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風格多樣, 千恣百態, 文雅精美的楷書, 生動流美的行書, 恣肆飄逸的草書……光芒閃爍, 世人傾慕。書寫一手漂亮的鋼筆字讓青年學生倍感自信和成功。
一、從實用、藝術和個性化角度選擇行書進行教學
鋼筆行書適合青年學生學習。行書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 它不像楷書那樣工整規範。行書筆畫較楷書稍放縱, 點畫之間往往以纖細的遊絲牽連, 結構隨字賦形, 多據上下文需要而誇張變形, 布局參差錯落, 生動活潑。另外, 行書書寫簡便快捷, 比草書易認, 適合社會實際工作需要。還有, 行書少有森嚴的法度規則, 創作比較自由, 能充分發揮書寫者的個性。因此行書有很強的實用性, 又有較強的藝術性, 適合追求個性發揮的青年學生需要。
古人以為, 「楷書如立, 行書如走, 草書如奔」。從初學者來說, 先立後走是科學的, 而經過十幾年讀書生涯的大學生, 書寫漢字具有一定的基礎。所以從實用性、藝術性和書寫者個性發揮而言, 鋼筆行書比較適合成人學生學習。
二、指導學生擇帖臨習
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字帖臨習非常重要。鋼筆書法字帖多如夜空繁星, 對初學書法者而言, 選擇一款合乎自己個性的字帖非易之事。但是一本好的字帖是激勵學書者學習的動力, 選好字帖是學習書法的前提, 只有性情相近, 才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學習起來才會帶勁, 效率才高, 否則, 選帖不當, 臨書如同嚼蠟, 那麼學習沒有積極性, 很難臨好字帖。
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氣質和審美情趣, 選擇自己喜愛的字帖。筆者在教學過程中, 選擇一些筆畫清晰、結構規範、字形端正, 運筆流暢的, 由治學態度嚴謹的鋼筆書法家用鋼筆臨摹出來的形神兼備的歷代名帖, 還有當代硬筆書法的精品, 提供學生欣賞。
從用筆的方圓粗細, 結體的靈活多變等方面引導學生鑑賞帖字, 並從中選擇適合自己氣質和審美情趣的字帖臨摹。這樣, 解決了大多數初學書法者所遇到的, 對字帖優劣不分, 僅以為正規出版社出版的字帖就可信賴為範本的問題。學生憑個性所愛選擇字帖, 各取所求, 百花齊放, 打破了千人一帖的局面。
三、教學鋼筆行書技法應先從楷書筆法開始
硬筆書法的筆法主要體現在提按、徐疾、轉折、藏露、停頓等方面。筆者從幾批學生的行書教學實踐中, 發現了一些普遍的問題, 學生喜歡學習行書, 但是最基本的運筆未掌握。主要體現在:運筆平拖直過, 快慢速度一樣, 輕重不分, 線條粗細一致, 字體呆板失神, 美感不足。筆者以為, 選擇鋼筆楷書筆法作為教學起點, 更利於學生掌握鋼筆行書技法。
通過教學楷書筆畫, 訓練學生運筆的兩個感覺:輕重感和快慢感。在練習中讓學生領會並習慣於落筆收筆稍重, 運筆過程稍輕, 轉折、停頓處稍重, 過渡與牽絲稍輕;豎畫略快, 轉折略慢, 落筆重處慢, 運筆輕處快, 快慢交替, 起頓分明, 筆畫少的字慢, 筆畫多的字快。讓學生通過練習, 懂得一字之中輕重、快慢交替運行, 筆畫虛實交錯, 有粗有細, 字體才能生動優美。
四、詳盡教學行書結體規則
書法都是從點畫——結體———章法三大內容組織教學的, 筆者在教學行書點畫技法、常用偏旁部首技法、間架結構等過程中, 每教一種技法, 要求學生在自己的字帖中找出相同的點畫或偏旁部首進行練習。這樣儘管學生所學的字帖不同, 但是教學內容保持一致, 有利於學生完整的學習行書的有關技法、法則。
行書結構規則非常豐富, 常用的突出主筆、重心平穩、疏可走馬、密不透風、計白當黑、上開下合、左右顧盼、錯落有致、收放自如、避讓相容、斜中求正, 向背分明、虛實結合等等。教學中必須通過例字, 詳細的分析講解它的結構規則, 讓學生懂得規律, 在實際應用中能夠舉一反三。
五、要採用臨摹與創作結合
急於求成是學書者共同的心理, 但是學習書法不同於學習一道數學題, 或者是背一個英語單詞, 可以立竿見影。掌握鋼筆行書的技法, 是一個系統的學問, 需要一段長時間的滴水精神, 堅持練習, 才能成功。一幅書法作品, 是字體筆畫、結構和章法的統一體, 既關係到筆畫技法, 又涉及字體結構技法, 還要講究篇章結構。筆畫再好, 布局謀篇不得其法, 整體效果也不好, 相反, 只有好的章法, 沒有過硬的筆畫技法和結構技法, 同樣寫不出一幅好的書法作品。
學生學習書法的初始階段都是興趣濃厚, 熱情飽滿的, 但是, 長達半年時間的學習, 往往使學生覺得枯燥, 容易產生畏難情緒, 甚至導致退縮, 所以必須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保鮮。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 章法教學在筆畫和結構技法教學過程中插進去, 學習一段時間後, 布置學生創作書法作品, 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學習過程中, 不斷的成功是興趣的保鮮劑。指導學生創作, 在創作中不斷提高完善, 學生嘗到成功的滋味, 學習積極性就會提高。
指導學生確定創作內容, 然後要求學生在字帖中選出有關的字, 一字一字地臨摹, 作品中的字都經過臨摹熟練了, 達到了能背帖的程度, 直到離開字帖寫成一幅書法作品為止。在為期一個學期的書法學習時間裡, 學生能完成兩三幅書法作品, 這樣, 幾幅作品下來, 學生臨摹並能背下的字也就有一定數量, 加上課堂上從筆畫到偏旁部首再到間架結構的例字訓練, 學生臨習的字也不少了。
六、要強調科學的臨摹方法
貪多求快, 盲目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毛病。學習書法關鍵是多練, 學生懂得這一點。但是在練習時往往不得要領, 結果事倍功半。學生經常一口氣臨寫幾行甚至一頁的字, 練習的時間不少, 但是仍然是自己原來的寫法。主要原因在於只埋頭練習而疏忽於思考研究, 不求甚解, 所以指導學生科學練習很重要。
指導學生臨摹字帖的要領是:眼觀、神會、手摹, 對帖字的運筆和結體規律要有基本概念, 臨摹的字要達到形神俱備。「眼觀」就是在摹的時候, 觀察帖字筆畫的來龍去脈, 長短正斜, 細緻揣摩帖字的用筆方法, 還要觀察整個字的結構形態。「神會」即從精神上領會字帖的風格, 不是機械地模仿帖字, 必須用心感受帖字每一筆畫的輕重快慢, 每一字的筆意神韻。
「手摹」是根據帖字的點畫、筆勢和字形握筆直書。手摹要求把字帖中的字的用筆、點畫、筆勢、意趣、結構形態, 先作一番分析研究, 然後以目導心, 以心運手, 握筆直書。臨帖可以看一筆臨寫一筆, 也可以看一字臨寫一字。筆者認為, 作為成人的大學生, 他們整體分析把握能力較強, 因而主張看一字臨一字。臨帖不一定追求臨摹數量的多少, 但是必須邊臨帖邊對照帖字, 直到自我感覺與帖字的形神差不多了, 才臨摹其他的字。
七、要強調學以致用
學生在鋼筆書法課堂上臨摹字帖的字, 在平時的實際應用中沒有用上, 有的學生還是按學習鋼筆行書以前的書寫習慣書寫, 這樣鋼筆行書課程結束, 學生就會忘掉大部分帖字的寫法, 學習就成了白學。因此必須強調在實際工作和學習中應用所學的行書技法, 邊學習邊應用, 為應用而學。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複習各種筆畫、偏旁部首等的寫法, 反覆的默寫所學的帖字, 讓學生對學過的帖字爛熟於心, 寫起來得心應手, 以致於寫起來隨心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