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好看不是因為沒有墮胎,國產青春片只有臺灣能拍好?

2021-02-13 傳媒人生活圈

這件事不知道該不該高興。

該的理由是:國產青春片終於來了部像樣的。

但不該的原因是,又是臺灣拍的。

相信不止一小撮毒友已經猜到Sir今天要說的電影——

是的,《我的少女時代》。


昨天公映,根據貓眼實時票房顯示,截至22:00,累計票房4106萬。


跟這些首日破億的內地青春片比起來——


不算大爆。

但,口碑完全秒殺後者。

目前豆瓣評分8.3,好於90%愛情片,92%喜劇片。


甚至比《那些年》都領先一個馬鼻——0.1分。


不得不說,這幾年的高分青春片,都被臺灣承包了。

坐擁更多金錢,更多資源,更大市場的內地,卻被打得還不了手。


青春片為什麼會呈現「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現象。

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好好反省的問題。

絕大多數觀眾看完《我的少女時代》,都會說,這是我的青春。

這才是真正的青春。


每個女孩都經歷過少女時代,最美好的時代。這部電影有點狗血,可是到最後卻感動得流淚。

什麼是我的青春——其實就是故事有代入感。

人物原型上,《少女時代》就先下一城。

它打破了國產青春片「長的好看的人才有青春」的設定,將主角設定為一個頭髮亂糟糟、帶著酒瓶底鏡片的林真心。

每次見到校草,都露出一副花痴表情。

雖然後半部分也不可免俗地變回美女。


但國產青春片,卻連讓男女主角「先醜一會兒」的勇氣都沒有。


其次,近年流行的國產青春片,《致青春》、《左耳》、《萬物生長》、《梔子花開》……

幾乎全改編自流行IP。

按這些導演的年齡來算,大多數人拍的都不是「自己」的青春。

73年出生的蘇有朋,拍的是80後的青春。


電影裡電腦已經普及

69年的高曉松,拍的是85後的青春。


《同桌的你》中出現99年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的歷史事件

74年的何炅,拍的是90後的青春。


連自拍杆都有了

反觀大多數臺灣青春片,導演,同時也是劇本的操刀者。

《那些年》的九把刀。


《九降風》的林書宇。


林書宇曾說片中的「小湯」就是從前的自己

《女朋友 男朋友》的楊雅喆。


片中發生的情節,或多或少是他們在那個年代的親身經歷。

《少女時代》導演陳玉姍也一直強調,這裡面百分之七八十的情節都發生在她自己身上。

林真心做過的蠢事,我都做過。徐太宇改過後努力學習,考試成績變好,老師卻質疑他作弊的一段,也是我自己經歷過的。

片中最大的彩蛋劉德華,也正是她18歲的偶像。

她曾為了抽中華仔的演唱會門票,猛喝當年他代言的可樂。還曾看華仔的演唱會,聽見他唱經典歌曲《謝謝你的愛》。

我覺得他是對著我唱的,我坐在前排,當下淚流滿面。

青春期,其實就是覺醒的自我與強大世界的對抗。

在這場戰爭中,我們的三觀開始成型。

但絕大多數內地青春片,卻把這場「血戰」窄化成「肉搏」。

沉溺在「約不約,上不上」的性傷感。

在這些電影,荷爾蒙永遠過旺。

《同桌的你》裡,周冬雨那個「每天給你五分鐘時間做我男朋友」的奇葩約定。

兩人一開房,林更新就迫不及待開始「行動」。

更別提《萬物生長》裡,韓庚「就是根行走的生殖器」(via影評人@半輩子)。

而臺灣青春片卻「純潔」很多,某種程度上,它們是對日系青春片的繼承與模仿。

細膩又熱血。

既把握住青春期愛戀萌發的悸動。

也往往以追憶青春為名,嘲笑權威,挑戰秩序,最終抒發出一種敢做敢當的自由精神。

在這些電影,教師(他們通常叫教官),往往被塑造成無理而刻板的壓迫者。

反抗那一瞬間,就是高潮。

《少女時代》集體叫板教導主任這一幕,縱使誇張,但不得不承認,Sir熱血沸騰了。


只有我們自己,能決定自己的樣子。

反觀內地青春片。

著力的往往是純愛的破滅,成人世界的兇殘,最後,經過一番為賦新詞強說愁,再一起發出「我們都輸給現實」的謂嘆。


我不再是那個小飛龍了。

說白了,前者輸出的是「不服」,而後者教育的是「認輸」。

從氣質上,哪個才接近青春該有的樣子——不辯而明。


最後,說回那個老調重彈的問題。

國產青春片為什麼那麼多墮胎?


《何以笙簫默》編劇金國棟曾在《知乎》吐槽:

開策劃會或者劇本修改意見會的時候。總會聽到這樣的聲音:情節有點平啊,沒有起伏啊,主人公沒有遭遇到阻力啊!需要有爆炸點啊!需要有一個大事件啊!需要有一個小高潮啊!

然後,除了墮胎,年紀輕輕的青春劇,還有什麼大事件?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國產青春片的「墮胎三部曲」。


我們常常說,電影要有戲劇性。

但有時候,戲劇性也是偷懶的手段。

因為生活是由無窮盡細節組成,可信的基礎,是要搜集,再現出那些不著痕跡的毛邊。

比如《那些年》裡,用筆尖打招呼的方式。


《那些年》

這需要創作者耗費大量的心血,也需要足夠的自信。

因為從劇作的角度上說,細節可能不激烈。

而國產青春片因為多來自意淫,真實感缺席,為了不讓觀眾覺得悶,只好傷痛推至極致。

只能強擼各種撕逼大戰,天災人禍。

因為都虛構,不免雷同。

比如,最美的那個女孩總是最不幸的。

《致青春》裡阮莞出了車禍。


《左耳》裡黎吧啦也出了車禍。


有網友就做了一張圖簡述國產青春片。

極端事件隨機排列組合,一定能找出一部對應的。

墮胎、出國、死人,成了他們的「俗套」。

但俗套有罪麼——

沒。

這是Sir隨手搜的《我的少女時代》豆瓣評論——


《初戀這件小事》,通篇都是俗套,仍能打動觀眾。

比如女主角小水鼓起勇氣跟心儀男生告白,卻發現對方有了女朋友。


她震驚之餘,一腳踏空跌進遊泳池。

狼狽爬起的時候,忍住眼淚,拼命撫平裙子的小動作。


就讓不少人覺得這就是「初戀的感覺」。


同樣,即便是「墮胎」這種超現實設定,也沒錯。

《畢業生》裡,少婦勾引天真少年。


男主角教堂搶婚。


這些情節比墮胎、出國、死人更離奇。

但因為電影在此之前做出了豐富細膩的鋪墊。

比如,無處不在渲染的焦灼狀態。

在畢業派對上,面對所有人飛祝賀,男主寧願一個人跳入遊泳池,在水底逃避現實。

而只有與羅賓遜太太交談,他的不安才得以緩解。


綿長合理的前戲,為最後的爆發提供了土壤。

如果把高潮比喻成一聲巨響,他的音量是漸次升高的——這就是我們不覺突兀的真正原因。

說白了,平淡也好,驚悚也罷,要讓觀眾有代入感,創作者尊重內心,尊重事實,永遠是第一前提。

這些道理,內地青春片的導演們不懂?

當然不——

電影不應該是算計出來的,排除市場、輿論等外在因素,如果一部電影不打動人,導演也沒有什麼創作快感。我拍《****》就是因為被感動得老淚縱橫。

說這話的是張一白。

最後,他拍出了《匆匆那年》。

轉自公眾號毒舌電影

相關焦點

  • 國產青春片為何集體萎靡?臺灣青春片好看在哪?
    國產青春片的票房爆發始於2013年上映的《致青春》,以6000萬成本博得7.26億的票房之後,國產青春片便以星火燎原之勢,批量生產,沿用《致青春》的成功模式,熊熊燃燒了好幾年,屢屢創下市場票房奇蹟。當下的國產青春片大多反映了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80後、90後的喜怒哀樂,講述校園的青春和走出校園的職場故事,情節多為戀情、友情、競爭及背叛。
  • 《再見18班》:國產青春片,不是也能拍得不錯嗎
    沒有三十歲明星穿著校服拋媚眼的違和感,沒有學生時代從不可能存在過的豪華宿舍。大多數青春片裡色彩靚麗的塑料感,在這部作品裡退化成髒兮兮的土味道。  它就像是曾經一起讀書的朋友,多年以後,他/她也許沒有成為社會所謂的成功人士,過得平平凡凡,幫不上什麼忙,但你還是不會討厭他/她。
  • 沒有墮胎,沒有狗血,沒有作死,也配叫青春片?這部電影給出答案
    不知何時起,國產青春片就成為了墮胎、狗血、作死的代名詞,好像沒有這些情節,就不配叫青春。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這類電影都同流合汙。今天筆者為大家推薦的,沒有上面三大爛俗元素,真正地拍出了中國少年的模樣。這部電影是《誰的青春不迷茫》。
  • 當青春片被包裝成犯罪片,我沒有理由不為它鼓掌
    美國飛大麻,歐洲同性,日本校園暴力,國產墮胎,這幾年青春片的青春片讓人懷疑,除了不一樣的演員外,我們還能對青春片期待什麼呢?《天才槍手》給出了這個答案。買斷《天才槍手》的人當時只看到海報和預告就認定:這是一個很高級的小語種電影,如果在國內上映,一定能引起很大的反響。
  • 沒有墮胎和激吻的「老土」青春電影 《少女時代》導演究竟在拍什麼?
    ,全片看不到自殺、墮胎等情節,甚至沒有一個親吻的鏡頭,最親密處也只是男主角擔心女主角被過往車輛撞到而摟了她一把。而就是這部看似毫無爆點的小成本電影,在臺灣上映時就一舉擊敗多部好萊塢影片,拿下4億新臺幣票房創新紀錄。小鱘看完整顆心都化了,決定要好好剝解詳述下這片到底比近年內地「傷痛青春片」優在哪。
  • 拍青春片前,要先假裝自己是臺灣人
    楊德昌說,臺灣電影只有兩種類型片,一種是青春片,一種不是青春片。
  • 國產動畫沒有青春,只有懷舊
    沒有了「墮胎」,「失戀」,「墮落」之前的疼痛文獻,國內的青春是否只是懷舊和甜蜜?回顧國產動畫,沒有青春電影的痕跡。只有兩部中國動畫片可以稱為《肆式青春》和《昨日青空》也沒有懷舊,沒有青春。不管畫風多好,卻都沒有內核。我還記得畢業後要看的《國產青春》系列圖畫書,我想這是我們每個人的青春。有懷舊,有遺憾,有理解,有思考。
  • 沒有墮胎、車禍、出國,《六弄咖啡館》就能講好青春故事嗎?
    然而,這場戲也是同樣,情緒沒有渲染到高潮就已經結束了。看完這場戲,想必不少人可能還會懷念以往青春片裡的過度煽情。因為在這部電影裡,每次情緒的渲染都是剛剛開始,就馬上結束了,仿佛演員在急著趕場。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中,沈佳宜最終嫁給了一個年紀比她大很多的男人,與「幼稚」的柯景騰正好相反。這正是影片的一個小小的暗示,看過之後,不少觀眾也會唏噓——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六弄咖啡館》的小綠如果過了幾年,甚至十幾年之後,也會明白心蕊跟他分手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她變了,而是當時的自己不夠成熟。
  • 風犬少年的天空:不再是車禍懷孕墮胎,國產青春片就該這樣拍
    好的青春片單純點,著重描寫主角之間的美好與錯過,壞的青春片全是套路,用車禍小三墮胎包裹整個青春時代,把一段段本該是人生美好的回憶變得不堪回首。 《風犬少年的天空》是前者。雖然題材不新穎,逃不開親情友情愛情相拉扯的敘事,但那濃濃的荷爾蒙,生機勃勃的面孔,肆無忌憚的玩耍以及令人羨慕的純真,正正把我們拉回到青蔥的歲月中。
  • 學渣給錢,學霸作弊,對這部沒有墮胎的泰國青春電影表示666!
    女二號富家女學習成績渣但為人活潑親切而且長得好看和女主成為好閨蜜你算算吧,你總共能賺多少錢?後面的劇情再劇透就沒有懸念了喜歡的可以去電影院看絕對值回電影票錢畢竟,這跟很多國產青春片不同這部泰國電影的青春
  • 國產青春片是變好了,但海報片名還是醜醜醜
    整張海報上,吸引到Sir注意力的只有三個字——本片的編劇,鮑鯨鯨。《閃光少女》的臺詞承襲了她的《失戀33天》裡那種機靈勁,每隔三句話必都一個包袱。鮑鯨鯨很懂得和年輕觀眾套近乎。《閃光少女》更是如此,作為一部青春片,你看膩的那些套路……它全沒有。
  • 《天才槍手》這樣的小成本青春片,網大也能拍!
    「幹了這一票,我至少還有錢」「我不認為我是唯一一個,利用學校賺錢的人「大學裡不只有選擇題」等等。每一句臺詞都是貧富差距、教育腐敗之下,底層優等生的咆哮。片中,當校長發現了小琳幫同學作弊,義正言辭地說:學校不是用來賺錢的!
  • Netflix的這部2020年最佳青春片,給國產電影帶來了哪些啟示?
    在主流評論界的碰壁,為Netflix拍攝的原創青春片招來了並不太好的名聲,卻也意外地讓Netflix「越戰越勇」。除了「俊男靚女談戀愛」外,青春片還該怎麼拍長久以來,青春片都是國產電影類型的一個重要分支,尤其是2011年《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上映並取得熱烈反響後,一大批青春校園題材電影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 為什麼國產青春片都愛灑狗血?
    請問,這有什麼好看的?除此之外,編導們還分別為林高二人設置了愛情的幫手,助推愛情的進程,比如高翔的那些來歷不明的修車行朋友,還有一個樂天、眼盲卻能洞穿一切的爺爺,林天驕這邊的則有閨蜜田甜和男友,以及她的看似天真實則成熟的弟弟。這麼說吧,這是一個熟讀好萊塢編劇法則的編劇團隊,動機、行動、阻力、克服阻力,看起來無不有章有法,循規蹈矩。
  • 評《梔子花開》:無聊且乏味 青春片風潮何時休
    與《小時代4》一樣,《梔子花開》因為有何炅執導,李易峰等人氣演員的出演,同樣成為本周的熱門。不過,影片質量卻和之前的大多數國產青春片一樣,無聊且乏味。   做主持人的何炅,是位非常優秀的主持人,風趣機智、臨場能力也非常強。但是,做導演的何炅,顯然不是那麼出色。這可能就是所謂的術業有專攻吧,換了不熟悉的領域,難免有些捉襟見肘。
  • 國產青春片你夠了沒?爛片扎堆嚇死寶寶
    國產青春愛情片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讓他們以為終於找到了一個講故事方式,於是我們就看到了2015年青春片的狂轟濫炸模仿時代。◆2005年之前的青春片是那樣兒的青春片主題,不論放在哪個國家哪個時代都是相同的。若是要給那些年的青春片一些關鍵詞,是沒有關鍵詞的,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歷程也不盡相同,真要總結出來那就是「看對眼兒了」
  • 沒有打胎和休學,國產青春片終於像點樣子
    可一個16歲的少女,又能有多大的物慾呢?其實,誰的青春不是狂放而又危險的呢?就在你感覺嗅到了一絲「國產青春片」套路的時候,《過春天》悄悄改變了視線裡的焦點。它把鏡頭,對準了佩佩內心世界的荒蕪。她所經歷的,不是親友間血和淚的大徹大悟,而是一點點地去彌補內心深處的空洞。
  • 除了墮胎吵架和死人 青春片還可以是這樣的↓
    撒手騎自行車、籃球場上耍帥、打群架、喝啤酒、組樂隊、懷孕墮胎、癌症、車禍、劈腿、出國……《睡在我上鋪的兄弟》、《一生有你》、《草樣年華》、《刺青》、《沙漏》、《誰的青春不迷茫》……凡是有點粉絲基礎的懷舊歌曲、青春小說,都被提上日程了。  青春片真的就只能拍這些,看這些了嗎?當然不是。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墊底辣妹》,我覺得這部電影真的好看!
    匆匆那年,左耳,何以笙簫默國產青春片口碑之差槽點最多,大概僅次於國產恐怖片,如果說國產恐怖片最大的槽點是沒有鬼,那麼國產青春片最大的槽點就是沒有青春。這些充斥著撕逼,墮胎,出軌,打架等瑣事元素的故事,描述的並不是我們的青春,起碼不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的青春,絕大多數人回憶起青春,首先想到的是什麼?當然是學習,這些影片有基本不怎麼拍學習,至少不以學習為敘事的中心,因為就太枯燥乏味了。
  • 《以愛為名》--又一部頗具黑馬潛質的臺灣青春片
    臺灣青春愛情電影《以愛為名》今天上映了。借著這股東風,今天小編和大家聊聊臺灣的小清新青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