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實耗費多年心地寫下的《白鹿原》,此書一經發表,便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這本在高原裡充滿著平淡和嚮往的故事,也是文學史上的一部裡程碑之作。他以凝重而渾厚的風範與老道滄桑的文筆之風,來描寫出了一個民族當下生活的潛在節奏和生存風貌。
陳忠實在寫《白鹿原》的時候,放下了自己原本的事業,獨自回到自己的家鄉沉澱了許多年。所以,對他來說,《白鹿原》這本作品並不是一部虛幻和僅憑藉著想像就能夠創造出來的。他來自於生活,來自於作者在自己的現實生活中所看到的觀感和共情。
當夢想一旦照進現實,所有華麗的外衣都逐漸退去,剩下的必然是充滿著灰暗色彩的基調。
《白鹿原》的開篇就以白嘉軒的一個傳奇故事而作為開場,白嘉軒的運氣並不好,無論是在那個南園龐家村還是北園的樊家寨,他都因為著一個毫無科學根據,荒謬無比的可笑傳言而遭受到周圍人的冷眼和異樣的嘲笑。
父親的離開對於白嘉軒來說,是他情感上寄託的一個崩塌。這之前的時候,白嘉軒對於自己身體的傳言,其實他自己本身也是不相信的。他對於自己的狀況是清醒的,但是終究難逃世人的言論和注目,當所有人都呈現於一個須彌的謊言之中,只有你獨自清醒,那這份清醒便顯得很沒有說服力。而父親的離開更是給他帶來了一份壓力,內心希望能夠完成父親的遺憾,渴望著自己在現實的生活中能夠被天堂的父親看見。
所以,漸漸地,他變成了接受自己不能改變大家都陷於謊言裡的這樣一個事實,他開始採用各種各樣的辦法,用金錢、用人情來為自己獲得一個身體上的伴侶。而事實證明,他這樣的選擇並沒有給他帶來實質性的變化。
他的一任任妻子都非常巧合卻又帶點離奇的接連死亡,明明是由於意外或者是自己本身身體上的原因,但是在外人的眼裡,這一張張的意外連起來就變成了一種必然的結果。所以,對於白嘉軒來說,他沒有體會過什麼是真正的愛情。
而小娥和黑娃源自於內心深處的萌動而產生的情感也並不久遠,黑娃不幸被縣裡逮捕。而小娥為了打聽他的下落,不惜委身於鹿子霖,但這種妥協並沒有能夠換來黑娃的自由,反而將自己的清白和前途全都白搭了進去。
交易一旦開始,想要終止不再是當時衝動時那般容易。鹿子霖無疑是個卑鄙的人物,他利用自己的部分職權和滿嘴的謊言欺騙田小娥。而直到他倆的事東窗事發之後,他仍然選擇把田小娥扔在前面。
在《白鹿原》這本書中,田小娥和大多數女性配角的命運都是相似的。作者並非有意去表達男女地位的這樣一個觀念,但因為在書中描寫的特定的時代背景和生存環境之下,那些古老破舊,封建落後的觀念,一直都緊緊的束縛著《白鹿原》裡的人們。但好在在這些普通卻又悲慘的人物命運中,我們也能夠看到他們閃光和可愛的一面。
田小娥雖然身世坎坷,經歷複雜但他對於自由和愛情的嚮往的表達是熱烈而直率的,所以,才因為對黑娃的擔心而付出自己全部的努力去爭取幫助他。
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個角色,後來原上爆發了一場毀滅性的災難,一場空前的大瘟在村莊裡蔓延。這種壓抑的氣氛和擔憂的情緒瀰漫在村莊裡的每個村民之間,鹿山的妻子鹿惠氏也不幸被染上了。這樣一個沒有過多的知識文化,將所有的重心都放在自己的丈夫和家庭上的女人,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後的關頭,也依然想著為自己的家庭做出最後的善終。這種近乎於愚蠢的執著,無疑是那個時代對於感情和人性的樸素。
前篇的故事走向都是以比較濃墨色彩的筆法來詮釋的,在這個小小的原上,卻有著各種不同的人生交匯和主題色彩的碰撞。這其中的種種暗存的不堪和音譯,也是生活在我們世界裡最真實的一部分。對於陳忠實來說,身為一個創作者,他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從生活之中去汲取感受。所以,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充滿著真實和藝術性的表達,也因此才能將一本故事敘述成人生。
有交匯有開始就必定會有分離和結局,在沒有任何憑據的情況下,一個故事的結局是我們所能夠判別整部脈絡的關鍵要素。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結局也是寄託著讀者和作者的共同希望。
當故事的描繪都處在令人富有不甘和遺憾的時候,我們就會無比渴望我們所覺得不應該就此打住的人生走向正軌。所以結局是負有希望的,也是創作者的初心。而《白鹿原》的結局也是充滿著美好性的遺憾和千帆過後的歸屬感的。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橋段是鹿子霖入獄和黑娃結婚的情節,其實,看到這裡大多數人都會備受感動,你看光明永遠都會被召喚。仿佛這種故事的結局走向能給人帶來一種精神和力量上的提升,對於已經離開了的田小娥來說,黑娃在結婚之時那一刻的猶豫其實就是她這一輩子所渴望的價值所在。因為一切雖然遺憾,但是值得。
《白鹿原》也是這樣一部複雜而又悽美的故事,雖然偶爾遺憾,但正義終究會來。故事足夠直白強烈,但是懂得的人一直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