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中餐廳廚師在爆炒宮保雞丁
中國菜舉世聞名,在世界各地遍地開花,勢力幾乎無處不在。以菜系而言,粵菜在國外的紮根既深且廣,知名度高,影響力也大,佔據了中國菜在海外的半壁江山。近些年來,川菜異軍突起,在海外知名度大增,擄獲了許多饕客的胃,頗有迎頭趕上粵菜之勢。
這樣的市場變化,或可由菜名的英文看出一些端倪。
中國美食的品項繁多,沒有上萬,也有百千,名稱有固定英譯的,其實相當有限。能夠廣獲英語世界認可、進而榮登詞典殿堂的,更是有如鳳毛麟角,如bao(包子)、mantou(饅頭)、jiaozi(餃子)、potsticker(鍋貼)、bird’s nest soup(燕窩)、Peking duck(北京烤鴨)、moo shu pork(木須肉)、chow mein(炒麵)、char siu(叉燒)、dim sum(點心)、moo goo gai pan(蘑菇雞片)、shumai(燒賣)、siu mei(燒味)、subgum(素什錦)、won ton(雲吞)等。
幹炒牛河
我特別為粵菜的幹炒牛河叫屈。這道小吃的知名度甚高,在英語世界的中餐館可說是個必點的基本款。長久以來,幹炒牛河的英譯一直都作beef chow fun(字面意為「牛肉炒粉」),英語母語者也都以此名相傳,然而迄今卻仍無緣為詞典所收。還好網絡的英文《維基百科》(Wikipedia)體察時代脈動,圖文並茂加以收錄,稍稍彌補了這個紙質版語文詞典所造成的缺憾。
我研究英語詞典裡的漢源詞多年,在美食領域一直都未見川菜的蹤跡。最近,川菜缺席的情況有了改變,迎來了由零到一的突破,令人驚喜。
這道率先進入英語詞典的川菜究竟是什麼?麻婆豆腐?宮保雞丁?夫妻肺片?魚香肉絲?回鍋肉?水煮魚?麻辣燙?紅油抄手?擔擔麵?還是其他意料之外的黑馬?
從大的方向說,答案是宮保雞丁。不過讓人有點意外的是,詞典收錄的不是成品的「宮保雞丁」(kung pao chicken),而是烹調法的「宮保」(kung pao)。宮保雞丁是西方中餐館的必備菜色,英譯的kung pao chicken早已固定,而且行之有年,收入詞典只能算是「遲來的正義」。
宮保雞丁
給川菜帶來「零突破」的英語詞典,就是美國語文詞典的泰鬥《韋氏第三版新國際英語大詞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Unabridged,簡稱「韋氏三版」)。最新的韋氏三版不是紙質詞典,而是個需要付費使用的在線資料庫,非訂戶無法查閱。
在最近一次的在線更新中,韋氏三版增收了川菜的「宮保」(kung pao),把它定義為「煸炒、有時也油炸,伴以辣醬配花生」(stir-fried or sometimes deep-fried and served in spicy hot sauce with peanuts),並簡單地列舉二例為證:宮保雞丁(kung pao chicken)、宮保蝦仁(kung pao shrimp)。韋氏三版在詞源指出,這個kung pao來自北京的漢語[Chinese (Beijing)],現在的拼法是gong bao,字面的意思是「宮廷保衛者」(palace guardian),在英文的「首見使用」(first known use)出現於1976年。唯此首見使用到底現身何處?書證為何?韋氏三版對此並沒有進一步說明。
這個「宮保」的定義似嫌簡略,我們也未必完全同意,不過宮保雞丁的確存在著不同的做法,加上韋氏三版不是菜譜,不是百科全書,只是語文詞典,我們也就不要過分較真苛責了。另外,詞源對「宮保」的理解似乎有所偏差。相傳宮保雞丁是清光緒年間的四川總督丁寶楨「丁宮保」(「宮保」為官銜)所發明,是他招待客人時叫家廚煮的菜餚,因而得名,應不是字面的「宮」廷「保」衛者。
有償使用的韋氏三版有個免費查閱的精簡版《韋氏在線詞典》(merriam-webster.com),裡面一樣收錄了「宮保」,內容大同小異,例證少了宮保蝦仁(kung pao shrimp),卻多了兩條真實語料的引文,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其中一條引文還提到了其他的中國菜,讓我眼睛一亮。我上網對此求證核實,發現這條引文摘錄自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18年6月7日的一則報導,講的是北京某「二附中」的食堂午餐:「另一區提供幹香肉片、麻辣燙、宮保雞丁和一道番茄炒蛋的菜餚,菜單在頭頂上的LED螢光版上亮著」(The other is offering fragrant meat slices, spicy hot pot, kung pao chicken, and a tomato and egg dish, its menu lit up on a fluorescent LED board overhead.)。
英語詞典首納川菜,宮保雞丁(kung pao chicken)拔得頭籌。其實川菜還有些菜式有固定的英譯,在英語世界也廣為流傳,如麻婆豆腐(Mapo tofu)和回鍋肉(twice-cooked pork)。其他川菜的英譯,似乎還在流動,彼此較勁,以夫妻肺片為例,有音譯的fuqi feipian,有各種的直譯和意譯,還有創意十足、靈感來自美國電影片名的Mr. and Mrs. Smith(史密斯夫婦)。
2016年,《牛津英語詞典》「OED」通過港式英語的中介,收錄了一大批的粵菜詞彙。最近,韋氏三版讓川菜的英譯實現了零突破,給了宮保雞丁權威認證。下一個進入英語詞典的中國美食,不曉得會出自哪個菜系?又會是哪一道菜餚小吃?
作者丨曾泰元
來源丨文匯報
編輯丨飯範醬
為你推薦
最新進展!清華大學起訴同名幼兒園,對方喊冤:「清華」只能你用?
PUA終於被抓了!搭建網站兜售控制女性、寵物養成、自殺鼓勵教程,男子被拘5天罰5萬
男孩被親生父親打成"香腸嘴",有人卻說打得好?
如果喜歡小文的文章
記得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