4600億元,創下近10年新高,成為自2011年(全年IPO募資金額4855.63億元)以來A股市場IPO融資總額最高的一年。
在賺錢效應驅動下,基金迎來募集大年。按基金成立日計算,截至12月27日,今年來已成立1399隻新基金,合計募集規模達3.12萬億元,這是歷史上首次突破3萬億。權益類基金是最大推力,發行規模超2萬億元,佔比約64%。歷史上權益類產品發行規模佔比超60%的情況不多見。
9、人民幣匯率走強
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呈現出先升後貶再升的"N"型走勢。截至12月18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全年累計上漲3.76%。
人民幣匯率上漲主要來自兩大推力。一方面,中國率先從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中復甦,中國經濟和國際貿易表現強於預期;另一方面,其他主要經濟體通過貨幣和財政政策大幅寬鬆實現風險對衝,其中美元指數大幅下行,是推漲人民幣匯率的重要原因。數據顯示,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全年累計上漲超過6%。
此外,在國際收支資本和金融帳戶下,不論股票還是債券市場,外資持續流入改善境內外匯市場供求關係,客觀上支撐了人民幣匯率。
10、中國銀行(601988,股吧)爆發"原油寶"事件
由於美國WTI原油期貨5月合約在4月21日凌晨創出史上第一個負數結算價(-37.63美元),直接導致原油寶美國原油5月合約出現"穿倉",許多投資人不但本金全部虧光,還要倒欠銀行錢。
4月22日晚間起,中國銀行三次回應,就"原油寶"產品情況進行說明。4月30日,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切實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同時要求中國銀行儘快梳理查清問題,嚴格產品管理,加強風險管控,提升市場異常波動下應急管理能力。12月5日,銀保監會在官網發布事件處罰通報,歷時超半年的"原油寶"事件終於塵埃落定。
2020國際十大財經新聞
1、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
寬鬆浪潮席捲全球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今年一季度,美聯儲意外降息猶如打響一記發令槍,全球央行開啟"大放水"的動作,歐洲央行、英國央行、澳大利亞央行等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紛紛推出各自的寬鬆措施。今年3月市場最為動蕩之時,美聯儲還與澳大利亞央行、巴西央行、韓國央行等9家央行建立臨時美元流動性互換協議,以緩解全球美元融資市場面臨的壓力。
除了央行,各國政府也在財政刺激上發力,寬鬆浪潮席捲全球。不過,大量的寬鬆措施也留下隱患:後疫情時代,如何收拾過量寬鬆留下的局面?
2、RCEP正式籤署
11月,東協十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15個國家,正式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
RCEP成員國領導人高度評價協定歷經8年談判得以正式籤署,認為這是歷史性的、具有重大裡程碑意義。特別是在當前疫情對世界經濟造成嚴重衝擊的背景下,RCEP作為全球覆蓋面積最大的自貿協定,其籤署將有力促進地區繁榮穩定,為加快疫情後世界經濟復甦帶來希望,有利於構建開放的世界經濟,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各方表示,RCEP將對印度保持開放,歡迎印度早日加入。
3、全球經濟面臨衰退
疫情重創下,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嚴重受挫,全球經濟形勢面臨衰退風險。人流如織的口岸變得"門可羅雀",原本繁忙的機場變得沉寂……微小的病毒因子讓這輛正在向前奔跑的全球經濟"列車"停下腳步,全球供應鏈出現大範圍"斷鏈"。
隨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更是多次下調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顯示短期內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明顯衝擊。不過,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雖然可能因疫情遭遇挫折,卻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
4、全球資本市場"過山車"
2020年總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全球股市的表現就是其一。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歐美等主要股市在一季度接連暴跌,美股甚至在一個月內四次熔斷,創下歷史紀錄。
就在投資者認為今年股市肯定是一部"悲劇"的時候,劇情出現大反轉,歐美等主要股市頑強回升,道指突破30000點,美股更是創下歷史新高。梳理全球各主要股市的年度表現,中美股市的累計漲幅位於全球前列。
5、英國歐盟達成脫歐貿易協議
12月24日,在距離12月31日英國脫歐過渡期結束僅剩一周時間的緊迫關頭,英國與歐盟的脫歐貿易協議在歷經9個月的艱難談判後終於宣告達成。
每一次都要拖到最後關頭,似乎已經是脫歐這部"連續劇"的標配。要知道,在這4年半時間裡,這部連續劇跌宕起伏、高潮迭起,英國首相換了三任,歐委會主席換了兩個,脫歐日期延期了三次。脫歐貿易協議的達成,表明英國終於擺脫了無貿易協議"硬脫歐"的不確定性陰雲。
英國和歐盟議會將在未來幾周分別批准該協議。
6、美元匯率指數創新低
從年內103高點跌至當前90點左右的水平,美元指數的表現成為市場熱議焦點。美國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導致聯邦債務激增,加上地緣政治摩擦加劇等眾多因素,美元匯率面臨巨大壓力。
高盛發布的一份報告值得深思:在世界多國將利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之際,美元或將喪失其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其實,這並不是首次關於美元將喪失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的探討。最近幾十年,各國對美元霸權的聲討此起彼伏,挑戰美元霸權的舉措也已屢見不鮮。
7、新能源汽車爆發
提到2020年美股市場最"耀眼"的股票,特斯拉絕對榜上有名。特斯拉的市值在2020年增加了超過5000億美元,儘管該公司售出的汽車數量很少,但其市值已超過全球九大汽車企業的市值之和。除了特斯拉,包括蔚來、小鵬等新能源汽車新勢力在內的股票也有不俗表現。
全球範圍內,數十個國家都出臺了禁售燃油車政策甚至時間表。這些似乎都在印證一個事實:"車道"在變,新能源汽車正站在風口。許多海外機構認為,新能源汽車的這股熱潮會比許多人想像的還要持久。
8、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籤署
1月15日,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籤署,中方堅持的三個核心關切(取消全部加徵關稅、貿易採購數字要符合實際、改善文本平衡性)以及兩項原則(WTO規則與市場原則)在協議中都得到了體現。同時,美方的核心訴求也得到了正面回應。
中美之間通過平等對話協商合作來解決各自關切和相互利益的合理安排,充分證明只有遵循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則,才能找到妥善解決問題的辦法。
9、石油價格劇烈波動
1月以來,國際原油市場就"跌跌"不休,投資者本以為原油價格已跌到地板,但沒想到地板下面還有"地下室"。4月,紐約商品交易所上演歷史性一幕,幾乎每隔一分鐘,股票軟體就會彈出一條報價,交易員眼睜睜看著5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一路暴跌,甚至跌至負值,這一刻應該被紀念。
不過,除了應該的"紀念",國際油價隨後出現的反彈走勢也應重視,特別是自11月以來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布倫特原油在11月漲幅接近26%。
10、
美國總統大選
牽動全球資本市場
這又是一場大戲。
當地時間11月3日,美國迎來總統大選日。雖經眾多媒體公布的選舉結果顯示拜登獲勝,但由於川普拒不認輸,並在多州發起訴訟,選舉結果仍未完全確定。直到當地時間12月14日,美國選舉人團共538位選舉人按照各州選舉結果投下選舉人票,拜登已取得勝選所需的270張選舉人票,大選結果才似乎"塵埃落定"。此前,曾有海外機構擔心,若美國大選出現爭議性結果,美股恐將暴跌,但事實證明這種擔心有些多餘,道指就在這段時間創下新高。
本版撰稿:吳家明 吳少龍 本版製圖:周靖宇
(責任編輯:冉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