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家好,這裡是落筆齋,我是安和,關注我,持續分享硬筆書法知識和經驗。
相比於楷書,很多人可能會更加有意願練一練行書,畢竟行書相對自由,比較實用。但是其實,寫一手好的行書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初學者不知道如何選擇字帖,今天這篇文章,就給大家分享幾個硬筆行書可以練習的古帖。(個人喜好,排名不分先後)
米芾《苕溪詩帖》《苕溪詩帖》是北宋米芾創作,通篇八面生鋒,筆力雄渾老辣,瀟灑自然,創造了一種天真活潑、激越昂揚的意境。如風檣陣馬,沉著痛快,全卷書風真率自然,痛快淋漓,變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書法的典型風貌,與《蜀素帖》並稱米書「雙璧」。
王羲之《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此帖是唐朝懷仁和尚,依唐太宗李世民所撰聖教之序,高宗李治所作之記,出示內府所藏真跡,摹集王羲之行書,勾摹上石,費時十餘載,始克成事,於是逸少真跡,鹹萃其中,評者以為」天衣無縫,勝於自運「,且勒石、鐫刻皆當時高手,故此冊成為歷代書家學習王字的最佳範本。
趙孟《洛神賦》《洛神賦》即為趙氏行書代表作。行中兼楷的結體、點畫,深得二王遺意,尤其是王獻之《洛神賦》的神 韻,即妍美灑脫之風致。如端正勻稱的結構、優美瀟灑的字姿、圓潤靈秀 元趙孟書洛神賦 元趙孟書洛神賦 [1] 的運筆、密中有疏的布局等;同時,又呈現自身的追求,象比較豐腴的點畫,輕捷的連筆,飄逸中見內斂的運鋒,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氣勢,都顯示出他博取眾長而自成一體的藝術特色。
王羲之《蘭亭序》《蘭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宋代書法大家米芾稱其為「中國行書第一帖」。後世但凡學習行書之人,都會傾心於蘭亭不能自拔。《蘭亭序》洋洋灑灑跳舞一般的筆法真是讓吾等後輩習書者望而生嘆,讚嘆於王羲之出神入化的書法技藝,讚嘆於王羲之如水般流暢的文採。
趙孟《前後赤壁賦》 《前後赤壁賦》是蘇軾被貶黃州時期創作的名篇。趙孟所書之《前後赤壁賦》為行書長卷,用筆嫻熟、精湛。在筆法上直承右軍,以流麗挺健為主,線條溫潤凝練,外秀內剛。該帖分行布白疏朗從容,用筆圓潤遒勁,宛轉流美,風骨內含,神採飄逸,盡得魏晉風流遺韻。
米芾《蜀素帖》此卷所用蜀素是十分珍貴的絹,於神宗慶曆時在四川所造。米芾的字受王獻之影響最深,有一種俊逸疏爽之氣,在北宋四大家中,米字的筆法和速度最靈活而有變化。此卷雖書於烏絲界欄內,但行筆飛揚恣肆、神採生動,絲毫不為格式所拘。
蘇軾 《黃州寒食帖》此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 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 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黃庭堅在此詩後所跋:「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 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
陸柬之《文賦》陸柬之文賦為紙本墨跡卷,是初唐時期少有的幾部名家真跡之一。這是一幅陸柬之用心寫的作品,因為《文賦》是陸機嘔心瀝血的代表作,而陸柬之又是陸機的後裔,所以陸柬之是以極其崇敬的心情來寫《文賦》的。據說陸柬之年輕時讀陸機《文賦》,極為傾心,想親筆書寫一篇,因怕自己書藝不精而「玷辱」前賢名作,始終未敢貿然動筆,直至他晚年書名赫赫時,才動筆了此夙願。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幾本行書古帖,希望大家有選擇性的臨摹學習,練字不易,記得點讚、轉發、收藏,當然也可以直接私信我,一起交流,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