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壺千金 懸壺濟世(成語裡的中醫)

2020-12-22 人民網

古書《鶡冠子》裡說,不要以為賤的東西沒有用處,假如在河中心有人從船上落入水中,此時若能飄來一隻能夠救命的匏瓜,那它的價值就有千金了,所謂「中河失船,一壺千金」。宋人陸佃解釋這句話時說:「壺,瓢也,佩之可以濟涉,南人謂之腰舟。」歷代文人用之者不少,意思就是葫蘆雖然為平常之物,但關鍵時刻能派上大用。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說:「古人壺、匏、瓠三名皆可通稱。」北方人統稱為葫蘆,一分為二是為瓢,成為舀水用具。雖然不值錢,但生活中真離不開,能吃、能用、能治病。

葫蘆的藥用部分,是其成熟而未老的果實,具有利水通淋之功,對水腫、腹脹、黃疸、淋病的治療均有效果,古代醫書都有記載。比如《飲膳正要》說它「主消水腫,益氣」,《千金要方》說「主消渴,惡瘡,鼻中肉爛痛」,《本草再新》說「利水,治腹脹、黃疸」等。

葫蘆的老熟果皮「陳壺盧瓢」和種子「壺盧子」也可供藥用,前者是治療水腫、臌脹、痔漏下血、帶下的藥物,後者有治齒齦腫痛、齒根裸露、齒搖不固的作用。

在古代,葫蘆除了各種用處之外,它與中醫、中藥有很深的緣分,我們常說「懸壺濟世」,就是專指醫生行醫施藥。這個成語來自《後漢書·費長房傳》。說在汝南市集,有一老翁賣藥,他在商鋪的上頭懸掛起一個葫蘆,「懸一壺於肆頭」。每當市集關閉時,他就跳入葫蘆。費長房受邀進入老翁的葫蘆裡,只見其中「玉堂華麗,旨酒甘餚盈衍其中」。費長房和老翁飲酒作歡,得到老翁真傳,後來也成了名醫,「懸壺」從此也就成為行醫賣藥的代稱了。

葫蘆內部乾燥,易於密閉,將粉碎過的藥材放在其中,具有防潮、避光、保持藥味的作用,是理想的盛藥器皿。藥王孫思邈在長安行醫時,買了一碗豬雜碎燴菜充飢,一吃感覺很腥膩,於是從背上取下藥葫蘆,倒入花椒、茴香、肉桂之類的藥粉一拌,那晚燴菜立馬香氣四溢,讓人胃口大開。店主人來求教,孫思邈就把藥葫蘆相贈。後來,這道小吃轟動了長安城,得名「葫蘆頭」,流傳至今,今天去西安還能吃到。

八仙之一的鐵拐李,也是葫蘆不離身,以其中的仙藥醫治人間疾病。有人給他題寫過一首打油詩:「葫蘆裡是什麼藥,背來背去勞肩膊,箇中如果有仙丹,何不先醫自己腳?」詩意頗為諷刺,但從中衍生出的「葫蘆裡裝的什麼藥」這句民間俗語,卻道出了葫蘆作為藥具的廣泛事實。

相關焦點

  • 一壺千金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一壺千金,壺:通「瓠」,瓠瓜,中空,能浮在水面。比喻東西雖然輕微,用得到的時候便十分珍貴。出自:《鶡冠子 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物使然。」近義詞有:中河失船,一壺千金,一壺千金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小對象。
  • 我國最後一位御醫,被關28年後懸壺濟世,把秘方主動上交國家
    中國的最後一位在世的御醫,在被關了28年之後,仍然懸壺濟世,後來把自己的獨有秘方無償的上交給了國家。最後一位御醫這個御醫叫做鸚烈·鵬,他還有一個我們聽起來就知道非常了不起的姓氏——愛新覺羅。鸚烈·鵬是皇室的後人,他的先祖就是努爾哈赤的兒子。
  • 【雲來集】懸壺濟世濟什麼?
    > 懸壺濟世濟什麼
  • 他是張大千的四哥 懸壺濟世的老中醫 拒絕傳醫給日本人
    年輕時曾在內江考取秀才,後自學中醫懸壺濟世,終成一代名醫。(張文修診所內的診室)抗日戰爭爆發以後,張文修在北平掛牌行醫,本著「不能救國,亦當救人」的思想,對當時流離失所的難民經常不收診金,免費治療,一時間名聲大噪。(在張文修診所內候醫的患者)侵華日軍曾想聘請張文修前往東京傳授中醫,但遭到了他的斷然拒絕。
  • 醫者仁心,懸壺濟世!國醫專家與你分享一段不忘初心的行醫之路
    醫者仁心,懸壺濟世!>中醫是華夏文明的代表之一併且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人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以及理論知識是中國古代智慧及醫療經驗的總結梁林江師從痔科世家、國內著名痔科專家、上海名老中醫林之夏;曾擔任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中醫肛腸科主任、學科帶頭人;現為「林氏痔科」第5代傳人、上海市基層名老中醫、虹口區名中醫、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中醫肛腸科學科發展顧問;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勞動模範稱號;擔任歷屆中華全國肛腸學會常務理事、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臨床教育研究會肛腸分會理事會顧問、上海市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委員會專家庫成員
  • 何為懸壺濟世?——專訪西安灞橋趙老先生
    他每年免費招收各地等中醫學院的學生為徒,帶領他們一起爬山,遊走在各地找尋藥材,教學生們在實踐中掌握認藥、採藥、製藥、用藥的本領。趙老強調,招收的學生,無論男女老少,只要達到一個標準,那就是能吃苦。每年暑假,來拜他為師的學生有幾十人,但是留下的僅僅幾人。其實,除了吃苦,想在中醫這條路上堅持走下去,需要不斷地學習,還需要保持的一份好奇與興趣,在被患者認可和尊重,心理需求滿足後才能再一次煥發出熱情。
  • 《仁醫》懸壺濟世的夢想
    懸壺濟世的夢想    如果說現世我可以有一個最厭惡的職業群體,大約就是醫療者們了。一個原本與天下蒼生福祉最直接息息相關的行業,一個本來應該心懷天下的聖潔行業,隨著時間的推移,走進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還有幾個從業者沒有完全良知泯滅?更不提紅包先行、腐敗叢生,以自我待遇為藉口發洩於客戶,視病人為牲畜草芥。
  • 中國唯一還健在的御醫,關押28年後懸壺濟世,將秘方無償交給國家
    懸壺輕己利,德品勝黃金。」醫者貴其仁心,自古以來,醫者是很受尊重的,因為他們以慈悲濟世,給人們帶去健康。然而我們說起御醫,仿佛是上個世紀或者更加久遠的事情了。其實我們身邊還有一位御醫,就是我們今天要講述的中國唯一還健在的御醫,關押28年後懸壺濟世,將秘方無償交給國家。
  • 湖南省基層名中醫尹新生:仁醫濟世 名醫傳神
    常寧市中醫醫院副院長尹新生,作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南詹正骨第四代代表性傳承人,他扛起學術大旗,29年來紮根骨傷科臨床一線,全心鑽研技術、治病救人,將「南詹正骨」療法不斷發揚光大,造福了無數病人,並於近日被光榮的評選為湖南省基層名中醫。
  • 對症下藥(成語裡的中醫)
    開欄的話「成語裡的中醫」欄目今天和大家見面了。為什麼要開這個欄目呢?主要想傳播一些有趣味性的中醫文化知識。中醫藥根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古人的生存生活休戚相關。而成語是約定俗成、廣泛使用的短語,其中有不少反映了中醫治病救人的內容,如病入膏肓、對症下藥等;有的是文人學者借用中醫概念來說明社會現象的,如諱疾忌醫、無病呻吟等;還有一種情況,是其他領域的用語被中醫拿來改造後賦予了新內涵的,如起死回生、不寒而慄等。我們想通過介紹一個個與中醫有關的成語,來說明廣義的醫學、廣義的健康概念在中國文化中源遠流長、根深葉茂。
  • 四川內江王家拳申遺:懸壺濟世百年 習武更習德
    學成歸來後,融合了蜀中拳派風格,並結合骨傷科醫理創建了王家拳,在內江桂湖街王家祠堂設館授徒,行醫濟世。  當時地方文武官員路經王家祠堂分別施以落轎下馬禮以示敬重。創始人還憑藉自己在內江武術界的威望,被列為內江武林「五虎之一」。張向華說:「『練拳先練氣,學武亦學醫學』是祖師爺為王家拳設下的基本理論,教導我們,習武之人,不僅僅只是動手,也要幫人。」
  • 濰醫附院——醫者仁心,懸壺濟世
    人命貴逾千金,濰醫附院為醫者,皆如至親之想,不避忌艱難困苦,亦不瞻前顧後,自慮吉兇,全心全意地去救護病人,以仁心妙術,懸壺濟世。 古人云:「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此謂之醫道」,作為醫者,需心懷天下世人,悲天憫人,治療病痛。在我國古代就提出醫學必須關注人本身,要求醫者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
  • 中國最後一位御醫,現103歲,仍在懸壺濟世,將百年秘方捐給祖國
    因為他的這一支是世襲的清朝御醫,所以儘管清朝滅亡了,他也一直從小學習中醫,甚至掌握了很多種宮廷秘方, 在他20歲的時候考進了哈爾濱中醫學校,曾經他計劃著在畢業之後開一家自己的醫館,但那個時候溥儀正在偽滿洲國做皇帝
  • 蔡衛平:懸壺濟世醫者心
    蔡衛平今年59歲了,他說,退休後做什麼還沒有想好,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懷著懸壺濟世的至誠之心,為健全基層醫療出力。蔡衛平說:「其實還是想做點事的,儘管我其實快要退休了。我想我退了也不會休。做什麼我現在還沒想好,但其中肯定有一個是會做的,就是健康扶貧。
  • 宜陽縣中醫院陳戰國:懸壺濟世守初心 逆行馳援上「疫」線
    懸壺濟世初心不改,他從醫經驗豐富,先後就職於張塢、三鄉、柳泉衛生院,2012年2月調入宜陽縣中醫院工作至今,多次獲得優秀工作者、優秀黨員等榮譽稱號,他是患者眼中沉穩細心、隨和憨厚的好醫生「老陳」。好醫生「老陳」 患者最安心在中醫院,無論年老年少,都親切地稱陳佔國醫生為「老陳」,隨和是他的代名詞。
  • 成語裡的中醫:聞雞起舞
    聞雞起舞是一個很勵志的成語,故事大家都不陌生,說的是東晉時期將領祖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他們在每天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鍊,只為練得殺敵本領,為國效力。
  • ...懸壺濟世秉初心——記航空總醫院腦血管病診療專家金永健
    原標題:救死扶傷從醫志 懸壺濟世秉初心——記航空總醫院腦血管病診療專家金永健中國醫師節是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設立的衛生與健康工作者的節日,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衛生與健康工作者的關懷和肯定。正是因為有這些辛勤工作、默默奉獻的醫師,許多人才能從各種意外中脫險,從各種疾病中康復。
  • 肝膽相照(成語裡的中醫)
    「肝膽相照」這一成語,比喻真心誠意、以真心相見、互相坦誠。最早記錄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淮陰侯韓信,因為傑出的軍事才華和雄才大略被漢王劉邦重用,在楚漢之爭中,功不可沒。在中醫裡,《內經》中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足厥陰肝經在裡,負責謀慮;足少陽膽經在表,負責決斷。也就是說,肝負責想,膽負責幹,只有肝經和膽經相表裡,二者相互配合,肝膽相照,一個人的健康才有保證,能做出正確理性的決定而不至於怯懦。
  • 劉傑中醫博士——中醫承國夢 銀針濟蒼生
    如果說中醫文化,是世界醫學史上的燦爛瑰寶,那麼,針灸無疑是其中最為耀眼的存在。因為治療效果好,且幾乎無副作用,針灸已被超過180個國家所認可並運用。可以說,在當今世界各地,每天都有患者享受著針灸帶來的福利。 針灸,也因此成為無數中醫工作者推廣中醫文化的載體。被譽為「東方一針通」的津門劉氏家族第十六代傳人劉傑醫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聲智科技攜手賽諾菲以AI之力「懸壺濟世」
    聲智科技攜手賽諾菲,打造屬於每個家庭的專屬AI醫生,以AI之力「懸壺濟世」。家庭慢病管理需要健康守護人慢性病需要長期、堅持護理和治療,大多數情況下,確診病情後,病人完全可以在家中按照醫囑進行日常的健康自檢和疾病管理。這時候,居家慢病管理就變得分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