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5日,在全國「最美家庭」揭曉暨全國五好文明家庭表彰會上,定邊縣街道西關民族社區白錦仁家庭獲得全國「最美家庭」和全國五好文明家庭。
2020年11月20日,中央文明委印發《關於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及新一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的決定》,白錦仁家庭再次榮登國家級榮譽,獲得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
家業是根,事業是花果。長期以來,定邊縣白錦仁家庭和「白家園」家族同心協力,砥礪相助,振興祖業。不僅家庭成員同吃同住、和諧相處,而且在創業中互幫互助,積極幫助困難人員,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先輩美德 傳承後人
家被看成是一顆參天大樹,家是人的根基所在。定邊縣「白家園」現有人口221人,長期的相處創業中,在打下堅實經濟基礎的同時,培植了良好的家風家訓。
解放初期,白錦仁的祖父母在定邊縣西門經營一家「萬和祥」的騾馬店,是當地有名的商家之地。50年代初期,他們為了響應黨的合作化號召,毅然將17間房舍,近千隻馬、牛、羊的「萬和祥」騾馬店入了集體經營;隨後白錦仁兄弟3人又將21間油坊、庫房、廠房、灶房等無償獻給定邊縣白爾莊村集體經營。多年來祖輩們以捐錢、捐物辦教育,籌措資金,解決白爾莊的人畜飲水;資助貧困大學生、幫助孤寡老人,為社會做出積極貢獻,深得當地群眾好評。
白錦仁的父母經常教育他們「做人要厚道」,「吃虧就是福」,這既是父輩齊家、理財、處事、為人的座佑銘,也是白錦仁兄弟姐妹人生緊要的啟蒙課程。他們父母的勤儉、和順、謹慎、忠孝,一直影響和檢驗著他們做人的道理和準則。
「大家庭」美 「大鍋飯」香
白錦仁兄弟姐妹雖說都已各立門戶,但成家後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仍在。過去他們父母在世時,每逢節假日,白錦仁3兄弟都會帶上各自妻子、兒孫等一同到父母處問安聚餐。幾十年始終如一已經形成了一個家規。
如今白錦仁兄弟姐妹9人都已四世同堂,今天的白氏家族已成為人口眾多、家業共興的大家族。在這個家族裡 ,其中大專以上學歷的有68人,工作遍及定邊縣的各行業和外地工作的家庭成員。
民以食為天。2001年通過白錦仁哥哥白錦成的提議,兄弟三人共同商議決定三大家一塊吃「大鍋飯」。吃「大鍋飯」這種方式,讓他們一大家親人更加和睦相親,家庭情意表現的更加濃厚。
基金築巢 家愛相助
為了推進白氏家族敬老愛幼、扶貧助困、和諧發展的良好文化氛圍,首先成立了定邊縣「白家園」「祥盛發展基金會」,由定邊縣萬盛祥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白錦義擔任理事長,並制定出了基金會「章程」條例,明確了組織機構、相應責任、權力義務、基金使用範疇。具體為資助整個大家庭中遭受地震、山體滑波、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遭受重大財產損失的小家庭及個人;資助當年身患惡性腫瘤或其他重大疾病、醫藥花費巨大,給家庭帶來巨大經濟困難的家庭和個人;資助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弱病殘者每體檢一次,獎勵在某方面取得優異成績和獎項的家庭成員或個人等。用一系列優惠政策激勵家庭成員創造業績,並幫扶陷入困境的家庭成員,做到為家人雪中送炭的親情式服務。該基金會現有基金110萬元,有效地確保了社會福利資助、慈善救助及「白家園」成員的成長教育和疾病防治救治。
近5年來,白錦仁家庭中先後培養出8名大學生,其中一名考取武漢大學,分別按照章程進行了表彰和獎勵。
樂於助人 慈善博愛
馬四保因父母離異家庭特困無法完成學業,通過資助完成了西北大學政法系學業;白海鵬因父親腦溢血,母親癱瘓,無法上學,通過資助已完成了西北大學文秘的學業,現在這些貧困生已走上了工作崗位……近年來,白錦仁家族先後資助多名貧困大學生順利入學。「白家園」裡的人經常帶上衣服、糧油、醬醋等去看望家庭非常困難的白爾莊村村民楊玉蘭;為白泥井鎮孤寡老人馬駒送糧油、米麵及生活用品。
1996年,因白爾莊村人畜飲水極度困難,人畜飲水須到幾裡地外去拉,白錦仁等幾人與村幹部到市、縣跑項目,解決了上千人畜飲水問題。
同時,白錦仁三兄弟出資援建了白爾莊村小學建設、解決了定邊鎮南園則小學教學設備短缺問題。
2012年,白錦仁三兄弟了解到白爾莊村收成不好,多戶人家過不了年,他們合計後拿出20萬元給白爾莊村民每戶一袋米、一袋面,還贈予800多件牛羊絨衫,其中給年齡大、特困戶每戶500元,讓村民度過了一個溫暖春節。
吃「大鍋飯」,傳承和諧互助的家庭美德,關心幫助周邊苦難群眾,定邊縣「白家園」越來越得到社會的認可與好評。(記者:馬龍)
【來源:榆林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