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第一次上了英文詞典,宮保雞丁拔得頭籌

2021-02-16 文匯報

紐約中餐廳廚師在爆炒宮保雞丁 

中國菜舉世聞名,在世界各地遍地開花,勢力幾乎無處不在。以菜系而言,粵菜在國外的紮根既深且廣,知名度高,影響力也大,佔據了中國菜在海外的半壁江山。近些年來,川菜異軍突起,在海外知名度大增,擄獲了許多饕客的胃,頗有迎頭趕上粵菜之勢。

    

這樣的市場變化,或可由菜名的英文看出一些端倪。

    

中國美食的品項繁多,沒有上萬,也有百千,名稱有固定英譯的,其實相當有限。能夠廣獲英語世界認可、進而榮登詞典殿堂的,更是有如鳳毛麟角,如bao(包子)、mantou(饅頭)、jiaozi(餃子)、potsticker(鍋貼)、bird’s nest soup(燕窩)、Peking duck(北京烤鴨)、moo shu pork(木須肉)、chow mein(炒麵)、char siu(叉燒)、dim sum(點心)、moo goo gai pan(蘑菇雞片)、shumai(燒賣)、siu mei(燒味)、subgum(素什錦)、won ton(雲吞)等。

    

幹炒牛河

我特別為粵菜的幹炒牛河叫屈。這道小吃的知名度甚高,在英語世界的中餐館可說是個必點的基本款。長久以來,幹炒牛河的英譯一直都作beef chow fun(字面意為「牛肉炒粉」),英語母語者也都以此名相傳,然而迄今卻仍無緣為詞典所收。還好網絡的英文《維基百科》(Wikipedia)體察時代脈動,圖文並茂加以收錄,稍稍彌補了這個紙質版語文詞典所造成的缺憾。

    

我研究英語詞典裡的漢源詞多年,在美食領域一直都未見川菜的蹤跡。最近,川菜缺席的情況有了改變,迎來了由零到一的突破,令人驚喜。

    

這道率先進入英語詞典的川菜究竟是什麼?麻婆豆腐?宮保雞丁?夫妻肺片?魚香肉絲?回鍋肉?水煮魚?麻辣燙?紅油抄手?擔擔麵?還是其他意料之外的黑馬?

    

從大的方向說,答案是宮保雞丁。不過讓人有點意外的是,詞典收錄的不是成品的「宮保雞丁」(kung pao chicken),而是烹調法的「宮保」(kung pao)。宮保雞丁是西方中餐館的必備菜色,英譯的kung pao chicken早已固定,而且行之有年,收入詞典只能算是「遲來的正義」。

    

宮保雞丁

給川菜帶來「零突破」的英語詞典,就是美國語文詞典的泰鬥《韋氏第三版新國際英語大詞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Unabridged,簡稱「韋氏三版」)。最新的韋氏三版不是紙質詞典,而是個需要付費使用的在線資料庫,非訂戶無法查閱。

    

在最近一次的在線更新中,韋氏三版增收了川菜的「宮保」(kung pao),把它定義為「煸炒、有時也油炸,伴以辣醬配花生」(stir-fried or sometimes deep-fried and served in spicy hot sauce with peanuts),並簡單地列舉二例為證:宮保雞丁(kung pao chicken)、宮保蝦仁(kung pao shrimp)。韋氏三版在詞源指出,這個kung pao來自北京的漢語[Chinese (Beijing)],現在的拼法是gong bao,字面的意思是「宮廷保衛者」(palace guardian),在英文的「首見使用」(first known use)出現於1976年。唯此首見使用到底現身何處?書證為何?韋氏三版對此並沒有進一步說明。

    

這個「宮保」的定義似嫌簡略,我們也未必完全同意,不過宮保雞丁的確存在著不同的做法,加上韋氏三版不是菜譜,不是百科全書,只是語文詞典,我們也就不要過分較真苛責了。另外,詞源對「宮保」的理解似乎有所偏差。相傳宮保雞丁是清光緒年間的四川總督丁寶楨「丁宮保」(「宮保」為官銜)所發明,是他招待客人時叫家廚煮的菜餚,因而得名,應不是字面的「宮」廷「保」衛者。

    

有償使用的韋氏三版有個免費查閱的精簡版《韋氏在線詞典》(merriam-webster.com),裡面一樣收錄了「宮保」,內容大同小異,例證少了宮保蝦仁(kung pao shrimp),卻多了兩條真實語料的引文,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其中一條引文還提到了其他的中國菜,讓我眼睛一亮。我上網對此求證核實,發現這條引文摘錄自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18年6月7日的一則報導,講的是北京某「二附中」的食堂午餐:「另一區提供幹香肉片、麻辣燙、宮保雞丁和一道番茄炒蛋的菜餚,菜單在頭頂上的LED螢光版上亮著」(The other is offering fragrant meat slices, spicy hot pot, kung pao chicken, and a tomato and egg dish, its menu lit up on a fluorescent LED board overhead.)。

    

英語詞典首納川菜,宮保雞丁(kung pao chicken)拔得頭籌。其實川菜還有些菜式有固定的英譯,在英語世界也廣為流傳,如麻婆豆腐(Mapo tofu)和回鍋肉(twice-cooked pork)。其他川菜的英譯,似乎還在流動,彼此較勁,以夫妻肺片為例,有音譯的fuqi feipian,有各種的直譯和意譯,還有創意十足、靈感來自美國電影片名的Mr. and Mrs. Smith(史密斯夫婦)。

    

2016年,《牛津英語詞典》「OED」通過港式英語的中介,收錄了一大批的粵菜詞彙。最近,韋氏三版讓川菜的英譯實現了零突破,給了宮保雞丁權威認證。下一個進入英語詞典的中國美食,不曉得會出自哪個菜系?又會是哪一道菜餚小吃?

作者丨曾泰元

來源丨文匯報

編輯丨飯範醬

為你推薦

最新進展!清華大學起訴同名幼兒園,對方喊冤:「清華」只能你用?

PUA終於被抓了!搭建網站兜售控制女性、寵物養成、自殺鼓勵教程,男子被拘5天罰5萬

男孩被親生父親打成"香腸嘴",有人卻說打得好?


如果喜歡小文的文章

記得點個「在看」哦

相關焦點

  • 大鬼說吃第248期:還不錯的宮保雞丁——滿姐餃子
    今天就是衝著宮保雞丁來的我問了一下服務員大姐看咱家外賣單上是有炒肝兒的為什麼在店裡沒有啊?大姐指著我桌上的爛蒜肥腸說就是這個服務員的培訓還是得加強呀為的是脆口說了這麼多不滿意的地方其實我已經非常開心了畢竟第一次在太原吃到味型正確的宮保雞丁還有點兒小感動
  • 【大師的菜】宮保系列川菜百吃不厭,急火短炒,功夫都在手上
    耳熟能詳的宮保雞丁人人皆知,換個馬甲你還認得出來不哇~「宮保兔花」登場——做你「最熟悉的陌生兔」!宮保系列菜和水煮系列菜,是以幹辣椒或者幹辣椒的製品來體現的,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響。1988年,以廚師長的身份帶隊前往馬來西亞吉隆坡市,參加該市舉辦的「首屆四川菜推展節」,提高川菜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同年,受市政府的委託,前往聯邦德國杜塞道夫市四川飯店事廚。1990年參加在北京舉辦的亞運會美食節,受到組委會的高度讚揚和表彰。1992年為勞動出版社拍攝的《四川名菜譜》電視教學片製作菜品。曾先後被省、市烹飪協會和飲食考評委員會及省、市勞動人事技能考核聘為高中級裁判和總裁判及顧問。
  • 如何做出一份驚為天人的宮保雞丁?專業大廚傳授秘籍!
    宮保雞丁為什麼會這麼受大眾歡迎?尤其受到小朋友們和女孩子的喜歡?因為宮保雞丁的味型屬於荔枝味加糊辣味。比較大眾且甜蜜。每一種菜餚都可以被分為一種味型,或者多種味型的組合。比如麻辣味、糖醋味、酸辣味等等。宮保雞丁則屬於荔枝味,並帶有糊辣味的特點。荔枝味是一種很形象的說法,適量的糖和醋,配以生抽醬油的鮮味,調出類似於荔枝的味道,因此得名荔枝味。
  • 炒了23年的宮保雞丁,京城僅此一家
    就像前段時間,我一直嚷著要吃宮保雞丁,朋友就極力向我推薦一家餐廳,要我一定要去嘗一下。他給了店址之後發現餐廳就在我們家門口,這麼多年我竟都沒有發現,不得不為他挖掘餐廳的技能點一個贊。 吃過這家餐廳我決定以後就跟著他混了,他們家的宮保雞丁算得上是我吃過最好吃的宮保雞丁了。
  • 從貴州到世界——雞丁的神奇之旅
    宮保雞丁,在貴州菜、川菜,甚至魯菜中都有收錄。為什麼叫"宮保"呢?丁寶楨治蜀十年,為官清廉,清廷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追封其為"宮保"之一的"太子太保"。於是,此菜也獲名"宮保雞丁",並一直作為川黔地區餐桌上的名菜。身為高官的丁寶楨想必也不曾料到,自己的名字會隨著一道因為對吃的喜好而創造出來菜品而流傳下去。宮保雞丁
  • 一個小竅門讓你炒的雞丁也和大廚炒的一樣滑嫩
    川菜裡雞丁菜的是重頭戲,各種各樣的炒法,宮保,醬爆,辣子。。。。。。裡面還有各種不同的配料,成為川菜中的經典。一個宮保系列,一個魚香系列是經久不衰的最大眾最暢銷的保留節目。我最喜歡宮保雞丁,出去吃飯,特別是不用很講究的工作餐,往往就選宮保雞丁,三二個好友借吃飯談事,一份宮保雞丁一份青菜再加個豆腐,大家都能接受,下飯還節省時間。如果我自己吃,索性來個宮保雞丁蓋飯,好吃省事,喜歡吃還不用花心思挑選。當然不同地方吃到的宮保雞丁口味風格,烹飪水平也是參差不齊,但是大體上都能接受,不會有特別出格的難吃。
  • 川菜宮保雞丁最初和四川沒有...
    ,針對不同的人群,還開設了「線上兒童之家」、茶藝課等。 宮保雞丁被稱為川菜三寶之一,但是這款菜為何最開始跟四川人一毛錢關係都扯不上?李盛開介紹,宮保雞丁有種說法是晚清官員丁寶楨讓家廚按照魯菜的爆炒之法改造的貴州菜「花生炒雞丁」。 古時官員在地方任職經常調動,經常都有自己的家廚。
  • 復刻了《中餐廳》裡的宮保雞丁,終於知道張亮做的到底是什麼味兒了!
    好久沒出現在熒幕上的趙薇,把BABY娶回家並育有一子的黃曉明,天天的爸爸張亮,真人秀常客的周冬雨以及並不太認識但卻很乖巧的新人靳夢佳。這五位合伙人在泰國的象島上開了唯一的一家中餐廳,哈哈,並且經常在節目裡提到出品的中餐堪稱島上的「權威」了!要說節目的一大亮點,除了薇姐經常「欺負」小明哥,那必須是張亮大廚出品的菜式啊!
  • 超級下飯的宮保雞丁,乾飯人快快學起來
    相傳宮保雞丁由清朝山東巡撫、四川總督丁寶楨所創,他對烹飪頗有研究,喜歡吃雞和花生米,並尤其喜好辣味。他在山東為官時曾命家廚改良魯菜「醬爆雞丁」為辣炒,後來在四川總督任上的時候將此菜推廣開來,創製了一道將雞丁、紅辣椒、花生米下鍋爆炒而成的美味佳餚。
  • 論一盤宮保雞丁需要具備的幾點素質 | 第三屆川菜大會有感
    回顧一下參與報導的第三屆世界川菜大賽,大賽共進行了兩天。第一天是川菜廚藝大賽和火鍋宴大賽。廚師進行了規定菜式宮保雞丁和創意菜的比拼。第二天頒獎典禮,川菜高峰論壇,大咖雲集,國內川菜半壁江山到場參會。比賽第一天,早上7:30 60位廚師輪番進行經典川菜規定菜式宮保雞丁的比賽。每位廚師都要完成兩盤宮保雞丁,一份給評委品嘗,一份拍照展示。每一屆的川菜大賽都要完成一道必選菜式,去年是魚香肉絲,前年是麻婆豆腐。
  • 老曼食記|鄧師傅和他的傳統川菜(貳)
    宮保雞丁宮保雞丁|說到宮保雞丁你肯定要說宮保雞丁有什麼稀奇的,十有八九都吃過,不管是川菜館子,還是家常炒菜館,還有路邊小吃店宮保雞丁蓋澆飯,哪哪都有,比比皆是,已然是最大路的國民菜。我要問的是,那有多少人吃過正宗的宮保雞丁呢?恐怕不多吧!正因為宮保雞丁,魚香肉絲,麻婆豆腐這些在川菜當中,被摧殘的最厲害的。就宮保雞丁來說何為正宗?最關鍵的是雞丁,過去的食材都要物盡其用,宮保雞丁的話,用雞腿肉是最好的,川菜爆炒,講究「一鍋成菜」,雞腿肉比較活動,易熟比較鮮嫩。所謂「一鍋成菜」即一次成型,食材就沒有過油之理。一般的館子都是用雞胸肉,然後上重漿,過油再炒,光這兩點就無正宗可言。
  • 做宮保雞丁,一碗料汁調配好是關鍵,雞肉滑脆花生香酥,家人喜歡
    導語:原來宮保雞丁做法這麼簡單,只需調好一碗宮保汁,滑脆入味真好吃我國的美食文化源遠流長,每個地方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美食小吃,我們耳熟能詳的菜餚中,宮保雞丁、麻婆豆腐、魚香肉絲等等,都是經典且符合大眾口味的菜餚,尤其是宮保雞丁
  • 吃貨的自我修養:川菜的前世與今生(今生之家常菜篇)
    不過,假如川菜僅停留在這一時期,那也只是多而不精,特色尚不明顯。真正把現代川菜推上八大菜系之首的,是下面要講到的聞名海內外的創新菜品。洪七公一聽大喜,「深知真正的烹調高手,愈是在最平常的菜餚之中,愈能顯出奇妙功夫,這道理與武學一般……」現代川菜代表性的菜品,回鍋肉、麻婆豆腐、魚香肉絲、宮保雞丁。如今看來也平平無奇,但就筆者不短的廚房經驗來說,這幾樣菜能做到能吃、乃至好吃不難,但能端上美食大賽又拔得頭籌的,則非大師級的廚師不可。
  • 當成都人走進川菜館,必點的竟然是這些
    都說這家是《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來成都的保留節目,聽了這話頓時覺得無論如何是要拔草了。按說一般的川菜店裡,老饕客一般是不願意點魚香肉絲這個菜的,點之前至少也要先點個宮保雞丁試試手藝,如果連宮保雞丁都不好吃,那基本就沒有下回了。
  • 在所有怦然心動裡,唯你拔得頭籌——成毅
    因為我喜歡過很多明星,基本上長得帥長得好看的一直都喜歡。但是卻不會為了他們下載抖音,下載微博,並且每天在微博上給他打榜,也不會說想要看他們演的電視劇去買會員、超前點播。畢竟,在所有心動裡,他是唯一一個拔得頭籌的人。其實我並不知道自己會喜歡他多久,但是我覺得他會一直是那個拔得頭籌的人。
  • 連米其林名廚都贊好的川菜餐廳,香港也吃得到!
    所以在鄧記中,你會發現大部份的都是家常口味,被盧布松一次吃掉半碟的宮保雞丁便是其一;吃下去,除了「應有」的幹辣椒、花椒等苦辣味之外,還有一點荔枝味,原來是加入了糖醋!鄧師傳強調宮保雞丁從來就是這個味,他並沒有改良它。
  • 「二北零點餐廳」來自周總理的囑託:讓北京百姓吃上地道川菜
    因為從色香味型上來說,零點菜與宴會菜是無法相比的。尤其是原料的選擇,毫不客氣地講,經常是宴會選料過後才會去做零點。發現年輕廚師暴露出「只願做宴會菜而不願做零點菜」的思想後,陳松如等老師傅們不厭其煩地對我們講:「只有零點菜做好了,才有可能做得好宴會菜。魚香蝦仁做不好,便做不好魚香大蝦;宮保肉丁做不好,便做不好宮保雞丁;家常魷魚炒不好,無論如何也做不好家常紹子海參!」
  • 美食 「成都映象」進駐洛杉磯 舌尖上的川菜大步走出去
    宮保肉丁!麻婆豆腐!兔兒老殼!水煮牛肉!夫妻肺片!小編口水已經滴下來了。作為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巴適,全國人民都曉得。但是,川菜在國外也很火!2月11日,「成都印象」就進駐洛杉磯了! 成都映像洛杉磯店在進行美國餐飲市場調查的基礎上,堅持本味不改,麻辣有度。在口味上,秉承川菜精髓;在形態上,更趨國際化;在品質上,崇尚健康少油,推出了適合華僑和當地人口味的菜品,如牛肉卡餅、椒麻雞、映像紅燒肉、麻婆豆腐、小炒肉。
  • 誰說downtown沒有好吃的川菜?唐人街這家開了三十年的川菜小館,我們幫你找到了!
    Chinatown的川味軒作為村裡最早的川菜之一(或者沒有之一?),有名氣,但人氣不至於太誇張。蜀府第一肘大招牌蜀府第一肘有點魚香肘子的意思,但菜單上另有魚香肘子本尊,故這道菜算是川味軒特有宮保雞丁心目中最下飯川菜宮保雞丁做得比想像中好很多,芡稍顯厚,掛得很瓷實,但小荔枝口兒
  • 家庭版宮保雞丁,教你幾個小細節,嫩滑爽口,營養均衡
    無論是在南方家庭還是在北方家庭當中,有這樣一道菜的存在是非常普遍的,那就是宮保雞丁,在這道菜裡,爽滑鮮嫩的雞肉和清脆爽口的黃瓜、胡蘿蔔搭配得非常完美,除此之外,花生的存在也算得上是畫龍點睛之筆。在宮保雞丁出鍋之前,我們也可以撒上一把油炸花生米,來提升整道菜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