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藍字「皇家加勒比遊輪旅業快訊」關注
對於熟悉量子號的乘客們而言,第一次來到「皇家贊禮號」的感受常常難以名狀:顯然兩艘船很多設施都極其相似,從噸位構造,到餐廳酒吧,甚至北極星、甲板跳傘..可明明又覺得哪裡大不相同。
今天,小編就試著為您揭開謎底:
造成這種不同的感受,很大程度倚賴於「皇家贊禮號」上隨處可見的,總數超過11,000件,總價450萬美元的藝術品。
受到孔子「既來之,則安之」的啟發,位於倫敦的Peter Millard及其合作夥伴為「皇家贊禮號」上的藝術品進行策展,將為遊輪愛好者帶來出自世界各地藝術家之手的當代藝術作品。
而作為皇家加勒比旗下專為中國遊客打造的遊輪,「皇家贊禮號」的藝術品也處處體現著中國元素。
「皇家贊禮號」上最熱門的拍照地點之一,當屬第15層甲板上棲於海上多功能運動館頂端的「熊貓媽媽與寶寶」所在地,這一作品由居住在英國的藝術家Jo Smith設計,描繪了一幅屋頂上的熊貓媽媽與下面的熊貓寶寶向彼此伸手想要拉住對方的景象。
在中國文化中,熊貓是好運與國寶的象徵,為了向「皇家贊禮號」的主要賓客 —— 中國遊客表示感謝,我們將這一黑白相間的萌物搬上了船,也旨在祝福所有與它們互動的遊客平安富足。最近,皇家加勒比與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結成了合作關係,致力於維護海洋的長期健康發展,而熊貓作品也是在用俏皮的方式對這一合作表達敬意。
「熊貓媽媽與寶寶」總重約6.5噸,如此之重以致需要用鋼筋加固。熊貓媽媽高10米(33英尺),從甲板到雕塑頂端,而熊貓寶寶高3米(10英尺)。而隨著中國母港的啟航,「熊貓媽媽與寶寶」也有了屬於他們的名字——「贊媽」和「禮寶」。
智能遊輪上怎能少了智能藝術?量子級的高科技標誌在「皇家贊禮號」上以「Sky Wave」的形式繼續,這個創意作品定會成為遊客們的新寵。由位於紐約的Hypersonic和波士頓的Plebian Design創作,Sky Wave是第一件海上動態雕塑。作品會根據風向與水流向不同的角度旋轉和彎曲。憑藉從船舶在海中航行的動態獲取的靈感,最終創造了這件結合了海洋元素和工程原理的藝術作品。
Sky Wave的每一個葉片都由純手工製作的纖維玻璃組成,長度不一,打磨至可完美無瑕地旋轉。這件奪人眼球、精心製作的藝術品特意為「皇家贊禮號」創造,設在第5層甲板的皇家大道上。
量子船系上的電梯藝術是為自拍而生,「皇家贊禮號」也不例外,採用中國攝影師黎懷楠極具想像力的「The World of the Senses」系列,進一步升級自拍藝術遊戲。這個創意十足的系列展示了一幅幅抹上金屬色調的女性面孔,臉上還架著一副顯示了各種稀奇古怪景象的運動眼鏡。10件創意作品為遊客提供新鮮的驚喜,當他們從一個甲板升至另一個甲板時,電梯門剛一打開,迎面就是一場意外的視覺震撼。
量子級遊輪上最負盛名的標誌性藝術場所之一是連接了Jamie’s Italian與Vintages的圓形大廳,「皇家贊禮號」上也是如此。當遊客經過圓形大廳時,可以觀賞到中國藝術家劉北立的藝術裝置「惑」(Lure)系列,與船舶的自然運動完美融合在一起。
這件設置在圓形大廳的藝術品描繪了中國的古老傳說,紅線代表姻緣,將世人與他們的靈魂伴侶連接在一起。所謂「千裡姻緣一線牽」,人們對紅線寄予了美好的想像,代表著命中注定的美好姻緣。這套藝術裝置從天花板上懸垂而下,每當產生輕微的氣流或晃動時,所有紅色線圈會隨之輕輕轉動,無數條紅線則互相纏繞在一起。
遊客經過船上的每個拐角時都會發現一件創意作品,它們代表了「皇家贊禮號」即將拜訪的目的地風格。中國藝術節鄭路創作的塑像站立在270度影音休閒廳門外,這件作品將中國文化符號用一種雅致的時尚方式編織在一起,靈感來自鄭路的父親,一位中國詩人。
走進皇家大劇院,藝術家Dominic Harris名為「飛蝶之牆」(Flutter Wall)的互動作品會立即吸引每位來訪者的目光。這個120英寸的屏幕以黑色為背景展示了許多色彩斑斕的蝴蝶,當人們走近觀看時,它們仿佛就要展翅飛走。又是一件遊客可在船上欣賞玩味的藝術裝置。
「贊禮號」上的藝術精品,自然不只這些。要想知道還有哪些驚喜,何不親自來發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