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感到
昏昏欲睡
身體沉重
口乾口苦
皮膚起疹子、雀斑
……
人們常說:「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其實這句話是形容人體內的溼氣過重,從而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的。
體內溼氣重有哪些症狀呢?
舌苔厚膩
假如照鏡子的時候,發現自己舌苔非常的厚或者發現自己的舌體胖大,並且舌頭邊緣還伴有非常明顯的齒痕的話,那就證明體內的溼氣太重了,應該及時的調理。如果還伴有面色晦暗且發黃,早晨起床時眼皮浮腫,或眼袋明顯,也說明體內的溼氣較重。
食慾差
到了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飢餓的感覺,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裡脹脹的,吃飯過程中還有隱隱的噁心感。這也是脾胃功能弱,體內溼氣過重的表現之一。
大便不成形
正常的大便是軟硬適中的條形,如果大便像熟過度的香蕉一樣外形軟爛、黏膩,不成形,粘在馬桶上不易被衝走,說明體內有溼,消化吸收功能異常。
小腿肚發酸
早上起床後會突然感覺小腿肚非常的酸痛,很沉重,還發現最近的體重增加了不少,虛胖,也是體內溼氣重造成的。
精神狀態差
溼氣重的人常常會有胸悶的感覺,長呼一口氣才舒服,身體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有頭昏腦漲之感,易睏倦,記憶力減退。
中醫如何祛除體內溼氣
如何有效祛除溼氣呢?唐山市中醫醫院西院區康復醫學中心針灸推拿科五診室黃瑋宏副主任中醫師為大家支招:
飲食調節
祛溼的方法「藥補不如食補」十分正確。祛溼氣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從飲食方面著手。中醫講「甘助溼」,所以身體裡已經有一些溼毒或痰溼之毒存在的人群,應該儘量避免攝入含糖量較高的瓜、果、薯、蜜。中醫認為「寒涼傷脾」,傷脾後,脾的運化功能減弱,也容易促進溼氣生成儘量,應避免食用冷飲、生果蔬等。煎炸、燒烤食物雖然好吃,但比較油膩、不好消化,吃多了容易加重脾胃的負擔、促進溼熱之邪的生成。日常的飲食最好做到科學,多吃清淡的食物和少吃油膩食物。
此外,適當吃點辛辣的食物發點汗,也可以祛除體內的溼氣。淋雨感冒後,可以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喝,將體內的溼氣逼散出來。
刮痧祛溼
刮痧可以祛溼排毒,刮的是背部,也就是陽經的穴位,如膀胱經、督脈上的穴位等。通過刮痧,也就是藉助外力的作用,使人體的陽氣振奮,陽氣振奮後,體內的溼氣自然就去除了。
●血海穴
血海穴刮痧可輔助緩解月經不調、閉經、氣逆腹脹、溼疹、皮膚瘙癢、貧血等狀況。定位方法: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兩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豐隆穴
中醫認為溼必生痰,此穴位可以化痰溼、清神志,尤其適合初秋裡溼邪較盛的人群,豐隆穴刮痧可輔助緩解痰溼誘發的胸腹痛、嘔吐、便秘、眩暈、煩心、面浮腫、四肢腫等狀況。定位方法: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
●陰陵泉穴
陰陵泉穴刮痧,可以起到內化溼邪的作用,還可清利溼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輔助緩解腹脹、洩瀉、水腫、膝痛等。定位方法:採用正坐或仰臥姿勢,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處於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
艾灸讓溼氣蒸發
傳統的艾灸療法祛除體內溼氣效果較理想。艾灸有開鬱、祛溼、補陽氣的作用,特別適合雨季養生。體內溼氣較重的人可以用艾灸灸下列穴位:
●足三裡
足三裡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的位置,艾灸10-15分鐘,堅持一段時間,就可以看到祛溼的效果。
●豐隆穴
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溼較好的穴位。艾灸豐隆穴能調治脾胃,有很好的除溼、祛痰效果。每日灸15分鐘即可有效健脾化溼。
●曲池穴
曲池穴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艾灸曲池穴具有祛除風溼、調理氣血的功效。每天艾灸該穴位10分鐘。
●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艾灸該穴有補中氣、行氣活血的功效。用艾條灸10-15分鐘,可以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症狀。
拔罐除去體內溼氣
拔罐療法對祛溼有一定效果。拔罐療法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它可以逐寒祛溼、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常取以下幾個穴位:
●背部的脾俞穴
脾俞穴位於人體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
●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人體上腹部,肚臍上4寸處。
●陰陵泉穴
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凹陷處。
這些穴位都在胃經和脾經上,只有疏通了胃經和脾經,才能運化水溼,達到祛除體內溼邪的作用。
黃瑋宏, 唐山市中醫西院區康復中心針灸推拿科五診室副主任中醫師,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師從全國名老中醫,天津中醫藥大學碩士生導師武連仲;是武老在河北省的唯一入室弟子。世界針聯會員,甘肅省針灸協會穴位注射埋線專業常務理事,中醫全科醫師。從醫10餘年,在國家級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中醫針灸刺絡治療丹毒護理體會》等6篇,主編學術論著《武連仲教授神針妙論一隅》,主研《中醫針灸刺絡與西醫結合治療丹毒的比較》,榮獲唐山市科技局二等獎,並參與2項科研,其中《疏肝散結法對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小鼠組織形態及免疫狀態的影響》和《中西醫結合治療直乙型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觀察》均榮獲河北省中醫藥學會二等獎。曾在《河北中醫》《中國針灸》等期刊雜誌發表20餘篇論文。(史愛華 黃瑋宏)
來源:唐山市中醫醫院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