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是家庭時代相傳的風尚和價值準則,也是家庭中每個個體成長的精神足印。家風看似有形又無形,卻能給子女後代以薰陶浸潤,為生活注入良性的力量。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江蘇省最美家庭」阮慧的故事。
「以德誨子,以行正子。授子女以錢財,僅供一時之需;傳後代以德才,方可終生受益。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還。」這是阮慧給兒子的家訓。
五年前同事去世,阮慧答應同事照顧她的父母。五年來,每年過年阮慧都帶著丈夫孩子,趕去福州和同事的父母一起過年包餃子:「我答應她了,我覺得對一個已經去世的同事的這樣一個承諾,我覺得把它就做下去。」
阮慧說,當時之所以做這個決定,是一種本能反應:「父母經常跟我說,爸爸媽媽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與其給孩子說一些聽不懂的大道理,不如做一些事情來告訴孩子道理。父母常常跟我們說要善心助人,哪怕是一些小動物,平時我也會幫助他們。」
正如阮慧所說,愛出者愛返,當時阮慧的母親身患急性胰腺癌,正是同事父母的陪伴鼓勵,讓阮慧重新陽光堅強。阮慧說:「那段時間心情特別的糟糕。他們問我,有什麼需要照顧的,他們可以從福州過來,我特別感動。即使不是一家人,我覺得也可以處得像一家人。」
五年來,阮慧一家三口中,倒是兒子去福州的次數最多:「孩子也特別願意跟他們相處,自己坐飛機過去,爺爺奶奶在那邊接他,暑假會經常去。」
正是這樣的言傳身教,讓孩子深切感悟助人為樂,潛移默化中傳承著家風:「我覺得教孩子的事情倒不是非常刻意的,因為父母其實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怎麼做,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教育。我是一個平常很願意幫助別人的人,從小孩子看得多了,見得多了,他也會特別願意幫助別人。」
更多詳細報導,歡迎收聽江蘇新聞廣播(南京地區FM93.7,蘇南地區FM95.3)的各檔節目。《江蘇新聞聯播》07:00-07:30《新聞早高峰》07:30-09:00《新聞晚高峰》18:00-19:00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徐仁飛 編輯/趙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