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行書結構習字帖

2020-12-28 騰訊網

學習王羲之行書的用筆需注意的六點:

1.行書起筆的藏鋒是在筆和紙相接觸的瞬間快速完成的,而露鋒有時則是在落筆前的空中進行的,當筆剛一接觸到紙,則實際上已進入到運筆階段。

2.不同筆畫的寫法要抓住要點,如寫橫畫時,起筆多用露鋒,收筆多用出鋒。寫撇畫時,要力到筆尖,短撇要快捷,忌拖泥帶水;長撇要慢而勻,忌半途出擊,寫點時,貴沉著而靈活,雖微如粟米,亦須三過筆,已一拓直下。

3.牽絲引帶要自然,王羲之行書中的牽絲引帶都是在快節奏的運筆中自然形成的,該引則引,應幣測帶,不多不少,不枝不蔓,若有意造出一些引帶來,則會貽笑大方。

4.要正確運用提按和頓挫。楷書是一筆一畫寫成的,而行15常常把幾個起收筆的筆遁連在一起寫,不斷地轉換著行筆的路線與方向,這就需要在行筆的過程中不斷地運用提按頓挫對筆形進行調整,才能寫出髙質量的有質感的線條來。

5.要有節奏感,用筆的速度要有變化,不能勻速,不同的筆畫.要有不同的速度。如橫畫宜慢,而撇畫宜快,相同的筆畫,也要用不同的速度,同是豎畫.懸針宜慢,而垂露宜快,音樂藝術中,有高低疾徐不同的旋律,才能奏出悅耳動聽的歌曲;行書的用筆也要有輕重疾徐不同的節奏,才能顯示出美感。

6.在運筆時,要把藏與露,順與逆、疾與澀、轉與折、方與圓,中與側這些互相矛盾的東西和諧地統一起來,才能形成千姿白態的筆法。尤其是在中鋒與,這個問題上來不得半點含糊,在初學楷書時,必須·筆筆中鋒」,但掌握了中鋒用筆的規律以後,學行書則須中側並用,若仍然"筆筆中鋒".則未免有些單調了。

相關焦點

  • 書法名家精講:王羲之行書聖教序解析字帖,從這裡了解王羲之
    中國的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很多書友都非常喜歡書法藝術,今天分享這本《王羲之行書聖教序解析字帖》給各位書友,這不是一般的字帖,書法名家精講的專業教材,來看看老師怎麼解析王羲之的筆法的。
  • 行書結構不搞懂,越寫越糊塗……
    這是因為行書這種書體,最適合實用,又具有藝術性,所以為書家喜愛,又能為廣大群眾所接受。行書具有楷書的基本間架結構,又有草書簡潔流便的行筆和線條,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率意表情,生動流暢,富有藝術氣質,書法家和群眾都喜愛它。
  • 王羲之、蘇軾、米芾行書春聯來了!
    文化提升品位,閱讀改變生活 國學 | 文化 | 藝術 | 哲理 | 養生 | 視覺 | 美文 | 教育 行書·王羲之
  • 硬筆行書怎麼選擇字帖?有這幾本就夠了,王羲之領銜,值得珍藏
    相比於楷書,很多人可能會更加有意願練一練行書,畢竟行書相對自由,比較實用。但是其實,寫一手好的行書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初學者不知道如何選擇字帖,今天這篇文章,就給大家分享幾個硬筆行書可以練習的古帖。
  • 書法珍品《王羲之行書字典》筆畫檢字表,更方便學習王羲之書法
    這是一本《王羲之行書字典》,以筆畫檢字表的形式來查找您要寫的字,非常的方便書友們學習,這本書幾乎囊括了王羲之全部書法作品中的字,全本459頁,分享前100頁,需要全本的可以私信我,關鍵字:字帖 王羲之,中國著名的書法家,東晉人,師從當時書法大家衛夫人,從張芝等大家吸取藝術養分,並開拓創新出了王氏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
  • 如何把握行書筆畫輕重變化,王羲之、王珣作品都有一條鐵律!
    有學員問,行書筆畫輕重、粗細變化很大,是作者隨心所欲變化,還是有固定的規律?對於這個問題要分兩個方面了看:一方面,行書筆畫粗細變化很大,有一定的規則,目的就是為了形成「對比」,通過粗細的變化構成筆畫與筆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的對比關係;另一方面,上述對比關係又不是程式化、機械式地應用,在一篇當中需要隨心所欲,輕重任意由之,盡顯自然之態,這是鐵律。縱觀古代優秀的行書法帖,如王羲之、王獻之、王珣、蘇軾、米芾等書家,基本上都遵守這樣一條鐵律。
  • 行書字帖如何選?不管是硬筆行書還是軟筆行書,這裡統統告訴你
    《書道拍案驚奇》觀點:不管是硬筆行書還是軟筆行書,都不要選擇現代人的字帖。有老師點撥可以直接上手《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自學的話建議用行楷過渡下,推薦趙孟《前後赤壁賦》和智永《真草千字文》等字數多,且平正的行楷字帖。具體原因,接下來簡單絮叨絮叨,僅供參考。
  • 行書必學,王羲之聖教序單字解析,硬筆行書也可以臨摹的字帖
    唐代書法家懷仁集摹王羲之行書字跡成《大唐三藏聖教序》。碑石高9.4尺,寬4.2尺,共30行,每行80餘字不等,現存於陝西西安碑林。今天這篇文章,分享一下《集王羲之聖教序》的一些單字見解。
  • 行書《心經》書法大比賽!王羲之、趙孟頫、文徵明、米芾你會喜歡誰的
    行書《心經》以王羲之、趙孟頫、文徵明為代表,還有米芾的集字,你們會更喜歡誰的呢?王羲之的《心經》是附於《聖教序》之後,由唐朝懷仁和尚奉唐太宗之命集字而成。米芾為宋四家之一,以《蜀素帖》為代表作,此《心經》為蜀素帖的集字。文徵明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書法各體無一不精,尤其以行書、楷書為人所稱道。
  • 王羲之蘭亭序集字七言行書春聯欣賞
    王羲之蘭亭序集字七言行書春聯欣賞,灑金紅宣紙版書法春聯32幅。
  • 自東晉王羲之至今,一代又一代的書法人,為何不能超越王羲之?
    王羲之的書法創作主要是他寫了《蘭亭集序》也叫《蘭亭序》,這被後世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當時寫完這幅作品之後王羲之自己回到家裡,又寫了十幾幅。但是都不如在喝完酒之後,面對良辰美景與朋友推杯換盞之餘,用蠶繭紙、鼠須筆寫下的這篇佳作,於是他就把《蘭亭序》交給子孫後代好好的保存。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行書篇
    王羲之行書字帖第一,行書的筆法。行書(特別是行楷)的基本筆法形態與楷書相近,我們把它稱作行書筆法的「基礎形態」。郭沫若行書第二,行書的結構。但是大多數行書字的疏密關係的對比並不如此強烈,而是相對微妙的。四是開合。主要表現為部件之間並置時的趨離關係。通常左右結構的字形在這方面比較突出,常見的有四種方式:左側正,右側上開下合或下開上合;右側正,左側上開下合或下開上合;左右兩側上開下合(呈「V」字形);左右兩側下開上合(呈「A」字形)。
  • 三大行書
    第一行書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原文: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 王羲之留給後人的1000個字,專家:學好這些,你能超越9成書法家
    王羲之的書法是不是從魏晉時期便一直受到世人的推崇?其實不然,從魏晉時期到梁代,以王獻之為代表的「妍美」一路書風備受世人推崇,一直到了梁武帝時期,這種風氣才有所改變。梁武帝是一位不世出的書法大師,也是一位書法理論大師,在他的倡導下,以鍾繇和王羲之為代表的一路「樸拙」書風成為書壇主流。
  • 啟功行書原來是取法於此,不愧是清朝第一行書,被乾隆視為珍寶
    說起行書的練習,自然要懂得「取法其上」,說起「取法其上」,自然選擇數一數二的行書佳作來臨習了,比如說王羲之的《蘭亭序》、王珣的《伯遠帖》、蘇軾的《寒食帖》等等。那麼我若想寫好行書,該如何打好基礎呢?《梁詩正書法集》對比王羲之的行書和梁詩正的行書,你未必能全部認清王羲之的字,但是梁詩正的字你必定能全部認清。
  • 這位「大昏君」的行書,精妙世無雙,堪稱歷代皇帝中最美的書法
    趙構精通各體,尤其是行書、楷書、草書各具特色,筆法灑脫妍麗,流暢大氣,深得魏晉遺風,趙構也非常賞識王羲之的書法,經常會抽出時間來臨摹王羲之的代表作《蘭亭序》。趙構筆下的《蘭亭序》也是別有一番風味,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王羲之名帖,一網打盡
    與兩漢、西晉相比,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於增損古法,變漢魏質樸書風為筆法精緻、美侖美奐的書體。草書濃纖折中,正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勁自然,總之,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實際上這是書法藝術的覺醒,標誌著書法家不僅發現書法美,而且能表現書法美。後來的書家幾乎沒有不臨摹過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書聖」美譽。
  • 1666年前的今天,王羲之揮毫成就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在他的一生中,有過許多的職位和稱號,但都不及書聖二字,相信你也聽過他的名字王羲之。奠定他書聖地位的作品,無疑就是於1666年前的今天誕生的《蘭亭集序》。連一向以刻薄嘴損著稱的北宋大書法家米芾都迷弟一樣的喊出《蘭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書,唐太宗李世民,一生英明神武,但愛王羲之父子的字也是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 天下三大行書
  • 高清經典|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書
    《快雪時晴帖》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以行書寫成,紙本墨跡。帖縱23cm,橫14.8cm ,行書四行,共二十八字。此帖是聞名天下的《三希堂法帖》的「三希」之一。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大意就是「王羲之拜上:快雪過後天氣放晴,佳妙。想必你可安好。事情沒有結果,心裡鬱結,不詳說。王羲之拜上,山陰張侯啟。此帖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形成特有的節奏韻律。筆法圓勁古雅,無一筆掉以輕心,無一字不表現出意致的悠閒逸豫。即使偶爾重心忽左忽右,全局依然勻整安穩,不失平衡的美感。觀該帖,似乎可以看到王羲之當時氣定神閒、不疾不徐的神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