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時代我愛聽臺灣甜歌皇后高勝美的《哭砂》,歌詞裡寫著:風吹來的砂落在悲傷的眼裡,誰都看出我在等你,風吹來的砂堆積在心裡,是誰也擦不去的痕跡。」我聽了又聽,感覺有一些悲凉。其實,我那時的少女情懷,並未能體會什麼憂患,只是喜愛音樂本身的美。
高中時讀杜甫的詩,既寫實,卻又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記得小時候我問過父親:「我怎麼沒見過爹爹掉眼淚呢?」父親說:「男兒有淚不輕彈……」
二十年的光陰過去了,父親的話語猶在耳。那年,在闊別家鄉多年的姑母返鄉探親中,憂患備嘗,她和父親兩人能得團聚,相擁而哭,任老淚橫流,一抒多年闊別的鬱結,已算萬幸。「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人生至此,才能體會杜老「眼枯即見骨」的哀痛。這也就是探親文學中,為何有那麼多眼淚吧!
說起「眼枯」,一半是老年人的生理現象,一半也是因為人間有太多悲歡離合。經歷得多了,便難以遺去心頭之愁,統統化作相思的淚水。
周日聽到爸爸病逝的消息,當著七歲孩子的面,我忍不住淚流滿面,孩子說:「媽媽 ,你怎麼哭了,是我惹你生氣了嗎?」我說:「沒有,是一粒沙子落到了眼裡,要用淚水把它衝洗出來。」他望著我滿是淚痕的臉,哪裡知道,去世的爸爸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記得有兩句詩說:「玫瑰花瓣上顫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淚嗎?」
人一落地,就是哇哇哭泣,沒有哪一個嬰兒墜地不是以哭面對人生的。
哭,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襁褓之中,餓了要哭,病了要哭,冷了熱了要哭。哭,是混沌未開幼兒求生的唯一武器。
人在自己的哭聲中來到這個世界,還要在親人的哭聲中離開人間。每個人都會在一生的不同階段經歷各樣的苦楚,神對亞當說:你必汗流滿面才得餬口,也對夏娃說:「我必多多增加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從那時起直到現在,每個人都在苦楚中行走人生之路。人要進入上帝的國,也會經歷很多艱難。
實話說,我的內心不夠堅強,最怕見到喪葬時的「哭喪」了。那哭聲撕心裂肺的悽愴,再配上尖銳的嗩吶和低沉的鑼鼓聲,聽之令人悲傷。
這幾天一直胸悶胃痛,但我還在靠主,不住地禱告,努力去支配這個糟糕的環境,祈求主幫助我把自己從負面情緒的黑暗中拯救出來。
歲月會帶走純真,疾病會蒼老容顏,痛苦會成熟心智。當一切都沉澱下來後,貴在擁有一份敬虔淡泊的心境。
一如陳姊妹早晨給我留言說:親愛的天朵,請節哀,你已經盡力了,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讓那惡者得逞,把你的憂傷藉著禱告帶到主的面前,為著爸爸息了地上的勞苦和病痛感謝神。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尋找有時,放手有時,保持有時,捨棄有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喜愛有時,恨惡有時;徵戰有時,和平有時。因為一切都在上帝手中,並且生命冊裡都有他的計劃和時間表,我們在地上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愛神,與神同工,並且與神的國度有份。祈求天父帶領爸爸的靈魂,安慰你遺憾的心,保守眷顧你和家人,並你手上的工作。
在生離死別來襲之時,我們要將眼光從地上轉向天上,也將目光從今生轉向永恆。
人這一生要走很多路,經歷很多事。當我們走到白髮蒼蒼的暮年,經歷了悲歡離合,走過了死亡的幽谷,還能以平等仁愛的心對待他人,那時透徹一切悲憫一切的心,是最寶貴真摯的。
人生不易,要懂得珍惜,學會把握,願我們曉得順境逆境,都有上帝的安排,平安或者艱難,都有上帝的目的,賞賜或者收取,都有上帝的同在。上帝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
艱難時期請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