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見你只想見你未來過去,我只想見你穿越過千個萬個時間線裡,人海裡相依
最近臺劇《想見你》火爆全網,哪怕不常追劇的朋友,也一定有點耳熟。
尤其是劇中名場面:女主角黃雨萱戴上VR眼鏡,與離世兩年的男主角在演唱會「虛擬」重逢的時候,很多粉絲都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些可能再也見不到的親人朋友,感同身受地落下淚來。
其實,通過VR眼鏡和想見的人再「重逢」這一橋段,正在現實世界中上演。
韓國有一家VR製作公司,為了幫助一位日夜思念突然患病離世女兒的母親,派出公司的技術人員與其合作,製造出了一個重聚的短片,讓母女二人在虛擬世界中得以重逢。這件事情被拍成一個紀錄片發在國外的視頻網站上,短短幾天便獲得了上千萬的播放量。
在這段紀錄片中,時隔三年不見的小女孩在VR中奔向母親,詢問:「媽媽,你想我嗎?」的場面,同樣讓很多觀眾抑制不住情緒。
而在重聚的短片裡,母親不僅為女兒補過了生日,還參觀了女兒在天上生活的小屋子,見到了女兒的小夥伴獨角獸,最後,看著女兒化作蝴蝶飛走之後,母親終於也放下了愧疚和悲傷,繼續自己的生活。
這部紀錄片是今年2月初播出的,在這之前,製作團隊用了整整八個月的時候來溝通和實現這一場景。其中,包括:
①向全國徵集相似的小女孩扮演VR和聲音演員,前後錄製了800多條補充語音,並嘗試學習模仿女兒特有的肢體語言等;
②運用VR技術,結合母親提供的大量照片、聲音數據,實現女兒的臉部、身體和聲音;
③通過子模型的運動記錄捕捉運動,並在監視器上實現;
④通過構造高質量訓練數據集和訓練驅動模型,再現場景。
其實,將已逝之人通過全息影像、虛擬實境技術以及特效技術「復活」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2012年,美國的已逝 Rap 歌手 Tupac Shakur 就在一次音樂節上「被復活」,與粉絲見面。2013 年,在周杰倫臺北小巨蛋《2013 魔天倫世界巡迴演唱會》中,鄧麗君也被通過同樣的技術與周杰倫進行了跨時空的對唱。
由於之前 VR/AR 技術發展的局限性,虛擬出來的人基本是依託於 CG 特效製作技術,復活後也僅限於在屏幕上短暫出現,而無法像真人一樣進行交互和互動。
而隨著近幾年 VR 技術的飛速發展,帶來新的視覺形式改革,再加上 5G 的大面積應用時間,也為「虛擬人」技術的帶來更多支持。
這樣酷炫的科技應用不僅運用在娛樂舞臺,教育科技也同樣因為很多硬核科技的發展,而變得更加精彩。比如說近兩年來,在少兒英語AI課堂系列異軍突起的叮咚課堂,就將AI+的設計做得很好。
AI智能糾音,不學啞巴英語:
模擬真實情景對話讓孩子勇於表達,AI智能糾音評分系統則一方面讓孩子們對發音正確與否有一定概念,另一方面,也讓系統輸出更加清晰的學習報告,幫助課後專八助教老師能找到孩子們的口語薄弱之處,再輕鬆擊破,從初學開始糾正孩子的發音問題。
情緒識別技術:
使用魔鏡系統,藉助攝像頭從原先的靜態圖像或動態視頻序列中分離出特定的表情狀態,實現計算機對人臉表情的理解與識別,從而捕捉並確定被識別對象的狀態和心理情緒。
大數據分析後的個性化教學
將統一標準的集體化授課模式轉變成個性化的學習探索模式,給孩子提供定製化的學習方案。
而除了科技層面的數據分析,叮咚課堂的老師還會根據孩子的課堂表現、答題情況等,利用大數據採納分析做出詳細的學習報告,不僅家長能在重看過程中更有效、更精細、更準確地把握孩子課堂上的學習狀態,老師也能在視頻中,清晰地判斷出學生對授課內容是真懂還是假懂。
就好像VR技術能夠幫助我們見到想見的人,實現曾經不可能達成的願望。叮咚相信,科技也一定能實現我們曾經想也不敢想的教育水準,讓高質量的教育能夠普世。
科技改變方式,而未來的「種子」一定能改變世界。
為了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叮咚課堂將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