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佑來(右二)一家進校園宣傳預防愛滋病知識。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王鼎強
通訊員 江關宣
在江門市臺山公益口岸的海關大廳,一個匆忙的身影從碼頭趕回到自己的座位,熟練地將查驗結果錄入系統。辦公桌上擺放著一張照片:一家三口面帶微笑,緊緊依偎在一起,露出羞澀的笑容。他們就是獲得「全國最美家庭」「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的馮佑來家庭。
11年來,馮佑來一家人策劃、組織了大小型義工活動達300場,受益對象達10000人次之多。2020年11月20日,中央文明委授予馮佑來家庭「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
忠於職守
不能因為私事而耽誤工作
1987年,馮佑來進入江門海關工作,是江門海關所屬臺山海關的第一批關員。30多年來,他幾乎在臺山海關所有業務科室都幹過,兢兢業業,無怨無悔,始終踐行著忠於職守、為民服務的信念。
2012年12月,中法兩國在華最大能源合作項目——臺山核電站部分進口設備的擔保即將到期。為了讓核電建設項目順利推進,需要在7天內辦理保函註銷1000份、開具稅單11.7億元,該項工作主要由馮佑來所在的科室承擔。整整一個星期,他每天以辦公室為家,時常工作到深夜,一絲不苟地完成一份又一份稅單。當順利列印出最後一份稅單、任務零差錯完成時,馮佑來面帶疲憊,向科長提出了早點下班回家的要求。在科長的再三追問下,馮佑來才把真相託盤而出,原來他的母親在任務開始的前兩天,因為二次中風入院了,這段時間一直是妻子在家照顧母親,看到工作任務圓滿完成,他想早點回去照顧母親。
當臺山核電站1號和2號機組全部建成投入商運,有人再提及此事,他說:「每一份工作都必須得好好完成,不能因為我的私事而耽誤工作。」
熱心公益
用愛心幫扶書寫小家大愛
一家人和慈善結緣,還得從2008年的那個夏天說起。當時馮佑來一家跟隨臺山市婦聯志願服務隊下鄉探訪,遇到一個極度貧困的單親家庭:媽媽患有地中海貧血;兒子錦源(化名)是個多重殘障腦癱孩子;女兒玉霞(化名)跟馮佑來女兒同齡,學習成績不錯,但家庭窘困的狀況,讓她無心繼續學業。正是這次探訪,讓馮佑來一家與這個特殊的家庭結緣。
為了更好地幫扶這個家庭,馮佑來夫妻一方面詳細了解國家相關幫扶政策,幫助其申請補助。另一方面時常上門探訪,送米、油、學習資料……在他們的幫助下,玉霞圓了讀書夢,並加入了志願者隊伍,懷著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在他們12年來不間斷地上門探訪、輔助康復的堅持下,錦源逐漸對事物有了感知,學會了笑,學會了咀嚼,並在21歲生日那天學會了叫第一聲「媽媽」。
為了更好地幫助有困難的人,馮佑來的妻子考取了社會工作師證,是臺山市首位服務於愛滋病防治事業的社工,也是臺山市愛滋病綜合防治示範區辦公室唯一指定給感染者送藥寄藥的工作者。僅2020年,馮佑來一家通過各類宣傳活動已為5000名公民普及了愛滋病防治知識。
精神傳承
用行動感染身邊的人
在陪伴女兒馮琳茵成長的過程中,馮佑來的身體力行深深影響著女兒。畢業於重點大學的馮琳茵曾獲得很多外企的青睞,但她都毅然放棄了,最終選擇回到家鄉臺山做一名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者是我熱愛的職業,我願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熱愛的崗位,以青春之熱血點亮文明社會之光。」她說。
精神是一種傳承,亦是一種力量。馮佑來用行動感染著身邊的人,隨他們一起行動的志願者隊伍共有200多人,親子義工家庭共有50個。就連馮佑來73歲的丈母娘和剛進小學的侄子、侄女也成為註冊義工,投身社會公益事業。
而在江門海關,許多人同事也被馮佑來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精神深深感染。2020年,江門海關註冊正式志願者1467人,累計服務時數30979小時,樹立了「大愛江關」的良好社會形象。
【來源:江門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