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骨頭社的三大代表作之一
說起這部《黑之契約者》,可謂是和《鋼之鍊金術師》、《交響詩篇》並稱為骨頭社三大傑出作品之一。在那個男主多喜歡「嘴遁」,女主多偏愛「聖母」的年代裡,像《黑契》這樣乾脆利落,絲毫不拖泥帶水的戰鬥番可謂是良心佳作了。
故事講述的是有關超能力的故事,正如「契約」二字所言,得到能力的同時也要支付代價,然而這代價並非是劇中所表現出的那樣簡單。
單元劇的敘事方式
與傳統的超能力劇不同,《黑契》的能力者是遭到排擠和畏懼的存在,沒有能力的人並不羨慕他們,而能力者所苛求的居然只是普通人的生活,這是否很諷刺呢。故事的第一季採用單元劇的敘事方式,基本上兩集一個故事,為我們展開了《黑契》的世界觀和一部分設定。
而採用單元劇敘事有利有弊,優點是可以將支線鋪得很開,方便後續收攏,將所有的矛盾點統一,最後深化主題,突出作品最想表達的部分。而缺點就是劇情的不連貫性(或者叫獨立性),讓人看完一個單元劇,並不會非常想看下一個故事。就好像《clannad》那樣,前面的節奏很緩慢,很多人還沒體會到後續的精彩可能敗給了前面的慢熱劇情。
好在《黑契》的故事非常緊湊,往往還沒看過癮,一個故事就結束了。加上豐富而飽滿的人設,立體而生動的故事,乾脆而俐落的打鬥戲份,讓人很有看下去欲望,然而當你僅僅是看完第一季之後,你腦海中的故事可能並不完整。不知道從何而來的「黑科技」,不知道何去何從的契約者,所能看到的只是一個無限接近於現實的社會,一幫契約者在這個舞臺上演繹著一個個悲或喜的故事。
而其中讓我們感觸最深的,便是所謂的契約者,這個看起來很厲害其實有些可悲的特殊群體。
得到和失去
契約者和人類最大的區別,並非僅僅是獲得了能力。他們所支付的代價看起來每個人都不一樣,大部分的代價看起來都很有趣,比如暴飲暴食、吃雞蛋、寫詩等等,但是也有一些比較慘的代價,比如催吐、比如生命力。然而他們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所謂的理性思考。
失去了情感、常識,最關鍵的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沒有了一絲憐憫。「就因為是契約者,所以就可以面不改色的奪取別人的生命嗎」,這是契約者經常被人質問的一句話,也是人類對他們最不能夠理解的地方。
由此我想到了《寄生獸》中的外星生物,或許契約者就像是他們一樣才是真正的處於食物鏈頂端的進化存在,不過單從第一季還得不到關於這件事的答案。最有體會的便是契約者的悲哀,幾乎鮮有契約者因為自己的能力而開心,反而大部分的契約者都渴望重新回到普通人的生活中。
回不去的普通生活
有一種能力是可以交換身體,但是代價就是失去了自己的身體,那個人隨著攜帶自己的舊襪子的一幕可以說讓人感觸頗深。即使是號稱理性的契約者,有相當一部分人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找回屬於人類的情感。
現在想想或許就能夠理解為什麼《黑契》中的普通人並不羨慕契約者,反而是契約者想要回歸普通的生活。這裡面牽涉到了一個社會學的問題,那就是契約者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呢。如果失去了人類的情感,便也失去了作為一個人的意義,那麼契約者的意義是什麼呢,是要站在人類的頂端統治人類,還是僅僅為了能夠活下去。
作為主角的黑與銀都在慢慢地改變,而變得介於人類和契約者之間的存在的二人,所追求的也不過是簡單而平淡的幸福。單從第一季來看,故事的立意便又回到了一個有點俗套的設定,那便是試圖達成契約者和人類的和平相處,然而顯然這是不現實的。
人類會因為未知而感到畏懼,因為畏懼而想要去掌控,一旦不能掌控,就會想要想滅他,這便是契約者尷尬的境地。就像所有的傳統劇情那樣,男主並不想使用外掛來與全人類對抗,也不想站在人類這邊消滅契約者,於是他選擇了一條異常艱辛的道路,而最終的結果,恐怕要到第二季去尋找答案了。