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5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星星泡飯 江湖尋味
從貴州到世界
雞丁的神奇之旅
中華美食千千萬
真正名揚海外
還能收穫一個專屬「洋名字」的卻不多
宮保雞丁
有這樣一道從貴州菜中的胡辣子雞丁演變而來的菜,在風靡海外的過程中,深受海外食客青睞,並且獲得了專屬的英文名——Kung Pao Chicken。這就是——宮保雞丁!
宮保雞丁作為一道聞名中外的特色傳統名菜,在外國人眼中的中華美食榜上絕對赫赫有名——在唐人街中,宮保雞丁是絕不可少的餐館招牌菜;在著名美劇「生活大爆炸」中,主角們點的中餐外賣中,宮保雞丁就是拋頭露面的常客。
這道「宮保雞丁」究竟有什麼魅力
讓它這樣受捧呢?
宮保雞丁,在貴州菜、川菜,甚至魯菜中都有收錄。在2018年9月,蜚聲中外的它同時身兼了"中國菜"之貴州十大經典名菜、四川十大經典名菜的殊榮。
這道名菜的起源和貴州的胡辣子雞丁與山東的醬爆雞丁有關。清朝時,山東巡撫、四川總督丁寶楨對烹飪頗有研究,喜歡吃雞和花生米,尤好辣味。據說,他命家廚改良貴州胡辣子雞丁、山東醬爆雞丁,創製出一道將嫩雞丁、紅辣椒、花生米下鍋爆炒而成的佳餚,並在四川總督任上時將此菜推廣。由此,這道本是丁家的私房菜的美味,逐漸成為了人們熟知的宮保雞丁。
為什麼叫"宮保"呢?原來,這二字是丁寶楨的榮譽官銜。丁寶楨治蜀十年,為官清廉,清廷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追封其為"宮保"之一的"太子太保"。於是,此菜也獲名"宮保雞丁",並一直作為川黔地區餐桌上的名菜。身為高官的丁寶楨想必也不曾料到,自己的名字會隨著一道因為對吃的喜好而創造出來菜品而流傳下去。
宮保雞丁
宮保雞丁的基本做法並不難。
選用細嫩雞肉為主料,切成小方塊,由黃酒或料酒醃製。姜和蒜切片,蔥白切成小圈,再配以花生米、胡椒、香油,經旺火爆炒而成。炒制時,鍋鏟翻動間灑下白糖、鹽,在很短的時間內裝盤,快熟且可防味洩。
宮保雞丁的食材並不昂貴,是典型的以簡單食材醞釀豐富滋味的例子。況且由於它的製作過程輕快便捷,深受普羅大眾的喜愛,既能作為一盤獨立的菜,又能做成蓋澆飯。
宮保雞丁成品色澤紅亮,引人注目,卻紅而不辣、香而不猛,甚至有絲絲縷縷的甜味。宮保雞丁的特色正是辣中有甜、甜中有辣。
夾起一塊雞丁入口,舌尖感到一陣微麻淺辣,而後是一股甜滋滋的味道,咀嚼時又會產生一點點酸酸的滋味,多重美味,真可謂難得的甜酸辣俱全。
雞丁細嫩、花生米酥脆,不論是佐酒還是下飯都特別適口。細細咂摸間,果真是別有滋味。雞肉的滑脆肉質配合花生的香脆口感,令這道菜入口更是回味無窮。
宮保雞丁
由於這道菜流傳太廣,在各地做法都有細微差別。
貴州版宮保雞丁鹹辣略帶酸甜,側重鮮酸;川菜版宮保雞丁用的是雞脯肉和幹辣椒節,注重鮮辣;魯菜版宮保雞丁採用雞腿肉,添加筍丁或馬蹄丁,注重鮮嫩。在別的地方,出現了將雞丁換為肉丁的"宮保肉丁"。宮保雞丁走向世界後,還被西方人改造成了符合西方口味的"西式宮保雞丁" 。
從貴州到世界,普普通通的雞丁完成了一場神奇的旅行。
想到遠渡重洋的宮保雞丁,將中華美食的香氣傳播到更多的角落,被異國他鄉的人競相品嘗,此刻的你,會不會想要立刻來上一口呢?
文丨星星泡飯
編輯丨貳玖肆
監製丨 與君相逢
出品丨銅仁日報社、銅仁日報傳媒集團
精彩回顧
美食界的扛把子,速食要求上榜冬日裡必不可少的一抹酸——泡蘿蔔【內有福利】銅仁這家滷味,吃了要嗦手指……原標題:《從貴州到世界——雞丁的神奇之旅》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