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青春片是變好了,但海報片名還是醜醜醜

2021-01-18 毒舌電影

有部電影,引來一大群毒飯給Sir留言——

驚喜!驚喜!驚喜!

趕緊來驗下貨,搞不好是本月最後一部驚喜了—— 

《閃光少女》

這部片,卡司沒一個是自帶流量的。

又做了張山寨風濃烈的海報,起個這麼low的片名,是存心不想賣了嗎?

整張海報上,吸引到Sir注意力的只有三個字——

本片的編劇,鮑鯨鯨。

《閃光少女》的臺詞承襲了她的《失戀33天》裡那種機靈勁,每隔三句話必都一個包袱。

鮑鯨鯨很懂得和年輕觀眾套近乎。

《閃光少女》更是如此,作為一部青春片,你看膩的那些套路……它全沒有。

就連愛情線也故意淡化,而是把焦點集中於幾乎從未在青春片裡出現過的——

民樂與二次元文化。

這與編劇的經歷密切相關。

鮑鯨鯨是一個常年廝混B站的大齡少女,同時也和女主角一樣,從小就學習民族樂器揚琴。

《閃光少女》作為導演王冉(也是鮑鯨鯨老公)的處女作,毛病不少,但它貴在年輕和真摯。

給我們眼前一亮的新視角,還有撲面而來的中二氣息。

故事發生在一所音樂學院附中。

女主陳驚(徐璐 飾),對學鋼琴的師哥犯了花痴,於是跟師哥套近乎——

你學的鋼琴和我學的揚琴,其實是同宗哦。

哪想到被高冷的師哥嗆了一句:「揚琴也算是樂器?」

這在「洋盛中衰」音樂學院附中,是一條早已根深蒂固的鄙視鏈。

但對於元氣少女陳驚來說,什麼偏見都不是問題,愛情的力量能戰勝一切。

所以她發憤圖強,立志上臺演出,讓鋼琴師哥記住什麼叫揚琴。

小女生追男神的套路又來了?

不。

比起找到另一半,「找到自己」才是青春的首要命題。

犯花痴只是一個引子,接下來《閃光少女》開始一步步偏離常規青春片的軌道。

少女心不死的陳驚,拉著男閨蜜油渣,四處找人組樂隊。

電影也從這裡開始,跨過了另一個次元的結界。

陳驚找到的民樂高手,是一群「二次元生物」——

拉二胡的櫻仔喜歡穿連體怪獸服,從不說話;彈琵琶的塔塔和彈中阮的貝貝是一對夢幻美少女;彈古箏的小霾走中性風,她的另一個身份是B站上的人氣po主千指大人。

她們住在同一個宿舍,門口貼著一張「人類退散」符。

如此「不合群」,實際上是「不受待見」的結果。

因為種種二次元古怪的符號,他們被同學霸凌,被父母責備。

不像「正常人」。

二次元被排擠到邊緣的地位,而民樂不也一樣麼?

學民樂的,被其他學生嘲笑為,街頭賣藝的接班人。

「學民樂的朋友們,今天偶遇你們的師哥呦。」 #民樂#天橋賣藝 @大提琴壓不住我

校方更過分。

把教育資源無底線向西洋樂傾斜。校民樂團,解散;民樂申請使用排練廳,不批。

直到「滅絕」為止——

學校各部門商量以後,決定從明年暫停民樂附中學生的招生。

逼得民樂學生不得不起來造反。

《閃光少女》講的已經不再是什麼「少女情懷總是詩」了,也不是中年人拍青春片時所意淫的「初戀」。

它拍出了新一代人的青春中,長期被(選擇性)忽略的主題——

壓迫與反抗。

反抗權威的教條,反抗來自「成熟」社會的偏見,反抗正統對非主流的抹殺。

為了加強這種壓迫與反抗的戲劇性,編劇鮑鯨鯨樹立了一個假想敵,西洋樂。

這也是電影招致爭議的地方。

陳驚和鋼琴師哥的每場「感情戲」,都成為中西個大音樂陣營衝突的導火索。

學鋼琴的男二也不斷用情商捉急的話,刺激著觀眾的神經——

「就算你是學民樂的,也不能那麼土吧。」

「我不像你們,這麼沒有底線。」

「是你們學民樂的太差勁了吧,不好好練琴,就知道弄這些歪門邪道。」

聯繫現實,我們無法相信西洋樂和民樂是壓迫與被壓迫的關係,就像國產爛片多,真的很難甩鍋給好萊塢電影。《閃光少女》難免有製造對立、煽動民族情緒之嫌。

但Sir認為,《閃光少女》打動人的地方就是,它雖虛構了一場中西音樂之爭,卻能讓你代入自己的經歷。

這些都是我在乎的東西

大家都是年輕人

都有想要珍惜的東西

《閃光少女》講的是民樂與二次元,但它打動的絕不只是民樂迷和二次元死宅。

你的青春,一定經歷過相同的事——

電影中罷黜民樂、獨尊西洋樂的風氣,難道不像是我們中學裡的唯分數論嗎?

在單一而功利的價值觀中,你玩遊戲、談戀愛、參加興趣社團,甚至讀課外書,都有可能被禁止。

好像任何不能轉化為分數的行為,都是不正當的。

電影中用鐵柵欄把民樂隔離開來,不也像學校的分班政策嗎?

普通版和火箭班、競賽班、實驗班、尖子班……

把學生分成好的和壞的,有前途的和沒前途的。

這些事,沒學過民樂的你,也會有感觸。

現在批評那些妖豔的青春片,有一種說法是——

我們的青春都留給了「三年五年」,哪來的時間去打架、劈腿、墮胎……

這句話,對,也不對。

枯燥和繁重就是我們青春的全部嗎?

別忘了還有在試卷下,那些被壓抑的、五彩斑斕的好奇心,那股身負鎖鏈也不服輸、不認命的衝勁。

《閃光少女》提取的民樂和二次元這兩個元素,比常見的愛情更能引起我們的共鳴——

同樣不被父母理解,被學校抱怨「一屆不如一屆」,甚至還會被其他同學輕視。

《閃光少女》的燃,甚至不是追求音樂夢想,而是爭取少數派、非主流的存在,能得到認可。

發出一點平凡的亮光。

這也是電影中,主角們必須一戰到底的原因。

不得不說到《閃光少女》中活力動感的音樂。

不僅僅是作為BGM,更積極融入了敘事。

最精彩的要數「中西鬥樂」的一段,構思布局巧妙,把憋屈太久的情緒推向了高潮,不管懂不懂音樂,都難免被感染。

樂器就像他們的武器,鐵柵欄兩邊走廊上排開的樂隊,儼然陣前的列隊。

鏡頭來回切換,樂器像在相互過招。

千指大人打前鋒叫陣,古箏版《廣陵散》弦音錚錚,原曲的殺伐戰鬥之意盡顯。

西洋樂以豎琴應戰,《德彪西第一號阿拉伯風華麗曲》以舒緩平息躁動。

隨後,雙方就《野蜂飛舞》展開混戰,管弦樂對管弦樂,打擊樂對打擊樂,花痴妹的揚琴、鋼琴男各自隊尾壓陣,音色相近的樂器拼手速,壓制對方。

最終,嗩吶吹起《百鳥朝鳳》(沒錯,就是那首喪樂),活靈活現地模仿各種鳥鳴。

不僅暗喻了,野蜂被群鳥驅逐;在音律上,西洋樂陣營裡沒有相匹配的演奏接得住。

此時,你若被感動,一定不單是因為樂器演奏上的技高一籌,也不是「東風壓倒西風」的民族自豪感。

而是弱勢群體在抗爭過後的揚眉吐氣。

歌好聽、劇情燃的《閃光少女》,一定適合中二之魂未滅的你。

最後的音樂會,民樂跟西洋樂握手言和,並在後者協助下迎來一場盛大演出,編鐘敲響的那一刻起,音樂不再分中西,不再分次元,而是回歸到了本真。

在這音樂中,沒輸贏,有力量。

相關焦點

  • 哎,又一部好電影被片名和海報給坑了.
    這兩天在網上瞎逛時偶然瞥見了國產恐怖片的海報
  • 盤點國產電影的英文片名!到底是國際範還是鬧著玩?
    不知從何時起,國產電影們即使不在海外上映,也要起一個「高大上」的英文片名。但這些英文片名到底是國際範呢?還是翻得跟鬧著玩似的?英大把它們分為4組:下面這組逗比的英文片名,簡直讓人懷疑片方是不是在鬧著玩……還有幾個毀經典的。
  • 好片名和高票房之間有關係嗎?這些賣座片有話說
    但平仄靈活的同時,五字片名自然失去了四字天然的對稱與韻味,因而對講究格調的文藝片而言,並非好的歸宿。這類沿用經典文學作品原名的片名,倒可有效避免單字表意不明確、別字易混淆的先天缺陷。但若拋開改編背景,為新片量身打造一個全新的單字片名,通常還是對票房不寄厚望的文藝片會做的劍走偏鋒的選擇。
  • 國產電影海報「變臉」背後
    影片中很多人問這條龍到底是好龍還是壞龍,我們海報也把它設計成一條華麗霸氣的野龍,並讓他在懸空寺的大背景下和悟空對峙,我們就是想讓觀眾發出疑問:這兩個同樣不羈的靈魂究竟是相愛還是相殺?此外,作為映前的最後一款海報,它也強化了大銀幕的魅力,真正令觀眾有觀影衝動,這同樣是好的海報要承擔的商業價值。」    同樣給人帶來新鮮感的國產海報還有《黃金時代》等影片。
  • 沒有打胎和休學,國產青春片終於像點樣子
    還記不記得《古惑仔》的英文片名——Young and Dangerous。其實,誰的青春不是狂放而又危險的呢?就在你感覺嗅到了一絲「國產青春片」套路的時候,《過春天》悄悄改變了視線裡的焦點。它把鏡頭,對準了佩佩內心世界的荒蕪。她所經歷的,不是親友間血和淚的大徹大悟,而是一點點地去彌補內心深處的空洞。
  • 《致青春2》:爛出新高度的國產青春片
    《致青春》還有第二部?和前作有啥關係?答:沒有關係……好吧其實有一點,兩部電影原作小說是同一個作者寫的。這就好比說《倚天屠龍記》是《天龍八部2》,毫無邏輯。所以說,從強行抱大腿的片名開始就看得出電影的尿性:只為圈錢
  • 片名很汙,海報很汙,男主更汙,一部真正的大汙片送給你
    為了貫徹落實了這一主旨,它起了一個很直接的片名:《汙垢》。然後,又設計了一款很辣眼睛的海報——《汙垢》Filth片名汙、海報汙,那男主有多汙?別提了——搞3P、吸毒、猥褻少女、和同事之妻亂搞......還......有異裝癖好。
  • 李燦森出演《冷瞳》海報延續片名「瞳」的概念
    近日,片方曝光了電視劇的終極版海報與預告片。海報延續片名「瞳」的概念。由周秀娜、李燦森、劉羽琦出演的驚悚電視劇《冷瞳》全國播出。近日,片方曝光了電視劇的終極版海報與預告片。海報延續片名「瞳」的概念,讓一隻大眼睛佔據海報主體,而在眼睛的一睜一閉中一名陰暗詭譎的女嬰若隱若現,十分詭異,讓人不禁疑惑是否「見鬼」。
  • 片名很汙,海報很汙,男主更汙,一部真正的大汙片送給你。
    為了貫徹落實了這一主旨,它起了一個很直接的片名:《汙垢》。然後,又設計了一款很辣眼睛的海報——《汙垢》Filth片名汙、海報汙,那男主有多汙?別提了——搞3P、吸毒、猥褻少女、和同事之妻亂搞......還......有異裝癖好。
  • 國產青春劇難逃被指複製《請回答》?是網友嚴格還是抄襲
    每年都會有質量不錯的國產青春片播出,這類題材的影視作品永遠都不乏受眾,青春的話題永遠都那麼美好。最近剛剛播出的一檔廣受好評的國產青春片《如此可愛的我們》吸引了小編的注意。被說像《請回答1988》甚至被說抄襲《請回答1988》的國產青春片遠不止《如此可愛的我們》這部劇。被說的比較多的兩部還有《人不彪悍枉少年》和《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
  • 《少年巴比倫》青春片可喜的嘗試
    《少年巴比倫》,是一部好看的國產小說。《少年巴比倫》,也是一部不錯的國產電影。考慮到這是青年導演相國強執導的第一部電影長片,《少年巴比倫》的完成度和質感已然值得鼓勵和讚賞。我們的國產電影,需要更多優秀的新生力量出現。
  • 國產青春片為何集體萎靡?臺灣青春片好看在哪?
    國產青春片的票房爆發始於2013年上映的《致青春》,以6000萬成本博得7.26億的票房之後,國產青春片便以星火燎原之勢,批量生產,沿用《致青春》的成功模式,熊熊燃燒了好幾年,屢屢創下市場票房奇蹟。當下的國產青春片大多反映了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80後、90後的喜怒哀樂,講述校園的青春和走出校園的職場故事,情節多為戀情、友情、競爭及背叛。
  • 【乾貨】青春題材電影片名的秘密
    【案例】片單中4字片名數量最多,比如《同桌的你》、《初戀未滿》、《熱血青春》、《名揚四海》等等;有些青春電影片名本身並不符合「簡短」的規律,比如擁有超長名字而依舊票房飄紅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但是我們應當意識到,人們在談論起這些影片時,常簡稱為《致青春》和《那些年》。
  • 國產電影海報啟動開外掛模式
    本期《貴圈》,騰訊娛樂採訪國內多家海報設計團隊,講一講電影海報背後的故事。騰訊娛樂專稿(文/程佳 責編/子時 陳四郎)海報,是電影的第二張臉。一張好的海報不僅能準確傳達電影的神韻,更能在觀者心中成功「下鉤」。然而,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國產電影並不擅用這個利器,抄襲、山寨比比皆是。好在,覺醒已經開始了。
  • 她好看不是因為沒有墮胎,國產青春片只有臺灣能拍好?
    什麼是我的青春——其實就是故事有代入感。人物原型上,《少女時代》就先下一城。它打破了國產青春片「長的好看的人才有青春」的設定,將主角設定為一個頭髮亂糟糟、帶著酒瓶底鏡片的林真心。每次見到校草,都露出一副花痴表情。
  • 國產青春片該怎樣拍?《過春天》是最好的樣板
    再加上由於高中時期的自己歷經了太多青春灑狗血電影的陰影,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因此,即使《過春天》頗受好評,但心裡還是有所忌憚。但由於最近在綜藝《演員請就位2》的舞臺上,爾冬陞導演對孫陽在《過春天》中表現的積極評價,再次讓我留意起了這部自稱"最剛的現實主義題材青春片",這部充滿著新鮮血液的青春電影———《過春天》。
  • 國產青春片你夠了沒?爛片扎堆嚇死寶寶
    國產青春愛情片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讓他們以為終於找到了一個講故事方式,於是我們就看到了2015年青春片的狂轟濫炸模仿時代。◆2005年之前的青春片是那樣兒的青春片主題,不論放在哪個國家哪個時代都是相同的。若是要給那些年的青春片一些關鍵詞,是沒有關鍵詞的,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歷程也不盡相同,真要總結出來那就是「看對眼兒了」
  • 國產電影海報眼前一亮,高大上海報設計背後的秘密
    但最近的《萬物生長》、《一個勺子》等海報有點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還因此成功刷屏朋友圈和微博。這麼高大上的設計真的是出自國產設計師之手的嗎?這些海報除了好看、新穎外,還有什麼秘密?記者採訪了片方及海報設計公司負責人,原來這些海報還隱藏了不少信息。 《萬物生長》從劇情、海報、宣傳語、主題曲都主打「騷」、「生猛」。
  • 《一生有你2019》國產青春片已死
    不打架不出國不國產青春片。居然沒上床,這很不科學。所謂的音樂夢想有點虛。又消費《海闊天空》、黃家駒。徐嬌除了年齡之外,真是一點不適合演青春片(多部片子已經驗證了,還都是女主,要還有片方找她拍青春片,可就是人頭豬腦錢多了,她連任何一種類型的電影女主都撐不起),說得難聽點,她連演電影都不適合,總是那副樣子,比臉癱還難看,因為她連顏值都不行。
  • 可他們的海報到了韓國設計師手中畫風就都變了...
    作為電影製造大國,日本每年有上百部國產電影發行,因此為了能夠一眼就吸引到觀眾,多數的日本電影海報,會將所有的資訊塞進一張海報,這也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